右美托咪定联合臂丛神经阻滞麻醉在上肢骨折患者术中的麻醉效果研究

2024-05-16 08:46孙婉婉
中国伤残医学 2024年4期
关键词:臂丛咪定上肢

孙婉婉

(山东省菏泽市巨野县人民医院麻醉科,山东 菏泽 274900)

上肢骨折属于临床骨科中常见的骨折类型,多因骨骼疾病、创伤、外力作用所致,常发生于交通事故、跌倒等事件中,创伤性较大,可引起患者机体严重受损、活动功能受限,目前临床对于治疗上肢骨折患者主要实施手术治疗,以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1]。但由于部分患者机体抵抗力、免疫较差,对于麻醉药物耐受性及应激调节能力差,常导致术中发生严重应激反应,无法保障手术治疗顺利开展,因而在手术治疗时麻醉方式及麻醉药物的选择尤为重要[2]。臂丛神经阻滞主要是将麻醉药物注入到臂丛神经干周围,引起阻滞周围神经传导的一种麻醉方式,但由于大部分麻醉操作具有一定的侵入性,容易引起患者发生严重应激反应,达不到理想的麻醉效果,往往还需辅助应用一定的镇静、镇痛药物[3]。右美托咪定作为一种α2受体激动剂,在应用后可在人体组织及血液中快速衰减,具有极好的抗交感神经活性及镇静、镇痛作用[4]。有学者指出,右美托咪定应用于超声引导下臂丛神经阻滞麻醉中,可进一步提升麻醉效果,延长阻滞时间[5]。基于此,本研究选取该院2021年12月—2023年1月收治的98例上肢骨折患者为对象,探讨右美托咪定联合臂丛神经阻滞麻醉在上肢骨折患者术中的麻醉效果。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选取该院收治的98例上肢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9例。对照组男27例,女22例;年龄21~73岁,平均年龄(53.25±4.15)岁;美国麻醉医师协会分级Ⅰ级25例,Ⅱ级24例;体重指数(18.14~28.59)kg/m2,平均体重指数(23.44±1.09)kg/m2。观察组男26例,女23例;年龄20~75岁,平均年龄(53.19±4.12)岁;美国麻醉医师协会分级为Ⅰ级27例,Ⅱ级22例;体重指数(18.20~28.47)kg/m2,平均体重指数(23.38±1.13)kg/m2。2组患者的各项一般资料比较,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研究已通过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查批准。

(1)纳入标准:具有上肢骨折手术指征,均在我院接受上肢手术治疗;美国麻醉医师协会分级1~2级;年龄≥18岁;了解该项研究,已签署同意书。

(2)排除标准:手术前穿刺部位存在严重感染或损伤者;存在凝血功能障碍;合并严重心脏、肾脏等器官衰竭或合并多器官功能衰竭者;存在免疫功能缺陷,或患有恶性肿瘤者;存在慢性疼痛疾病史患者;患有精神类疾病,或存在严重认知障碍,无法顺利进行交流沟通者;存在严重机体电解质紊乱、酸碱不平衡情况;对右美托咪定等研究药物过敏,或易过敏体质者;治疗依从性差,无法完整参与本研究,中途退出或无法参与后续随访者。

1.2 方法

2组均进行术前准备。完善胸部CT、血常规等常规检查,术前禁食、禁饮8 h,在患者清醒状态下插入鼻导管,连接心电监护仪等医疗监测设备,并开放上肢外周静脉通路,静脉滴入乳酸钠林格氏液等。

对照组采用臂丛神经阻滞麻醉。指导患者取仰卧位接受治疗,将手腕外展充分暴露出患肢,进行常规消毒、铺巾;使用彩色多普勒超声仪进行扫描,探头频率为5~13 MHz,扫描过程中探头需平行紧贴于锁骨中点,找出最佳穿刺点,在超声引导下进行穿刺,先缓慢将穿刺针刺入,至臂丛神经位置后停留回抽,无血无气情况下,注入30 mL的1%利多卡因(哈药集团三精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3021157,规格:5 mL:0.1 g)+0.25%罗哌卡因(广东华润顺峰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50325,规格:75 mg)复合液,观察患者麻醉成功后,可开始手术治疗。同时,手术过程中需密切监测患者心率、平均动脉压等指标,当患者心率低于基础值的80%时,需及时给予5 mg麻黄碱;当血氧饱和度低于90%时需及时给予面罩给氧流量或唤醒患者,并进一步托举打开气道。

观察组采用右美托咪定联合臂丛神经阻滞麻醉。开放上肢外周静脉通路后,使用微量泵泵注1.0 ug/kg的右美托咪定,并在15 min内泵注完成,随后每小时维持0.5 ug/kg右美托咪定泵注。再实施臂丛神经阻滞麻醉,麻醉方式方法、麻药药物种类及剂量同对照组。

1.3 评价指标

(1)血流动力学指标。包括2组患者麻醉阻滞前(T0)、麻醉阻滞半刻钟后(T1)、麻醉阻滞半小时后(T2)、麻醉阻滞1 h后(T3)及手术结束时(T4)5个时间点的心率、血氧饱和度及平均动脉压指标。

(2)应激反应。在T0、T4时间点抽取2组患者3 mL空腹静脉血,进行离心分析后,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2组皮质醇、去甲肾上腺素、促肾上腺皮质激素指标。

(3)麻醉效果。包括患者感觉阻滞见效时间、维持时间及运动阻滞起效时间、采用维持时间。

(4)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包括恶心呕吐、头疼、心动过缓情况。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23.0统计学软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n,%)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2组血流动力学指标对比

T0时间点,2组心率、血氧饱和度及平均动脉压对比,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1~4时间点,观察组心率、血氧饱和度及平均动脉压指标均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2组血流动力学指标对比(±s)

注:1 mmHg=0.133 kpa。

组别例数心率(次/min)T0T1T2T3T4对照组4975.13±4.2372.43±4.2669.31±4.5666.48±3.4568.42±3.97观察组4974.84±4.5874.23±4.6772.46±4.3768.62±3.8970.04±4.26 t 0.3261.9933.4912.8811.947 P 0.7450.0490.0010.0050.054组别例数血氧饱和度(%)T0T1T2T3T4对照组4999.06±1.0298.13±0.8597.58±0.7996.92±0.5597.52±0.73观察组4999.13±0.9698.64±0.9298.12±0.9497.28±0.6398.04±0.84 t 0.3502.8503.0783.0133.270 P 0.7270.0050.0030.0030.002组别例数平均动脉压(mmHg)T0T1T2T3T4对照组4989.27±4.3682.90±4.0472.02±2.9873.06±3.2878.86±3.42观察组4989.53±4.5185.85±4.1573.97±3.1075.26±3.5277.24±3.67 t 0.2903.5653.1743.2002.261 P 0.7720.0010.0020.0020.026

2.2 2组应激反应对比

T0时间点,2组皮质醇、去甲肾上腺素、促肾上腺皮质激素对比,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4时间点,观察组皮质醇、去甲肾上腺素、促肾上腺皮质激素水平均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2组应激反应对比(±s)

表2 2组应激反应对比(±s)

组别例数皮质醇(ng/mL)去甲肾上腺素(nmol/L)促肾上腺皮质激素(ng/mL)T0T4T0T4T0T4对照组49105.14±19.12132.03±22.032.69±0.544.13±0.9610.27±2.4414.53±2.73观察组49103.81±20.04121.96±21.872.74±0.453.59±0.8410.32±2.3412.79±2.48 t 0.3362.2710.4982.9630.1043.302 P 0.7380.0250.6200.0040.9180.001

2.3 2组麻醉效果对比

2组感觉阻滞见效时间、运动阻滞见效时间对比,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感觉阻滞维持时间、运动阻滞维持时间均长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2组麻醉效果对比(±s,min)

表3 2组麻醉效果对比(±s,min)

组别例数感觉阻滞见效时间感觉阻滞维持时间运动阻滞见效时间运动阻滞维持时间对照组497.14±1.12462.03±112.0318.27±3.54328.03±84.03观察组496.81±1.04518.96±128.8719.27±3.34376.79±97.34 t 1.5112.3341.4382.654 P 0.1340.0220.1540.009

2.3 2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对比

2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2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对比(n,%)

3 讨论

上肢骨折是临床骨科疾病中常见的一种,常发生于交通事故、跌倒等事件中,创伤性较大,并且意外的伤害会让患者机体严重受损、活动功能受限等,若不及时治疗,将会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目前,临床对于上肢骨折患者主要实施手术治疗,主要是在超声引导下进行臂丛神经阻滞麻醉,可有效起到镇静、镇痛作用,保障手术治疗顺利开展[6]。但由于实施超声引导下臂丛神经阻滞麻醉为局部麻醉,在麻醉前患者处于一个清醒的状态,容易导致在进行麻醉阻滞时出现紧张、焦虑等不良心理,不仅不利于手术治疗工作开展,还容易导致其发生严重的应激反应,导致血流动力学波动明显增大,进一步增加手术治疗风险。因此,在对患者进行臂丛神经阻滞麻醉之前,需要辅助应用一定的镇静药物进行干预,以更好地发挥镇静作用,避免患者过于紧张、焦虑等情况发生,降低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右美托咪定属于一种选择α2肾上腺素受体激动剂,在进入人体后,能快速分散到全身各部位,起到积极的镇静作用。本研究结果显示,T1~4时间点,观察组心率、血氧饱和度及平均动脉压指标均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4时间点,观察组皮质醇、去甲肾上腺素、促肾上腺皮质激素水平均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提示,在上肢骨折患者手术治疗过程中积极应用右美托咪定联合臂丛神经阻滞麻醉,可取得更为理想的麻醉效果,积极减少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及减轻机体应激反应。主要原因为为右美托咪定药物能够选择性作用于人体外周神经系统及中枢神经系统的突触前膜α2受体,起到阻滞交感神经兴奋的作用,进而有效减少去甲肾上腺素、促肾上腺皮质激素及皮质醇等应激激素释放,在起到良好镇静、镇痛作用的同时,减少机体应激反应,进而减轻对血流动力学波动及影响[7-8]。此外,右美托咪定镇静、镇痛、抑制交感神经兴奋、抗焦虑等作用,在进入人体后,通过激活脊髓α2肾上腺素受体,还能有效抑制神经元放电,发挥良好的镇痛作用,进一步提高臂丛神经阻滞麻醉效果,进而积极减轻患者疼痛阈值,减轻应激反应,维持术中血流动力学稳定,并且右美托咪定还能降低健康清醒者的血氧饱和度、舒张压、收缩压,对于维持患者呼吸系统等方面具有一定的作用。因而,在上肢骨折患者手术治疗过程中积极应用右美托咪定联合臂丛神经阻滞麻醉,可取得更为理想的麻醉效果,减轻血流动力学的波动,进一步降低手术治疗风险,利于手术治疗工作开展。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感觉阻滞维持时间、运动阻滞维持时间均长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提示,在上肢骨折患者手术治疗过程中无论是单纯进行臂丛神经阻滞麻醉,还是应用右美托咪定联合臂丛神经阻滞麻醉均能在较短的时间内,起到快速阻滞麻醉的效果,但对于麻醉阻滞时长而言,与单纯臂丛神经阻滞麻醉,应用右美托咪定联合臂丛神经阻滞麻醉,可取得更为理想的效果,有效延长麻醉阻滞时间,更利于临床治疗工作开展。主要原因为目前在临床中主要采取罗哌卡因作为长效局麻药物,可有效阻滞6~8 h,但在单次神经阻滞后,便难以提供良好的镇静、镇痛效果,而右美托咪定的使用可有效缩短罗哌卡因的见效时间及延长神经阻滞时间,不仅能起到更好的镇静、镇痛效果,还能减少术后镇痛药的使用[9]。同时,右美托咪定的药物作用原理主要是其在进入人体后,能够通过阻断小髓鞘神经纤维及C类神经纤维上的依赖性阳离子电流,来促使神经纤维保持一个超极化状态,阻止神经纤维形成及释放新的电流,进而起到积极的神经阻滞作用,进一步延长神经阻滞时间。本研究结果显示,2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这提示,在上肢骨折患者手术治疗过程中应用右美托咪定联合臂丛神经阻滞麻醉,可积极发挥出两者复合作用,且安全性相对较高。主要原因为右美托咪定主要是通过作用于中枢系统及抑制中枢交感神经来起到积极的镇静、镇痛作用,虽会在一定程度上引起血管舒张,出现血压下降、心率减缓等情况。在本次研究证实了这一现象,应用右美托咪定联合治疗后出现3例患者发生心动过缓情况,这提示右美托咪定联合臂丛神经阻滞麻醉治疗过程中应注意观察心功能指标,尤其是同时合并窦性过缓、房室传导阻滞疾病患者,应特别注意药物使用情况。但在本次研究中,患者在术中表现均为一过性,临床在使用时,将药物剂量合理控制在一定的范围便可有效改善,无需过度干预,可证实右美托咪定联合臂丛神经阻滞麻醉仍较为安全可靠[10]。

综上所述,右美托咪定联合臂丛神经阻滞麻醉应用于上肢骨折患者手术治疗过程中,可取得更为理想的麻醉效果,积极减少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有效延长阻滞时间,且安全性较高,具有应用价值。

猜你喜欢
臂丛咪定上肢
基于惯性传感器的上肢位置跟踪
错误姿势引发的上肢问题
可调节式肩外展支架在臂丛神经损伤中的应用
侗医用木头接骨保住伤者上肢66年1例报道
布托啡诺在臂丛麻醉患者中的镇痛效果
机器绞轧致上肢毁损伤成功保肢1例
臂丛神经丛内神经移位治疗周围神经损伤
肌肉肌腱转位术用于晚期臂丛神经损伤功能重建
右美托咪定的临床研究进展
右美托咪定在重型颅脑损伤中的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