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院校美育课程建设研究*

2024-05-16 10:40崔琪
江苏教育研究 2024年2期
关键词:课程实施课程目标职业院校

摘要:提升职业院校美育的有效性和科学性需要依托课程载体才能实现。美学理论是职业院校美育课程建设的理论基础,职业教育理论、课程理论和五育并举理论可作为其直接理论依据。职业院校美育课程在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務、推进类型教育变革、提升人才供给适应性方面具有时代功能。新时代职业院校美育课程建设要明确育人理念和美育目标,建设包含美育基础课程、专业美育课程、审美化综合实训课程的美育课程体系,通过提高教师队伍审美化教学能力、综合运用增值评价、进行校园文化审美改造等手段实施美育课程。

关键词:美育课程;职业院校;课程目标;课程体系;课程实施

中图分类号:G71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2024)02-0085-07

党的二十大擘画了“必须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鼓励共同奋斗创造美好生活,不断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1]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蓝图。2021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推动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提出到2035年“职业教育供给与经济社会发展需求高度匹配,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中的作用显著增强”[2]。可见,职业院校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没有变,但立德树人的时空要素、对象特质和发展形态都发生了深刻变化。当前,让职业教育回归与创造美好生活、推动职业院校美育教学改革、实现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人才培养目标的认识不断提高。提升职业院校审美教育的有效性和科学性需要依托课程载体才能实现。职业院校美育课程建设是涉及美学、职业教育和课程建设等多学科的理论与实践活动,因此研究职业院校美育课程,首先要厘清理论依据,探明内在逻辑,明晰其时代功能与发展趋势。

一、职业院校美育课程建设的理论依据

(一)美学理论

首先,美学理论为美育课程建设提供了理解美、认识美的基础知识。美学通过研究美的概念、美的特征和美的价值等方面的内容,揭示了美的本质和规律,能够引领职业院校美育课程的审美教育工作,使学生在审美意识、审美情感和审美能力方面都有所提高。其次,美学理论对美育课程的目标和内容提供了指导。美学研究的对象包括艺术创作、审美经验和美的价值等,这些内容可以成为美育课程的核心内容。美学理论可以帮助课程设计者明确美育的培养目标,如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陶冶情操、温润心灵等。最后,美学理论对美育课程的教学方法和评价提供了借鉴。美学研究探索了艺术的感知、理解和评价等方面的问题,通过运用美学理论中的教学策略和评价标准,可以使美育课程更加科学、系统和有效。

(二)职业教育理论

首先,职业教育理论通过研究职业教育的本质和特点,指导职业院校在美育课程设计中要重视培养学生的审美素养,同时也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职业技能。其次,职业教育理论研究了专业能力的培养和职业需求的变化,指导职业院校的美育课程与专业课程相结合,为大美育课程提供相关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指导,保证学生能够适应职业发展的需求。最后,职业教育理论倡导终身学习和职业发展,职业院校的美育课程不仅仅是为了学生在校期间的艺术修养,更重要的是为他们未来的职业发展提供支持,职业教育理论可以为大美育课程提供相关的职业发展指导,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和职业素养。

(三)课程理论

首先,职业院校的美育课程应该以学生的需求和兴趣为出发点,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全面成长。课程理论研究了学习者的特点和差异,提出了灵活多样的教学策略和评价方式,这对于美育课程的设计和实施具有重要指导意义。其次,职业院校的美育课程不仅仅是为了传授艺术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创造能力和实践能力。课程理论可以为美育课程提供相关的课程目标和内容规划,确保学生能够获得全面的审美素养。最后,职业院校的大美育课程需要紧密结合社会需求,培养与时俱进的艺术人才。课程理论研究了社会需求对课程的影响和跨学科融合的重要性,可以为大美育课程提供相关的社会背景和跨学科内容,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综合素养。

(四)五育并举理论

首先,五育并举理论强调全面发展。五育并举理论指导下的美育课程建设,能够使学生在职业技能学习的同时,也得到审美情感和艺术修养的培养,还能够激发他们的创造力和创新能力,提高沟通和合作能力,实现全面发展。其次,五育并举理论注重人文关怀。职业院校的学生来自不同背景的社会群体,他们需要得到教育的关怀和培养。通过美育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人文艺术的内涵,增强对人文精神的认同,培养高尚情操和正确价值观。最后,五育并举理论注重德育与美育的统一。职业院校的学生需要有高尚的道德品质和良好的职业操守。美育课程建设可以通过艺术修养和审美教育,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操和职业道德,提高自身的审美情趣和道德追求,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职业观。

二、职业院校美育课程建设的时代功能

(一)推进职业院校立德树人的教育功能

立德树人是各级各类学校的根本任务,美育课程建设是职业院校立德树人的内在要求。立德树人,立的是品德高尚的人。中共中央、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中强调:“美是纯洁道德、丰富精神的重要源泉。”[3]可见美育就是“美”与“德”的本质意蕴的体现。美育以形象趣味唤起职业院校学生的审美想象,潜移默化地熏陶学生的品行和性格,助推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立德树人,树的是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之人。“五育并举”意味着职业院校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方式的生态重建,它倡导德智体美劳五个范畴的协同发展。在“五育”中,美育具有沟通技术与人文的独特作用,美育可以有效协调知识、技能、意志力和情感,实现学生理性思维和感性思维的有机统一。缺失了美育的教育,立德树人的价值追求就难以实现。

(二)推动职业院校类型教育变革的理论与实践功能

职业教育的美育应体现它的类型教育特色。职业教育以培养职业能力为要,包含专业能力、创新能力和社会能力。专业能力的发展不仅需要依靠专业的逻辑推论做基础,而且需要凭借敏感的直觉力和丰富的想象力。审美教育有助于学生产生直觉和想象,更快地理解专业知识中涉及的感知、想象、表现等内容,更好地理解优秀工作成果或作品,是培养学生追求产品完美形式的途径;创新思维的过程是一个从感性到理性、再到感性的往复循环的过程,通过审美教育,使学生掌握形式美的规律,把握艺术的创新方法,从直觉和想象出发改造产品或工艺,从而促进学生创新能力形成;职业院校学生学什么、怎么学都与情感有关,审美教育是一种寓情于理、寓教于乐的最佳情感教育方式,“以技生美”的教学方式有助于学生将专业学习的“真”与“善”合一,不仅掌握实用的技术技能,更能感受专业学习的社会价值,产生正向的职业情感,那么从事岗位工作的状态、水平、效果都会得到提升。因此,职业院校美育课程建设可以为推动新时代职业教育改革发展,提高学生专业能力和职业能力提供理论与实践参考。

(三)提升职业院校人才供给适应性的社会价值

相对于普通教育,职业教育更贴近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职业教育美育课程建设的社会价值主要是通过职场活动体现出来。首先,美育提升工作效率。职场工作效率的提升离不开劳动者职业劳动能力的提高、和谐的人际关系、优美的劳动环境和审美化的管理等要素的共同作用。劳动者在接受职业教育期间,如果通过课程接受系统的审美教育,激发对生产过程进行整体性、审美化组织,能够促进职场工作效率的提高。其次,美育促进塑造职场文化。良好的职场文化对于企业竞争力的提升和员工个体的发展具有独特的价值。职业院校美育课程强调结合职业文化进行实践教育,使学生能够使用美的方法塑造审美化的物质环境,能够运用美的准则审视和处理职场角色。建设美育课程,有助于职业院校提升人才供给的社会适应性,使劳动者从事岗位工作的状态、水平、效果都得以提升。这种美的表达和创造通过他们的工作岗位传递给服务对象,又是一种美的体验、再现过程,是一种很好的情感互动[4]45。

三、职业院校美育课程建设的实践路径

推动职业院校美育教学改革、实现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人才培养目标,亟须提升职业院校美育课程建设的时代性,在务实和创新中确立新时代育人理念和美育目标,建设美育课程体系,提高教师队伍审美化教学能力,综合运用增值评价、文化建设等手段拓展职业院校美育工作的优化与发展思路。

(一)前瞻性思考:加强顶层设计,明确职业院校美育课程建设的目标任务

通过确立美育目标,引领职业院校美育课程建设方向。关于美育目标的定义较多,学界普遍认可赵伶俐依据美育的类属性、美育内容、美育主要目标、美育同时目标,将美育总目标概括为“美育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通过各种美的事物,培养学生审美欣赏、审美表现和审美创造能力,同时也有助于培养他们良好的人格品质行为、发展智力、增强体育等促进身心全面发展的教育活动”[4]。职业教育作为一种类型教育,美育目标还应体现职业教育促进就业和服务发展的价值属性。当前,要把工匠精神刻在职业院校学生心上,坚定理想信念、厚植爱国主义情怀、加强品德与职业道德修养、增长知识见识、夯实技术技能基础、增强综合素质,培养有自信、有担当、有可持续发展能力的技术技能人才。已有学者对职业教育美育总体目标进行了概述,如“从职业教育学生的美育总体能力达成框架来看,涵盖美学通识能力、岗位对应的美学应用能力、美学创造能力等”[5];“结合职业岗位工作需要,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普通生命素质,着重培训学生的审美职业素质,使之成为具有高度审美素质的职业工作者,成为‘工作的艺术家”[6]。综合学界对职业教育美育目标的共识,笔者认为职业教育美育总目标可概括为:“职业教育美育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通过自然美、技术美、社会美等各种美的事物,着重培养学生岗位对应的审美欣赏、审美表现和审美创造能力,使之成为具有高度审美素质的职业工作者,成为工作的艺术家。”

(二)全局性谋划:明确课程规划,支撑职业院校美育课程建设行动

职业院校美育目标的建立,是为了以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为出发点进行前瞻性思考,进而推动学校美育课程建设的。

1.明确职业院校美育课程目标

要使职业院校美育系统有效地实施,既要有美育总目标,也要有根据职业教育不同专业、不同课程设置的美育课程目标。明确美育课程目标,是美育课程设置、教学内容选择构建、教材编写、教学设计和实施过程、教学评价的基础。职业教育美育课程目标分为两大类:一是面向全体学生的一般审美能力发展目标,包含发展学生审美素养,同时延展到人文素养、科学素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以及个性发展和创造力的发展。二是面向不同专业、职业,体现职业审美能力发展的目标,包含激发专业审美鉴赏力、表现力和创造力,激发专业热情、坚定专业信念,增强专业创新意识和能力,等等。如,在审美鉴别力发展目标方面,既要涵盖“能够清晰地分辨美与丑的性质”的一般审美鉴别力发展目标,也要根据不同专业涵盖“对工作环境和工作对象具有分辨优劣雅俗的能力”的职业审美鉴别力发展目标。

2.建构职业教育美育课程体系

课程集中体现了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是实施培养目标的施工蓝图,是组织教育教学活动的主要依据。课程体系“就是一组相互关联的课程组合而成的整体”,“是一个具有特定功能、特定结构和一定相关性的知识、能力和经验的组合系统”。

(1)职业院校美育课程设置的原则

职业教育美育课程体系应考虑的原则主要有:第一,具有整体性。学校美育应融入学校教育整体,而不是单纯设置为面向学生的特殊知识活动,也不只是艺术知识普及、艺术技能训练。学校要整体设计包括课程、教师、设施、活动等在内的各个育人环节和过程,整体性地创设美育实践环境,提升美育实效。第二,具有系统性。纵向上要遵循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规律,依循审美感受力、审美鉴别力、审美欣赏力提升,审美表现力、审美创造力、审美迁移力发展进行美育課程设置;横向上注重在专业课程、实习实训课程等课程中开展审美化教学,体现美育与职业学校各类课程的融合,充分挖掘职业专业中天然存在的美的元素,融入教育教学,建设“大美育”体系。第三,具有实践性。不同于一般的知识教育,美育着眼于能够培养出充分养成并持续发展的人的内在能力。美育课程设置要有利于知行统一,使学生在学习中反思,在实践中获得自我审美素养提升的感觉,形成螺旋形的开放式系统。

(2)职业教育美育课程的类型

以职业教育美育目标为指导,遵循整体性、系统性、实践性的原则,可建立由美育基础课程、专业美育课程、审美化综合实训课程构成的职业教育美育课程体系。该课程体系是职业院校以塑造完美人格,促进学生成为具有高度审美素质的职业工作者为目标,系统整合办学所有因素而构建的,指向提升审美素养、陶冶情操、温润心灵、激发创新创造活力的课程群。它以美育基础课程为核心,以美育与专业课程渗透融合为支撑,以综合性实训课程为实践平台,通过学校行为文化、物质文化等传递的美的内涵潜移默化,使美育一以贯之地进入职业院校教育的全过程。

第一,美育基础课程。美育基础课程分为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两类。美育基础必修课是面向学校所有专业学生开设的跨专业通识型课程。美育基础必修课以培养学生的审美感受力和审美鉴赏力、提高学生审美和人文素养为目标,通过美学基本原理与审美相关理论知识、方法的系统教学,帮助职业院校学生逐步构建美学知识体系,引导学生认识其职业和专业审美价值[7],明确审美标准,充分发挥辅助专业发展的功能。美育基础选修课是为满足个性化审美能力发展需要,设置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新实践、人文素养、地方特色文化艺术等模块,开设音乐欣赏、美术、书法、非遗传承等以艺术为主,更具时代感、更为丰富的选修课程,以拓展个人审美知识,进一步提升审美鉴赏力和审美表现力。由于美育基础必修课能够促进学生思维方式和知识结构的完善,为其后续专业美育课程学习和开展审美化综合实训课程打下良好的理论与方法论基础[7],而且职业院校学生在中小学已经积累了部分艺术常识和审美体验,所以美育基础课程适合在职业院校低年段开设。

第二,专业美育课程,也称专业审美渗透课程。专业美育课程以专业知识教学为主线,深入挖掘职业院校专业课程中蕴含的内生性、多维度的美育元素,如社会美范畴的专业大师之美、技术美范畴的专业工艺之美、自然美范畴的专业材料之美等,对现有各专业课程进行审美化改造。专业审美课程有助于让学生从审美视角重新审视专业,获得区别于其他视角的特殊的审美情感体验。应在各专业课程目标中明确体现所要达成的美育目标,引导学生发现、欣赏和表现专业之美,增强专业课程的趣味性和吸引力,激发学生专业学习的内驱力和创造力。支持跨专业合作开发专业美育课程,发挥不同专业教师和课堂的美育合力,形成专业课程课堂美育教育教学的育人氛围。以“会计基础”课程为例,该课程是大数据与会计专业的专业基础课。在审美化教学改造后,课程目标中增加“了解会计大师与会计文化”“了解会计的真实之美、简约之美、统一之美等”“传承会计文化,树立文化自信”“形成诚实守信、爱国敬业的职业道德”;增加三个专业美育内容模块,分别是会计与美学素养、以会计视角审美、美在会计中蕴育,涵盖会计美的内容、会计美的形式、会计美的特征、会计美的规律、会计美的创造和会计美的发展等。

第三,审美化综合实训课程。综合实训课程是职业教育各专业的学生在完成主要专业课程的理论学习和各主要技能专项实训后,基于就业岗位要求,综合运用本专业(岗位)的主要知识和技能在校集中进行的综合性、系统化训练。对综合实训课程进行审美化改造,将职业岗位中的审美能力要求引入课程,将所有的教学要素(教学目标、教学内容等)转化为审美对象。师生在审美欣赏、审美表现和审美创造中得到愉悦的心理体验,进一步提升学生对于职业岗位的审美认知,具备职业岗位的审美能力,进而正确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工作态度、良好的行为规范和健全的人格。以“童话剧创编与展示”课程为例,该课程是婴幼儿托育服务与管理专业的综合实训课程。在审美化教学改造后,其课程目标确立为“以婴幼儿托育服务与管理专业学生扎实的教学基本功为基础,利用本身的美育因素,将整个教学过程转化成为美的欣赏、美的表现和美的创造活动”。在课程内容中增加提升学生审美能力的综合实训教学活动,设置美的技能训练教学情境和师生互动环节,进一步帮助学生理解岗位任务的美学品格。

美育基础课程、专业美育课程和审美化综合实训课程依据学生成长规律、职业院校课程结构逐渐展开,三个类型的课程各有侧重,相互衔接,紧密结合。整体上看,这一职业教育美育课程体系遵循了由实践到认识再到实践的认识规律,从课程内容与性质上体现了跨学科和专业融合发展的理念。

(三)全方位实施:加强课程美育,精准提升职业院校美育课程建设实效

一是引导教师审美化教学追求,实现寓教于美。要实现各类课程以技生美,以美培元,必须教师“言传身教”。一方面,要通过全方位的教育理念更新、审美意识提升、审美化教学方法培训,使教师明确美育之于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价值和意义,从内心唤起挖掘教学内容审美素材的主动愿望;另一方面,审美教育要关注学习者的认知、情感和社会等方面的心理过程,职业院校的美育课程需要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沟通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使他们能够在审美实践中有效地与他人合作和交流,建立积极的情感体验和艺术动机。因此,教师多采取合作互动借鉴互启的教学方法。以“会计基础”课程为例,在科目的选取、分录的编制、数据的计算等教学设计中,挖掘会计业务中分录构建的严密与逻辑之美,引导学生从更美的角度审视专业知识,最终构建形成会计美感鉴赏力,由体验美而内化美。同时,适当调整教学的进度,增加會计美构建的专题讨论会、会计角色扮演情境赛、团队会计美创新力拓展等互动环节,通过汇报、展示活动等总结、反思与创造,由展示美而升华美。

二是构建美育发展增值评价,实现以美育人。职业院校应把学生是否能在技术技能学习中获得美的体验和感受、进行美的判断和创造作为美育评价的核心。倡导增值性评价,即在技术技能学习到一定阶段,在分析任务项目完成情况的同时引导学生进行审美素养的个体差异评价,帮助学生找到个性化的审美素养增长点,从而巩固形成对美的内生性、自主性的追求。为保证评价科学性,需要建立一个合理的职业院校美育课程目标测评框架。以专业美育课程为例,包括3个一级指标:审美鉴赏力、审美表现力、审美创造力。这3个维度审美素养目标的确定,体现了美学理论、认知理论的有机整合。在构建3个一级指标测评框架基础上,根据不同专业课程特点及审美目标确定若干观测点,进一步建立测评专业审美能力发展目标的达成情况,包含激发专业审美鉴赏力、表现力和创造力,激发专业热情、坚定专业信念,增强专业创新意识和能力。如审美创造力方面,可设置3个观测点:(1)审美想象——具有丰富的技术创意想象和技术审美创造激情;(2)审美创造——在生产和服务实践中发现问题,针对问题创造符合审美要求的产品、作品,提供富有审美效果的服务;(3)审美传播——具有在不同的职业工作审美之间、审美与道德修养之间相互迁移和扩展的能力。

三是进行校园文化审美改造,实现以美化人。深入挖掘学校校园文化活动中的审美因素,如运动会中,组织“寻找运动之美”摄影比赛,通过捕捉体现运动之美、团结协作之美、竞技之美的精彩瞬间,培养学生能明确地对体育运动进行美的性质和程度的判断,激发对健康生活的向往和热情;技能节中,从美学角度设置在各项技能比赛作品中创造美的考察标准和内容,引导全体师生创造性地解决实际问题,追求技术、工艺的独特、精湛、极致之美。

参考文献:

[1]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EB/OL].(2022-10-16)[2023-12-07].https://www.gov.cn/gongbao/content/2022/content_5722378.htm.

[2]中共中央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推动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意见》[EB/OL].(2021-10-12)[2023-12-07].https://www.gov.cn/zhengce/2021-10/12/content_5642120.htm.

[3]中共中央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体育工作的意见》和《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EB/OL].(2020-10-15)[2023-12-07].http://www.moe.gov.cn/jyb_xxgk/moe_1777/moe_1778/202010/t20201015_494794.html.

[4]赵伶俐.大美育实验研究[M].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5:45.

[5]鄒静,石伟平.美育在职业教育中的重要价值及实施路径研究[J].职教论坛,2022,38(4):86.

[6]李益.重庆市职业院校学生美育素质目标研究报告[R].重庆:重庆市教育科学研究院,2004:20.

[7]王晓昕.基于学科融合理念的高校美育课程体系建构[J].美术教育研究,2023(11):153.

责任编辑:贾凌燕

*本文系江苏省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重点自筹课题“五年制高职‘大美育课程培养学生人生价值观的实践研究”(ZCZ22)、2022年度江苏省社科应用研究精品工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专项课题“高职院校‘大美育课程培养学生人生价值观的实践路径研究”(22SZB-022)的研究成果。

收稿日期:2023-12-15

作者简介:崔琪,江苏联合职业技术学院南京财经分院党委书记,副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为职业教育管理。

猜你喜欢
课程实施课程目标职业院校
国内外高中化学课程目标比较与启示
基于混合式教学模式下课程目标达成度分析
如何加强职业院校学生的德育教育
浅谈职业院校中的美术教育
从高考化学分析高中化学课程实施理念的研究
基于翻转课堂理念下的“电子技术基础”课程微视频实施与探索
“热工理论及应用”课程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
“剪纸教学”的课程开发与实施探讨
历史课程目标及其分类的探索
浅谈苏教版初中语文教材课程目标的达成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