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如何科学健身运动

2024-05-14 14:26刘娟
银潮 2024年4期
关键词:柔韧性有氧耐力

文|刘娟

老话说得好:饭后走一走,活到九十九。运动的益处毋庸置疑,尤其是对于老年人。随着年龄的增加,老年人的大脑、心血管、肺、肌肉、代谢等多系统功能均逐年下降,而运动则可以逆转多器官功能,不仅可以减轻体重、改善代谢,而且能够改善心肺功能和心脑血管健康,提高活动能力,预防衰弱和失能,甚至可以减少肿瘤的发生和发展。但是,如何控制运动量呢?老年人应该怎么进行科学、合理的健身运动呢?

运动要多样化结合

老年人应该要多种运动方式相结合,而不仅仅是某一项单一运动。最常进行的有氧运动(也叫耐力运动),包括快走、慢跑、游泳、骑车、爬山、跳操等。值得注意的是,随着年龄的增加,老年人会出现一些老年特有性的疾病,如骨骼肌减少症(也叫肌少症),为了有效预防肌少症,老年人每周还需要进行至少2 次的肌肉力量训练(也叫抗阻运动),要包含全身的主要肌群(腿、髋、背、胸、腹、肩、臂),训练动作要多样化,以全面、平衡地锻炼每一块肌肉。柔韧性是机体活动能力的重要影响因素,因此,在每次运动前后,都要进行短时间的柔韧性(也叫伸展性)训练,以增强关节的最大活动限度,加强关节的活动能力,从而预防损伤、减轻关节疼痛、减少跌倒风险,改善步态。

平衡训练也是增加老年人的平衡能力、预防跌倒的重要运动方式。对于具有跌倒风险的老年人,应每天进行多种平衡训练,包括交叉站立、单脚站立、上下台阶、横向行走等。

事实证明,即使是已经衰弱的老年人,如果每周进行3 次以上的综合性运动,每次30~45 分钟,持续3~5 月,其整体活动能力就能够得到显著改善。

强度需“量体裁衣”

需要强调的是老年人不应该把运动看成是对自己意志力的考验,也不要有争强好胜的竞赛意识,而是要根据自己的整体健康状态来“量体裁衣”,以整体健康功能的改善作为运动的最终目标,而不是必须要达到的数字。

具体来说,对于较年轻的(70 岁以下)、身体状态良好、没有慢性疾病的老年人,运动方式可等同于成年人,即每周至少总量为150 分钟中等强度(运动时能说话,但不能唱歌)或75 分钟大强度(运动时不刻意停顿呼吸就无法说话)的有氧耐力运动,至少分为3 次,平均分布在一周时间里;同时在有氧运动的间歇时间里穿插至少2 次中到大强度的抗阻运动,以尽可能地保持其整体健康功能。

对于合并有3 种及以上慢性病的轻度衰弱的老年人,运动治疗的目的主要是维持肌肉量和增加肌肉力量,所以,要适当增加抗阻运动的时间和频次,并在进行耐力、抗阻和柔韧性运动的基础上,增加平衡功能训练。当老年人由于慢性疾病状态而无法进行每周150分钟中等强度有氧耐力运动时,在能力范围内保持积极活动即可。

而当老年人的整体健康功能非常不好,甚至需要长期居住护理院时,维持和改善独立行走能力是这些衰弱老人的运动目标。可进行长时间的站立和走路训练,日常进行一些坐立动作训练,用以增加自身的日常活动能力。总之,老年人的运动强度应由轻到重、循序渐进、量力而行。

做好自我保护

安全是运动的首要原则。没有运动习惯的老年人在开始锻炼前须做身体全面检查,听取医生建议后再开始锻炼。每次运动前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且需先做简单的热身运动和拉伸动作。正常情况下,晨起后血压会出现一个生理性的高峰。老年人常常合并有高血压、糖尿病,因此不建议在晨起空腹时进行运动,而应在适量饮水进餐、休息至少半小时后再锻炼。

在运动过程中要特别注意身体出现的异常变化,如出现心慌、胸闷、气短、出虚汗、头晕等不适情况,应立即停止运动并休息观察,必要时及时到医院就诊,以免发生危险。

再次强调的是,运动一定要循序渐进,应避免因运动量的突然加大而造成危害和损伤。简化太极拳、八段锦等传统体育运动动作轻柔、简单易学,适用于刚开始锻炼的老年人。

猜你喜欢
柔韧性有氧耐力
倍耐力P Zero Elect原配超高性能极氪001FR
老人锻炼,力量、有氧、平衡都需要
如何从零基础开始柔韧性训练(二)
有氧运动与老年认知障碍
如何从零基础开始有氧运动
如何从零基础开始柔韧性训练(一)
超薄玻璃柔韧性表征和断裂因素分析
多面好手 倍耐力全新Cinturato P6
论柔韧对少年蹦床运动员的影响
糖有氧代谢与运动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