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务群视域下小学语文低段寓言文本教学策略探究

2024-05-16 02:48天津市西青区逸阳文思学校董浩然
天津教育 2024年7期
关键词:寓言课文学生

■天津市西青区逸阳文思学校 董浩然

任务群学习的概念是全新的,其主要是通过学习任务群来组织与展示教育内容。为有效实施语文学科的学习任务,我们需要根据特定的研究主题或者场景,明确那些具备内部连贯性的语言实践活动。这些语言学习任务组成了互相联系的一系列任务,它们都致力于学生核心能力的提升,并展现出情境性、实践性和综合性等特点。这种观念不仅可以应用到大规模的教学模式中,也可以用于单独的文章阅读教学。笔者尝试归纳单篇文本体裁,相同体裁设计统一的教学路径,以小学低段寓言类文本为例展开叙述。

一、根据寓言的特点,创设真实的学习情境

中国寓言被视为全球寓言文学的三种主要源头之一,另外还包括印度寓言和古希腊寓言。

在小学语文课本里,我们能找到多篇中国寓言故事,以低段为主。这些寓言以其简练而富有深意的情节吸引着众多小学生。寓言最初是以口头形式传递的,只有当人们倾听或阅读这些故事并再次回顾它们时,寓言所包含的智慧才能得到有效传达。由于寓言故事通常篇幅较短且主题简洁明了,因此非常适合让学生们朗读或者讲解。此外,寓言具有轻松诙谐的文风,使读者感到趣味盎然,演讲者也能将其演绎出动人的效果。在这个过程中,演讲者通过讲述寓言中的故事来说明现实生活中遇到的现象,同时也可利用寓言中学到的智慧箴言对他人提出建议,从而有效增强他们的语言表述技巧,并将他们引导至更丰富的课外阅读领域。并且,年幼的学生往往具备强烈的表现欲望,拥有较强的模仿力,乐于站在舞台上为同学讲述故事,以此获得他人的赞赏与认可。基于以上,笔者根据学生需求,创设这类文本教学的核心任务或者情境为“我是小小故事家”“寓言故事大赛”等,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二、根据寓言的特点,设计任务群

任何一篇课文学习之前,首先都要把课文读通、读顺。寓言故事也不例外,所以任务一可以设计为:字正腔圆读故事。

低段学生可以先听教师范读或者课文录音,初步把握重点字音和较难读的地方。然后自己练读,接着各种展示读。教师要采用多种形式读,让学生把课文读透,直至学生明白了故事的内容。

有了充分的读,接下来设计任务二:绘声绘色讲故事。

讲故事不是把课文学习完了,才让学生来讲,而是把讲故事的方法融入课文的学习过程中。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活动来完成任务。

(一)活动一:抓住要点讲清楚

讲述故事是从文字到口语的转变,同时也是理解和吸收语言知识的重要环节。通过阅读寓言故事,孩子们首要关心的就是其剧情发展。所以我们应先引导他们根据剧情掌握故事的核心内容,使之能够清晰地叙述故事的大概内容。

1.理清顺序,提炼要点。

叙事通常依照事件发展的流程展开,有时遵循“原因、过程和结局”的步骤,例如《狐假虎威》;而有时则会出现三段类似的故事反复出现的情况,比如《寒号鸟》。

教师可以以问题为驱动,放手让学生自学,然后小组讨论,采用填写任务单的形式,协助学生理清文章的顺序。任务单形式多样,故事地图、思维导图、表格等皆可。最后让小组上台汇报,达到学生思维可视化。

2.聚焦形象,抓住特点。

虽然寓言故事篇幅较小且结构简洁,角色之间的联系也相对单纯,但若能按照“谁、如何做”的方式来掌握情节,就能轻松地讲述这个故事。例如在《寒号鸟》里,喜鹊最初的行为和寒号鸟的反应是什么样的?而到了第二回合又会怎样发展呢?第三次呢?

(二)活动二:绘声绘色讲生动

清楚地讲述故事,不仅仅是理解大意,还需要通过生动地讲述来深入理解和品味其内容。这就需要我们关注细节并分析词句。

虽然寓言故事篇幅并不长,但包含了许多具有独特表述功能的词汇和句式,需要引导学生将其置于故事背景下加以理解、领悟并应用,从而使讲述更加生动有趣。例如在《揠苗助长》这个故事里,“巴望”这个词是值得注意的,它可以通过与其他类似的词如“期望”“期待”等作对比,来展现农民内心的极度渴望,这种情感的具体体现就是他每天都会去地头查看情况,并且心里面非常焦虑不安。

(三)活动三:“添油加醋”讲丰富

有些寓言通过讲述事件的方式呈现,主要目的是阐述事实而非详细描述。教师可以通过这些留白的部分来激发学生的想象力,使故事更具吸引力和生命力。例如:在阅读《我要的是葫芦》时,我们可以思考主人翁在看见他的葫芦叶片逐渐变黄并开始凋谢后,内心会产生怎样的想法和感受,后来又是怎么做的?《坐井观天》青蛙跳出井来,看到广阔的世界,又会怎么对小鸟说呢?学生根据自己的想象,把故事情节补充得更加丰富。

(四)活动四:肢体语言来协助

对小学阶段的学生来说,虽然寓言的故事情节引人入胜且富有趣味,但理解这些内容还存在一定的挑战。为解决这一问题,我们需要引导他们在讲述故事的过程中融入丰富的身体动作、面部表情等,以增强其叙述的吸引力和深度,进而更好地领悟寓言所传达的中国传统人文思想的精神内涵。

例如:在部编版二年级语文教材《揠苗助长》的故事阅读教学时,老师会利用这个寓言故事所包含的人物角色和事件元素来引导学生制造简易的物品,像古时候人们的帽子、耕作用的锄头等,并配合学生的劳作姿势,尤其是拔出稻穗时的兴奋,还有他们看见稻谷干枯后表现出的情绪和行为,一边讲述一边表演,使得故事场景能够生动形象地呈现出来。

三、根据寓言的特点,引导学生思考领悟

被纳入小学语文教科书中的寓言通常简明易懂,初次阅览就能了解其主要情节,然而其中隐藏的寓意往往深刻且富有哲理,因此教师应重点指导,这是学生思维模式从具象转向抽象的过程。寓言和生活有着密切的关系,一方面可以借助生活中的实例深化对寓意的理解,使学生能够找到与寓言相似的生活场景,从而更好地掌握寓意的内涵;另一方面可以利用寓言去诠释生活,使学生能运用所学的道理来解析或阐述生活中遇到的现象。这种多元化的思维转化有助于推动学生的思维成长。基于此,我们可以设定第三个学习任务:深度解读并理解故事背后的意义。若我们简单地向孩子们阐述故事背后的含义,那便剥夺了他们享受阅读寓言的愉悦感,变得枯燥乏味。然而,究竟该怎样开始引导孩子去思考这个问题呢?

(一)抓住“非常”处“悟”

“非常”之处指的是故事中的冲突点、剧情的变化或者奇异的地方,通常与常规相悖,经常令人感到惊讶和意外。通过捕捉并引导学生在此类区域展开探讨和分享,可以有效地协助他们从中提炼出深层次的意义。例如:在阅读《揠苗助长》时,农民发现他的庄稼生长迅速但随后开始凋谢,这引发了学生的疑问:这是什么原因?从而得出寓言的道理。

(二)抓住“联系”点“悟”

寓言故事所传达的信息涵盖了各种主题,包括深度哲学思考、社会问题揭露、生活阴暗面展现和讽刺人类的行为等。这些信息都直接或间接地反映出现实生活中的人类活动。因此,在教育过程中,老师需要敏感地发现其中的关联并将其应用于日常的生活场景之中,以便更好地领悟其内涵。例如:对于《坐井观天》这篇文章,我们可以引导学生联想他们身边的一些情况:许多人在自我认知上过于自信,总是认为自己独一无二,但实际上却忽略了世界的多样性和人的无限可能性。部分寓言故事源自古老的故事,当我们学习时,可以通过对比原文来提高我们的阅读乐趣,从而更深入地理解它们的意义。例如:《亡羊补牢》这个故事就有一个对应的文言版本。我们可以在学习的过程中选择“先文后白”或者“先白后文”的方式,这取决于整个课程的设计安排。

课程的最后一个任务就是开展故事会,呼应前面提出的情境,呈现学生学习成果。然后生生或者师生之间进行评价,形成“教、学、评”一体化。

通过寓言,我们可以在孩子们喜爱的故事和人生哲理之间建立联系。而身为教育者,我们的角色是引导他们一同走过这座连接两者的桥,从而获得美好的体验和知识。

猜你喜欢
寓言课文学生
细读课文,让思路清晰起来
寓言
背课文的小偷
成长的寓言
时装寓言
赶不走的学生
背课文
学生写话
学生写的话
关于初中课文知识拓展教学的若干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