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试错 判断选择 合作笃行

2024-05-16 15:28殷玥
小学科学 2024年14期
关键词:团队协作问题解决能力批判性思维

殷玥

〔摘    要〕  本文探讨了在小学科学教育中“有效试错、判断选择、合作笃行”三个核心要素的重要性。有效试错鼓励学生通过实践和实验来验证自己的想法,即使失败也能从中学习和进步。判断选择则强调在收集和分析数据后,根据证据进行合理的决策和选择,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决策能力。合作笃行则是科学探究中的必要条件,通过团队协作和共享资源,共同解决问题,提升学生的合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关键词〕  小学科学;有效试错;判断选择;合作笃行;批判性思维;团队协作;问题解决能力

〔中图分类号〕  G42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317    (2024)  14    067-069

一、有效试错,提升学生科技素养

(一)案例背景

小学科学与技术课程作为一门综合性的基础课程,其核心目标在于启蒙学生的科学技术素养。本研究以小学科学与技术学科第一册第四单元“小纸扇”为例进行探讨。

在本课时教学内容中,重点聚焦于第四单元“小纸扇”的第二课时《折纸扇》。该课程主要内容是通过观察、实验和制作等方法,引导学生掌握正折、反折和对折的技术,进而制作扇面、扇柄和扇坠,并将这三个部分组装成完整的纸扇。《折纸扇》在本单元“小纸扇”的学习中占据重要地位,从学情分析来看,这一内容既是本单元的重点,也是难点。通过纸扇为媒介的教学方式,学生在“做中学”的过程中体验乐趣。在第一课时《不同的纸》学习基础上,学生需选择合适的纸张,运用正折、反折的方法,在教师指导下按照流程图制作扇面和扇柄;同时,利用等分撕纸的方法制作扇坠,并將其黏合组成一把完整的纸折扇。

根据教材内容,设计了以下教学流程。“小纸扇”课时活动主要分为三个部分:制作扇面、扇柄和扇坠。在制作扇面部分,采用了观看流程图、学生示范、教师示范相结合的方式,针对常见的错误案例(如折痕不整齐、折痕未等分)进行详细讲解,引导学生思考并解决制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扇柄和扇坠的制作则结合观看流程图、教师讲解制作视频和小组合作方式进行。

试错教学的实践与分析。在本案例中,我们尝试运用心理学家盖耶的“试误学习”理论进行教学。

(二)案例呈现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断询问学生在制作过程中是否遇到问题,并针对具体问题进行引导和讨论。例如,当学生选择卡纸制作扇面遇到困难时,教师引导学生思考为何卡纸不适合制作扇面,从而让学生深入理解根据需求选择合适材料的重要性。

在课堂上,教师有意创设易于产生错误的情境和引发认知冲突的教学情境,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积极思维。教师设计的一些“错误”成为课堂教学的重要资源,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创新思维,并明确教学活动的目标,提高课堂实验效率。

在活动中,学生在经历教师设计的“错误”后,会回过头来思考错误原因,并最终找到有效的解决方案。例如,在第一次制作扇面出现各种问题后,经过学生的讨论和反思,问题得到了解决,教师再给予学生第二次制作的机会。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能够将自己的生活经验与新知识建立联系,通过自我修正和整合,将新知识融入自身的知识体系,构建个人的知识框架。

综上所述,本研究通过实施“试错教学”策略,旨在促进小学生在科学与技术课程中的主动学习和深度思考,通过实际操作和问题解决过程,提升他们的科技素养和创新能力。同时,这种教学方式也为教师提供了新的教学思路和方法,有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和学习成效。

二、判断选择,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案例呈现

在“小纸扇”制作活动中,教师首先回顾上节课的内容,让学生根据所学知识选择合适的纸张(餐巾纸、蜡光纸、皱纹纸、手工纸、卡纸)来制作纸扇。学生自主进行纸张选择,教师不进行对错评价,旨在营造一个轻松民主的学习环境,激发学生的主动参与和探索欲望。在制作过程中,教师鼓励学生提出材料问题并进行更换,确保他们能够使用适合的材料进行后续制作。通过讨论和实践,学生发现蜡光纸和手工纸更适合制作扇面。在遇到困难时,教师引导学生参考视频或求助已完成的同学,培养他们合作解决问题的能力。最终,学生成功选择了合适的纸张并完成了小纸扇的制作。

(二)案例分析

科学与技术学科的核心能力中,“判断选择”占据重要地位。然而,在日常教学实践中,往往认为小学生,尤其是低年级学生,缺乏判断和选择能力。实际上,过度控制学生的行动可能会影响课堂效果。因此,不应低估学生的选择能力。

在本节课的设计中,教师首先创设情境,明确选择点作为教学目标,即选择合适的纸张制作纸扇。提供五种已观察和实验过的纸张,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经验进行判断和选择,教师不评定对错,以此营造积极的学习氛围。随后,教师调动教学进程,深化选择点。选择是一个持续的探索过程,包含成功和失败。有效的选择应与教学目标相契合,即选择最适合制作扇子各部分的纸张。教师和学生围绕教学目标进行调控,如组织学生讨论纸张问题导致制作困难的原因,并给予学生二次选择纸张的机会,以提高选择的有效性。最后,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回归性学习,总结每个部分的制作过程。通过实践经历,学生能够识别出哪些纸张更适合制作扇面、扇柄或扇坠,从而完善他们的认知结构。

本研究通过“小纸扇”制作活动的案例,揭示了“判断选择”在小学科学与技术课程中的实践策略和重要性。通过创设情境、深化选择点和回归性学习,教师能够有效引导学生进行判断和选择,提升他们的科技素养和问题解决能力。未来的研究可进一步探索其他教学活动中的“判断选择”实践,以丰富和完善教学策略。

三、合作笃行,鼓励学生互相帮助

(一)案例呈现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首先引导学生观察手中的小纸扇,让学生发现其可折叠和各折痕均匀的特点。接着,教师演示对折的方法,并让学生进行实践操作。在学生完成初步的对折后,教师展示真实的折扇和扇形纸面,引导学生对比两者之间的差异,从而引入“扇形”概念。教师询问学生是否能用对折的方法制作出扇形的效果,学生表示可以。接下来的教学中,教师采用“三步制作法”进行指导。第一步,学生观看教师预先录制的折法视频,然后自行动手操作,约70%的学生能够掌握方法。第二步,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让已经掌握技能的学生帮助其他同学,利用小组合作学习的优势,促进全体学生的进步。第三步,教师通过实物投影再次演示制作过程中的难点,确保所有学生都能掌握正折反折的方法,成功制作出小纸扇。

(二)案例分析

本案例体现了“笃行”理念在小学教育中的应用,强调知识与实践的结合,力求达到“知行合一”。在教授一年级学生“正折、反折方法折纸扇”的技能时,考虑到学生在入学前的知识和技能储备存在差异,教师采取了灵活的教学策略。

首先,教师允许学生用自己的方式尝试对折,以发现各种不同的对折方法,并选择最适合自己的方式进行练习。这种方法尊重了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他们主动探索和实践。其次,针对学生能力差距较大的问题,教师采用了“三步制作法”。第一步通过视频教学和自我实践,使大部分学生掌握基本折法;第二步利用小组合作学习,借助动手能力强的学生帮助其他同学,促进全体学生的技能提升;第三步通过教师的现场演示和指导,解决制作过程中的难点,确保所有学生都能掌握正折、反折的方法。小组合作学习在本案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它不仅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和策略,还能促进学生个体的全面发展,培养他们的团队协作能力和互助精神。教师适时引导学生进行同组合作,鼓励他们互相帮助,进一步强化了这种教学形式的效果。

综上所述,本案例展示了如何通过实践导向的教学策略,包括自主探索、小组合作和教师指导,有效地教授小学一年级学生“正折、反折方法折纸扇”的技能。这一教学方法充分考虑了学生的个体差异和能力发展需求,旨在实现全体学生的技能掌握和全面发展。未来的研究可进一步探讨此类教学策略在其他学科和技能教学中的应用效果。

在小学科学教育中,有效试错、判断选择和合作笃行这三个要素相互关联,相辅相成。它们不仅有助于学生深入理解科学知识,更能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决策能力以及团队协作精神。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积极引导学生进行有效的试误,鼓励他们做出独立的判断和选择,并通过合作实践活动提升他们的科学素养和综合素质。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培养出具有科学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新一代。

(三)教学反思

小学科学与技术学科的教学强调用“做中学”的方式,在相同的时间段内,相同的学习内容如何适应不同基础的学生,需要课程实施者对教材的学习内容从功能定位上做出新的规划来解决这一问题。在项目式学习过程中,学生从特定的制作纸扇这一情境出发,通过从各种纸中选取合适的材料制作纸扇,再通過技能的训练获得制作小纸扇的方法,并进一步做出改进与创新。在特定的情境、学习经历中获得新知,即从直接经验中构建获得。

科学与技术学科核心能力中,“判断选择”作为单列的核心要素,可见其在核心能力中的重要地位,同时这也是制作过程中必不可少的环节。一年级的学生选择材料通常是根据各自喜欢,缺乏日常生活经验,并不会考虑到材料合适与否,让学生通过自己动手实验的过程来亲身体验一种“失败”,纠正自己的错误的选择,或许这对学生而言也是非常有益的一种活动,体验活动虽然简单,但能让学生充分意识到根据物品的特性来选择合适材料的重要性,学着用“选择性”的眼光来看待事物,根据制作和成品的需求,做出最适合的选择。在整个单元项目式学习活动过程中,学生始终围绕着“什么样的纸才能够合适制作”这样一个问题展开,促使学生增进探索自然现象和问题的好奇心,选择、创新和制作技能等学科关键能力得到了培养,在学习过程中体验了运用所掌握的知识与技能解决身边一些简单的问题,并为进一步学习与发展奠定基础。

在上课的过程中,学生有错并不可怕,只要我们能从“错误”中找到宝贵的学习财富,“错”往往具有比“对”更丰富的内涵和创造因素。我们要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用心去捕捉和发现学生学习中的“错误”,提炼“错误”中的可贵的信息,变废为宝。要树立“学生学习过程中具体生动的错误是不可多得的课程资源”的观念,以学生原创性真实想法来组织课程教学活动,让有效试错—反思—体验—成长成为课堂教学的常态,使真正的个性化教育发生在我们的课堂教学活动之中。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关于加强和改进中小学实验教学的意见[S]北京:教基〔2019〕16号,2019.11.

猜你喜欢
团队协作问题解决能力批判性思维
借力“三度开放”探究设计,点燃课堂思维之花
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问题解决能力的对策探究
论批判性思维与信息分析能力在高等教育中的培养
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在美国高校英语课堂中的体现
将批判性思维融入英语专业阅读课程的教与学
批判性思维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培养及应用
《Oracle数据库》课程教学模式探究 
程序设计课程的教学方法探索与实践
黑箱法建模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
政工职能在企业发展中的作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