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年来,随着我国教育教学制度的不断改革与发展,对教学质量要求更高,尤其在新课程改革工作深入推进和落实之后,国家以及相关教育部门对于教育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学生的培养也不再单纯局限于成绩考核方面,更加重视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学科核心素养。历史学科的日常教学工作核心素养的培养则体现为家国情怀方面,对于学生的综合素质提高具有重要价值。基于此,本文简要阐述了家国情怀的内涵,客观分析了互联网背景下初中历史教学中开展家国情怀实践研究的必要性,提出了互联网背景下将家国情怀实践应用于初中历史教学过程中的路径与方法,希望可以切实提高初中历史教学水平,提升学生的历史学科核心素养能力,有效调动学生在历史学习过程中的积极性与参与度。
关键词:互联网;初中历史;家国情怀;实践
一、引言
随着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国家以及相关教育部门都提升了对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的重视度,学生的评价指标设定不再局限于成绩高低,更加注重考查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综合素质与能力的形成。作为华夏儿女,形成必要的家国情怀尤为关键,这也就要求初中历史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积极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精神,通过阐述相应的历史事件,重点增强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促使学生了解我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民族精神的精髓,也为培养出更多优秀的综合素质人才提供保障。多元化的社会发展环境必然会存在激烈的冲突和矛盾,所以常念家国情怀有利于更好地弘扬、传播和发展民族精神,增强民族凝聚力,为祖国的繁荣昌盛、社会的和谐稳定奠定基础。
二、家国情怀的内涵
家国情怀主要是指主体针对共同体的认知,这种认知可以促进其长久地发展,也可以形成一种思想和理念。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有利于提高學生对民族凝聚力方面的认同,也有利于维护社会的和谐与稳定,使得学生可以逐步形成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为培养学生成为综合素质全面发展的爱国主义新青年作出努力。家国情怀是当前学校在开展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工作过程中的基础与核心,要求以家国作为依托,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逐步形成对于家庭以及国家独有的情感,帮助学生有意识地形成更为正确的三观。在初中历史课堂教学过程中,家国情怀的体现可以帮助学生理解修身、正心、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精髓与内涵,掌握家国情怀教育内容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一致性,是切实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必要体现,也是学生形成良好思想道德品质与综合素质的关键。
三、互联网背景下初中历史教学中开展家国情怀实践研究的必要性
(一)有利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家国情怀的内涵与当今社会所提倡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着很强的一致性。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互联网技术丰富教学手段、创新教学内容,寻找与课堂教学相关联的历史知识以及新闻内容,并共享这些重要的信息资源,从而丰富和完善家国情怀的教育环境和氛围。在初中历史课堂教学过程中,通过对家国情怀进行教育,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历史核心素养,同时也是增强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理解的重要前提。
(二)有利于增强学生的民族自信心
作为华夏儿女,强烈的民族自信心以及自豪感是必不可少的,可以说民族自信心的存在是推动民族快速高效发展的必要前提,也是国家在建设发展过程中的内在保障与动力,更为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在初中历史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将家国情怀教育看作是增强学生民族自信心的手段,通过积极向学生渗透民族自信心的相关内容,体现家国情怀教育的实效性。在互联网发展的大环境下,开展家国情怀教育工作可以帮助初中学生客观意识到目前我国的国情发展,增强学生对于祖国发展的认同感以及自豪感,帮助学生形成居安思危的意识,明确当前我国各民族在历史发展过程中的走向,是切实提高学生民族自信心、自尊心的关键。简而言之,在初中历史课堂教学过程中,家国情怀教育将切实提高学生的历史知识储备能力以及知识应用水平,体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与精髓,促进学生在未来的学习和生活中更好地践行,使学生真正感受到作为华夏儿女的自豪感。
(三)有利于增强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知与理解
在我国悠久的历史长河中,源远流长的发展脉络决定了我国具有非常多丰富的历史资源和内容值得被广泛传播。然而,初中历史的课堂教学时间有限,教师在讲解历史故事时必须有一定地取舍并提取重点。因此,教师可以利用互联网技术,拓展和完善教学场景和环境,打破从前课堂教学的时空局限性;可以通过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的方式,为学生提供更多自主学习的机会;也可以在线下课堂教学过程中重点讲解教材内容,让学生在课下通过线上学习的方式自主搜索相关知识点搜索,从而充分调动学生对于历史知识学习的积极性,增强学生对于中国历史文化的掌握程度,这也是增强学生家国情怀意识的关键举措。
四、互联网背景下将家国情怀实践应用在初中历史教学的路径与方法
(一)注重历史人物对学生家国情怀培养的引导作用
在互联网背景下,要想将家国情怀实践应用于初中历史教学环节,教师需要注重发挥历史任务对于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的引导作用。在中国悠久的历史长河中,有着非常多具有家国情怀的历史人物,因此教师需要择优选择,引导学生在全局发展的背景下了解历史人物,使得学生能够更为深刻地感受家国情怀的内涵。例如,教师可以让学生感悟和分析“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文天祥,让学生通过真实的历史事件感受家国情怀的壮阔与伟大。之后,教师则可以结合教材当中其他有着同样情怀的历史人物进行总结,如虎门销烟的林则徐、收复台湾的郑成功等,这些历史上著名的人物都有着相似的精神与情感,他们本身以及相关事件都可以体现爱国主义情怀。此外,教师还可以利用互联网技术手段,拓展和完善教学内容,如让学生通过线上搜索的方式阐述身边的爱国人物事件,然后再让学生之间展开交流,以此拉近伟大的爱国主义情怀与现实生活之间的距离,让学生真正感受到家国情怀就在身边,这也有利于培养学生形成更为强大的精神指引,为学生在未来的发展指明方向。
(二)通过多样化的教学实践方式增强对学生家国情怀培养
互联网的技术优势在于可以为教师提供多样化的教学实践方式,切实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初中阶段的学生对于历史学科的学习积极性还不够强烈,但是如果教师可以采用比较新颖的授课方式,就能够很容易地激发学生的好奇心。
首先,教师可以通过多种丰富的教学实践方式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例如在课余时间组织学生到实地参观博物馆,让学生在聆听讲解的过程中感悟历史人物的家国情怀精神。
其次,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为学生播放爱国主义影视作品或者历史纪录片,将历史事件、历史人物更为真实地呈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通过观影的方式感受中国历史上爱国人士的情怀与价值观,以此提高学生的参与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观看完毕影片之后,教师可以为学生布置观后感写作的任务,加深学生对所看电影的记忆,并提高学生对家国情怀的理解程度;接着,再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和分析,增强学生之间的互动性和交流性,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与他人交换知识。每一位学生对于同样的历史人物、历史事件都可能呈现不同的看法,因此学生需要结合自身的所思所想,站在不同的角度分析事件,从而更全面地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这也是有效落实学生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目标的关键。
(三)加强历史与现实之间的关联性
历史教学的目的在于帮助学生形成通过分析历史事件总结经验并最终应用在现实生活中的能力。在历史课堂教学过程中,如果一味地讲解教材内容知识,就会导致教学方法比较单一,同时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会大打折扣。教师还必须避免过分看重历史学科成绩,这样的评价方式会导致学生在历史知识学习的过程中出现死记硬背的情况,无从体现教学有效性,也无法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因此,初中历史教师必须在实际的教学过程当中积极寻找中国历史发展与学生现实生活之间的联系,在教学的各个环节渗透家国情怀教育内容。
例如,在讲解古代丝绸之路的时候,教师可以结合当下我国所提出的“一带一路”政策,帮助学生了解丝绸之路对汉代经济发展的重要意义,让学生充分了解到“一带一路”政策是对古代丝绸之路开放传统的继承,目的是促进沿线国家在经济方面的融合以及深度交流,既是全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保障,也是当今时代全球努力打造经济文化共同体目标的关键前提,这一政策的提出不仅展现了我国博大的胸怀以及包容的精神,更是我国对于历史使命的继承,是大国责任感的体现。这样的教育方式可以让学生更好地将当代社会发展过程中的实际情况与历史发展相结合,帮助学生深刻感受家国情怀的内涵。同时,教师也可以利用多媒体以视频或者图片的方式呈现汉代丝绸之路影响下的经济蓬勃发展情况、当前“一带一路”政策、我國与沿线国家的深度交流与合作情况,让学生感受经济繁荣发展与各国之间密切合作的重要关联,加深学生对我国国情的具体了解,从而增强学生的家国情怀。
(四)结合互联网资源挖掘本地区家乡教育资源
家乡本土教育资源对于培养家国情怀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初中历史教师应当充分挖掘教材中的相关资源,结合本地区发展的实际情况,将教学活动与实际生活之间形成密切地联系。家乡发展过程中的历史资源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满足教师教学的根本需求,因此,教师需要拓展教学环境,利用互联网信息技术手段,宣传和讲解家乡文化、家乡资源、家乡本土具有爱国主义情怀的人物。在互联网技术的加持之下,教师可以更好地搜集和呈现家乡的人文历史,并以多媒体的方式呈现出来,从而有效丰富课堂教学资源,推进家国情怀教育工作。
五、结束语
综上所述,初中历史学科作为初中阶段的重要人文性学科,其不仅需要学生掌握教材中的学科知识和内容,还要求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具备学科核心素养与能力,充分发挥人文学科的特点,而家国情怀就是其中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家国情怀的弘扬与传播有利于发扬我国民族精神,增强民族凝聚力。在初中历史课堂教学过程中,渗透家国情怀教育可以培养学生形成爱国主义情感和历史责任感,促进学生思想、身心均衡发展。而互联网技术手段的加持能够有效推进家国情怀教育工作,为初中历史学科教师在日常授课过程中的转变理念、选择方法和优化内容提供参考。
因此,在未来,初中历史教师应当有意识地将家国情怀教育融入初中历史课堂教学过程,结合互联网信息技术手段,充分发挥互联网的优势和作用,提升学生的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以及家国情怀的培养效果,培养学生成为当代社会具有较高思想道德素质的优秀人才。
作者单位:李建业 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临潭县第四中学
参考文献
[1]刘益清.纸上乡愁 家国情怀[N].福建日报,2023-07-14(007).
[2]周刘波.青少年家国情怀教育:时代蕴涵、教育机理与行动路向[J].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3,49(04):195-205.
[3]张卫胜.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涵养家国情怀[J].新教育,2023(19):5-7.
[4]吉桃花.“互联网+”环境下初中历史教学中开展家国情怀的实践探讨[J].中国新通信,2023,25(03):203-205.
[5]张纲.“互联网+”环境下初中历史教学中开展家国情怀的实践探讨[J].中国新通信,2022,24(05):215-217.
[6]简允诗.“互联网+”环境下初中历史教学中开展家国情怀的实践——以《从丝绸之路到“一带一路”》为例[J].教育信息技术,2017(10):27-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