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化作文教学初探

2024-05-14 12:56李斯男
作文成功之路·教育前言 2024年3期
关键词:生活化作文生活

李斯男

传统作文教学存在与生活脱节的问题,导致学生写作时缺乏灵感和素材,写出的作文没有真实情感。因此,进行生活化作文教学势在必行。

一、初中生活化作文教学理念分析

1.生活化作文教学的概念及特征

生活化作文教学,主要是指以学生自身的生活经验及已掌握的知识为基础开展教学的教学理念,能将理论和实际有效结合,通过学生的实际生活经验,将学习的知识进行解构、分析,容纳新的知识,重构知识结构,再反作用于生活,解决生活实际问题,从而提高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和综合实践能力。生活化作文教学的本质特征是开放性、主体性和实践性。

开放性,并不是指作文教学漫无边际,可以天马行空,而是指不局限于教材内容,将书本知识内容与实际生活进行关联,从而提供丰富的教学资源,丰富课堂教学内容,拓宽学生的知识与视野。主体性指的是学生的主体地位,生活化作文教学强调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的生活经验为重点内容,调的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其主动探究知识、掌握知识,降低学习难度,进而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实践性强调的是在写作之前,学生要在生活中进行实际的体验和实践,只有这样才能在写作时有更丰富真实的描述,避免出现言之无物、情感不真挚的情况。通过在写作中再度还原自己的生活体验,能让学生对生活场景印象更加深刻,从而爱上体验生活,并形成在实践中积累写作素材的意识。学生能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能在实际生活中解决问题,便能有效提升实践能力。

2.生活化写作教学的意义

首先,能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生活化作文教学能让学生接触到更广泛的场景和话题,从而丰富生活体验。这种体验能提供更多语言表达的机会,让学生在实践中锻炼表达能力。而且当教学内容与生活紧密相关时,学生会更有兴趣参与其中,产生强烈的表达欲望。生活化教学能调动学生的情感和经验,让他们更愿意分享自己的想法和感受,从而提升表达能力。

其次,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在生活化作文教学中,学生能更自然地融入学习活动中,主动地思考问题,从而增强思维活跃度。另外,生活化教学能提供真实的思考环境,通过生活中的实际案例和问题,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从而培养学生的逻辑思辨能力。

第三,提高写作教学效率。生活是写作的源泉,生活中的点滴都可以成为写作素材。通过观察和体验生活,可以积累丰富的素材,从而在写作时更加得心应手。生活化的语言往往生动、鲜活,能引起读者的共鸣。写作时,往注使用生活化的语言表达真实的情感和体验,让文章更加贴近读者的生活,增强文章的感染力。

二、初中写作教学的现状

1.学生的写作兴趣不浓

初中阶段的学生对写作没有浓厚兴趣,有些学生还对写作产生了厌恶心理,导致作文教学很难向前推进,写作能力很难提高,作文教学成了初中语文教学的一大难题。初中生之所以对写作没有兴趣,一方面是积累的素材较少,对生活经验的积累、总结也不够。有些同学认为写作的目的是提高分数,应对考试,这也必然导致他们对写作提不起兴趣。另外,在中考语文考试中,作文题目基本上圈定了范围、种类,教学缺少新意,学生只能按部就班地训练,很难对写作感兴趣。

2.教学模式与方法陈旧

初中写作教学的模式、方法沒有跟上时代的步伐,很多教师仍然运用陈旧的教学模式,要求学生通过大量的阅读积累素材,遇到优美的句段,让学生摘抄、记忆。在写作教学中,教师会讲解写作技巧、技法等相关知识,让学生在写作过程中运用。由于学生缺乏相关的经验,而且对讲解的内容有不理解的地方,所以只能生搬硬套这种模式。另外,有的教师认为,写作次数增多了,自然而然就能提高作文水平,只需要提供写作主题即可,但学生从心理上比较抵触这种“题海式”的作文练习,就更不愿意写作了。

3.不重视学生的写作练习

在写作教学中,大部分教师希望通过讲解写作知识和技能,让学生练习,从而在考试中拿到较高的分数,因此只是一味地灌输写作技巧,让学生按照作文模板写作文,忽略了对内容的条理、结构、情感等的讲解和训练。学生也是按照教师提供的模板进行写作练习,导致很多学生的作文同质化,缺乏新意,作文质量并不高。适合初中生写作的主题很多,但是大部分教师没有针对主题进行讲解,这也导致很多学生重复使用语言,没有新意。

三、生活化写作教学的策略

1.问题引领,了解生活化写作理念

叶圣陶先生在其《怎样写作》一书中认为写作就像平时吃饭、说话那样,是日常必须的,大家不讨厌吃饭、说话,就不应该讨厌写作。这种通俗易懂的方式阐释了“生活化写作”。初中生虽然会按照教师讲解的技巧进行写作,但是他们并没有意识到生活与写作的联系,因此教师要巧设问题,引领学生由浅入深地收集、整合生活中的写作素材,让学生层层深入地领会问题中的深层含义。可以设计如下三个问题:

(1)确定作文主题之后,你会通过什么途径找到写作材料呢?

(2)对于叶圣陶先生的“写作就像说话、吃饭一样,是日常必需,大家不讨厌说话、吃饭,也就不应该讨厌写作”这句话,你是怎么理解的?

(3)你是否认为现实生活是积累写作素材的主要来源?为什么?

通过三个问题,引导学生层层深入地思考并理解生活与写作之间的关联。教师虽然意识到“生活化写作”的重要性,要想真正通过问题引领的教学方式,改变学生的思想、观念,还需考虑学生的心理和认知特点,结合实际学情逐步引导,让学生自发地在生活中积累写作素材。

2.以文为基,积累生活化写作素材

生活化理念指导下的初中写作教学,目的是让学生通过多角度观察现实生活,从中发现美、欣赏美;通过作文的形式表达美、创造美,将现实生活中的自然、社会、人文等事件转化为写作素材。教师要注意以教材中的文本为主要依据,通过对教材文本的教学,打好写作基础,引导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搜集、组织、运用所积累的素材,将现实生活中的经验转化为写作素材,这样才能为写作提供更丰富的内容和灵感。

教师应有目的地开展阅读教学,把课内阅读和课外阅读衔接起来,充分利用学生的课堂时间和课余时间,指导学生一边丰富写作经验,一边做好迁移运用,通过持续锻炼形成写作思维,了解如何创作优质的作文。当然,不能只是一味地阅读,教师可利用问题、任务、关键词等线索启发学生从不同视角理解文章,思考文章的核心立意,发现文章的创新之处,学会概括提炼关键内容,从中积累写作经验,并通过写作训练强化巩固。

例如,在七年级下册四单元的写作教学中,教师可以先带领学生阅读《叶圣陶先生二三事》,先通过略读,概括叶圣陶先生的小事:修润课本、远行送客、真挚回信、主张简明的写作风格、力求写作完美。之后,让学生详读文本,并从这些具体的事例中总结归纳叶圣陶先生的品格和精神,感受叶圣陶先生的风骨。教师引导学生发现,本单元选择的文章,都是通过现实生活反应主题的,要把握主题思想,还原到真实的场景中。

再以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如何围绕你熟悉的某条街道写篇作文”为例,引导学生从实际生活出发,无论是上学、放学经常走的路线,还是平时生活中较为熟悉的街道路线,让学生模仿课文的写作方法,确定写作主题,明确写什么,包含哪些主旨、情感等;接下来确定怎么写,运用哪些事例突出主旨和中心思想,傳达思想情感。以学生的实际生活为主,结合课文内容,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积累经验,初步践行生活化写作理念。

3.巧设任务,掌握生活化写作技术

现实生活中随处可见的一些景色、人物、事例等,都可以成为写作素材,但如果不加以分析、辨别、组织,很容易导致文章中心思想不明确,逻辑混乱。因此,要运用任务探究的教学方法,巧设任务,让学生以任务为载体,通过完成任务把握作文的写作技巧与核心,理清逻辑结构,将不同素材组合起来,形成完整的作文。教师可以设计一份任务清单,让学生按照任务清单的提示确定主题和叙事视角。

以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晒晒我们班的牛人”为例,任务清单可以设置如下:

(1)他/她为什么会被称为“牛人”?

(2)他/她被称为“牛人”,是否有具体的事例?

(3)通过以上发现,可以看出他/她是怎样的“牛人”?

通过教师巧妙设计的任务清单,学生明确了选材的范围、方向、途径,也明确了该写作的主体、事例,这些都是自己经历的事情,由此,已经初步掌握了生活化写作的基本技巧,通过事例的描写升华作文的主旨。

再比如,以“我的一天”为题目,如果让学生单纯在生活中取材,难免会写成流水账,诸如做了什么事、遇见什么人,等等。教师可以设置任务,让学生按照任务清单进行描述:

(1)回顾这一天让你印象深刻的人或者事。

(2)遇见的人或者发生的事,描写其主要特征,并且进行细致的刻画。

通过指导学生关注细节,对人、事、物等进行刻画,从而掌握了刻画细节的方法与技巧,能让学生通过完成任务的形式达到生活化写作的目的。通过任务的引导,学生能将生活中的人、事、物和写作联系起来,从而突出了文章主题,也更具有逻辑性,作文质量自然就提升了。

总之,从生活入手,能打破语文学科的局限性,并且能弥补以往教学中只追求分数的不足,还能让学生体会到写作的乐趣,提高作文信心和作文水平。

猜你喜欢
生活化作文生活
初中生活化写作教学实践
如何让数学教学生活化
初中数学生活化教学初探
如何将数学知识生活化
漫生活?阅快乐
生活感悟
无厘头生活
疯狂让你的生活更出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