寇林利 宁博 毛亚妮 赵明君
基金项目 陕西省省级院士工作站建设项目,编号:陕组通字〔2019〕49号-30;陕西省名中医赵明君传承工作室建设项目(No.2019007);陕西省教育厅重点实验室项目(No.22JS005)
作者单位 1.陕西中医药大学(陕西咸阳712046);2.咸阳市中心医院;3.陕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陕西咸阳712021)
通讯作者 赵明君,E-mail:zmj7125@163.com。
引用信息 寇林利,宁博,毛亚妮,等.基于中医“形-气-神同调”理论探讨冠状动脉血运重建后双心疾病康复五大处方的制定[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24,22(7):1331-1335.
摘要 形-气-神三者是将机体周身统一为整体的重要物质,冠状动脉血运重建后双心疾病涵盖了心脏之形、气、神三方面病变,三者相互影响、共同作用促使疾病发生发展。西医则以心脏器质、功能病变及精神心理障碍之间的病理互损概述此病。双心康复是由个性化心理、运动、营养、戒烟及药物处方组成的针对双心疾病的预防-诊治-康复过程全方位、系统化跟踪管理的综合治疗模式,其临床价值已在国内外心血管领域获得广泛认可,但双心康复的开展和实施在国内还不成熟。因此,本研究基于中医“形-气-神同调”理论,结合现代双心康复模式及我国传统中医康复要素,主要从冠状动脉血运重建后双心疾病“五大处方”的制定入手,以更具体、更深入、更规范的中西医结合康复方案使“双心康复”更充分合理地被认知、接受和应用,以此促进双心康复在我国各级医疗层面的开展实施,更重要的是使此类病人最大程度获益,降低疾病复发率,帮助病人摆脱病痛及负性情绪,早日回归社会,为其双心健康保驾护航。
关键词 血运重建后;双心康复;形-气-神同调;
五大处方
doi:10.12102/j.issn.1672-1349.2024.07.033
双心医学(psycho-cardiology)作为心脏-心理新兴交叉学科,近年来发展迅猛,可能由于双心疾病逐年攀升的发病率及较低的治愈率,其临床治疗方式较单一,常规的药物联合治疗不仅容易产生依赖、副反应,难以达到预期效果甚至导致病情反弹加重。据流行病学显示,心血管疾病病人较常人更容易出现焦虑、抑郁等精神心理障碍,尤其在经过心脏急性不良事件治疗后,如冠状动脉血运重建术后,分别有50.8%、56.7%的病人出现抑郁、焦虑的心理状态,围术期此比例甚至达52.41%、65.32%[1]。而另有数据显示术后进入康复流程的病人,出现抑郁、焦虑的比例可降至32.25%、35.48%,其疗效与康复疗程有明显相关性[2-3]。由此证明,双心康复(psycho-cardiology rehabilitation,CR)模式在改善双心疾病进展及预后、降低复发率方面颇有收益。中医将双心疾病归于“心悸”“怔忡”“虚劳”“百合病”“脏躁”之范畴,其病机不外“阳气虚”“痰血瘀”之本虚标实。中医传统康复理论就“整体观念、天人合一、阴平阳秘、脏腑和合、经络通调”为基础思想形成了“形神结合、内外结合、药食结合、自然康复与治疗康复结合”等一系列指导原则供临床应用,这很大程度上促进了中医理论与现代康复体系的有机融合。因此,双心疾病就发生发展进程来讲可归纳为心脏之形-气-神3个层次的病理演变,且无特定次序,三者生理相随,病理相损,可先后或同时对机体产生影响而引发疾病。本研究将以此理论为指导,将中医康复理论与方法嵌合于现代康复疗愈过程,以分析总结集运动、营养、戒烟、心理(睡眠)及药物于一体的中西医结合双心康复指导方案,旨在预防或缓解冠心病血运重建后的一系列双心问题,促进双心康复。
1 理论溯源
1.1 形-气-神及相互关系
中医“整体观念、天人相应”思想衍生了形-气-神三位一体的生命观。《灵枢·天年》云:“血氣已和,营卫已通,五脏已成,神气舍心,魂魄毕具,乃成为人”。“形”即内而五脏六腑,外而皮脉肉筋骨之形体结构;“气”则为五脏六腑生化,充斥机体络脉内外的精微物质;“神”即主宰生命活动的神、魂、意、志、魄,是人体生命活动的基础。三者高度合一共同构成了人体生命活动的基础、原动力及核心规律与状态。《淮南子》载:“形者,生之舍也;气者,生之充也;神者,生之制也。一失位则三者伤矣。”形为根基使气生生而不息、充养周身。气为形、神之用,脏腑、神明保持正常生理功能又需借助精微物质的气化作用。《素问·五常政大论》云:“根于中者,命曰神机,神去则机息”,神在人体气化过程,即气机升降出入中有重要调节作用,而脏腑之气机充沛、升降有序亦是神维持驱动作用的重要保障。可见形、气、神三者互根互用,气与神均无法脱离有形机体而存在,有形机体离决神与气即为生命活动的终止,正所谓“神气皆去,形骸独居而终矣”[4]。
1.2 形-气-神与双心疾病
《内经》中以强调“中医学生命观”的形式奠定了“双心”理论基础,其中“心主血脉”“心主神明”决定了心既为承载化生精微物质的有形“血脉之心”,亦是主宰精神情志的“神明之心”,双心同生共存,如“形-气-神”互根互用,主导着“心”之各种生理病理变化。
1.2.1 形之变与双心疾病
《灵枢·平人绝谷》云:“血脉和利,精神乃居。”血脉由心发至周身,是精微物质的气化通道,血脉和,气血利,神方有所养。而冠状动脉血运重建手段可开通狭窄或闭塞的血管,沟通血脉经络,在功效方面与中药破血逐瘀之药类似,属于中医“祛邪”之法,但在祛邪的同时对心脏解剖结构之形、精微运输之气及神藏之居均产生一定程度的损伤。终将导致心缩无力、络道不畅,精微物质输布失常,神失所养,不安其位而出现精神心理障碍,同时加重原有的器质性病变,如此形成恶性循环,是祛邪伤正的过程。
1.2.2 气之变与双心疾病
气即营卫之气,根于肾之元气,充以脾胃之精微,得肝之疏泄而后经心肺输布全身。脏腑气机升降出入即“气化”的过程,亦是营卫化生之源,提供充养心脏的重要精微物質。《医学真传》载“气为血之帅”,故营卫之气随脉道各行内外,各司其职,分别维持脉管的舒缩及脉中物质的调和,濡养脉体。若脏腑气化失常,营卫之气匮乏,致脉体失养、脉络受损、气血滞涩、心血失充,日久则心之形衰神疲,导致病人出现器质性及精神心理病变。另外中医之“气化”与现代医学证明参与双心疾病发生发展的炎症反应、氧化应激、神经-内分泌调节等机制密切相关[5-7]。
1.2.3 神之变与双心疾病
“神、魂、意、志、魄”的变化对机体的影响与“七情致病”联系密切,“神之变”是七情伤内量变到质变的病理结果。《素问·举痛论》云:“怒则气上,喜则气缓,悲则气消,恐则气下……惊则气乱……思则气结”,可见神志异常影响气化过程。《类经》曰:“情志之伤,虽五脏各有所属,然求其所由,则无不从心而发”,指出七情过阈终会损及心神,致气机紊乱,脉络闭阻,形体失养。与现代医学讨论的负性情绪导致自主神经功能紊乱、儿茶酚胺及血管活性物质分泌增多、交感神经兴奋、心肌线粒体代谢加快、冠状动脉痉挛等引起冠状动脉狭窄及心脏缺血缺氧的过程类似[8]。
2 基于“形-气-神”共调的双心康复五大处方
中医康复以“治未病”思想立意而开枝散叶,主要包含未病先防、易病防发、既病防传及瘥后防复4个部分[9],强调康复过程以自然康复为主,治疗康复为辅。《青囊秘录》指出:“善医者先医其心,而后医其身,其次则医其病。”指出在疾病康复疗愈过程中应注重先养神、后调气、再固形之规律。养神固形可御气之窜,调气养神可防形之变,调气固形可祛神之乱。
2.1 心理处方
养神以调气固形是双心康复五大处方的基础。《素问·上古天真论》中提到:“形体不敝,精神不散。”高度概括了机体“形与神”在生理与病理方面的紧密联系,而冠状动脉血运重建后双心疾病的发生发展被认为不仅仅是由于“血脉之心”形的耗损,更责于“神明之心”神的功能障碍,现代医家也越来越重视“形神共调”治疗原则,并通过大量临床实践指出了“养神调气”的重要治疗意义。中医学理论指出,广义的神即人体生命活动的外在表现,而狭义的神则包涵了精神、意识、情志、思维等多方面,这为以“养神调神”为基础治疗双心疾病提供了理论方法与指导。首先,以“痰、瘀、郁、虚”为病理基础扰乱心神而发为此病者,可分别选用豁痰散结以轻形宁神、益肾活血以充形安神、理气开郁以活形调神、补脾益气以补形养神之方药干预,临证中以瓜蒌薤白半夏汤/小陷胸汤/温胆汤、交泰丸/六味地黄丸、小柴胡汤/柴胡龙骨牡蛎汤、四君子汤/归脾汤等基础方加减运用,疗效尚可[10]。同时,中医心理学在发展过程中形成的开导解惑(认知行为疗法)、移精变气(注意力转移法)、顺情从意、情志相胜、意志以绳、五音疗愈等心理干预措施也在提高病人治疗信心、变换其思维、顺从其心意、规正其意志方面达到“养神调气”疗效。任建宁[11]通过针刺督脉及背俞穴(百会、四神聪、大椎、身柱、心俞、肝俞)结合甘麦大枣汤,在调节督脉经气,宁心神,充髓海,复元神的基础上养心阴,安心神,在抑郁症的治疗上取得了良好的效果。郭小轩[12]还发现基于认知行为疗法的针刺的有效率较单纯常规针刺高7%,证明了相对客观的认知与思维可对病人进行一定的开导解惑,改善病人对外界事物的心理反应及不良行为状态,达到“调神”之功效而发挥抗神志疾病作用。Allen等[13]鼓励焦虑、抑郁病人进行连续的积极书写活动,发现治疗组病人精神心理状态得到明显改善,证明持续的“移精变气”,即注意力转移法是养神调气而转换意识的重要途径。另外,诸多医家通过“情志”调节以养神调气,仍可达到制约或消除不良情志状态,梳理神明或使神明归位之目的,根据《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所载:“怒伤肝,悲胜怒……喜伤心,恐胜喜……思伤脾,怒胜思……忧伤肺,喜胜忧……恐伤肾,思胜恐”,五行相克原理为情志相胜法之理论基础。一项随机临床研究通过促进愤怒情绪的表达扭转病人抑郁的倾向获得了显著疗效[14],证明了以“怒胜思”,即表达愤怒来扭转“思”之伤神状态的有效性;同理,“喜胜忧”之法也被证明可以调整抑郁症病人的负性认知加工偏向,“喜”的状态激活可扭转此类病人的负性认知习惯[15],可见七情转换在养神调气预防神志疾病中的重要作用。因此,现代心理处方可在抗焦虑、抑郁等药物基础上结合中医方药、针刺及心理干预方法共奏养神调气以固形之作用,重在使神明归其位而发挥正常生理功能,为双心康复奠定基础,正如《素问·上古天真论》曰:“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
2.2 运动处方
调气以固形养神是双心康复五大处方的核心。双心疾病多属阴盛阳虚之证,阴多则郁,阳动则郁开。《医效秘传》载:“动而生阳,静而生阴”“阳者卫外而为固也”,强调了运动在机体受损后恢复过程中的重要性,冠状动脉血运重建术后机体处于心脏形体功能受损、运动能力下降、机体神志紧张的状态,亟需调气以固形养神。传统中医导引术包括太极拳、八段锦、气功、五禽戏、易筋经等均强调在执行过程中“心神宜静,形体宜动”的原则及恢复“气”之生理功能的方法及意义,形、气、神三者有机结合,以意念之气引领肢体活动,疏通全身气血、调节气息、强筋健骨,并配合站桩、静坐、冥想等达到动静结合、阴平阳秘的平衡状态。现代运动康复处方中耐力运动以有氧、大幅度、高强度、大肌群参与而“升阳”,抗阻运动以无氧、小幅度、低强度、小肌群参与而“调阴”,被誉为运动康复疗法“黄金搭档”,同样是从中医阴阳平衡理论出发,调动全身气血津液,使经络通畅、脏腑和合,筋骨充养而达到神明清净、体魄强健之目的[16]。高嘉良等[17-18]总结文献得出,太极拳、八段锦等中医传统运动强度适中、安全性好,且有改善血脂等心血管病变危险因素、调节自主神经、改善心肌功能、提高病人运动能力及生活质量的作用。一项关于五禽戏的随机对照试验(RCT)研究表明,五禽戏通过吐纳导引,通经舒络将机体元气、水谷精微等畅达五脏六腑及周身络脉,而达到消除强迫症、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等负性情绪的效果[19]。现代运动康复处方针对冠状动脉受损后获益机制以提高运动耐量、促进冠状动脉侧支循环形成、改善症状、减少心肌耗氧、调节自主神经功能、增强骨骼肌力量、改善预后而提高双心疾病病人社会生活质量为主[20],与中医传统康复技术结合,可扬长避短,进一步促进处方个性化、提高康复预期效果。需要强调的是,双心康复目前临床分期包括住院康复急性期(Ⅰ期)、出院门诊康复稳定期(Ⅱ期)、院外长期康复维持期(Ⅲ期)3个阶段,运动康复的进行标志着双心康复疗程的开始,而在心肺运动试验(cardiopulmonary exercise testing,CPET)进行安全评估后尽早进入康复程序对疾病康复及机体获益起关键作用[21-22]。
2.3 营养处方
固形以调气养神是双心康复五大处方的重点。双心疾病的发生发展受膳食营养之环境因素的影响,《素问·藏气法时论》言:“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為益,五菜为充,气味合而服之,以补精益气。”五谷有五味,酸苦甘辛咸者也,五味过极则生百病。《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载:“味厚者为阴……气厚者为阳……阳化气,阴成形”,强调了双心疾病病人应弃味厚者而食之。有研究指出摄入过多的碳水化合物、饱和脂肪及胆固醇而缺乏果蔬是冠状动脉病变的潜在高危因素,而冠状动脉病变
病人应以低盐、少糖、低胆固醇、高膳食纤维及优质蛋白饮食为主[23]。此外,中医常以药食同源理论指导临床,收效甚佳,在防治慢性疾病中有突出贡献[24]。有研究发现多数药食同源中药中的黄酮、皂苷等抗氧化成分活性极强,如人参、柴胡、黄芪、麦冬、山楂、甘草、灵芝、百合、合欢花等,通过对抗氧化应激、抑制血管活性物质释放、消除自由基、抑制单胺类神经递质、消除负性情绪等多机制、多靶点防治双心疾病,于日常膳食中应用安全性高、可持续性强[25-28]。由此可见,现代双心康复营养处方的制定应结合药食同源理论,以维持现有膳食平衡。现代基本膳食平衡首先需通过个体基础代谢率和体力活动水平计算病人每日所需能量,以轻体力肥胖者为例,若以减轻体重以固形调气养神,控制疾病发展为主要康复目标,则每日膳食摄入量应为:标准体重(身高-105)×(20~25)kcal/kg,再按照共识[29]推荐比例碳水60%,蛋白15%,脂质25%分别计算出份数[90 kcal(1 kcal=4.184 kJ)为1个交换份],钠盐及乙醇的摄入也以不超过5 g/d、20 g/d为目标。正所谓五谷衡者形体适、气味和,辅以药食同源则更能发挥固形调气养神之积极功效,是促进双心康复的重点。
2.4 戒烟处方
调气以养神固形是双心康复五大处方的关键。双心疾病发生与发展速度与烟草吸食量高度相关,目前已成为其主要危险因素。《老老恒言》载:“烟草味辛性燥,灼耗津液,吸之下咽,肺胃受之,熏蒸心窍。”指出烟草为“辛热”之魁,于不觉中致机体津涸液枯,渐失濡养而发病。张璐《本经逢原》:“毒草之气,熏灼脏腑,游行经络,能无壮火散气之虞?”长久吸食烟草者,体内热毒积聚,气随津耗伤,血随气而滞涩,入络而传及五脏六腑,脏腑失和日久成大疾。而烟草依赖与否往往与病人个体意志强弱及相关神经递质释放相关,即中医上“气”与“神”的调控作用。中医之戒烟手段往往从调气养神入手,目前主要以针刺、耳穴、电针、穴位贴敷等穴位刺激及中药汤剂为主[30]。Chae等[31]研究发现,针刺“神门”穴,持续3 d,对烟草戒断过程中出现的焦虑、抑郁等戒断反应有明显改善。另外,针刺百会、印堂、列缺、合谷,结合单侧神门、肺、胃、内分泌、皮质下、交感耳穴贴敷,每周2次,持续8周干预戒烟综合征相较尼古丁戒烟贴疗效更为显著[32]。何波运等[33]通过以戒烟茶干预烟草依赖症病人,结果显示3~5 d开始病人吸食烟草无味,总有效率高达95%。戒烟茶中以冬虫夏草为君药,首先对抗烟草中有害成分,辅以黄芪、麦冬、益智仁、党参、枸杞子、珍珠等,升阳的同时滋养心阴以制相火,共奏抵御外邪、充养正气之功。除此之外,现代医学戒烟处方包括行为疗法和“5A/5R”心理疗法、尼古丁替代疗法、药物疗法,在各大医院戒烟门诊中应用广泛且疗效确切[34]。总之,参与者对戒烟的认知、体验、态度及信念对戒烟方案的开展及运行起决定性作用,而结合中医戒烟手段恰可加强病人戒烟动机与意愿,增强其治疗信心,因此是戒烟处方获益的关键,也是中医双心康复调气以养神固形的关键条件。
2.5 药物处方
养神以固形调气是双心康复五大处方的动力。双心疾病常因“血脉之心”与“神明之心”生理功能先后或同时受损而发病,其病机互相转化,造成“因郁致病、因病致郁”的病理互损状态。《素问·调经论》曰:“心藏神,故曰心为神之宅也,神为心之主也。”《灵枢·本神》曰:“得神者昌,失神者亡。”均指出了脱离“神”后的心脏形体,犹如失去主宰力量而逐渐耗损终致功能下降,乃生大疾。根据《双心疾病中西医结合诊治专家共识》[35]及诸多学者对此病中医证候研究发现[36-38],本病证候仍以血瘀为主,同时兼气滞、气虚、痰浊等证素,日久皆可上扰心神而致神志病发,因此“养”心神应根据其致病特点遵循“以补为养,以通为养,以安为养,以和为养”的临证诊疗思路:一是补益心、脾、肾,心之气血阴阳虚乏不能充养五脏,故补益不应只顾心,肾者为五脏之根本,肾之精气亏虚,各脏腑功能推动无力,气虚、气郁、寒邪、血虚等因素导致脉道受阻,气机阻滞、脉道通行不利影响心神之功能,虚实相兼而致情志病的发生,脾胃气血生化乏源,气血虚衰,脉道不通,痰饮、水湿、瘀血留滞,直接损伤“血脉之心”,“神明之心”难以滋养而发为此病,据此一贯煎、交泰丸、六味地黄丸及归脾丸、八珍汤、四君子汤在临证应用较广泛;二是化痰、理气、活血以通滞,心脾肾三脏气血虚乏而致“气、痰、瘀”病理因素的产生与累积,通过脏腑经络传变最终使脉络狭窄阻塞,进一步加重各脏腑气血的生成与运行,同时可蒙蔽清窍、扰乱心神,因此临证多以“通法”干预,常用方药以温胆汤、瓜蒌薤白半夏汤、越鞠丸、桃红四物汤等为基础灵活加减[10,39];三是宁心安神,各种病理因素在体内久郁化火、伤及心神也是神志病的重要发病因素之一,此时需在“通”的基础上适当加用“制心火”之品以安神,如生龙牡、牡丹皮、山栀子等;四是调和肝脾,精神情志的变化导致的气机郁滞可生诸邪而达全身,上致心神不宁,中致肝脾郁滞,下致气化不利,肝脾两脏作为全身气机调节的枢纽,可通畅全身气血而使郁滞自散,是双心疾病治疗的关键,目前临证以小柴胡汤、逍遥散、四逆散为主要基础方。此外,随着双心疾病被重视,近年中成药如养心氏片、心可舒、心灵丸等的相继问世更加丰富了此病治疗手段,但万变不离其宗,其组方原理、应用原则均遵循“以补为养,以通为养,以安为养,以和为养”之基本原则[40-42]。现代医学主要以心血管疾病用药及抗焦虑抑郁药物的联合应用来对抗双心疾病,预期效果不明显、诸多不良反应及低安全性等问题层出不穷,这也是近年来中西医结合治疗双心疾病不断被大量研究,并在证明其临床安全性及疗效价值后被广泛应用的原因之一[43]。
3 小 结
双心康复是涉及心脏病学、心理学、康复医学、运动医学、营养学、行为医学和预防医学的多学科、全方位的医学疗愈手段,主要目的是为双心疾病病人提供从就诊开始至门诊或住院期间及之后的科学规范化管理。双心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涉及形-气-神3个层次,相互影响,共同作用。因此在其康复疗愈过程中,应该针对“养神、调气、固形”三方面进行侧重性联合干预,双心康复五大处方的应用有效解决了三者之间的侧重转换,其中心理与药物处方重在养神,辅以调气固形;运动与戒烟处方重在调气,辅以固形养神;营养处方重在固形,辅以调气养神。五大处方涵盖中西医康复理论与技术手段,集整体康复、辨证康复、功能康复于一体,有望成为目前临床上冠状动脉血运重建术后双心疾病病人的首选疗愈手段。国外一项全球性调查研究显示目前有54.7%的国家相继开展并推行基于“五大处方”的双心康复管理模式,并取得了较好的临床疗效[44],说明双心康复正处于关键上升时期,这将敦促我们应以中医传统康复理论及技术为根本,当代先进生物科学技术为动力,将两者有机结合,立足社会、国家、个人多个层面,足够重视双心康复模式并在实践中不断完善优化,才能从中最大程度获益,使本无法重新融入社会承担工作的双心疾病病人摆脱心身困境,以达到双心康复的预期目标,促进我国中西医康复事业高质量发展。
参考文献:
[1] ARREBOLA-MORENO M,PETROVA D,GARRIDO D,et al.Psychosocial markers of pre-hospital decision delay and psychological distress in acute coronary syndrome patients[J].British Journal of Health Psychology,2020,25(2):305-323.
[2] 盖延红,栾晓东,李越凡,等.冠心病PCI术后抑郁焦虑患者心脏康复的对比研究[J].中国循证心血管医学杂志,2018,10(10):1244-1246.
[3] 沈芳,李玮,梁珍玲,等.心脏康复运动联合帕罗西汀对老年冠心病伴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及焦虑抑郁的影响[J].疑难病杂志,2019,18(9):891-894;899.
[4] 孙梦瑶,蔡志仙,章文春,等.基于形气神三位一体生命观对《寿世保元》养生要点探析[J].中华中医药杂志,2022,37(6):3014-3017.
[5] BRACEY N A,BECK P L,MURUVE D A,et al.The NLRP3 inflammasome promotes myocardial dysfunction in structural cardiomyopathy through interleukin-1β[J].Experimental Physiology,2013,98(2):462-472.
[6] 余恒,周涛.调理气机法对血管性痴呆患者神经功能、颈总动脉血流动力学参数及血清氧化应激水平的影响[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20,29(19):2120-2124.
[7] 刁灿力.基于三焦气机研究抑郁症“气失升降则悲”的病理机制[D].成都:成都中医药大学,2015.
[8] 苏瑞,肖践明,张敏.精神心理障碍及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对冠心病的影响[J].心血管病学进展,2018,39(3):370-374.
[9] 申俊龙,马洪瑶,徐浩,等.中医“治未病”研究述略与展望[J].时珍国医国药,2014,25(6):1468-1470.
[10] 连文静,傅梦薇,李洪峥,等.基于形神理论探讨冠心病合并焦虑抑郁[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22,28(9):1510-1513.
[11] 任建宁.针刺配合甘麦大枣汤治疗抑郁症疗效观察[J].新中医,2011,43(12):98-99.
[12] 郭小轩.基于中医心理学的认知行为疗法结合针刺治疗肝气郁结型轻中度抑郁症的临床观察[D].哈尔滨: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21.
[13] ALLEN S F,WETHERELL M A,SMITH M A.Online writing about positive life experiences reduces depression and perceived stress reactivity in socially inhibited individuals[J].Psychiatry Research,2020,284:112697.
[14] 董丽娜,陈红.不同性度女性愤怒情绪诱发生理唤醒和主观体验的差异[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17,31(6):500-504.
[15] 杜漸.“喜胜忧”调节抑郁症患者负性认知偏向的神经机制研究[D].北京:北京中医药大学,2020.
[16] 成涛,郭可威.从阴阳平衡看心脏康复五大处方[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19,17(6):939-941.
[17] 高嘉良,陈光,李海霞,等.以太极拳为主的中医传统运动在心脏康复中的作用[J].中医杂志,2021,62(3):199-204.
[18] 晁梦瑶.太极拳和健身气功对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作用的循环医学研究[D].济南:山东师范大学,2020.
[19] 焦晓霞,纪红,陈静.传统五禽戏对女大学生体能及心理健康的影响[J].中国学校卫生,2021,42(9):1323-1327.
[20] 胡树罡,王磊,郭兰.《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运动康复专家共识》解读[J].上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8,24(1):9-15.
[21] 邵利辉,王艳娟,李敏,等.PCI术后早期康复对冠心病患者心脏康复的作用研究[J].心血管康复医学杂志,2019,28(5):571-575.
[22] 王国栋,唐丽,刘杰,等.冠状动脉临界病变患者心肺运动试验的特点及临床意义[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22,28(7):833-840.
[23] 常翠青,赵文华,贾梅.心血管疾病营养处方专家共识[J].中华内科杂志,2014,53(2):151-158.
[24] JIAN X,LIU Y T,ZHAO Z,et al.The role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in the treatment of atherosclerosis through the regulation of macrophage activity[J].Biomedicine & Pharmacotherapy,2019,118:109375.
[25] 陳俣祯,陈芳,朱建平,等.药食同源中药调控氧化应激防治冠心病的研究进展[J].中草药,2022,53(17):5582-5592.
[26] 耿嘉男.基于人参皂苷Rg3与瑞舒伐他汀不同内皮保护机制的二者联用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研究[D].长春:吉林大学,2020.
[27] 高龙龙,尹丽君,孟祎凡,等.麦冬及其有效成分抗心脑血管疾病的药理研究进展[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21,19(13):182-185.
[28] 黄碧珊.合欢抗抑郁的分子基础以及作用机理的研究[D].广州:广州大学,2022.
[29] 刘志学.中国专家就心血管疾病营养处方达成共识[J].中国医药导报,2013,10(31):136.
[30] 乔舒昱,鲁春丽,江月,等.中医戒烟随机对照试验的研究特征分析和方法学质量评价[J].中医杂志,2021,62(23):2055-2062.
[31] CHAE Y,PARK H J,KANG O S,et al.Acupuncture attenuates autonomic responses to smoking-related visual cues[J].Complementary Therapies in Medicine,2011,19(Suppl 1):S1-S7.
[32] ZENG J C,LIAO Y Z,WEI X J,et al.Efficacy and safety of acupuncture combined with auricular acupressure for smoking cessation:a study protocol of a multicentre,randomized,controlled clinical trial[J].Frontiers in Neurology,2022,13:921054.
[33] 何波运,何羽.戒烟茶戒烟效果8 803例观察[J].中医杂志,2009,50(S1):205-206.
[34] 中国医师协会心血管病分会.心血管疾病戒烟干预中国专家共识[J].中华内科杂志,2012,51(2):168-173.
[35] 陈晓虎,朱贤慧,陈建东,等.双心疾病中西医结合诊治专家共识[J].中国全科医学,2017,20(14):1659-1662.
[36] 晁田田,张大武,孙敬辉,等.冠心病合并焦虑或抑郁状态中医证候及证素分布特点的现代文献研究[J].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2020,22(5):1405-1411.
[37] 苏翔,赵明芬.冠心病合并焦虑抑郁患者445例病性证素分布特点及其影响因素研究[J].中华中医药杂志,2021,36(7):4268-4272.
[38] 盛玲.冠心病伴抑郁焦虑的中医证候与5-HT、IL6、H-CRP的差异性研究[D].乌鲁木齐:新疆医科大学,2021.
[39] 张瀚文,于嘉祥,石岩,等.基于肝脏TMT标记定量蛋白质组学技术研究越鞠丸防治“双心疾病”的作用机制[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23,29(1):26-36.
[40] 张聪,吴宗贵,薛金贵,等.养心氏片在中西医结合心脏康复中应用的中国专家共识[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19,17(9):1281-1285.
[41] 佟士骅,张洁函,庄少伟,等.心可舒片治疗冠心病患者PCI术后焦虑的疗效及对生活质量的影响[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18,18(2):305-308;325.
[42] 林嘉豪.心灵丸干预冠心病合并焦虑抑郁状态患者的临床研究[D].广州:广州中医药大学,2018.
[43] 中国康复医学会心血管病预防与康复专业委员会,中国老年学学会心血管病专业委员会,中华医学会心身医学分会.在心血管科就诊患者心理处方中国专家共识(2020版)[J].中华内科杂志,2020,59(10):764-771.
[44] SUPERVIA M,TURK-ADAWI K,LOPEZ-JIMENEZ F,et al.Nature of cardiac rehabilitation around the globe[J].eClinical Medicine,2019,13:46-56.
(收稿日期:2022-11-16)
(本文编辑王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