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是我国的传统医学,历史悠久。相较于现代医学,中医治疗恶性肿瘤颇具特色,其疗效也得到众多患者的认可。那么中医治肿瘤到底靠的是什么呢?
● 中医对肿瘤的认识
中医认为,气血经络不通,使各种病理因素积聚起来的东西就是肿瘤,《黄帝内经》中记载:“四时八风之客于经络之中,为瘤者也。”肿瘤的形成与人体正气不足、邪气侵袭有所关联,其本质是一种本虚标实的疾病,即由于正气虚弱,加上外邪(风、寒、暑、湿、燥、火)或情志郁结、饮食失调等内伤因素影响,使气、血、痰、湿、毒等产物在人体内局部积滞而形成的肿块,主要有以下几个病理机制。
1. 正虚
正气包括人体的抗病、调节、康复能力,当正气虚损时,人体的精、气、血、津液等物质不足,脏腑功能减弱或失调,导致人体对疾病的抵抗力下降。正气虚损在肿瘤的发生过程中被视为内在因素,正气不足使得人体容易受到致癌因素的侵袭,引发肿瘤。随着肿瘤的生长和扩散,人体正常的生理功能被破坏更严重,正气更虚,肿瘤细胞则扩散和转移。
2. 气郁
气郁通常是情志内伤、感受外邪、饮食不当等因素导致肝失疏泄、气机郁滞。在气郁状态下,气血无法顺畅流通,病理因素就会在人体内局部积滞,逐渐发展为肿瘤。气郁还会导致脏腑功能失调,影响身体的整体平衡,加剧气血运行不畅,减弱脏腑功能,为肿瘤发生提供环境。
3. 血瘀
血瘀是多种因素导致的血液运行不畅或停滞,如寒凝、气滞、脏腑虚衰。瘀血会阻塞经络和脏腑,影响气血运行,导致局部组织缺血、缺氧,细胞代谢异常,增殖失控,进而形成肿瘤。肿瘤患者普遍存在血瘀证表现,瘀血还会为肿瘤细胞的生长提供营养,促进肿瘤发展、转移。
4. 痰湿
人体内津液代谢障碍,水液内停就会形成痰湿,经络同时也是水液代谢的通道,痰湿之邪容易导致气血运行不畅,进而影响到正常功能,为肿瘤的发生提供了“土壤”。痰湿之性黏滞,易与病理产物如瘀、毒相结合,给清除人体内有害物质造成阻碍,增加患肿瘤风险。
5. 癌毒
癌毒是近年来中医对肿瘤的最新认识。在多种致病因素相互作用下,病理产物聚结,日久则发生质的改变,产生癌毒。癌毒一旦留结于某处,会阻碍经络气机运行而形成气郁,会导致津液不能正常输布而形成痰湿,会造成血液不能正常运行而形成瘀血,癌毒一旦产生,就成为肿瘤的直接致病因素。
● 中医治疗肿瘤的方法
中医治疗肿瘤遵循“辨证论治”原则,结合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个体化的治疗,基于中医对肿瘤病因病机的认识,可以综合使用扶正、理气、活血、化湿、解毒等治法。
1. 扶正固本
结合中医认为正气虚损是肿瘤发生、发展的根本原因,可根据患者的体质、病情和病机,采用益气健脾、滋阴养血、补益肝肾等方法,补益患者的气血,增强脏腑功能,协同其他治法时(如放、化疗),能提高治疗效果,减轻患者的症状,达到扶正祛邪、增强体质、防止肿瘤进展的目的。
2. 疏肝理气
疏肝理气是中医针对主要病机为气郁的肿瘤而常采用的重要治法,通过运用疏肝解郁、调理气机等方法,恢复肝脏正常疏泄功能,调和全身气血运行,从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并在一定程度上抑制肿瘤的发展。
3. 活血化瘀
中医通过应用具有活血化瘀作用的中药,或通过刺激相关穴位疏通经络,以促进患者体内血液循环,消散瘀血积聚,进而抑制肿瘤生长。这种方法不仅有助于改善肿瘤部位的血液供应,还能在一定程度上抗凝溶栓,调节肿瘤微环境,提高综合治疗效果。
4. 祛湿化痰
祛湿化痰法关注的是祛除人体内肿瘤的致病因素,通过运用具有祛湿化痰功效的中药,旨在清除体内湿邪,化解痰浊,消除肿瘤生长的“土壤”,抑制肿瘤发展。同时痰湿不再阻滞经络,改善了全身气血流动,增强脏腑功能。
5. 清热解毒
中医针对性使用某些药物如白花蛇舌草、半枝莲、蒲公英、紫花地丁等,消除病理产物聚结质变产生的“毒邪”,而这些药物又兼有清热作用,能清除体内因积滞而产生的热毒,改善局部微环境,抑制肿瘤生长。
中医治疗主要依靠中药和针灸,其他如推拿按摩、气功导引、膳食营养、情志调节等方法也有辅助作用,通过扶正祛邪、疏通经络、理气活血以治疗肿瘤。
● 中医治疗肿瘤的优势
“辨证论治”是中医治疗疾病的精髓,中医治疗肿瘤也离不开这个思路。中医治疗肿瘤的优势体现在以下4个方面。
1.未病先防
防治肿瘤,强调越早发现、越早干预,肿瘤治疗的效果越好,患者的生存时间也越长。中医历来重视“治未病”,针对肿瘤的高危人群,应进行常规的体检和筛查,一旦发现慢性肝炎、胃肠化生等癌前病变,可采用中药、针灸、导引等方式干预,调整人体脏腑气血的平衡,预防癌性病变。
2.术后调理
手术切除是根治肿瘤的首选治疗手段,然而手术多伤及气血、经络,使患者处于虚弱状态,中医认为这就是“正虚”。肿瘤患者术后,中医的及早介入,有助于恢复人体的正气,促进手术创伤后的恢复,提高免疫功能,缓解并发症。
3.减毒增效
无论是缺乏特异性的放疗和化疗,还是精准治疗的靶向和免疫疗法,都很容易引起各种严重的不良反应,患者难以坚持。临床实践证实,放疗、化疗、靶向或免疫治疗前后配合中药、耳穴、针灸等,不仅可以减轻胃肠道反应,改善骨髓造血功能,还可以增强对治疗的耐受性,让患者更好接受完整疗程,从而使远期疗效更好。
4.防止复发转移
很多肿瘤患者经过手术、放化疗等多轮治疗后,因身体极度虚弱,不具备继续治疗的条件,无法控制肿瘤生长和转移。此时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相应的治法,中医治疗可以起到稳定病灶,防止复发转移,改善生活质量的目的,使人与肿瘤达成和谐,长期“带瘤生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