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吉昌 龙静
关键词:创业学习;资源拼凑;资源优化;产品创新效率;产品创新效果
中图分类号:F27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3890(2024)03-0045-10
一、研究背景
伴随着消费结构的升级和市场需求的动态演变,产品创新成为初创企业获取差异化竞争优势的重要路径[1] 。创业学习作为初创企业的一种重要的战略导向,其聚焦于创业认知、创业知识与创业资源的探索,是推动初创企业不断开展产品创新的动力源泉[2] 。从本质上来说,产品创新是企业学习活动的成果,学习机制成为产品创新活动中资源转移、传递的重要工具。特别是在当下动态复杂的外部环境中,创业活动更加强调创业学习的重要性,那些成功的初创企业往往都善于学习,持续进行产品创新。然而,现有关于“创业学习与产品创新”关系的文献主要以案例研究为主,如陈逢文等[3] 、Deakins et al. [2] 、Yu et al. [4] 的研究。尽管这类研究丰富了我们对两者间关系的认识,但限于案例研究结论不具有较高的外部推广性,很难在一般意义上回答“创业学习通过何种路径促进产品创新”这一问题。少数文献实证考察了创业学习能力对新产品开发的影响[5] ,但主要检验了创业学习与新产品开发的直接关系,并没有打开两者关系间的黑箱。这为本文探索初创企业创业学习驱动产品创新绩效的影响机制提供了契机。
创业学习作为初创企业战略层面的价值导向,反映了其战略倾向和决策风格,但如何将初创企业的创业学习转化为实际的产品创新绩效则需要企业资源的支撑。作为动态能力分析框架中的重要维度,资源整合体现了企业识别、获取、配置、利用和重构资源的能力,是将学习转换为竞争优势的关键路径[6] 。一方面,初创企业面临规模较小、资源匮乏等劣势,需要有效利用现有资源低成本地、快速地推出新产品;另一方面,初创企业迫于市场竞争压力需要优质资源实现产品的突破性和可持续性创新,因此初创企业需要培育多样化的资源整合方式。学者普遍认同资源整合是一个多维度的集合性概念,但大多数实证研究将资源整合视为一个整体概念或聚焦于特定邏辑的资源整合方式,缺乏对初创企业中不同资源整合方式的检验[6] 。例如,初创的家具制造企业可能会选择利用手头的废木屑作为产品开发的输入材料,也会购买专业设备来制造产品。显然,对废木屑的创新再利用是资源拼凑的体现,而购买昂贵的专业制造设备是资源优化的体现。因此,已有研究认为资源拼凑和资源优化是初创企业进行资源整合的两种常用方式[7] 。在创业学习驱动的产品创新过程中,这两种不同的资源整合方式分别起何种作用还有待进一步探索。
为弥补上述研究局限,本文通过“创业学习—资源整合—产品创新”的理论路径构建研究模型,采用结构方程模型与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对241份问卷数据进行实证检验,探索创业学习对产品创新绩效的作用机制。
二、文献综述
(一)创业学习与产品创新绩效
本文聚焦初创企业组织层面的创业学习,并将其定义为初创企业成员通过与外部环境进行持续互动学习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企业会不断吸收与激活创业知识并识别机会,根据机会实时调整和更新资源结构以实现创新、盈利、成长等目标[2] 。相较于规模较大的成熟企业,规模小的初创企业的学习过程更为复杂,尤其需要学习来获得生存[8-9] 。近年来,学者围绕“创业学习与产品创新”的关系作了初步的探索。本文从研究方法出发,将现有文献大体分为两类:一是案例研究。例如,陈逢文等[3]基于一家互联网创业企业的纵向案例研究,发现创业学习可以通过创意激发与扩散、信息整合与匹配以及平衡矛盾与冲突三种不同的路径促进企业产品创新。Yu et al. [4] 通过对中国山寨机的案例研究,指出创业学习对中国手机行业的产品创新起到重要推动作用。Deakins et al. [2] 通过案例研究,发现创业学习能够帮助初创企业克服资源限制和挑战,在初创企业创新过程中起着关键作用。二是定量研究。例如,Xia et al. [5] 发现创业学习能力正向影响新产品开发。上述研究为理解基于创业学习驱动的产品创新现象提供了较为丰富的经验借鉴和理论启发,但仍存在一定不足。首先,上述文献认为创业学习是初创企业构建产品创新优势的关键路径,但现有关于创业学习与产品创新关系的研究大都停留在理论分析和案例研究上,鲜有文献直接实证检验创业学习如何帮助企业提升产品创新水平。其次,虽然少数文献开始采用定量方法研究创业学习对产品创新的影响,但主要关注创业学习对企业产品创新活动整体的驱动效应,未能深入考察创业学习对企业产品创新的中间机制。最后,现有研究更多强调产品创新的单一化内涵[10] ,较少从创新效率与创新效果的双重维度将产品创新与学习行为纳入一个整合分析框架[10] 。
(二)资源拼凑与资源优化
基于资源视角的产品创新研究主要有两大理论:资源拼凑理论与资源基础理论。基于资源拼凑理论的研究认为初创企业的产品创新应专注于利用那些被低估的、闲置的、廉价或者免费资源,通过对现有资源的凑合使用来开发新机会、解决新问题[11-12] 。例如,Baker et al. [12] 研究发现,资源拼凑与产品创新呈正向影响关系;Wu et al. [10] 探讨了资源拼凑对新产品开发速度与新颖性的作用。然而,基于资源基础理论的研究认为初创企业面临严峻的竞争环境,决定其需要获取异质性资源进行突破性的产品创新。Desa et al. [7] 发现初创企业存在两种逻辑不同的资源整合方式:资源拼凑与资源优化。资源拼凑是指企业为开发新机会、解决新问题而对现有资源的凑合使用[12] ,主要专注于利用那些被低估的、闲置的或被丢弃的廉价或者免费资源;资源优化是指企业为完成既定机会开发目标,获取匹配度高且质量高的优质资源[7] 。这两种资源整合方式在初创企业中均有大量体现,但是被现有研究所忽略[6] 。
三、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设
(一)创业学习与产品创新绩效
产品创新绩效包括产品创新效率与产品创新效果。追求效率的产品创新实践强调新产品开发的成本和推向市场的速度,即在产品竞争市场中获得先动优势和成本优势;追求产品创新效果的实践则聚焦产品在市场中的新颖程度或创新性程度,即在产品竞争市场中获得独特性优势[1,10] 。
产品创新效率方面。学习氛围在组织中的蔓延,会促使成员之间产生较强的心智模式,即对组织目标、关键任务和人际互动产生相似的认知和信念[13] 。这无疑会提高成员间沟通质量,快速达成产品创新方案,减少破坏性冲突,从而提高协作效率。此外,产品创新会遭遇较高的失败率,初创企业的产品创新则面临更大的风险,而对成功经验和失败经验的学习能降低产品创新的试错成本[14] 。
产品创新效果方面。初创企业的创业学习鼓励成员间充分沟通和交流、发表意见,这会促进非正式组织的延伸与拓展。非正式组织不遵循特定的相处方式,成员间的交流形式多样、沟通频繁且随意,彼此间相互熟悉,通过平等和互动式的交流会促进知识的快速分享和传递,激活成员间的想象和思考,产生新灵感和新创意,为产品创新输入素材[2] 。据此,提出假设:
H1a:创业学习正向影响产品创新效率。
H1b:创业学习正向影响产品创新效果。
(二) 创业学习、资源拼凑与产品创新绩效
创业学习对资源拼凑的影响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创业学习有助于培育拼凑意识和拼凑能力。大多初创企业在发展过程中所拥有的资源是有限的,“资源匮乏”的难题随时都可能出现。拼凑虽然是初创企业常用的资源整合方式,但是这种拼凑能力并非与生俱来,初创企业通过鼓励成员进行拼凑学习,营造开拓进取、勇于创新、不断学习的氛围,将拼凑观念植入组织文化中,运用于实践中,在学习与实践的互动中逐渐增强拼凑能力[13] 。另一方面,创业学习会引导员工进行开放式思考,用创造性的思维洞察现有工作流程、资源等周边事物,从而产生新的理解和想法[14] 。
资源拼凑通过“将就利用”和“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机制实现产品創新。其一,“将就利用”倡导企业将注意力转向那些被摒弃、闲置或者忽略的资源[12] ,对这类资源的挖掘有利于降低产品开发成本及增加新产品数量。将就利用还具有快速响应的特质。初创企业经常由于资源匮乏问题而陷入创新困境,而资源拼凑者会在快速响应信条的号召下,摆脱对周边资源的固有认知,及时调整解决方案,对可获得的资源进行有效重组和利用,为产品创新输入必要的物质和技术资源。其二,“创造性地解决问题”是指用创造性的逻辑对现有资源和能力加以利用[12] 。创意是产品创新的基石,源源不断的创意为后续企业创新活动及产品创新绩效提供重要保障[14] ,而创意的来源需要员工创造性地看待问题和解决问题。组织成员可以通过跨领域、跨行业以及跨部门的资源拼凑来创造新的产品构思、模型以及材料。例如,Senyard et al. [15] 发现,初创企业在缺少新型资源支持的情况下,会利用资源拼凑策略对手边资源或传统资源进行挖掘或创造性连接,用创新性的思维看待资源与产品开发的关系,从而提高产品的新颖性。据此,提出假设:
H2a:资源拼凑在创业学习与产品创新效率之间起中介作用。
H2b:资源拼凑在创业学习与产品创新效果之间起中介作用。
(三)创业学习、资源优化与产品创新绩效
创业学习对资源优化的影响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企业通过创造性学习和探索,会识别和捕捉到有价值的创新机会,而高创新性机会的转换需要企业具有异质性、价值性和独特性的资源优势,这就需要企业吸收与整合优质资源。另一方面,创业学习推动企业打破既往资源依赖路径[14] ,以建立更加专用性的资源优势。初创企业通过对新知识的获取和学习,对内形成专业化的认知结构,对外引入丰富的信息源和网络知识,这种高度柔性的响应机制能使企业可能面临的僵化威胁逐渐显露[2] ,从而有针对性地注入高质量的专用性资源。
相较于资源拼凑,资源优化旨在开展高效率与高质量的生产活动[15] 。其一,当企业具备优势资源且目标清晰时,进行资源优化有利于企业迅速完成产品创新目标,获得先动优势。强调资源优化意味着企业致力于打造竞争者不易模仿和独特的资源结构,迫使它们成为产品创新的追随者,从而能够维护好产品创新所带来的先动优势[7] 。其二,高质量资源的持续注入,会增强产品创新的独特性优势。在独特、稀缺、难以模仿和有价值的资源结构支持下,初创企业有能力开发高质量的、类型多样的、创新性的产品来满足快速变化的消费者需求,容易长久保持较高的顾客购买价格,以此实现产品创新的独特性优势。据此,提出假设:
H3a:资源优化在创业学习与产品创新效率之间起中介作用。
H3b:资源优化在创业学习与产品创新效果之间起中介作用。
(四)资源拼凑与资源优化的平衡效应
资源拼凑与资源优化的平衡效应是指从一维线性的角度看待资源拼凑与资源优化,将这两种资源整合方式放置于一个连续谱的左右两端。部分初创企业由于资源匮乏,会对这两种资源整合方式进行平衡,以维持一种最适合自身的资源配置状态。当企业过分依赖资源拼凑时,可能会陷入企业现有产品开发能力陈旧过时的风险,降低资源组合的新颖性以及新旧资源进一步成功重组的机会[11] ,这种创新优势是短暂与不可持续的。相反地,当初创企业过度依赖资源优化时,可能难以跨越“新小”劣势,陷入得不到及时、合适的产品回报风险,成为其他企业跟随得利的对象。因此,初创企业既需要依靠资源拼凑以提升产品创新效率,降低产品创新成本,还需要根据高创新机会和既定差异化战略目标[7] ,有计划地整合优质的、标准化的创新资源来开发新颖、高质量的产品。对于初创企业而言,组织文化、组织结构等相比成熟企业更加灵活,不会对资源整合的方式产生路径依赖,能够依据产品创新目的灵活、及时调整资源整合方式,对资源拼凑和资源优化进行有效平衡。据此,提出假设:
H4a:资源拼凑与资源优化的平衡效应会对产品创新效率和产品创新效果产生显著的正向影响。
正如前文所述,资源拼凑与资源优化活动的“二元”平衡有利于产品创新。然而,在实际的创业企业经营活动中,许多创业企业由于资源禀赋的差异,往往会形成资源拼凑弱于或强于资源优化的非平衡局面。从分类分析的视角来看,当资源优化弱于资源拼凑时,创业企业对高质量创新机会的转换能力存在欠缺,与理想的平衡状态相比存在探索能力缺口。从现实情况来看,初创企业通过创业学习感知与响应市场需求,基于资源拼凑能带来产品创新,但是对于高质量的创新机会,企业需要整合优质创新资源才能更好地开发顾客满意的产品。弥补探索能力缺口的一个直接办法就是加强资源优化,以便打破利用能力相对过剩而探索能力相对不足的状况,通过源源不断地引入新知识、开发新机会来获得更多的技术创意,从而扭转企业技术差异化劣势,全面提升企业产品创新绩效。同理,当资源拼凑弱于资源优化时,企业倾向采用高价值的资源来开发差异化的产品或服务,这有利于初创企业快速获取产品差异化优势,但是初创企业在成长阶段不得不面临和应对“新小”劣势的局面[7] 。此时,企业需要通过加强资源拼凑,充分利用被低估的、闲置的或被丢弃的廉价资源来缓解产品创新过程中的资源压力,达到两种资源整合方式的相对平衡,从而有效提升产品创新绩效。据此,提出假设:
H4b:当资源拼凑弱于资源优化时,在两者没有达到平衡前,加强资源拼凑有利于产品创新效率和产品创新效果的提升。
H4c:当资源优化弱于资源拼凑时,在两者没有达到平衡前,加强资源优化有利于产品创新效率和产品创新效果的提升。
(五)资源拼凑与资源优化的乘积效应
要素间的协同与互补能有效增强企业产品开发绩效[16] 。资源拼凑与资源优化的乘积效应是从二维平面来看资源拼凑与资源优化活动,这两种资源整合方式是相对独立的,企业可以同时实现高水平的资源拼凑与资源优化。首先,资源拼凑会对资源优化产生积极效果,由于高程度的资源优化给企业产品创新带来高成本压力,决定企业需要进行资源拼凑,获取和整合现有资源。在不断拼凑的基础上,企业会深刻理解产品创新所需的资源,增强吸收能力,促使企业发起重构资源基础的优化活动[7] ,最终能有效地完成产品开发。其次,资源优化会对资源拼凑产生积极效果,高程度的资源优化活动能够促进现有产品形态及产品开发策略的进一步改善。最后,资源拼凑与资源优化从内外两方面拓宽了初创企业产品创新的资源获取渠道。企业既可以依靠手边现有的资源为产品开发输入必要的物质和技术资源,也能从外部供销商、员工等处积累和获取独特资源[7] 。这种多渠道、高水平的资源获取来源,不仅会提升企业对低成本资源的利用效率,也将提高企业利用标准资源对高创新产品开发机会的捕捉和实施能力。据此,提出假设:
H5:资源拼凑与资源优化的乘积效应会对产品创新效率和产品创新效果产生显著的正向影响。
本文的理论模型如图1 所示。
四、研究设计
(一)研究方法
参考池毛毛等[16] 、张吉昌等[17] 的做法,本文同时采用结构方程模型与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两种方法验证上述假设。结构方程模型主要基于净效应思维并根据理论路径对假设进行统计检验,验证变量间的线性关系。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方法以组态思维探讨各个前因条件的组合对结果的“殊途同归”影响,可以进一步验证结构方程模型得出的结论,是对净效应思维分析结果的重要补充。
(二)样本选取与数据收集
本文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获取数据,主要选取产品创新较为活跃的珠三角地区的初创企业,成立年限在8 年以内。调查对象主要为企业创始人、中高层管理者、部分产品研发部门员工。本文通过网络调查和实地调研两种方式收集问卷,共得到500份初始问卷。通过对问卷进行逐一检查,剔除作答不完整、有效信息缺失等无效问卷,最终获得有效问卷241 份。样本的统计学特征如下:从企业年龄来看,成立3 年及以下占比43. 2%,成立4~8 年占比56. 8%;从企业员工数量来看,100 人及以下占比26. 2%,101 ~ 500 人占比33. 6%,500 人以上占比40. 2%;從行业类型来看,制造业占比35. 7%,信息传输、软件与信息技术服务业占比19. 9%,其他行业占比44. 4%。
(三)变量测量
本文所使用的量表均为李克特五级量表。创业学习的测量采用陈彪[18] 使用的量表,由6 个题项构成。资源拼凑与资源优化的测量采用Desa etal. [7] 开发的量表,分别有4 个题项。产品创新效率与产品创新效果的测量借鉴Alegre et al. [19] 开发的量表,分别选取4 个题项。参考以往研究,本文将企业年龄、企业规模、行业类型、市场不确定性与技术不确定性设定为控制变量。
五、数据分析与假设检验
(一)信度与效度检验
聚合效度检验结果如表1 所示,量表中绝大部分题项在其对应因子上的载荷值大于0. 7,远高于0. 5 的阈值。因此,量表通过了聚合效度检验。信度检验结果由表2 所示,Cronbach's alpha 系数和组合信度均高于0. 7 的阈值。因此,量表通过了信度检验。区别效度检验结果如表2 所示,各潜变量的AVE 值的平方根大于各潜变量之间的相关系数。因此,量表通过了区别效度检验。
(二)共同方法偏差检验
本文采用Harman 单因素检验。对所有变量的题项数据进行主成分因子分析,旋转方式选择无旋转,得到KMO= 0. 897、χ2 = 3 389. 656、P = 0. 000,第一个因子的最大方差贡献率为26. 811%,因此Harman单因素测试通过。
(三)相关性分析
相关性分析结果如表2 所示。创业学习与产品创新效率(r = 0. 59,P <0. 001)、产品创新效果(r =0. 61,P<0. 001)、资源拼凑(r = 0. 60,P<0. 001)、资源优化(r =0. 66,P<0. 001)均显著正相关。资源拼凑与产品创新效率(r = 0. 60,P<0. 001)、产品创新效果(r = 0. 55,P<0. 001)均显著正相关,资源优化与产品创新效率(r = 0. 64,P<0. 001)、产品创新效果(r =0. 63,P<0. 001)均显著正相关。
(四)假设检验
1. 全模型检验。图2 展示了变量间的路径系数。结果显示:(1)创业学习显著正向影响产品创新效率(β = 0. 226,P < 0. 01) 与产品创新效果(β = 0. 296,P < 0. 01)。(2)创业学习显著正向影响资源拼凑(β = 0. 611,P < 0. 001) 与资源优化(β = 0. 671,P < 0. 001)。(3)资源拼凑显著正向影响产品创新效率(β = 0. 230,P < 0. 01),对产品创新效果的影响呈正相关关系,但不显著(β =0. 133,P > 0. 05)。(4)资源优化显著正向影响产品创新效率(β = 0. 280,P < 0. 01)与产品创新效果(β = 0. 324,P < 0. 001)。综上所述,H1a、H1b被证实,资源拼凑与资源优化的中介作用有待进一步验证。
2. 资源拼凑与资源优化的中介效应检验。本文采用Bootstrapping 法(抽样次数为5 000 次)对资源拼凑与资源优化的中介作用进行检验。表3 为中介效应检验结果,显示资源优化在创业学习对产品创新效率与产品创新效果影响的中介作用显著(置信区间上限与下限均不含0);资源拼凑在创业学习对产品创新效率的中介作用显著,但在创业学习对产品创新效果的中介作用不显著(置信区间上限与下限均含0)。因此,H2a、H3a 与H3b 得到了证实,H2b未得到验证。
3. 资源拼凑与资源优化的平衡效应检验。借鉴王凤彬等[20] 的研究,使用1- | x-y | / (x+y)计算资源拼凑与资源优化的平衡项。检验结果如表4所示,资源拼凑与资源优化的平衡项显著正向影响产品创新效率(β = 3. 319,P <0. 001) 和产品创新效果( β = 3. 003, P < 0. 001)。因此, 假设H4a成立。
4. 资源拼凑与资源优化的非平衡效应检验。参考王凤彬等[20] 的做法,按照资源拼凑是否大于资源优化,本文将总样本分为两个非平衡区样本:第一种情况是资源拼凑弱于资源优化(即资源拼凑-资源优化<0),该非平衡区的样本量为57;第二种情况是资源优化弱于资源拼凑(即资源拼凑-资源优化>0),该非平衡区的样本量为108。第一种情况的检验结果如表5 中列(1)与列(2)所示,资源拼凑均显著正向影响产品创新效率(β = 0. 601,P<0. 001)与产品创新效果(β = 0. 439,P<0. 001)。这说明在资源拼凑弱于资源优化的不平衡情况之下,企业设法提高资源拼凑水平有助于改善产品创新绩效,从而假设H4b得到支持。第二种情况的检验结果如表5 中列(3)与列(4)所示,资源优化均显著正向影响产品创新效率(β = 0. 610,P<0. 001)与产品创新效果(β =0. 715,P<0. 001)。这说明在资源优化弱于资源拼凑的不平衡情况之下,企业设法提高资源优化水平有助于改善产品创新绩效,从而假设H4c得到支持。
5. 资源拼凑与资源优化的乘积效应检验。借鉴王凤彬等[20] 的研究,使用“资源拼凑×资源优化”表示二者之间的乘积,若乘积系数为正,说明二者之间存在互补作用,若为负,则说明存在替代效应。本文在计算交互项之前对变量做了中心化处理。乘积效应检验结果如表6 中列(4)与列(8)所示,乘积项对产品创新效率呈现正向作用但不显著(β =0. 028,P>0. 05),即资源拼凑与资源优化在提升产品创新效率方面不具有互补作用;乘积项对产品创新效果呈现正向作用但不显著(β = 0. 004, P >0. 05),即资源拼凑与资源优化在提升产品创新效果方面不具有互补作用。因此,假设H5 成立。
(五)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fsQCA)
1. 数据校准。校准是指给案例和条件赋予集合隶属分数的过程。(1)对创业学习、资源拼凑、资源优化取平均值;(2)参考池毛毛等[16] 的做法,将数值的95%、50%、5%作为模糊集隶属分数转换的三个节点。表7 汇报了数据校准结果。
2. 单个条件的必要性分析。必要性分析是指检验结果集合是否为某个条件集合的子集[16] 。如果一个前因条件的一致性数值超过0. 9,则可以将该条件认定为必要条件。由表8 可知,三个前因条件均不构成产品创新效率與产品创新效果的必要条件。
3. 条件组态的充分性分析。条件组态的充分性分析是检验多个条件构成的集合是否为结果集合的子集。借鉴主流的QCA 研究[16] ,本文的一致性阈值为 0. 83,频数为6。表9 为组态分析结果。
在产品创新效率与产品创新效果的前因构型分析中,分别发现了两条高产品创新效率组态与高产品创新效果组态,总体解的一致性分别为0. 833与0. 815,高于可接受的最低标准0. 750。组态1 的前因构型为“创业学习×资源优化”,该路径中创业学习与资源优化的存在发挥了核心作用,而创业学习与资源优化的组合对产品创新效率具有预测作用,从而支持了结构方程模型所验证的创业学习正向影响产品创新效率与创业学习通过资源优化影响产品创新效率的假设(假设H1a与假设H3a)。组态2 的前因构型为“创业学习×资源拼凑”,引致高产品创新效率的核心条件是创业学习与资源拼凑,而创业学习与资源拼凑共同存在对新产品创新效率具有预测作用,从而支持了结构方程模型所验证的创业学习正向影响产品创新效率与创业学习通过资源拼凑影响产品创新效率的假设(假设H1a与假设H2a)。组态3 的前因构型为“创业学习×资源优化”,该路径中创业学习与资源优化的存在发挥了核心作用,而创业学习与资源优化的组合会对产品创新效果具有预测作用,从而支持了结构方程模型所验证的创业学习正向影响产品创新效果与创业学习通过资源优化影响产品创新效果的假设(假设H1b与假设H3b)。组态4 的前因构型为“ ~ 资源拼凑×资源优化”,该路径中资源优化的存在与资源拼凑的缺席发挥了核心作用。这表明只有资源优化才可以提升产品创新效果,这为本文中假设H2b的不成立提供了解释。四个组态中,虽然资源拼凑与资源优化都可以表现为核心条件,但二者并不同时存在,这进一步说明两者之间不存在互补关系,对假设H5不成立提供了解释。
六、结论与讨论
(一)研究结论
1. 创业学习有利于提升企业的产品创新效率与产品创新效果。这与先前关于“学习与创新”关系的研究具有一致性[4,13] ,但本文的结论对该类研究进行了拓展和细化。
2. 创业学习通过资源拼凑正向影响产品创新效率,但不能通过资源拼凑来提升产品创新效果。本文认为可能的原因有二:其一,资源拼凑的作用需要根据特定情境才能得以有效发挥,而鉴于初创企业所处的高度竞争环境,单纯地依靠资源拼凑不能有效提升产品创新效果。其二,初创企业对资源拼凑的长期依赖会忽略对标准资源的获取,从而不利于初创企业进行有突破性的产品创新。
3. 创业学习通过资源优化正向影响初创企业的产品创新效率与产品创新效果。这一研究结论有效回答了“什么样的创业学习才能带来更高的产品创新绩效”这一难题,只有被企业优质资源转化与传导的创业学习才能显著提升创新效果[13] 。
4. 资源拼凑与资源优化的平衡效应显著正向影响产品创新效率与产品创新效果;当资源拼凑与资源优化处于非平衡状态时,加强资源拼凑或资源优化均有利于提升产品创新效率与产品创新效果;资源拼凑与资源优化的乘积效应对产品创新效率与产品创新效果的影响不显著。资源拼凑与资源优化的互补作用不强的原因可能是:由于初创企业的资源有限性,产品创新过程中的资源分配存在较大约束,引致资源拼凑与资源优化之间产生竞争[16] ,难以同时实现高水平资源拼凑与资源优化。
(二)理论贡献
1. 本文通过将资源整合划分为资源拼凑和资源优化两种方式,推进了基于资源基础理论的异质资源研究与基于资源拼凑理论的非异质资源研究的融合,为后续的创业研究提供新的理论阐释视角。本文也回应了Desa et al. [7] 关于将资源拼凑与资源优化运用于初创企业的研究号召。
2. 本文对企业产品创新绩效的影响因素研究提供新的实证证据和文献补充。具体而言,本文响应Wu et al. [10] 的研究呼吁,弥补了产品创新研究中将其视为单一维度的不足,更加精确地探索引致產品创新效率与产品创新效果的前因,进一步丰富了产品创新理论的研究。
3. 本文从资源整合方式角度来揭示创业学习对初创企业产品创新效率与效果的影响机理,阐明了何种资源整合方式可以更好地帮助企业获得不同的产品创新绩效,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创业学习对产品创新效率与效果的影响机制的研究不足。
4. 本文基于组态视角,验证了创业学习、资源拼凑、资源优化与产品创新效率、与产品创新效果的因果关系。一定程度上回应了Clough et al. [6] 关于同时考察不同逻辑的资源整合对创业企业的影响并揭示潜在的互动关系的研究呼吁。
(三)实践启示
1. 初创企业应当重视企业内部学习导向的建设,积极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倡导“在干中学”和“在用中学”,为产品创新配置差异化资源。初创企业通过创业学习可以掌握有关企业内外部的创新知识,了解产品创新所需要的资源类型,拓展资源获取途径,提升产品创新绩效。
2. 初创企业在通过创业学习提升产品创新绩效的过程中,必须重视不同资源类型的桥梁作用。随着产品创新活动的开展,初创企业的资源状态也在动态变化,企业需要灵活地将资源基础与产品开发目标进行匹配,来更有效地实现产品创新。
3. 初创企业的资源整合方式包括资源拼凑与资源优化,需要对二者进行权衡,来更有效地推动产品创新。如果初创企业过度强调资源拼凑,不能及时更新异质性资源和能力,必然会形成“核心刚性”,难以开发高价值的产品创新机会。同样,初创企业在产品创新中只考虑资源的价值性或独特性,极有可能步入“创新—失败—再创新”的怪圈。
责任编辑:王冬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