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力上劳心
——行知思想引领下幼儿种养殖劳动教育实践

2024-05-16 02:48:36江苏省苏州工业园区金光幼儿园朱喜红
天津教育 2024年7期
关键词:劳心劳力劳动

■江苏省苏州工业园区金光幼儿园 朱喜红 徐 梦

行知思想是指教育家陶行知的思想,其劳动教育思想主要从目的、内容、方法三个方面为教师提供了具有借鉴意义的教育理念。在此理念下,对幼儿种养殖劳动教育进行有效分析与合理开展,旨在推动劳动教育革新,促进幼儿全面发展。基于此,本文首先对当前幼儿种植劳动教育实施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分析,其次在行知思想引领下对幼儿种养殖教育开展的价值进行详细思考,最后从资源开发、内容设计、组织实施三个方面提出教学实践策略。

一、当前幼儿种养殖劳动教育实施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幼儿劳动观念有所缺失

随着物质水平的提高,家庭教育对幼儿的培养从之前的学科知识灌输,开始朝着艺术教育与学科教育综合培养,但是很少重视劳动教育对幼儿的影响,导致幼儿缺乏正确劳动观念的引导。部分幼儿家长害怕孩子受苦,对幼儿极尽溺爱,对教师安排的劳动活动置之不理,这会让幼儿产生劳动无用的错误思想。幼儿虽然每天都在吃瓜果蔬菜,但是并不了解这些菜名,出现五谷不分的现象。另外,在日常生活中,有的幼儿经常因为挑食而肆意浪费粮食和他人劳动成果。

(二)劳动教育的开展有所不足

在日常活动组织中,幼儿园所教学的内容大多从幼儿自理、行为习惯、艺术、知识、体育出发,很少从劳动教育出发集体管理。从课时安排和活动安排上可以发现,幼儿园设置的课程很少与种养殖劳动教育有关,即使安排了对应的课程,提供的劳动资源和场所也是有限的。此外,幼儿教师没有树立家园合作进行劳动教育的正确认知,导致劳动教育一直处于片面化状态,缺乏系统性。

二、行知思想引领下开展幼儿种养殖劳动教育的价值

(一)符合幼儿阶段身心发展需要

陶行知先生提出的“在劳力上劳心”教育理念中指出,单纯的劳力实践活动只能被称为蛮干,单纯的劳心就是空想,而劳力上劳心就是指“用心以制力”。“用心以制力”指的是从心出发,推动劳力实践。这一理念下的种养殖劳动教育符合现阶段幼儿对世界的好奇心,也符合不同阶段幼儿对劳动的认知。行知思想下的幼儿种养殖劳动教育,从资源调查、设计各种劳动教育目标、组织开展劳动活动、综合性的劳动教育评价出发,都是符合现阶段幼儿年龄认知和实践能力的。因地制宜的劳动教育实践活动让教师的课程更具有趣味性,对幼儿充满了吸引力,能够促进幼儿想象、发现、自主、合作能力的全面发展。

(二)提升教师劳动教育开展能力

除了对幼儿有积极的影响之外,行知思想引领下对幼儿种养殖劳动教育的思考和实践,还能让教师转变陈旧的劳动教育观念,在幼儿不同的年龄阶段发现幼儿的潜力,与乡土资源管理者合作,设计符合当前劳动教育实际的幼儿种养殖劳动教育活动。同时,教师对陶行知“劳力劳心”的教育理念进行内化学习,能够增强自身劳动教育理念的科学性;与家长共同合作,能够推动劳动教育实践朝着幼儿实际发展需要展开,以提升教师的活动组织能力和交流沟通能力;综合评价内容和形式,指导幼儿劳动实践,并给予幼儿过程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能够提升自身的评价能力。

三、行知思想引领下开展幼儿种养殖劳动教育的策略

(一)调查、开发乡土种养殖资源

目前,幼儿种养殖劳动教育的开展存在一定的局限,缺乏多元的乡土资源。利用地方乡土资源还存在教师资源应用意识不强、条件不成熟、方式单一、资源利用与劳动教育课程结合不足、评价机制不合理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在“劳心劳力”行知思想的引领下,教师自发或者通过幼儿园的引导,对乡土种养殖劳动教育资源进行调查,分析实际开发现状,为后续开发和利用资源,开展劳动教育建立基础。除了线下调查和开发资源之外,教师还要结合多种途径,与周边土地管理者和幼儿家长协商,寻找合适的资源,并对资源进行整合、归类,从种植和养殖两个方面思考,搭建对应的资源库。针对不同年龄段的幼儿,在不同的季节开发符合幼儿身心发展的饲养内容和种植内容。

以某幼儿园为例,在“劳心劳力”行知思想的引导下,在以往的“幼儿园生态种植课程的实践与教育”“换回童年快乐的乡土园本课程实践研究”资源库基础上,教师需要与幼儿园、乡土资源管理员以及幼儿家长商议,开发符合实际和科学认知的种养殖资源。从养殖资源出发,教师从小班、中班、大班三个年龄段开发出了对应的可养殖的内容。小班幼儿可以养殖蝌蚪、金鱼、兔子、乌龟、小鸡、小鸭和鹅;中班幼儿可以养殖蚂蚁、蚯蚓、仓鼠、螺蛳、河蚌;大班幼儿可以养殖蜗牛、小鸟、蚕、蝴蝶、泥鳅。从种植资源出发,教师从2 月份到11 月份为不同学段班级的幼儿提供了不同的种植资源。以小班为例,幼儿在2月份可以种植向日葵、3 月份种植香菜、4 月份种植空心菜、5 月份和6 月份种植芹菜、9 月份种植胡萝卜、10月份种植大蒜、11月份种植生菜。

除了对乡土种养殖资源进行开发之外,教师还要在“劳力劳心”的行知思想引领下,对种养殖园场地进行合理规划,以确定种养殖场地资源。园所场地的规划主要以幼儿园现有的地域为核心,合理规划种植区和养殖区。例如,幼儿园可以将园门口的花坛变为种植劳动教育的场所,将停车场空地开垦为农耕园,让幼儿在教师的引导下播种、浇水、除草、收获,在劳动中进行德育,以落实行知思想“劳力劳心”的要求。此外,幼儿园可以将园内边角地区打造成饲养区,养殖鸡、鸭、鹅、兔等动物,为践行劳力劳心思想做好资源准备。

(二)设计种养殖劳动教育内容

基于行知思想的“劳力上劳心”教育理念,教师需要在资源整合的基础上设计合理的种养殖劳动教育课程内容,为引导幼儿有序参与教学做好准备。设计合理的种养殖劳动教育,需要从新的理念入手,探究幼儿已有的认知经验,选择合适的“劳力上劳心”行知思想下的种养殖教学目标和课程内容。

通过线上分析和学习,内化“劳力上劳心”行知思想和培养目标,结合《3~6 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关注目标与活动之间的逻辑联系。幼儿教师共同研读与种养殖劳动有关的经典教学案例和相关政策,分析活动中存在的不足,并根据幼儿园教学实际课程目标确定此次种养殖活动的劳动教育目标体系。目标体系主要从年龄段目标、心理结构发展两个方面进行深入思考,然后从幼儿的知识、能力、情感态度进行分析,最终确定种养殖活动的总目标:

1.激发幼儿对周围种养殖资源的好奇心,提升学习积极性。

2.运用各个感官动手实践、动脑思考、探究问题,了解活动中食物的特征与关系。

3.关注日常生活中的种养殖相关知识,发现问题,逐渐培养思维能力。

4.选择合适的方式进行实践探索,总结经验,处理相关问题,提高分享的积极性。

5.爱护动植物,亲近自然,形成正确的自然观和环保意识。

根据幼儿小班、中班、大班不同的年龄段,结合种养殖劳动教育中幼儿的感知能力、实践能力、观察能力、学习观念,教师将总目标进行了详细划分。以小班上学期为例,阶段目标可以确定为:

1.认真观察植物和动物的特征,了解动植物与生活之间的联系。

2.进行教学实践,正确了解不同感官,学会正确选择不同感官的方法,提升幼儿对种植和养殖的感知能力。

3.认真观察资源和场地中的种养殖内容,敢于说出自己的发现。

4.积极参与种养殖活动,增强对种养殖的兴趣,形成正确的劳动意识。

立足目标,教师需要考虑季节特点,梳理种养殖活动种类,设计“劳力上劳心”行知思想的种养殖课程教学内容。从一年的种植时间和名称进行详细分析,确定各年段种养殖的课程内容,搭建课程项目活动:

1.种植篇:小班——《庄稼种植之寒冬之旅》《静待花开,落墨生活》;中班——《锦囊妙计》《油菜花开,油然而生》;大班——《花是谁,留住美》《青菜“生病了”》。

2.饲养篇:小班——《你好,鹦鹉》;中班——《你好鸭》;大班——《嗨!小鸡》。在新的理念下设计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为幼儿活动实践搭建起了坚固的思想认知,不仅有利于提升幼儿的综合能力,还能提高教师综合设计实践活动的水平。

(三)组织实践实施种养殖活动

基于“劳力上劳心”行知思想,种养殖活动的组织要从幼儿的学习兴趣、已有经验、现实需要、教师综合能力、幼儿园现有资源设施出发,采用弹性建构、探究驱动、多元展示等策略,以解决幼儿劳动教育观念和劳动教育开展不足的问题。3-6 岁的幼儿对世界充满了好奇心,不仅对知识的掌握和认知有着更新颖的思考,还有着一定的生活经验。根据之前的生活化种养殖劳动教育实践经验,教师对自己的教学认知是比较客观的,能够发现自身的不足,此外,种养殖劳动教育能够促进学生正确认识种养殖活动,提高实践能力。幼儿现阶段的种养殖资源、场地设施设备比较完善,基于此,教师可以从师生共建、计划可变两个方面探究弹性建构策略在行知思想下的种养殖劳动教育活动。

“劳力上劳心”教育理念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从幼儿观念和心理出发,在开展师生共建种养殖活动的过程中,将幼儿当作劳动活动教育的主体,自身作为这一活动的引导者,根据每个幼儿的不同喜好以及幼儿各个阶段的认知变化,对种养殖劳动活动进行调整,为幼儿提供自我选择的权利。在新理念的指导下,教师需要从支持幼儿持续设问、循环往复式探究、多维度学习三个方面出发,探究驱动策略,以促进幼儿观察、实践、合作参与劳动教育。

为了推动幼儿在现有的劳动教育环境下进一步选择具有启发性的问题,可以让幼儿与家长和教师一起围绕问题搜索资料,提取信息。幼儿对世界是充满好奇的,能够在教师的正确引导下自主参与这种“循环往复式”的探究式种养殖实践活动。同时,教师也可以引导幼儿从种养殖活动出发,加深对种植和饲养相关生活知识的理解。

此外,多维度教育不仅是从单一的实践活动思考的,还可以融合与种养殖劳动教育相关的内容等多维角度开展教学。多元展示策略不仅是让学生展示自己种养殖的成果实物,还可以选择图片、报告、视频等方式进行展示,促进幼儿综合思维的培养。在此过程中,教师需要将种养殖劳动教育活动与其他领域相融合,促进幼儿“劳心”的发展。

在项目课程实践过程中,教师需要从“劳心”入手,引导幼儿“劳力”的培养。“劳心”主要是时代背景下的德育和“五育”融合,“劳力”便可以简单地理解为种养殖劳动活动中的实践、创新和反思能力。

以观察植物生长为例,幼儿通过多个角度观察植物生长过程,通过不同的绘画符号记录知识,搭建起对植物结构的了解,推动种养殖劳动教育与科学、语言、美术教学的融合。劳动教育与语言的结合,可以从古诗词、故事、儿歌文学作品出发,培养幼儿正确的劳动教育观念。种养殖劳动教育活动与科学实践之间的结合,教师可以搭建长期的观察实践活动,让幼儿记录活动过程,感受动手实践的快乐,逐渐形成“劳动最光荣”的正确认知。

以某幼儿园为例,基于乡土资源和“劳力上劳心”的行知思想,教师从种植篇和饲养篇出发,对劳动教育与其他领域的融合课程故事进行详细分析:

1.种植篇:《幼见花开——朵朵格桑,乐动童年》《我给黄瓜搭架子》《快乐“番”倍,“茄”有滋味》。

2.饲养篇:《小鹦鹉上幼儿园》《“兔”如其来的故事》。

结合课程活动,教师还需要搭建科学合理的课程评价体系,促进幼儿种养殖劳动教育活动下的“劳力上劳心”行知思想的落实,从幼儿家长、教师、管理人员等方面,对幼儿的劳动教育课程进行全面分析,给予幼儿科学性和专业性较强的劳动教育理念。评价方式不仅是教师结合幼儿实践活动给予评价,还需要及时记录以及向家长反馈,加深幼儿对劳动实践观念的认知。

四、结语

综上所述,陶行知“在劳力上劳心”的思想为幼儿种养殖劳动教育活动的开展提供了积极的思考维度,能够让幼儿在劳动实践活动中树立正确的劳动教育观,推动幼儿持续发展。基于此,教师首先需要从幼儿的年龄出发,对种养殖资源进行调查和实践分析;其次,合理设计种养殖劳动教育目标体系和内容,以奠定劳动教育基础;最后,从弹性建构、探究驱动、多元展示出发,开展劳动教育实践活动,推动幼儿综合发展。

猜你喜欢
劳心劳力劳动
熊 轲
劳动创造美好生活
浅谈中华文明延续的“劳心”说
快乐劳动 幸福成长
浅谈如何加强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
当代旅游(2019年1期)2019-08-30 03:37:10
劳务输出 职业农民 有序分流劳力 促进乡村振兴
今日农业(2019年12期)2019-08-15 00:56:32
热爱劳动
拍下自己劳动的美(续)
课堂教学的劳心与劳力
教师·上(2016年6期)2016-12-01 09:20:37
吟诗御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