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幼小衔接中促进幼儿科学探究

2024-05-16 02:45徐丽萍
小学科学 2024年14期
关键词:幼儿发展科学探究幼小衔接

徐丽萍

〔摘    要〕  幼小衔接作为教育的重要环节,其重要性不只是帮助幼儿顺畅地融入小学的学习与生活环境中,更在于对幼儿未来的教育历程产生深远的影响。教育学研究者通过长期的探索,提出多种行之有效的方法。然而,值得注意的是,在幼小衔接的诸多研究领域中,似乎很少有关注如何培养幼儿的科学素养。因此,本文旨在概述在幼小衔接阶段培养幼儿科学素养的重要性及其当前实施状况,同时探讨在实施幼小衔接过程中如何系统地提升幼儿的科学素养。本文还认为,通过精心设计的科学探索活动,不仅能够激发幼儿的学习热情,还能推动其积极参与,从而进行更深层次的學习。此外,本文阐明了科学素养培养对促进幼儿顺利从幼儿园过渡到小学环境的积极作用。

〔关键词〕  幼小衔接;科学探究;幼儿发展

〔中图分类号〕  G42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317    (2024)  14    115-117

幼小衔接作为儿童在早期教育阶段的重要环节,涉及从幼儿园到小学这两个连续教育阶段的衔接与过渡。在该过程中,幼儿将逐渐告别以玩乐为核心的幼儿园时光,转而适应以结构化正式课程为主的小学生活,标志着其心理发展的关键转变期。在幼小衔接时期重视并增强幼儿对科学知识和思维方法的理解,不仅能够培养出其对学习的热爱,还能助其养成规范化和科学化的学习习惯,并为其未来在社交互动及团队合作方面奠定坚实基础。

一、在幼小衔接中促进幼儿科学探究的意义

在幼儿园,科学教育涵盖了生物、物理、化学等众多科学领域,为幼儿提供了与各种事物和自然界现象直观互动的机会,这样的互动帮助积累早期的科学知识和经验。在幼小衔接教育阶段,充分利用幼儿天生的求知欲,施行科学教学,不仅可以激发并加强幼儿对知识的渴望和学习技巧,还可进一步激发创新思维。

(一)科学探究有助于幼儿产生浓厚学习兴趣

在幼儿成长的初期阶段,对周围环境充满好奇心,表现出浓厚的探究欲。面对未知的世界,总是迫不及待地提出一个又一个问题,展现了对于新奇事物深入了解的渴望。这个时期的幼儿,追求知识的动力并非出于单纯的学习需要,更多是探寻真相的内在驱动。随着时间的推移,通过实践得来的经验和知识不断地汇聚与融合,逐步构建其知识体系。此时,不仅是简单地积累知识本身,更关键在于激发幼儿学习知识的热情,并引导其学会主动探求知识。科学教育为幼儿提供了一条追根究底的路径,科学探究活动可以激发幼儿的好奇心,使他们在实际动手操作中加深认知,并模仿科学家进行发现和研究。这不但促进了幼儿认知技能的成长,更重要的是带给他们探索未知领域时的挑战、取得突破时的喜悦以及有所发现时的兴奋感。

(二)科学探究有利于培养幼儿的创新素质

学前教育阶段是终身教育之旅的重要起点,为幼儿提供的教育环境对其有着深远的影响。科学教学通过多样而吸引人的教学资源和轻松的探索环境,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和创造性思维,幼儿自然具有丰富的想象力和创新精神。面对新奇和未知的世界,引导幼儿用视觉、触觉、嗅觉和听觉等感官与周围的环境进行深入互动,可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和创造性思维,使幼儿能够从具体和直观的体验过渡到更抽象和逻辑性的理解。设计以幼儿自身的发现和探索为核心的学习活动,能最大程度地激发他们的积极参与和创造动力,这对于幼儿身心的健康发展及其未来的学习生涯均具有积极作用。

(三)科学探究有助于促进幼儿社会性的发展

研究显示,幼儿在开始上学之后感到学习困难的主因之一是幼儿较差的社会适应能力。这种不足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是任务意识不强和完成任务的能力低下,表现为没有建立起认定要做的事情就必须坚持到底的观念,并且缺乏想尽办法去实现目标的技能;其次是缺乏自立能力,表现在不能独立处理大量学业任务和个人事务;最后是较弱的人际交往技能,面对不断扩展的生活圈和更广阔的社交环境,没有展现出必要的适应力。

科学教育对于幼儿来说,通过多样化的互动与合作,幼儿有机会与老师和其他小伙伴进行深入的交流与合作。

二、幼小衔接中幼儿科学教育出现的问题

受到就业形势、民族习俗和城乡发展不均衡等多方面因素影响,应试教育在中国根深蒂固。导致了“以分数为核心”的不正确价值观向幼儿园蔓延的趋势。因此,大多数幼儿家长将知识积累能否与小学课程衔接起来作为评判幼儿园到小学过渡是否顺利的唯一标准,忽略了幼儿的主动学习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的培养。

(一)重知识,轻能力

幼儿园的科学教育内容具有启蒙性,应根据幼儿学习认知规律为其划分学习范畴。然而很长一段时间,特别是在20世纪80年代之后,某些幼儿园在家长压力之下,偏离这一教育原则。在对幼儿的早期教育中,出现了模仿小学教育模式的现象,致力于向幼儿提供过早的学术培训。这导致幼儿被迫提前学习了像拼音、生字、基本四则运算等小学教育内容,以便更加轻松地过渡到小学阶段。通过这种“揠苗助长”的做法,幼儿的确能达到甚至超过小学1~2年级的学识要求,在读写和计算方面展现出一定的能力。尽管幼儿可能已经具备了阅读书籍、报纸的能力,并且可以独立完成100以内的加减法、20以内的乘除法运算等任务,但这种教育方式却忽视了对他们探究兴趣、学习能力和习惯的培养,而过分强调知识的传授。在这样的教育体系下,幼儿的主动性和创造力无法得到充分展示和发展,学习的积极性被削弱甚至受到打击,没有培养出科学素养,这不利于大多数幼儿综合科学素养的发展。

(二)重形式,轻内涵

许多教师在进行科学教学时,采取多样的活动方式丰富课堂内涵,旨在让幼儿通过参与各种形式的活动,积累经验,从而深入理解和掌握学习内容。教师在准备各类教学活动时必须把握一个度,既要充实又不可过多到让课程内容被边缘化,万不可让辅助的教学手段取代了教学的核心目标,导致本末倒置的局面,因此,教师准备的教学活动和教学形式要适度,不能出现泛泛现象,更不能出现本末倒置,忽视幼儿的科学感情、态度、能力和方法,不考虑幼儿是否真正理解物质的内涵和本质特点。教师要真正关注并能够不断满足幼儿的科学教育需要,突出重点,去除多余的环节,围绕主要目标设计有效的教学环节,为幼儿提供探究的机会,利用多种感官学会操作、实验,让幼儿深入理解某个物质的特点或科学规律,在主动学习和持续探究中将科学知识真正内化为自己的经验。

(三)重结果,轻过程

教育的过程体验比教育的知识结果更重要。部分教师在实施科学教学时,过分追求知识点的灌输和目标的实现,却忽略教学过程中幼儿参与探索的重要性,幼儿缺乏提问和思考的机会。教师侧重于单向教学,而忽视了幼儿学习的主动性。例如,如果老师只告诉孩子辣椒非常红、很辣,不强调幼儿的独立科学教育,幼儿会认为西红柿、草莓和红苹果等红色食品都很辣。相反,如果教师能够让孩子了解各种情境,幼儿通过观察、体验、比较,在一定的情境和过程性体验中发现红色食物不一定都是辣的。通过幼儿的主动探索,幼儿所习得的知识经验也会更加深刻。因此,教师应发现幼儿的兴趣和经验,创造一切条件引导幼儿自主探索,在操作过程中不断探索、发现新的科学经验。

三、在幼小衔接中促进幼儿科学探究的途径

各城乡地区的幼儿园在进行幼小衔接教育时,以实际情况为依据,积极探索和研究如何高效培养幼儿的科学素养。结合本地的具体条件,因地制宜地开展科学素养教学活动,旨在为幼儿在未来的学习生涯以及整个人生发展中奠定坚实基础,并确保能够顺利过渡并适应小学的学习环境。

(一)创设有效的科学学习探究环境

幼儿园的科学活动环境主要有公共环境和班级环境,公共环境包括种植园地、花树、果树、饲养区、沙水池……都是幼儿进行科学探索的阵地,幼儿可以开展一系列的体验式、探索式的科学探究活动。班级科学环境主要有自然角、科学区和数学区等。在自然角,教师可以根据各年龄段幼儿的需要和兴趣种植常见的植物和花卉,收集各类种子与果实,每日照料动植物,观察动植物的变化和生长过程。教师还可以组织一个气候角,让幼儿观察天气变化,学习写天气日记。在签到桌上摆一个时钟,在晨间签到时,学习记录时间和数据统计的方法,并制订学习计划,培养幼儿的责任感,为逐步适应小学的作息和时间做好前期的经验准备。在数学角布置各式各样的数学资源、游戏、工具和卡片,供他们自由挑选、使用和发现。为了确保能按照自己的兴趣做出选择,教师需根据幼儿的年龄和兴趣特性摆放相关的物品,包括天平、多样的尺子、磁铁、反射镜、放大镜、导线、珠珠和弹簧等实验材料。教师应理解并促进幼儿的动机、活动、问题解决能力与创造性,作为在科学学习活动中的支柱、同伴与向导,为其提供既安全又舒适的物理与精神学习环境,以便他们能自在地学习及探究。

(二)支持幼儿进行有深度的科学学习探究

布鲁诺认为,学习由三个过程组成:获取、转化和评估。从学习过程中可以看出,学生不是知识的被动接受者,而是知识获取和信息处理过程中的积极参与者。因此,在科学教育中,教师必须充分利用幼儿在学习中的积极作用,通过积极的方法引导幼儿自主探究。

例如:在进行大班区域游戏时,一幼儿在科学区玩齿轮玩具,他把齿轮当作陀螺玩,于是教师追随幼儿的兴趣,引导幼儿展开了讨论,“陀螺到底分为哪些结构?我们要如何造陀螺呢?造陀螺又需要用到哪些材料?”幼儿你一言我一语,关于陀螺的探究就展开了……他们找来了纸板、纸杯、卡纸,有的幼儿还从家里将废旧光盘、瓶盖带到幼儿园,准备用于制作陀面。他们还找来了牙签、棉花棒、筷子、扭扭棒等用于陀螺的转动轴。“怎么寻找中心点,如何更换适宜的材料做转动轴?”当幼儿愿意积极想办法解决自己遇到的问题时,他们对陀螺的探究欲望也就更加强烈。经过几次改造后陀螺可以转动了,但是过了一会儿,有些陀螺转着转着旋转轴就松动了,接着就转不起来了。于是,教师又组织幼儿进行集体讨论,“旋转轴松动了,怎么固定旋转轴让陀螺转得更久呢?”幼儿想到可以用双面胶、轻泥把旋转轴和陀螺面固定住,通过多次制作和尝试,幼儿发现还是用轻泥固定得更牢固一点,旋转的时间也更久。看似简单的一次“自制陀螺”的科學活动,作为教师以问题为导向,引导幼儿讨论,进一步拓宽幼儿的思维,幼儿通过亲身感受,实际操作,解决了陀螺不会转动、怎样才能让陀螺既牢固又转得更久等一系列问题。教师作为一个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始终坚持放手让幼儿自主解决,将幼儿看作是“积极主动的学习者”,注意引导幼儿开展自主、深度的学习,从而让幼儿在多元的互动中获得经验、分享经验,这种学习品质恰好是小学学习所需要具备的。

(三)营造合作的家园科学学习探究氛围

幼小衔接的教育过程并非仅限于幼儿园与小学这两个学校教育环境,它的影响因素广泛,涵盖家庭和社会的多个层面。在这个过程中,父母扮演着重要角色。家长们需要摒除单一追求学业成绩的观念,转而理解并接受新时代的教育理念,主动与教育者建立联系,通力合作,为幼小衔接教育提供支持。同时,家长还须具备必要的科学常识和操作技能,在幼儿对某个物体或现象产生浓厚兴趣时,家长要有意识地鼓励和引导其进行学习探究,并能够积极参与幼儿的探究活动,为其提供建议与技术上的支持。

总之,完善的幼儿科学教育系统必须涵盖幼儿园、家庭及社会的共同努力。通过这样的合作,能够营造有利于科学学习的环境,进而唤起幼儿对科学探究的热情,发展对科学的认知和理解。此外,有助于提升幼儿的学习和社交能力,确保他们能够平稳过渡到小学阶段。因此,构建这样一个教育体系对于孩子未来的整体发展具有关键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李玉.当前幼儿园科学教育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策略[J].科学咨询,2018(20):122.

[2]姚小玲.浅析幼儿园科学探究活动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新课程(综合版),2019(6).

[3]邹梦琴.幼儿园科学教育中的问题及其对策探析[J].语文课内外,2018(5):19.

[4]曹亚彬.幼小衔接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中华少年.2019(33).

猜你喜欢
幼儿发展科学探究幼小衔接
游戏对幼儿教育及幼儿发展的价值探讨
环境艺术与幼儿互动的重要作用
简谈大班幼儿跳绳能力的培养
重视“幼小衔接”幼儿教育更出彩
化学教学中科学探究存在的几个偏差
突围与重构——小学科学课堂中师生交往的真效性实践探究
高中物理科学探究教学的现状及其对策
浅谈小学科学实验性教学经验
农村幼儿园“幼小衔接”的“五步走”
攀爬活动对幼儿发展作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