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光玲 彭钧
2022年底,×县审计局对本县各中小学校义务教育“双减”政策落实和财政财务收支开展专项审计调查,除了关注“双减”政策落实情况外,审计人员还对每个学校内控制度建设、收入支出管理、专项资金管理等方面情况进行了“经济体检”,发现了财务管理不规范、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等问题。其中,在对K学校开展现场审计过程中,审计人员观察到K学校近千名师生日常饮水全部需要到饮水机刷卡消费,测算下来每500ml直饮水的价格与市场上的纯净水价格接近,如此高的价格,直饮水有存在的必要性吗?带着疑问审计人员立即开展调查。
真假合同“露马脚”
审计人员到该校向教师、学生仔细了解了直饮水的使用和收费情况,学生们普遍反映直饮水的价格有点高,教师告诉审计人员这个直饮水已经搞了好几年了,具体谁做的这个项目他们也不知道。审计组立即调取财务凭证里面学校与S公司签订的直饮水供水合同,并查阅校班子会议记录,发现直饮水供水合同中约定的单价居然不一致,学校班子会议记录中记录的是:按照每名学生16元/人/年收费。而合同中约定的是:按照每名学生10元/人/年收费。为什么会出现单价不一致的情况,审计组随即要求学校提供所签的合同存底,发现存档合同与财务报账资料中的合同约定的单价也不同,但是落款时间又完全相同,这一情况立即引起了审计人员的警觉,这里面一定有猫腻!
电话引出“假承包人”
为了不打草惊蛇,审计人员先开展了外围调查,对合同中的S公司进行了解,在对负责日常运营管理的某经营部进行走访后,发现所有线索都指向具体签字人A。为此审计组进行了讨论,决定正面接触A。当审计人员电话联系A时,A说“没有听过签合同的这家公司名称,也不知道这家公司的情况”,对审计组提出的涉及直饮水管理方面的问题极力回避,并表示自己长期在外地,具体事情都是自己女儿负责管理,他女儿现在学校里面做事情,一个假借他人名字承包学校项目的线索开始浮出水面。
顺藤摸瓜找出“受益人”
每个违纪违法行为背后都有经济利益贯穿其中。为此,审计人员进而跟踪每一笔拨付给直饮水承包方的资金流向,发现了学校每次转入承包方账户的资金当天或隔日就被转入学校多名管理人员个人银行账户。当审计组找到这几名学校管理人员时,在铁的证据面前,他们承认了假借他人名义承包直饮水项目、违规入股分红的违纪违规事实,并将入股分红的资金上缴财政。
严查严办“涉案人”
查明事实后,县委审计委员会办公室、县审计局向县委审计委员会、县委主要领导提交了有关情况的审计专报,得到县委领导高度重视,作出重要指示,要求“线索具体明确,并移交纪委监委依法依规处理”。县审计局依法依规办理移送程序,經纪委监委审查后,对相关涉案人员作出了处理。
思考与启示
纵观本事件全过程,审计人员发现这几名学校管理人员的方法与手段并不高明,但其能屡屡得手、得以实施的主要原因在于内控制度缺失、权力失去制约。由此,给我们有了如下启示。
1.不忽视、不放松,细微之处现疑点。审计人员要有严谨的工作作风,细心审查,不放过一丝一毫的异常点。针对两份合同中单价不同的细小区别,审计人员询问相关人员、调阅相关资料,引出了隐藏数年的违纪违规问题。
2.快行动、抢速度,顺藤摸瓜见真相。审计组第一时间将有关情况向领导汇报,快速开展行动,细挖详查。经过审计组大量细致地访谈和取证,审计疑点逐渐理清,真相一一浮出水面。
3.多方法、细查证,紧盯资金流向找问题。审计组综合运用内查外调、实地查看、观察询问等传统审计方法,借力计算机技术,利用对比、分析、查验、核对等手段进行多方位查证。着重关注资金去向,从银行单据和对账单入手,掌握资金的来龙去脉,及时发现违纪违规问题线索。
4.提建议、堵漏洞,完善内控机制防风险。从结果上来看,虽然这些曾经的以权谋私者“水耗子”已经受到处理,但是如何强化监管机制,防微杜渐,让肆无忌惮的违纪违规问题止步,更是值得深思的问题。为此,审计组认真梳理出教育领域财务管理、内部控制等方面存在的七大类问题,撰写七份审计专报报送县委县政府,有针对性地向教育主管部门提出审计建议,推动相关部门出台各类规章制度,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
(作者单位:大余县审计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