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构建农村现代流通供应链的创新路径探讨

2017-03-23 20:46卜苏华
商业经济研究 2017年5期
关键词:资源优化供应链互联网+

卜苏华

◆ 中图分类号:F326.6 文献标识码:A

内容摘要:本文将“互联网+”构建农村现代流通供应链作为研究主线,结合我国农村流通供应链的运作机理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深入探析以“互联网+”构建农村现代流通供应链的必要性,以及我国农村现代流通供应链面临的问题。进而针对上述现实问题,从推进供应链信息化管理、培育现代流通中介组织和完善城乡流通机制等方面,提出了具体的创新途径。

关键词:“互联网+” 现代农村流通业 流通网络 供应链 资源优化

农村现代流通供应链运作机理分析

农村现代流通供应链是指在农民日用消费品、农用生产资料和农产品的生产流通过程中,通过有效控制原材料、中间产品与产成品的信息流、物流与资金流,将产品经由供应商、制造商与分销商等销售环节,送达消费者的功能型流通网链。农村现代流通供应链主要包括三类,分别为农产品供应链、农村生产资料供应链和农村消费品供应链。如图1所示,三者相互影响,共同运作于农村现代流通供应链中。农村流通供应链运作的优化目标包括三方面:一是降低流通成本,增加供应链收益,实现利润增加;二是协调流通供应链,避免销售流失,实现利润增加;三是合理分配供应链成员收益,提高农民的收益分配。

(一)农产品供应链

农产品供应链是农村最主要的流通内容,农产品是主要流通对象,基本成员有农户、中间商与消费者,其中中间商包括运销户、产销批发商、超市与小商贩等。农产品供应链的运作流程如图2所示,以农户为起点,通过产地与销地批发商,将农产品逐级分销至农贸市场、小商贩和超市,进而售卖至消费者手中。在此过程中,消费市场会向采购批发商提供农产品的需求信息、订单与资金,采购批发商根据市场需求,向农户提供农产品需求信息与订单。农产品供应链通过对农产品流通全过程的控制,统筹流通供应链中各节点企业利益,实现了农产品的循环供应。

农村市场环境、自然环境与农产品的固有特性,致使农产品流通供应链具有不同于一般供应链运作的特点。一是农产品的供应链较长,且环节较多;二是农产品的产量较为固定,使得农产品供应链的最优决策与传统供应链形成差别,降低了供应链的整体收益;三是农产品具有季节性,因而供应链的需求与供应存在冲突;四是农产品既可以作为中间产品进行加工,也可以作为最终产品进行分销,即农户既可以是供应链的供应商,也可以是生产商,因而供应链的结构存在变动空间,有利于优化农产品供应链;五是农产品生产农户大多较为分散,且规模小,致使供应链各成员的地位与谈判力存在差异,导致供应链各环节的收益分配不合理。

(二)农用生产资料供应链

农用生产资料供应链的主要成员有生产资料制造商、生产资料批发商、分销商和农户,其中供应链的核心企业与起点是生产资料制造商,主要流通对象是农用生产物资,包括农民进行农业生产活动所需的各类原材料与生产设施等。农用生产资料供应链的运作流程如图3所示,生产资料制造商生产各类农用生产资料,通过各级生产资料批发商,将农用生产资料分销至零售商与分销商,最终由商店售卖至终端农户手中。在此过程中,农户会向分销商提供农用生產物资的需求信息与订单,并逐级向批发商与制造商传递。但由于供应链中批发商的数量较少,而制造企业的数量较为庞大,因此生产资料批发商占据着供应链的垄断地位,优势明显。

农用生产资料供应链的主要特点如下:一是农业生产的季节性与农村采购的即时性,使农用生产资料供应链的需求时间较为集中,且具有规律性;二是受农业生产活动时间与农产品产量影响,农用物资的需求较为固定,随机性较低,因此农用生产资料供应链的需求量较为稳定;三是农用生产资料供应链的成员较少,流通环节普遍较短;四是农村现代生产资料供应链的分销商规模较大,存在垄断性;五是农用生产资料供应链的消费者是农户,因而流通各环节成员间的谈判力存在较大差异。

(三)农村消费品供应链

农村消费品供应链的主要成员有制造商、批发商、各级零售商与农村市场,核心流通产品是农村日用消费品。农村消费品供应链的运作流程如图4所示,生产制造商生产各类农村日用消费品,通过各级批发商,将日用消费品分销至分销商与零售商,最终由商店或小商贩售卖至农村市场,即终端消费者农户手中。在此过程中,农户会向分销商提供消费品的需求信息与订单,并逐级向批发商与制造商传递。但由于供应链的中间分销商总数较多,且流通渠道较长,因此分销商处于垄断地位,且农户不存在谈判力问题。

农村日用消费品流通受农村市场与农民消费水平的影响,供应链运作的特点如下:一是由于农村个体消费对质与量的需求较低,而导致农村日用消费品供应链的需求低层次与小规模性;二是由于农村市场的分散性特征,而引起的不同地区农村日用消费品供应链需求极为分散;三是由于农村消费的集中性与从众性特征,而引起的同一地区农村日用消费品供应链需求较为集中,如农村居民节日或婚嫁的集中消费等。

“互联网+”构建农村现代流通供应链的必要性

(一)推动空间集聚方式转变,提高流通供应链现代化水平

“互联网+”具有转变商品空间集聚方式的作用。将“互联网+”运用于农村流通供应链中,可以优先转变流通要素的空间集聚方式,包括流通产品与数据信息等,促进资源的优化配置。一方面,“互联网+”可以改变农产品、农业生产资料与农村消费品的贸易流通方式,将三者从空间地理集聚转变为网络虚拟集聚,使需求各方在网络虚拟平台上购买所需要的产品。当前我国国内市场较大,但其中已进入市场循环系统的农产品总量仍然较少,只有少部分农村地区的特色农产品走出了本地市场,农产品流通资源分配仍不均匀。因此需有效运用“互联网+”,促进流通资源的优化配置,实现更多农产品在国内市场大循环中的高效流通。另一方面,“互联网+”可以改变供应链各环节网点与流通企业数据资源的集聚方式,通过网上虚拟数据平台,有效整合分散的流通网点、物流企业与各项资源,对不同的运输任务与流通活动进行合理分配,以此促进流通资源的优化配置,提高供应链现代化水平。

(二)创新农村流通模式,促进现代农业产业发展

以“互联网+”构建农村现代流通供应链,有利于创造全新的农村流通模式,包括特色农产品网络零售体验店、智能商店与虚拟超市等,提高供应链现代化水平。将“互联网+”运用于农村流通供应链,在实践中主要表现为在农村地区创建流通产业,包括物流配送企业、加工制造企业等,或建立配送到户的自营物流网络,专门从事农产品生产与流通服务。充分发挥“互联网+”与专有物流配送企业的作用,运用先进的现代信息技术与冷链技术等,有效对接农户与消费市场的需求与供应信息,包括农民需要的种子、农药、化肥、饲料与农机具等农用物资,以及消费者需要的农产品等。同时,有效利用互联网的组织管理方式,根据消费者个性化的消费需求与消费意愿,组织农产品的种植、加工制造与销售过程,减少流通供应链的中间环节。此外,不断扩大特色农产品种植基地的规模,推进农业产业化发展进程,实现供应链整体效益的最大化。通过以上方式形成网上交易、仓储物流与终端配送的一体化农村流通模式,推进供应链环节的线上线下融合,进而促进现代农业产业加速发展。

(三)有效整合流通资源,提高农村居民总体收入水平

将“互联网+”与农村现代流通供应链相结合,可以有效整合线下资源,包括消费者对农产品的需求订单,以及农民对农用生产物资和日用消费品的需求信息等,并在网上平台进行数据整理、信息发布与任务安排。例如可采取现代流通供应链的统一采购、集中配送与连锁经营方式,将农产品、农用物资和农村日用消费品发送给不同需求的消费者;也可有效运用先进互联网技术设备与管理方法等,使生产者、销售商与消费者可以无时空限制沟通,提高流通供应链各环节效率,从而实现农村现代流通效益的最大化。此外,将“互联网+”与农村现代流通供应链相结合,有利于增加农民总体收入。一方面,互联网相关先进技术的运用,能够有效降低农产品流通成本,提高农民的农业收入。另一方面,先进组织管理方式可实现农产品流通的一体化经营,包括种植、生产、加工、运输与销售,其中产生的多功能综合性服务,能促进新型社会分工形成,吸纳更多剩余劳动力,从而提高农民的非农收入。通过增加农民农业收入与非农收入方式,多渠道提高农民的总体收入,进而全面提升农民整体消费水平。

当前农村现代流通供应链面临的问题

(一)供應链空间布局不合理且流通网点缺乏统一规划

目前,我国农村流通供应链的空间格局非常分散,难以形成规模化流通效益。一方面,当前我国农村流通网点布局分配不合理,无法满足农民消费需求。通常而言,农村流通业的主要任务是提供运输进出便利,包括农村生产、消费资料与商品等,但当前我国部分偏远乡镇缺乏专门型流通网点,如农业生产资料销售与农产品收购网点等。而且,农村消费市场较为简陋,主要以摊位为点,将简单帐篷当作回收采购与营销网点,将路作为市集的中心,造成商业网点系统结构不健全、规模较小、场地狭小等问题。另一方面,由于农村现代流通供应链体系缺乏相关国家机构的统一规划,致使农村现代流通总量仍然不足,流通网点的分布存在不平衡性。农村地区流通市场布局不合理、销售网点总量不足与基础设施滞后,致使农村无法健全现代流通供应链体系。例如农村商业网点布局比较分散,仓储、物流与配送中心等基本设施仍未配备齐全,致使农产品、农用生产物资与农民消费品的流通需求长期无法得到满足。

(二)供应链环节组织化程度低且规模化现代流通企业少

现阶段,我国农村的农产品生产模式,以及农村消费品的购买手段均以户为单位,现代流通供应链环节的总体组织化程度较低,规模以上现代流通企业较少。由于农业设施的投入较高,而农业生产的规模小,产品特异性显著,大多数商品面向特殊的市场或人群,造成产业的群体性特征不明显,进而为开展社会化、组织化生产带来一定困境。如农村流通供应商、分销商、生产厂家与零售商之间没有利益共同体,致使各结点成员不能分享技术与信息,造成农村流通供应链体系难以形成。农村地区缺少规模化的流通企业与城市地区的供应链系统进行有效对接,降低了农村流通供应链的流通效率与组织化水平。除此之外,当前我国农村缺少农民专业合作社与大型农业龙头企业,导致农村流通供应链难以规模化运行。例如农产品的生产、消费品与生产资料的购买均是以家庭或户为单位,中间环节诸多,缺少规模化的农业龙头企业或农民专业合作社,致使流通质量差、降低流通效率。

(三)缺乏统筹协调的农村现代流通供应链机制

当前,我国农村流通市场体系虽已建立,但相关法规建设仍未健全,严重缺乏统筹协调的现代流通供应链机制。一方面,大多数农村流通供应链环节的市场准入管理不到位,导致流通交易行为不规范,现代流通供应链机制难以创建与实行。且农村流通供应链供需两头发散,造成生产、销售信息不对称,供应链难以协调统一。例如农户自主规划、个体生产,未形成规模与产业优势;生产与消费信息,难以在生产者与供应商之间充分反馈,致使双方流通成本增多。另一方面,长期以来农村流通供应链体系受农村落后经济制约,且缺乏较为严格的各类监管力量,造成现代流通供应链机制形成缓慢,从而导致商品流通秩序不规范。例如不法商贩、厂家在农村出售各类伪劣工业消费品,如洗发水、鞋帽与服装等,或对农村居民出售假农药、假化肥与假种子等伪劣农资产品,坑骗农户。此外,农村流通供应链的链条长、环节多,包括生产者、运销商、销地批发市场、零售终端、消费者等,造成现代流通供应链机制难以成形。

(四)农村现代流通供应链各环节信息化程度较低

近年来,我国农村流通供应链各环节在不断优化,但现代信息化总体水平仍然较低。一方面,农村现代流通供应链的信息化建设难度较大。当前,我国农村流通供应链信息技术仍存在诸多缺陷,流通企业之间缺乏协调和分配机制,并且农村现代流通供应链的专业化经营特色不突出,农产品损坏率较高,流通产品质量也得不到保证,导致供应链环节复杂、风险难以降低,流通供应链信息化建设难度大,完善的信息系统难以形成。另一方面,农村现代流通供应链各环节信息化程度较低。农村流通供应链各环节缺乏统一标准与模式,信息技术和企业业务未从动态集成的角度整合,简单运用电子商务平台,缺乏以建设性角度构建流通供应链模型,导致农村流通供应链环节的信息化、互动化程度低,信息化的效率与供应链信息共享水平不高。此外,国家与流通企业缺乏对农村流通供应链构建的重视与积极性,农村流通环节对现代信息技术的利用率较低,且缺乏合理依据,导致农村现代供应链的信息化运作不畅。

以“互联网+”推动农村现代流通供应链的创新路径

(一)打造智慧物流体系并建立现代冷藏供应链

现代农村流通供应链的构建应突破信息基础设施与冷链运输滞后等“硬瓶颈”,破除营商环境“软制约”,促进农村流通的线上线下融合发展,加快完成流通供应链的形成。一方面,应积极鼓励流通企业在分拣、仓储、包装与配送等各环节应用先进适用的物流装备设施,提升作业自动化水平。农村流通领域应大力推进物联网、云计算与大数据等新技术的广泛应用;主要支持自动识别、电子标识、信息交换、物流经营管理、移动信息服务、可视化服务、智能交通与定位服务等先进适用技术的应用,进而为农村流通供应链的构建创造良好条件,加快构建现代农村流通供应链。另一方面,借用“互联网+”功能,建立现代冷藏供应链。引导运用各种新型冷链物流装备和技术,健全产地预冷、销地冷藏与保鲜运输、保鲜加工的流程监管及标准对接,推动全程温度监控设备,不断完成产地到销地市场冷链物流的无缝衔接。

(二)创建“互联网+”流通供应链体制

现阶段,我国应加快构建“互联网+”流通供应链体制,有效整顿农村流通市场。我国农村可以借鉴国外农村的成功经验,设立“互联网+”背景下的以连锁经营超市、专卖商店与超级市场为主的农村网络流通。同时,我国应创建以现代农村网络连锁商业为主、以标准化农产品批发市场为辅的现代农产品下游终端的消费网络,推动全部供应链符合现代市场经济规律,加速构建“互联网+”流通供应链体制。并且,国家应完善全农产品批发市场,创立高端型的“互联网+”农村供应链流通体制。提升農村市场的准入门槛,对农产品批发商的资质实行审查与考核,支持农村流通供应链企业注册与运用品牌,创新农产品供应链的流通环境,推动农村市场诚信与农产品批发品牌建设,完善传统农贸批发市场与物流中心,加快设立“互联网+”供应链流通体制。

(三)发展“互联网+”服务业并逐步完善城乡流通供应链机制

我国应不断健全城乡流通机制,创建新型现代农业流通供应链。其一,我国应积极鼓励农村流通供应链企业申报“互联网+”服务业发展资金专项,重点运用于支持农村批发市场检验检测系统、农产品供应链信息网络流通系统以及电子结算系统等基础设施建设,加速“互联网+”创建现代农村流通供应链机制。其二,政府部门应大力发展“互联网+”服务业,有效联结城乡之间的双向流通,不断减少城乡市场之间的相应流通成本。需要加快构建农村市场零售组织,与城市的商贸流通组织进行有效衔接和组合,进而打破城乡之间的流通壁垒,不断健全城乡流通供应链机制。除此之外,国家应加大投入“互联网+”服务业与农村批发市场建设的流通资金,积极实施“双百市场工程”与“标准化菜市场”项目,缩小城乡差距,加快设立基于“互联网+”的农村现代流通供应链机制。

(四)创建新型农业流通供应链模式

建设新型农业流通供应链模式是实现农村现代化流通供应链的必经之路。国家应积极推进农村电子商务发展;依托“互联网+农村流通”模式,提升农村电子商务普及率,整合多方电商平台资源,完成“以电商带动流通,以流通支撑电商”的发展格局;加大政策扶持力度,推动多行业间资源的有效整合。建设一个组织体系比较完备的零售网,应采用两种模式进行推进:以零售业为主导的推进模式与以批发业为主导的推进模式。对于零售业主导的推进模式而言,需要通过特许连锁店的方式在农村市场中设立零售基点、节省成本,可以利用特许连锁店的品牌效应,吸引更多加盟商,进而不断增多零售店。当经营范围扩大到一定量时,可以采取直营店的方式,以此为中心辐射周边乡镇和行政村,进而创造诸多以直营店为中心的零售网络。而以批发业为主导的推进模式,应通过零售店建设物流中心,从而有效减少运营成本。

参考文献:

1.程汝清.农村流通供应链的物流配送路径优化研究[D].郑州大学,2015

2.郑辉英.融入“互联网+”构建现代化农村流通服务网络[J].中国合作经济,2015(7)

3.吴勇杰.电子商务环境下的农村流通供应链优化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14

4.姜方桃.我国现代农村物流供应链的研究探讨[J].开发研究,2009(4)

5.关斐.流通供应链对称性协同机制分析与创新路径[J].商业时代,2014(30)

6.尹世杰.关于完善农村流通渠道的几个问题[J].中国流通经济,2010(6)

猜你喜欢
资源优化供应链互联网+
海外并购绩效及供应链整合案例研究
为什么美中供应链脱钩雷声大雨点小
益邦供应链酣战“双11”
益邦供应链 深耕大健康
利用同课异构资源优化高中物理教学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