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研究型审计视角的困难群众救助领域审计探析

2024-05-16 21:58陈波
审计与理财 2024年4期
关键词:大数据审计

陈波

【摘要】中央审计委员会办公室、国家审计署印发的《“十四五”国家审计工作发展规划》明确指出,要积极开展研究型审计,系统深入研究和把握党中央、国务院重大经济决策部署的出台背景、战略意图、改革目标等根本性、方向性问题,不断提升审计工作政治性和前瞻性。要加大对重点民生资金和项目审计力度,维护人民利益。当前,各地审计机关为了更好开展新时代审计思路的探索和创新,正在积极推进研究型审计实践。笔者结合具体审计工作,谈谈如何在困难群众救助领域开展研究型审计。

【关键词】研究型审计;困难群众救助;大数据审计

一、审前阶段

1.加强审计工作政治引领。困难群众救助补助资金审计关乎困难群体基本生活保障到位,兜牢基本民生保障底线。因此加强政治引领是做好困难群众救助补助资金研究型审计的前提,这就需要审计人员深入学习党的二十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困难群众生活保障及审计工作的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聚焦民生审计“政治性、人民性、政策性”的特点,深入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将“民生是最大的政治”切实体现在审计项目中。既从“政治———政策———项目———资金”的主线做好顶层设计,又要结合“资金———项目———政策———政治”的主线深入被审计单位做好困难群众救助补助资金审计的调研工作。

2.加强政策法规研究。审计组要有的放矢地研究与困难群众救助补助资金领域的相关文件。困难群众救助补助资金审计方案明确救助资金分配管理使用审计范围为对低保对象、特困人员、孤儿及事实无人抚养儿童、临时救助对象、流浪乞讨人员的基本生活保障等工作情况及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和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政策的落实情况。因此,审计组需要向各主管部门收集上述6类对象的政策文件,且一方面从时间角度收集最新的、有效适用的政策文件,另一方面从层级角度全方面收集国家、省级、市(州)、县(区)出台的相关文件。对其分门别类的汇总整理,明确各类保障对象的补助标准及发放形式,形成政策清单表格。如对低保对象的保障工作,国家层次发布了《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最低生活保障工作的意见》,明确了对低保对象的认定、审核、经济状况核对、监督公示工作流程。江西省民政厅在《江西省民政厅关于印发江西省最低生活保障操作规程的通知》中进一步明确了低保对象及共同生活的家庭成员的经济状况的认定标准。对孤儿及事实无人抚养儿童的保障工作,发布了《民政部、财政部关于发放孤儿基本生活费通知》《民政部关于进一步完善保障孤儿基本生活有关工作的意见》,明确了孤儿基本生活费的发放范围与程序。通过收集研究政策文件,确定审计思路与路径。

3.加强审计方案研究。审计方案是组织、目标、范围、方法和人员调配的多要素组合。审计组应以资金使用为主线,深入民政、财政、医保、残联等多个部门及集中供养机构进行深度调研,了解被审计单位资金保障、组织构成、业务联系等情况,找准审计重点、厘清审计思路,为困难群众救助补助资金审计的审计方案科学编制奠定基础。

二、审中阶段

1.树立大数据审计理念。数据是开展困难群众救助补助资金审计的核心支撑,审计组应树立“锚定数据平台———提取审计数据———分析审计数据———数据成果运用”的大数据审计思维路径。首先,根据被审计单位业务情况选择数据提取平台,如民政系统运用的社会救助系统,集低保、特困、临时救助对象的业务办理,家庭成员信息、经济状况动态审核为一体,是重点审计的业务数据库。其次,研究被审计单位数据系统业务模块与操作流程,借助各业务岗位权限调取审计对象及范围的数据。再次,利用提取到的数据,结合文件标准与审计思路,借助区块链、Python等技术手段,构建审计数据模型进行各单位、各集中供养机构之间的横向数据比对,通过比率、结构分析等方法,核查出低保对象的房产、车辆、存款等经济状况是否符合标准,集中供养机构的特困人员膳食支出是否达标、被克扣。最后,结合审计方案,利用数据分析结果得到審计疑点,为问题定性奠定数据支撑。

2.加强审计取证研究。审计取证是审计实施阶段的核心工作,为得出审计结论和形成审计建议提供事实支撑。要规范取证格式和取证行为,在取证规范文书详述审计取证要素、问题定性、引用法规、意见处理,保障审计证据质量,同时编制困难群众救助补助资金审计取证操作指引,推动审计取证从“做问答”向“做填空”转变,增强取证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

三、审后阶段

1.加强高质量审计建议研究。审计建议是衡量研究型审计水平的重要指标。为强化审计建议对困难群众救助补助项目审计整改的的指引与导向作用,一方面要根据前期政策研究、审计方案、发现问题,结合被审计单位的意见与困难群体的诉求心声,提出可行性较强的审计建议;另一方面专题研究困难群众救助资金管理分配使用存在问题的所属部门,如民政、财政、残联等审计整改的具体责任部门,分析其业务特点与问题产生的薄弱环节,分门别类的提出针对性解决方案,并形成参考标准,构建预防问题发生的长效机制。

2.加强审计整改机制研究。强化结果运用,全面落实整改是体现审计价值、提升审计治理效能的重要举措。打造困难群众救助补助资金研究型审计整改机制,一是要联动人大、巡察、财政等多种形式监督检查,及时共享审计结果,建立健全审计结果信息共享机制,持续打造多向“查实一整改一反馈一核查”的整改闭环机制,不整改完成不罢手;二是完善督查整改制度,形成审计查出问题清单与整改问题清单“两张清单”制,督促被审计单位在整改期限内提交整改问题清单并逐一申请认定销号,对核实未整改到位的问题,应下发书面通知书,明确时限;在规定时限内还未整改到位的,及时下发整改督办函,通过“一书一函”督促被审计单位履行审计整改工作主体责任,同时将被审计单位整改结果纳入年度综合考核和政治生态评估,扎实做好困难群众救助补助资金审计整改“后半篇文章”。

四、结语

研究型审计适应了新时代国家审计治理变革的战略需要,而困难群众救助补助资金审计作为国家审计治理中的重要一环,需要将研究型审计思维贯穿于审计工作的全过程,做好审前系统谋划,利用大数据技术精准揭示困难群众救助补助资金的分配管理使用与政策落实方面的问题,深入分析问题背后的体制机制障碍,提出强化管理与防范风险的建议,推动困难群众救助政策的贯彻落实。

········参考文献·····················

[1]徐樱瑞.审计工作实践中研究型审计创新路径分析[J].财经界,2023,(8):25-28.

[2]廖浩宇.基层审计机关开展研究型审计的思考[J].现代审计与经济,2023,(6):12-15.

[3]林浩,杜立,雷裕霜.研究型审计在审前阶段的路径分析[J].审计月刊,2023,(10):44-47.

[4]梅素仪.大数据技术对审计工作的影响研究[J].审计研究,2023,(8):33-36.

[5]李洁婷.浅谈在大数据环境下的民生审计思路[J].财会学习,2017,(3):37-41.

[6]王诗文.大数据背景下困难群众救助补助资金审计研究[J].开封文化艺术职业学院学报,2022,(10):35-38.

(作者单位:新余市渝水区审计局)

猜你喜欢
大数据审计
浅谈煤矿企业大数据审计的发展之路
大数据审计下统计分析方法研究
大数据审计下统计分析方法研究
地域文化对城市建筑装饰设计产生的影响研究
大数据审计下统计分析方法研究
R与当前大数据审计方法的比较研究
大数据背景下审计监督体系平台构建研究
大数据时代审计风险再思考
试探财务共享服务模式下的大数据审计
基于R语言的大数据审计方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