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卫卫,刘莹,李沛珊,邢艳敏
天津市人民医院 儿科,天津 300121
支气管哮喘是小儿时期常见的呼吸系统疾病,急性发作时以喘息、胸闷、咳嗽或气促为主,通常在夜间或清晨发作尤甚[1]。哮喘患儿由多种原因控制不佳,反复发作的哮喘导致气道形成不可逆性狭窄,严重时出现气道结构重塑[2]。该病发生过程中包含了多种细胞及其组分的参与,反复炎症反应能提升气管反应敏感性,进而发生支气管不同症状[3]。小儿哮喘的患病率呈明显上升趋势,严重影响了患儿的学习、生活及活动,影响儿童青少年的生长发育[4]。丙卡特罗是长效β2受体激动剂,具有扩张支气管的功能,缓解支气管痉挛严重程度,使痰液排出[5]。羧甲司坦可抑制支气管黏液分泌,促进痰液排出,从而改善支气管气道功能,使患儿病情好转[6]。为此,本研究探讨羧甲司坦联合丙卡特罗治疗小儿支气管哮喘,取得了较好的临床疗效。
研究对象选取2021 年6 月—2023 年7 月天津市人民医院儿科收治的80 例支气管哮喘患儿,其中男42 例,女38 例;年龄为2~13 岁,平均年龄为(7.51±3.49)岁;病程为5~14 个月,平均病程(8.62±2.13)个月。本研究经过天津市人民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批,伦理号(2024)年快审第(B03)号。
纳入标准:符合《儿童支气管哮喘诊断与防治指南》[7]诊断标准;家属签订知情同意书。
排除标准:治疗期间服用其他止咳平喘药物者;对本研究药物或其中成份过敏者;智力发育障碍者;不能配合检查的或患有免疫性疾病者;具有家族遗传性精神性疾病者。
盐酸丙卡特罗口服溶液由广东大冢制药有限公司生产,规格 30 mL ∶0.15 mg,产品批号201609025、201910023。羧甲司坦片由广州白云山医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白云山制药总厂生产,规格0.25 g/片,产品批号201607024、201908017。
将入选患者按照治疗方式的不同分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40 例。其中对照组男23 例,女17例;年龄为2~13 岁,平均年龄为(7.46±3.76)岁;病程为5~12 个月,平均病程(8.51±2.71)个月。治疗组男性19 例,女性21 例;年龄为4~11 岁,平均年龄为(10.68±1.97)岁;病程为6~14 个月,平均病程(8.30±1.75)个月。两组患儿一般资料如性别组成、年龄、病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两组均进行补液及对症等基础治疗。对照组患儿口服盐酸丙卡特罗口服溶液,3 mL/次,1 次/d。治疗组在对照组的治疗基础上口服羧甲司坦片,0.5片/次,3 次/d。两组用药7 d 观察治疗情况。
显效:哮喘患儿症状(哮鸣音、喘息等)消失明显,哮喘控制评分测试较高。有效:患儿咳嗽及痰鸣音有所好转,哮喘控制评分测试逐渐增加。无效:所有症状均未见改变,有患儿趋向严重。
1.5.1 症状消失情况 治疗期间,观察患儿哮鸣音、痰鸣音、咳嗽、喘息等症状消失情况,并对相应消失时间进行比较。
1.5.2 儿童哮喘控制测试(C-ACT)评分 患儿接受检测前禁止剧烈运动及饮食,采用C-ACT 评分评估患儿哮喘病情,包含5 项内容,总评分0~27 分,评分越低表示哮喘症状越重,对病情越不利[9]。
1.5.3 血清炎性因子 清晨空腹,抽取患儿肘静脉血5 mL,离心机3 000 r/min 离心10 min,-50 ℃冰箱中待检,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患者血清干扰素-γ(INF-γ)、细胞间黏附因子-1(ICAM-1)、白细胞介素-6(IL-6)、白三烯B4(LTB4)水平,操作时严格按照试剂盒说明进行。
服用两种药物治疗过程中,观察患儿发生的不良反应情况,包括口干、恶心、皮疹、胃部不适等。
采用SPSS 22.0 软件数据处理,计数资料用χ2检验,以百分比表示;计量资料用t检验,以表示。
治疗后,治疗组总有效率是95.08%,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7.50%(P<0.05),见表1。
表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Table 1 Comparison on clinical efficacy between two groups
治疗后,治疗组哮鸣音消失时间、痰鸣音消失时间、咳嗽消失时间、喘息消失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症状消失时间比较( )Table 2 Comparison on symptom resolution time between two groups ()
表2 两组症状消失时间比较( )Table 2 Comparison on symptom resolution time between two groups ()
与对照组比较:*P<0.05。*P < 0.05 vs control group.
治疗后,两组患者C-ACT 评分均显著高于同组治疗前(P<0.05);且治疗后,治疗组C-ACT 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3。
表3 两组C-ACT 评分比较( )Table 3 Comparison on C-ACT scores between two groups ()
表3 两组C-ACT 评分比较( )Table 3 Comparison on C-ACT scores between two groups ()
与同组治疗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P<0.05。*P < 0.05 vs same group before treatment;▲P < 0.05 vs control group after treatment.
治疗后,两组INF-γ 水平较治疗前显著升高,而IL-6、ICAM-1、LTB4 水平显著降低(P<0.05);且治疗后,治疗组血清学指标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4。
表4 两组血清炎性因子比较( )Table 4 Comparison on serum inflammatory factors between two groups ()
表4 两组血清炎性因子比较( )Table 4 Comparison on serum inflammatory factors between two groups ()
与同组治疗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P<0.05。*P < 0.05 vs same group before treatment;▲P < 0.05 vs control group after treatment.
药物治疗后,对照组发生口干1 例,恶心2 例,皮疹1 例,胃部不适1 例,不良反应发生率是12.50%;治疗组发生口干1 例,恶心1 例,胃部不适1 例,不良反应发生率是7.50%;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儿童支气管哮喘是异质性疾病,病因与发病机理尚不十分清楚,与内分泌、免疫、遗传等有着密切的关系[10]。小儿脏腑娇嫩,易引发支气管炎症,气道炎症由多种刺激因子引起人体免疫机制紊乱,导致气道内产生大量炎性物质,进而导致气道的高反应性[11]。哮喘发作多以夜间明显,炎性细胞及炎症介质多在夜间活跃,炎症介质和细胞因子的相互作用,导致夜间气道分泌物相对增多,且夜间迷走神经张力增强,致使气道痉挛在夜间更重[12]。另有研究证实,气道高反应者可有不同程度的气道黏膜水肿、黏膜上皮损伤、炎性细胞浸润[13]。丙卡特罗能扩张及舒缓支气管平滑肌,可抑制白蛋白引起的组胺释放,还能减低呼吸道内纤毛柱状上皮细胞的高反应状态,使病情缓解[14]。羧甲司坦是黏痰溶解药,可中断气道的黏蛋白双硫键,干扰高黏度蛋白形成,从而起到稀释黏液、干扰高黏度蛋白形成,抑制气道重塑的作用[15]。
本研究结果显示,药物治疗后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哮鸣音、痰鸣音、咳嗽、喘息消失时间均较快;治疗组C-ACT 评分高于对照组,说明同时服用羧甲司坦与丙卡特罗治疗能改善患儿哮喘的相关症状,进而改善肺功能,提高临床疗效。本研究结果显示,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治疗后INF-γ 水平高于对照组,而IL-6、ICAM-1、LTB4 均低于对照组,说明羧甲司坦与丙卡特罗联合治疗能有效抑制炎性通路激活,减轻炎性细胞浸润,可有效修复气道损伤,缓解其炎症反应,患儿整体机能得到有效恢复。其中INF-γ 在支气管气道发生炎症反应状态下,其INF-γ 水平降低,机体免疫能力下降且能加重病情。IL-6 是哮喘病重要的炎性介质因子,其水平升高可诱发气道内炎性细胞黏附、游走、浸润,引起组织损伤,从而参与哮喘气道炎症过程[16]。ICAM-1 为跨膜蛋白,水平升高可诱发气道上皮细胞炎症加重,从而使支气管哮喘病情进展性加重[17]。LTB4 是炎性介质因子,其水平升高可促进中性粒细胞在气道的黏附和集中,且在哮喘的发生、发展和病情演变进展中起到了发挥重要作用[18]。
综上所述,羧甲司坦联合丙卡特罗治疗小儿支气管哮喘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可有效改善患儿临床症状,调节患儿机体血清炎性因子,且安全有效,值得临床借鉴应用。
利益冲突所有作者均声明不存在利益冲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