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多媒体技术的传统文化主题场馆展陈研究

2024-05-14 19:38徐长征
文物鉴定与鉴赏 2024年7期
关键词:多媒体技术

徐长征

摘 要:在打造沉浸式展陈空间的过程中,多媒体技术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文章以邹城博物馆孟子馆为例,对多媒体技术在传统文化主题场馆展陈中的应用及发挥的作用进行了分析研究,为博物馆开展传统文化主题场馆展陈活动提供了相关内容参考。

关键词:多媒体技术;传统文化主题场馆;场馆展陈;邹城博物馆孟子馆

DOI:10.20005/j.cnki.issn.1674-8697.2024.07.029

传统文化主题场馆是专门展示、弘扬传统文化的场所①。这类场馆对保护和传承文化遗产、促进文化多样性、提高文化认同感和开展文化教育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当然,在人们传统文化审美需求日益多样化、个性化的背景下,传统文化主题场馆传播、传承文化意义的发挥也面临新的挑战,其中较为突出的是如何根据现代人审美的特点,对承载传统文化的素材进行艺术性的呈现,以吸引人们的注意,满足动态、立体、丰富、逼真的展陈需要。近年来,邹城博物馆孟子馆结合展陈的需要,积极挖掘和利用多媒体技术,通过技术手段提高展陈的科学性和艺术性,使传统文化得到了更巧妙的呈现和传播。

1 邹城博物馆孟子馆简介

邹城博物馆位于邹城市区南部,2002年6月29日建成开馆,占地面积24500平方米,建筑面积12500平方米,是集收藏保护、研究展示、宣传教育等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历史博物馆。孟子馆位于邹城博物馆的二楼、三楼,展陈面积7000平方米,于2017年4月26日竣工并对外开放。孟子馆展陈分为“邹鲁圣地儒学传承”“一代亚圣气养浩然”“七篇贻矩泽被千秋”“斯文在兹继往开来”四个篇章,利用图版、文物、多媒体、场景复原“四位一体”的展陈方式,全面展示了孟子的时代背景、生平经历、主要思想和对后世的影响,是走近孟子、学习传承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

2 多媒体技术在邹城博物馆孟子馆展陈中的具体应用

在孟子馆展陈设计过程中,邹城博物馆积极挖掘和利用多媒体技术,丰富了展陈内容的呈现方式和效果,也为那些传统展陈方式无法呈现的内容提供了新的方式。具体来说,在邹城博物馆孟子馆展陈中,多媒体技术的应用主要體现在以下几方面。

2.1 多媒体投影在展陈中的应用

多媒体投影是通过使用投影仪将多媒体内容(如图像、视频、文本等)投射到屏幕、墙壁或其他平面上的技术方法②。作为一种内容呈现方式,多媒体投影具有可视性、多样性的特点。其中,可视性指的是多媒体投影通过投影仪将多媒体内容以大屏幕形式呈现,提供了强大的可视化效果,使观众能够清晰地看到图像、视频、文本和其他媒体内容;多样性指的是多媒体投影可以显示多种类型的媒体内容,包括静态图像、动态视频、文本、图表、音频等,并且这些内容的属性(色彩、亮度、样式、声音强度、切换节奏)等都可以进行灵活的调整和多样化的安排。这些特点使多媒体投影能够满足传统文化主题场馆个性、多样展陈的需要。

在邹城博物馆孟子馆的展陈中,多媒体投影主要用于在合适的位置显示解释性的文字,帮助观众更直观、清晰地了解展陈的对象内容。例如,第一篇章的“文明曙光”“德政三代”“邾国故城”,第二篇章的“孟母三迁”等模块的内容就是通过多媒体投影的方式将解释性的文字、图片投射到对应位置的背景墙上,供观众了解所看到的场景内容(图1、图2)。

2.2 幻影成像在展陈中的应用

幻影成像是将所拍摄的影像资料、制作的三维图形图像等多种影像信息融合到真实场景中的多媒体技术③。在传统文化主题场馆展陈中,幻影成像通常被用于创造逼真画面时使用,这种方法具有直观性、交互性和逼真性的特点。其中,直观性指的是幻影成像技术能够以直观的视觉方式呈现信息和展品,通过创造逼真的虚拟图像或幻象,让观众立即理解和感知所展示的内容,而不需要经过复杂的解释或推断;交互性指的是幻影成像可以结合互动技术,使观众能够积极参与展览活动,并通过触摸屏、手势识别、声音控制或其他交互方式与虚拟图像互动;逼真性指的是幻影成像技术可以创建逼真的虚拟场景或幻象,使观众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④。

在邹城博物馆孟子馆展陈中,幻影成像主要应用于一些场景、画面的呈现。例如,图3中,为了更全面地展示画面、表达思想,通过幻影成像技术在墙上投射出了使用三维技术制作的图像,使虚拟的图片与真实的模具相互衬托,形成了更为真实的场景,增进了观众对展示内容的理解。而图4中,幻影成像主要应用在了与沙盘模型对应的细节性内容呈现上。

2.3 多媒体查询系统在展陈中的应用

多媒体查询系统是用于检索和浏览多媒体内容的计算机系统。通过该系统,可以对场馆内的文本、图像、音频、视频等媒体信息进行搜索和访问,以满足个性化的需求。在传统文化主题场馆展陈中,多媒体查询系统具有集中性管理、多样化管理、方便快捷查询的特点。其中,集中性管理指的是多媒体查询系统支持管理场馆内展陈的图像、视频、音频、文本等多媒体内容,管理者可以按照标签轻松上传、编辑、更新和删除内容,确保场馆信息的全面、系统;多样化管理指的是系统支持对多媒体文件的分类、分组、标签化和元数据管理,管理员和用户可以根据不同的需要,对多媒体内容进行分类和组织,以便更好地呈现和掌握相关信息;方便快捷查询指的是多媒体查询系统提供了方便快捷的查询功能,观众可以使用关键字、标签、时间范围或其他查询条件查找相关内容,无需花费大量时间在展览中搜索。

在邹城博物馆孟子馆展陈中,第三篇章设置4台有查询信息的多功能机,观众可以结合自己的需要或兴趣爱好,简单输入词语进行检索,实现在短时间内快速掌握相关信息的目的。

3 多媒体技术在邹城博物馆孟子馆展陈中应用的价值

多媒体技术在邹城博物馆孟子馆展陈中的应用并不是偶然和随意的,而是根据传统文化展陈的需要选择性地使用。这也凸显了多媒体技术在孟子馆展陈方面具有的丰富价值和意义。具体而言,多媒体技术在孟子馆展陈中的应用主要发挥了以下几方面的价值。

3.1 丰富内容呈现形式

博物馆是展陈文物典籍的场所,也是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途径⑤。而博物馆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方式除了实实在在的文物典籍外,还有那些耳熟能详、感人至深的文化习俗、经典故事。相较于文物典籍可以通过直接展陈呈现而言,那些文化习俗、经典故事在呈现形式上面临较大的挑战。多媒体技术的应用恰恰为突破这些挑战提供了支持。例如,通过表1可以看出,孟子馆展陈的是与孟子相关的大量历史、文化、思想内容,这些内容贯穿了孟子生活年代至今约2300年。在通过主题场馆展陈这种跨越时间长且展陈依据多为史料或学术研究资料为主的内容时,如何丰富展陈的形式,使原本通过静态的文字、图片、书籍及口耳相传的典故真正在场馆内活跃起来,是需要重点解决的技术问题。孟子馆的展陈实践表明,多媒体技术在呈现非实物的传统文化内容方面具有积极的作用。一方面,多媒体技术丰富了史料内容的呈现方式,使得以语言、故事、文字零散存在的传统文化内容转化为丰富多彩的图文、音视频等多媒体素材,集中在场馆的某一篇章或单元中展示和传播,使原本不太可能在博物馆中展陈的内容“活灵活现”地呈现了出来,传统文化内容真正“活”起来。另一方面,多媒体技术增强了文化内容的多维呈现,借助场景烘托了文化主题和思想。例如,在“文明曙光”“邹鲁圣地”等单元内容展陈中,除了有场景模型外,还有基于多媒体投影的文字介绍和幻影成像的图片、视频滚动播放,使这些原本距离我们较远的历史文化内容近距离地呈现了出来,实现了内容的多维呈现。这种特定内容的多维呈现,使观众可以从不同方面了解传统文化主题内容,从而增进对传统文化的认识与认同。

3.2 增强内容的观赏性

博物馆展陈是在一定空间内,以学术研究资料和文物标本为基础,以展示空间、设备和技术为平台,按照一定的主题、序列和艺术形式进行组合,实现面向大众进行知识、信息和文化传播,具有高度综合性、专业性和前瞻性的工作⑥。据此可以看出,博物馆展陈除了尊重历史、文化外,还要注重艺术性,只有这样,才能够确保走进来的观众能够自然而然、全身心地沉浸到场馆中,了解知识、传承文化。而从观众角度看,由于古今存在的明显时空差异,对传统文化往往会有一种陌生感和距离感。而多媒体技术的应用,可以使原本属于传统历史时期的人、事、物近距离、立体化、动态性地呈现出来,为观众创造一种近距离接触传统文化的机会。这种可观赏甚至可触摸的内容无疑吸引了观众的眼球,也激发了他们的探究、学习欲望。

在孟子馆展陈中,通过应用多媒体技术,实现了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多样化内容的融合,真正打造了主题统一、视听体验佳的文化传播阵地,为观众多角度、直观性地欣赏展陈内容、感悟孟子及其相关文化内容提供了支持。例如,在图4中,幻影成像的画面与沙盘模型的结合,使现场观众能够由近及远或由远及近地感受孟子生活时代的情况,进而丰富对历史内容的认识。

3.3 打造沉浸式体验场景

好的博物馆展陈,会给观众创造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在打造这种沉浸式体验场景过程中,多媒体技术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一方面,多媒体技术弥补了展陈内容之间的空隙和缺失,使画面更加完整⑦。例如,在图3中,在墙面上呈现出的幻影成像内容,配合了沙盘模型的场景,使地面的沙盘和墙体上的画面内容结合起来,形成了更为真实的画面,增加了画面的丰富度,使观众能够近距离感受具体的场景。另一方面,多媒体技术增加了体验的主动性。基于多媒体技术的展陈为观众提供了查询、定位的功能支持,借助多媒体查询系统可以快速定位到相应的内容模块中。同时,多媒体查询系统对展陈内容的管理是按照统一的主题实现的,观众可以通过查询系统界面完整地掌握展陈内容及某一模块内容在整个展陈内容体系中的地位,从而打造整体性的感受和局部性的体验。

3.4 提供人机协同的文化讲解

传统文化主题场馆展陈的目的是让观众以舒适的心态和自由的状态“沐浴”文化,接受优秀文化内容的熏陶。但是,由于传统文化的抽象性和距离感,观众很难凭借自己的思想、知识在短时间内快速、完整地感受到展陈内容的精髓。针对这种情况,多媒体技术的应用提供了一种人机协同的文化讲解方式,既可以避免单纯由讲解员口述所造成的枯燥乏味感,又可以打造视听的良好体现。在人机协同讲解中,讲解员会按照事先准备好的讲解词,为观众逐一讲解传统文化的主题和精髓的内容,同时,借助通过虚拟现实、增强现实、全息投影、多点触控等数字技术制作的画面的动态切换与播放,可以使观众边走、边听、边看,從多方面接收关于传统文化内容的信息,深化对文化的认识。并且,人机协同的文化讲解并不是讲解员简单地将解说词或投影上的文字内容讲述出来,而是在讲述的同时,有相应的画面辅助,达到声音与画面的良好搭配,形成最佳的讲解效果。

4 结语

孟子馆,是邹城博物馆重点打造的传统文化主题场馆。该场馆在展陈方面最为突出的实践就是将多媒体技术融入了主题内容的展陈活动中,通过多媒体投影、幻影成像、多媒体查询系统等具体的应用,丰富了展陈内容的呈现形式,增强了展陈内容的观赏性,打造了沉浸式的体验场景,提供了人机协同的文化讲解,使观众能够更直接、深刻地感受到传统文化的内涵、意义,进而推动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注释

①张豫豫.关于拟制陈列展览场馆展陈细目的几点心得[J].文化产业,2020(14):109-110.

②张腾.博物馆展览与多媒体技术的有机融合探索:以沧州博物馆为例[J].文化产业,2022(36):108-110.

③游越.多媒体技术在博物馆展览中的运用及思考[J].南方论刊,2021(10):84-86.

④孙立.三维数字技术在博物馆中的应用探究[J].数字技术与应用,2016(6):114-115.

⑤祖秋阳,王昱蒙,王振南.博物馆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路径研究:以陕西历史博物馆为例[J].陕西青年职业学院学报,2022(2):79-82,86.

⑥单霁翔.浅谈博物馆陈列展览[M].北京:故宫出版社,2015.

⑦田岸婷.幻影成像在博物馆陈列设计中的运用[J].艺术科技,2014,27(10):55.

猜你喜欢
多媒体技术
多媒体技术在中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应用多媒体技术 创新中职德育课
谈多媒体技术与高中化学实验教学的融合
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应用初探
基于多媒体技术的初中数学教学探讨
面向计算思维的多媒体技术课程教学改革
多媒体技术在影视动画后期特效中的应用
浅析多媒体技术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活学活用
谈多媒体技术与语文教学的整合
多媒体技术在建构主义教学模式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