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滇越铁路盘溪站活化利用的相关思考

2024-05-14 19:38杨萧冉
文物鉴定与鉴赏 2024年7期
关键词:滇越铁路文化遗产

杨萧冉

摘 要:滇越铁路是云南历史上第一条铁路,在近百年的营运过程中,对云南的交通、经济、文化等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文章对滇越铁路玉溪段进行了一系列的调查和研究,探索对滇越铁路盘溪站的活化利用。

关键词:滇越铁路;文化遗产;活化利用

DOI:10.20005/j.cnki.issn.1674-8697.2024.07.036

1 研究缘由

历史文化遗产是不可再生、不可替代的宝贵资源,其不仅生动述说着过去,也深刻影响着当下和未来。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加大文物和文化遗产保护力度,加强城乡建设中历史文化保护传承,建好用好国家文化公园”,并就“增强中华文明传播力影响力”等作出部署。加强文物价值的挖掘阐释和传播利用,让文物活起来。滇越铁路是云南历史上第一条铁路,1910年完工通车,2003年停止客运,现仍有部分货运功能。在近百年的营运过程中,对云南的交通、经济、文化等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由于工作原因,我们对滇越铁路玉溪段进行了一系列的调查和研究,在玉溪境内由南至北依次是石门站、盘溪站、小河口站、西洱站、糯租站、禄丰村站。其中盘溪站属于二级站,辖禄丰村、糯租、盘溪三个站,且原来的铁路设施保存较好,交通较便利,存在极高的保护利用价值。本文就如何实现滇越铁路盘溪站的活化利用这个课题,进行了一定程度的研究。

2 文物保护的趋势

2.1 文物活化利用的內涵

“活化”源自于物理学,常指某一物质从其无活性状态转变为具有活性状态的过程。文物通常指的是文物资源,文物活化简而言之就是将文物资源从静态资源转化为动态文物资源的过程。文物的内涵体现在物化形态和文化形态两个方面。广义的文物活化是保护文物的一种方式方法,让文物以一定的展现形式重新回到人们的生活中。狭义的文物活化是有形文化遗产更新再利用,无形文化遗产可视化的转变过程,具体指通过数字技术、大众传媒等方式触动观众视、听、嗅、味、触等多种感觉,将文物形象立体地展示给世人,不限于将文物呆板地封存在博物馆文物展柜内。目前,关于文物活化没有统一的标准定义。

2.2 文物活化利用的传承与发展

从2022年5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就深化中华文明探源工程进行第三十九次集体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文物和文化遗产承载着中华民族的基因和血脉,2022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给中国国家博物馆老专家回信时强调“创新展览展示,推动文物活化利用”。目前,对文物进行活化利用已成为《中国文物古迹保护准则》中文物古迹保护的重要内容,保护文物古迹和活化利用都是为了公众,二者目标是一致的。随着时代的发展和人民精神文化需求的提高,“让文物活起来”的理念愈发突显,人们对文物保护利用的认知也有了新变化。

2.3 云南铁路活化利用的例子—碧色寨

碧色寨车站是滇越铁路线路上的一个车站,是世界上保存完好的寸轨铁路之一,是我国最早的铁路车站之一,也是我国第一条民营铁路。1910年通车后,来自英、法、美等国家及国内各地商贾聚集在此,并在碧色寨开设银行、酒店、邮局、公司,著名的有美国美孚三达水火油公司、法商亚细亚水火油公司以及希腊哥胪士兄弟办的哥胪士兄弟洋行。1940年9月12日,为防止日本人利用滇越铁路从越南入侵云南,政府下令炸毁河口的滇越大桥,拆除从河口至碧色寨的177千米铁轨。20世纪50年代,因客货运输不足,加上全国大量炼钢铁,蒙自至碧色寨的铁轨被拆除,碧色寨已不是滇越铁路交会重要的枢纽站,逐渐成为只有货车和慢车停靠两三分钟的四等小站。

碧色寨火车站(含11处建筑)2013年被列为全国第七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历史遗存保留着原有的历史风貌。现保留的历史遗存有:大通公司、水塔、站房、火车站钟、警察局、法国员工宿舍、哥胪士旅馆、红土网球场,还有当年法国人栽下的一颗葡萄树等。2022年11月,碧色寨红土网球场成功申报为“中国第一块红土网球场”,并于2023年3月建成,在保留铁路建筑及场地状态的基础上,现用于参观。哥胪士旅馆现被利用为餐馆,二楼因闻一多先生在西南联大任教时在此住过,所以现活化利用建立闻一多陈列馆。通过引进知名电影《无问西东》《芳华》到碧色寨拍摄,随着这些影视的热播,游客纷至沓来,碧色寨不仅提高了知名度,而且成了网红打卡地。目前,在红河州文化和旅游局积极指导下,进一步对碧色寨及周边建筑进行保护、修复和活化利用。近年来,碧色寨围绕打造“世界名片,滇越铁路活态博物馆”的发展总体定位,在保留原址风貌的基础上,以滇越铁路历史文化、红色基因、抗战文化、商贸文化、民族文化、爱国教育基地为依托,建成了滇越铁路历史文化公园景区,带动区域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生态稳步增长,成功地推动了滇越铁路历史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毫无疑问,碧色寨火车站的活化利用是很成功的,现已成为云南一张美丽的旅游名片。

3 盘溪站的现状

1910年滇越铁路通车后,盘溪一度成为华宁县的“经济中心”(图1),以车站为中心,迅速发展成为一条繁荣的洋街(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改名为羊街),洋行、货仓、商号、酒肆、茶楼应有尽有,也是省外、国外货物运出的集散地;1938年,在昆明经商的粤人李弼三兄弟在盘溪投资兴建恒通糖厂,糖厂的建立,为缓解抗日大后方紧缺的物资供应做出了积极的贡献。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随着成昆铁路、贵昆铁路的相继建成通车,滇越铁路的重要交通运输位置逐步下降。随着时代的进步和科技的飞速发展,高速公路的兴建,居住铁路沿线的生活已久久停留在几代人的记忆之中。2003年4月,滇越铁路停止客运,曾经热闹的盘溪站和碧色寨一样逐渐淡出历史舞台。

滇越铁路玉溪段主要分布在华宁,现仍为米轨轨距。另外澄江市和宜良县接壤,徐家渡站、滴水站虽位于宜良县辖区内,但这两个站点沿线许多路段也位于澄江市辖区内。华宁段禄丰至热水塘段沿华宁县与弥勒主界河,南盘江自北向南计59km,华宁境内30km,由南至北共6个站(表1)。石门站,又被当地人称为石门半站,现存法式建筑一座,后建站厅一座、水塔一个。盘溪站属于二级站,辖禄丰村、糯租、盘溪3个火车站,现存法式建筑3处,当时取水的水井一处,后期的水塔一处,后建的盘溪站楼一处,后期的铁路公安派出所一处,附属的相关建筑若干及当时种植的大树。小河口站现存后建的青砖青瓦建筑两座,还有若干红砖墙的生活配套建筑。西洱站现存后建的二层站厅一座,三层生活办公楼一座,以及若干生活配套建筑。糯租站现存法式建筑一座,后建相似风格的建筑一座。禄丰村站现存法式建筑两座,后建的禄丰村站大楼一座及若干生活配套建筑。

4 盘溪站的传承和利用面临的新挑战

盘溪站有着百年历史,铁轨(图2)及周边法式建筑、树木(图3)保存现状良好,具备活化利用优势。目前,盘溪站点已停运10年,由开远道班管理,实际产权属于昆明铁路总局,百年米轨至今未合理活化利用,实属遗憾。现以盘溪站点与红河州碧色寨火车站对比为例子,做出活化利用分析。

4.1 盘溪站点存在的问题

一是对铁路文化资源提炼不够。百年米轨见证了盘溪镇的沧桑变化,但滇越铁路文化资源的传承利用并未提炼出认同度高、影响力大的文化精神,没有提炼出一些叫得响、深入人心的文化精神,进一步深度开发缺乏支撑,难以在文旅领域进行商业孵化。二是铁路文化的宣传推广短板明显,传播媒介和手段较为单一,效能效应低下,文化形象僵化死板,其厚重的历史文化精神缺乏有活力、有说服力的阐释手段。三是产权问题限制了开发利用。当地政府没有和昆明铁路总局达成管理和利用上的共识。目前,滇越铁路现有的法式建筑仓库、米轨等资产均属于铁路部门,缺乏有机联动协调,难以开发利用文物资源,仅靠当地政府和文物部门的力量难以完成,必须和昆明铁路部门等相关部门协调谋划、统筹推进。目前,盘溪站仅限于人们在外围拍照打卡,承载了厚重历史的法式建筑没有突破“看、外、隔”的限制。四是体验方面,没有与时俱进的沉浸式转化,缺乏现代科技与传媒技术介入,缺乏参与性与互动性,场域体验感的缺失,无法打动人心。五是文化和特色旅游融合不够。创新性发展理念不牢固,思路不清晰,没有将历史文化渊源与地方特色、地理特点等进行有机深度地结合,盘溪站的文物资源传承利用机制尚未形成。文化资源的保护力度也有待提高,2003年,滇越铁路米轨小火车停止客运,盘溪站点闲置下来后没有得到合理保护以及利用。

4.2 活化利用与碧色寨存在的差距

一是从文物保护力度来看,碧色寨2013年被列为全国第七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现有的历史遗存保留着原有的历史风貌,一部分法式建筑(图4)总体保留法式建筑典型的拱形门、圆形窗风格,呈现出历史的怀旧感。盘溪站至今未纳入文物保护单位范围,现有的历史遗存产权属于昆明市铁路局,法式建筑、水塔(图5)和部分历史遗存大多闲置或作为仓库,仅靠当地政府和文物部门很难实现保护和利用。

二是从宣传力度来看,碧色寨引进影视拍摄,成功打响知名度。知名导演冯小刚的电影《芳华》在碧色寨的拍摄,让碧色寨变成了网红打卡地,使当地居民生活方式和经济活动发生改变,从而带动当地经济多元化增长。盘溪站目前仅依托当地柑橘产业来推进宣传,宣传思路和格局没有完全打开。

三是从利用形势来看,碧色寨现已成为知名景点。当地政府积极宣传滇越铁路碧色寨的研究保护、参观旅游价值,并结合影视拍摄、研学旅行、音乐节等多种形式,把红色教育与文旅体验结合起来,使其具有复合式、体验式的独特魅力和时尚内涵。盘溪站目前仅为网红打卡拍照,周边缺乏配套旅游设施,旅游路线没有开发,参观旅游形式局限于拍照留念。

5 盘溪站如何做好活化利用

一是整合资源、协同推进,强化文物活化利用新概念。盘溪站现有的法式建筑、仓库等文化遗存产权虽然属于昆明铁路局,当地政府应该借鉴碧色寨活化利用思路,依托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工作,积极将盘溪站申报为文物保护单位,向政府争取资金,用于修缮和保护一部分历史建筑。当地政府加强与交通、铁路、建设、旅游、文物等多个部门沟通与协调,达成保护共识,鼓励引入社会力量,积极开发利用,充分发挥盘溪站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二是创新方式、分步施策,打开文物活化利用新格局。借鉴碧色寨,盘溪站可依托华宁柑橘节引进当代年轻人喜欢的音乐节、电影拍摄等来打响知名度。为讲好盘溪站的铁路故事,还可通过研学等方式拓宽盘溪站的合理利用思路。以科技“活化”传承发展的传播之路,借助数字化科技手段,遵循文物活化利用的新方式,可以通过建立盘溪站铁路文化数字化平台的方式构建“活化记忆”,借助现代科技与传媒手段提高传播效能,充分利用微信、微博、抖音等新媒介,打开新型宣传新格局。围绕盘溪滇越铁路及周邊法式建筑等保护对象,通过数字化AR、实景三维、虚幻引擎等技术,打造从历史文化资源普查到历史文化保护一张图,实现场景化变革,以数据赋能,实现历史文化直指人心的“活化”传播。通过数据管理、保护利用传承,多维度展现盘溪站历史文化片区的文化风貌和历史建造的工艺,同时让大众获得“共情”,充分提升体验感。

三是点线串通、文旅融合,突显文物活化利用新特色。利用玉溪市本地独有的社会文化现象,如滇剧、花灯等优势,可与盘溪镇传统文化结合起来,举办特色鲜明的戏剧节,既是一种全新的艺术体验,也是一种活化利用的探索。对盘溪站铁路沿线一些文物遗存较为集中的铁路站所可以点、线、面结合起来,作为旅游景点加以开发利用。根据此次调查,盘溪站周边文物点有书院、古生物化石群、寺庙、遗址、碑刻等,可将这些沿线文物点串联起来,合理利用,规划出一条精品旅游线路,增强盘溪站文化辐射率和旅游吸引力。对具有重大价值的铁路线段,可将铁路运营和旅游观光结合起来进行开发,如从盘溪站到禄丰村站5个站点,应较全面地摸清铁路沿线的文化遗存与价值,考证具有客、货运输功能路段的历史内涵和文物价值,考虑加以保留,恢复其运营能力。

6 结语

通过此次调查,对盘溪站未能活化利用做出了初步的合理分析。盘溪站沿线的历史遗存足以唤起当地一代代人的记忆。让“盘溪记忆”从尘封中苏醒,点亮“盘溪精神”,是文博工作者们义不容辞的历史责任,以此为契机,深度发掘盘溪站以及沿线一批有潜力、有价值、有品位的历史遗存,也许可以作为文物活化利用与旅游、文教宣传、研学等多位一体结合的工作思路。

参考文献

[1]刘睿宸,贾凡.1949年以来个碧石铁路史研究综述[J].红河学院学报,2022,20(2):40-45.

[2]刘甜.基层文物要活起来利用好:以山西襄汾县为例[J].炎黄地理,2022(6):41-43.

[3]李群.李群:加大文物保护力度[N].人民日报,2022-12-17(008).

[4]龚正龙,李建成.承德博物馆馆长孙继新: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N].河北日报,2022-06-06(005).

[5]胡芳,郭开凤.探索文化遗产保护利用的多种可能[N].中国文化报,2023-06-15(008).

[6]董芷伶.工业遗产资源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运用研究:以云南地区为例[D].南宁:广西民族大学,2022.

[7]李红英.陈列布展中的时代叙事表达:以西南联大博物馆陈列布展为例[J].四川省干部函授学院学报,2022(3):24-28.

[8]朱云生.滇越个碧石铁路:走向废墟还是再次辉煌[J].中国文化遗产,2010(5):8-9.

[9]郭亭.利益相关者理论视阈下碧色寨火车站工业遗产资源管理实践与可持续发展策略研究[D].昆明:云南财经大学,2022.

猜你喜欢
滇越铁路文化遗产
与文化遗产相遇
滇越铁路遗产资源梳理及价值潜力研究
酌古参今——颐和园文化遗产之美
爱国主义教育视角下滇越铁路档案资源建设策略研究*
滇越铁路文化融入主题客栈的设计研究
论非物质文化遗产整体性保护
活态文化
滇越铁路云南段研究述评①
复建滇越铁路,重塑文化品牌
抗日战争时期的滇越铁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