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养导向下的高中语文单元学习任务设计

2024-05-14 14:01于秀权杨帆
语文教学与研究(教研天地) 2024年3期
关键词:设计策略高中语文

于秀权 杨帆

摘要:传统的高中语文学习任务因为缺少设计元素,机械重复较多,造成学生学习压力增大,学习效率不高。核心素养导向下,高中语文教材重视整体设计,着眼大单元任务群教学,但语文学习任务仍缺乏统一的设计,任务粗放化、模糊化、模式化,不易操作等问题仍然存在。为此,语文单元学习任务设计必须本着基于课程标准、学科素养、单元目标及学生主体的原则,任务设计整体化,指令明晰化,内容实践化,形式多元化。

关键词:素养导向;高中语文;单元学习任务;设计策略

统编高中语文教材以核心素养为导向,依据人文主题和学习任务群两条线索,选择学习内容,确定学习要求,创新体系设计。人文主题通过“单元导语”来阐发,借助“学习提示”和“单元学习任务”加以落实。“单元学习任务”是从单元整体视角设计,代替了传统的思考和练习。但由于单元学习任务更多地体现出整合和实践的特征,从宏观上确立了本单元的核心任务,通过整合单元全部学习内容进行设计,更加重视提升学生人文素养、培养阅读表达能力等。在具体教学实践中,往往缺乏具体的任务目标、丰富的任务形式、细致的任务要求等,语文教师往往感到力不从心。在单元学习任务设计时往往呈现许多问题:任务机械重复,思维含量较低;任务形式单一,无视学科特点;任务缺乏差异性,不同层次的学生无法照顾;体验性任务不多,学生自主实践不足;任务内容狭窄,多为课本内容再现;任务重视基础知识的落实和强化,忽视能力和素养培育等等。导致学生学习兴趣降低,对教师和标准答案严重依赖。因此,探寻素养导向下的高中语文单元学习任务设计路径显得尤为迫切。

一、高中语文单元学习任务设计原则

围绕语文核心素养和课程标准设置的单元学习任务群以学生的语文实践为主线,设计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梳理与探究等语文实践活动,改变过去常见的以单向的知识传授为中心或以能力训练为中心的思路,引导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中学习和运用语言,在个性化的参与和实践中提升语文核心素养。语文教师必须切实转变理念,立足课程标准,以单元学习目标为引领,学习活动为载体,基于学情,从人文素养提升、阅读表达能力培养、综合实践素养发展等多方面设计学习任务。

一是基于课程标准。普通高中语文课程设计了18个学习任务群,每个任务群都有各自的学习目标和内容,彼此之间又渗透融合、衔接延伸。语文学习任务应该紧紧围绕语文课程标准中规定的学习目标和内容,紧扣教材单元整合的特点,关注学生认知水平,保持学习任务目标、学习任务内容、学习任务评价与课程标准的一致性。根据单元学习的特点,参照各学段学生所应达到的水平标准,从学科性质、学科知识、学科方法、学科价值等方面考虑学习任务的设计。

二是基于学科素养。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科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也应是学习任务设计的必然追求。统编高中语文教材以“学习任务群”来整合单元教学,突出统整性,突破单篇阅读的藩篱,让学生在自主的语文实践中学会学习,建构语文核心素养。学习任务设计时要注意从单元整体出发,关注任务群内每篇课文之间的联系,通过合理的学习任务设计来实现课堂教学的目标达成,来完成该任务群的核心任务。学习任务设计应该注重知识的统整性,设置跨篇目、综合性的任务,让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能够从整体上掌握单元学习任务,获得语言知识与语言能力,思维方法与思维品质,提升学科素养。

三是基于单元目标。语文单元学习任务群是“以任务为导向,以学习项目为载体,整合学习情境、学习内容、学习方法和学习资源,引导学生在运用语言的过程中提升语文素养。”[1]学习任务涉及语言学习素材与运用范例、语文实践的话题与情境、语体与文体等。不同学习任务群具体的学习目标和任务不同。学习任务群以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为主要学习方式,追求语言、知识、能力、和情感、素养等多方面目标发展。在学习任务设计时应充分考虑任务的特点,体现不同的要求。

四是基于学生主体。完成学习任务是学生进行自主学习、自主知识运用的机会。他们通过自主学习、教师讲授、合作交流等方式获得对知识的把握、对情境的理解以及运用相关知识进行问题解决的能力。教师在学习任务设计的过程中应基于学生知识储备、能力素养,充分关注不同能力水平、不同个性的学生的需要。在学习任务设计中,要以学生的发展水平为切入点,既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可以最大限度地使学生参与到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来。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尽可能地为学习任务设置丰富的情境和实践活动,让学生参与到自主实践活动中,以此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高中语文单元学习任务设计策略

核心素养导向下,教师要根据课程设置、教材编写、学习目标的指向,精准设计学习任务;根据学习目标,精选学习任务内容;根据学生差异,确定学习任务难度;根据单元特点,丰富学习任务形式。

(一)关注学习目标,任务设计整体化

学习任务群更多地体现出整合的特征。课文不再像以前那样基本是单篇成课的呈现方式,而是以主题、内容、或写法聚合,打破文体限制,以人文主题为线索,把文本或活动串联起来,以单篇加多篇的方式组合成单元教学资源。为此,在设计学习任务时,要充分考虑教材编写的这个特征,关注任务群选材指向的人文主题,关注选文内容与文本特征的内在联系,站在课程单元的高度解析该任务群所承载的学科核心素养,从单元整体学习目标出发,对学习任务进行设计。

比如,语文必修上册第二单元“实用性阅读与交流”任务群,以“劳动光荣”为人文主题,选取了三篇人物通讯、一篇新闻评论、两首古诗,从不同角度引导学生认识“劳动改造世界,劳动创造文明”的道理,培养学生正确的劳动观念。本单元学习任务在阅读方面侧重于实用性文本的阅读与理解;在表达交流方面侧重于培养实用性表达与交流能力。在单元学习之前,首先应设置前置性学习任务,让学生对单元整体学习内容有所了解。学习第4课三篇通讯,可以要求学生填写人物卡片,对袁隆平、张秉貴、钟扬三位杰出劳动者的事迹进行梳理,让学生初步建立“劳动光荣”的价值观念。

在完成了课堂教学活动,学生掌握了人物通讯的一般写法后,可以设计这样的学习任务:阅读新近媒体报道的两篇人物通讯(可由教师提供),找出在他们身上分别体现了怎样的时代精神?作者是如何来展示他们的精神面貌的?这样学生就能够在比较和整合中,进一步体会劳动的崇高和美丽,学习人物通讯的写法,知识和能力得到了有效迁移。

学习《以工匠精神雕琢时代品质》这篇新闻评论,在通过课堂教学梳理了文章的思路,分析了新闻评论的特点和角度后,可以结合前面三篇通讯,设计学习任务:在本单元学习的三篇人物通讯中任选一篇进行评论。这就从整体上打通了四篇新闻作品的联系。

(二)符合学生认知,任务指令明晰化

传统语文教材在每一课或单元结束后都会有思考题、练习或活动,同时有一些补充学习的配套练习。教师在课堂上或课后会设置这样的学习任务:“做课后思考题1—3题”“做补充习题3—6题”“把课文读熟”。这些任务随意并且无效。统编教材每一个学习任务群后面都设计了单元学习任务。这些任务往往比较笼统和模糊。如“《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和《齐桓晋文之事》展现了儒家对人生价值和理想社会的追求。阅读这两篇文章,思考这些追求的意义,同学之间展开交流。”这样的任务设计需要学生阅读一定量的儒家经典,对孔子、孟子的思想有一定的研究,才能有所心得,否则思考会陷入浅表化。这就需要给学生一定的时间和空间。因此,语文教师在设置学习任务前要认真思考:布置任务的目的是什么?这项任务与这个任务群的学习有关吗?这项任务给学生提供了解决问题的机会了吗?这项任务要求高水平的回答,还是低水平的重复?任务的指令清晰吗?

如有教师在教学必修上册第七单元(文学阅读与写作任务群),设计了这样的学习任务:校报副刊要从《故都的秋》《荷塘月色》《我与地坛》三篇文章中选择一篇作者与所写的自然景物感情距离最近的一篇刊出,请你为编辑选择一篇,写一篇短文,说清选择理由。这份学习任务指向研读三篇文本中的景物描写,阅读要求是体味文章情景交融的特点。但是学生的解答却不够理想。如,不少同学读《荷塘月色》从“四一二”反革命政变的背景入手;读《故都的秋》,大谈文章的悲凉美感跟作品的创作年代有关;读《我与地坛》,先来一段史铁生的人生境遇。学习任务的要求看起来是明确的,可是在学生那里却变得模糊起来。比如有同学分析《荷塘月色》中叠音词的運用;有同学分析《故都的秋》中的排比句式的运用。令人啼笑皆非。设计这份学习任务的目的就是要让学生通过比较三位作者对自然景物的不同表达方式,而导致不同的情感态度。这就要求学生深入阅读,从自然景物的描写中体味作者的情感。

学习任务对于学生,一定要有明确的指向价值,告诉学生要从哪些层面、哪些角度去解决这个问题。学生为何会只知道用了排比等修辞手法,写出了怎样的景色?因为在学生的阅读世界里,除了手法、技巧、语言特色这种文章特征之类的概念外,学生很少去关注文字的具体表达,缺乏对文本独立表达结构的解构,没有养成真正阅读其文字表达的习惯。如果这样的学习任务能够分步推进,效果可能会更好。如:1.本单元所选的三篇现代散文写的都是北京的风景,但在不同作家的笔下,却呈现出不同的形象、色彩、画面组合、氛围意境、趣味情调,试作比较分析,自己设计一张读书卡片;2.写景抒情散文都要抒情。情因景而生,景因情而设,请探寻作者的感情基调,体会文中蕴藏的情感;3.散文语言是艺术化的语言。请从修辞、用词、句式等方面品味语言艺术。这样设计,指令就比较明确了,单元学习目标和任务就能有效达成。

(三)贴近教学实际,任务内容实践化

大单元教学,主张大情境大任务,大情境主要以现实生活为基础,让语文学习落地,与学生现实生活融为一体。语文学习任务的设计要与学生的背景与经验联系在一起,把学生特有的问题作为目标,这样的任务主要表现为一些实实在在的实践活动。如苏州中学园区校孙晋诺老师就“送别诗专题”的学习设计的任务是:学校文学社要开设“送别诗”专栏,假如你是栏目编辑,请以所给八首送别诗词为材料完成编辑任务。要求:

1.给专栏起一个雅致的名字;2.专栏主旨鲜明,角度清晰;3.给专栏写一个300字左右的小序;4.板块划分巧妙合理;板块也要有名字;5.板块有简短说明,作品与作品之间要有过渡语;6.适当装饰:花边、插图等。

学生交上来的作业琳琅满目,创意迭出。然后教师把学生交上来的作业根据每一条的要求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和纠错。让学生在不断试错的过程中慢慢体会到某些哲理,某些学理,某些人生经验,并发现学习的路径。最后要求学生根据讨论结果重新修订。这项任务通过丰富的活动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既让学生学到了相关编辑知识,又提升了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对于学生来说具有积极的意义,成为了成长中的一份记忆。

“语文学科的核心素养是学生在积极的语言实践活动中积累和构建起来,并在真实的语言运用情境中表现出来的语言能力及其品质。”[2]语言教学的重点是理解和表达意义,教学中应在语篇、语用、意义、思维、运用等方面下功夫。通过组织学生进行陈述、讨论、阐释、评价等言语实践活动,帮助学生了解篇章类型与篇章模式等篇章策略知识,培养学生的文体意识,提高学生对语域的选择能力和得体准确表达观点的能力,发展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分析概括能力及创造创新能力。

如高中语文必修下册第二单元在“良知与悲悯”的人文主题下,选取了三部戏剧名作《窦娥冤》《雷雨》《哈姆莱特》的片段。作为一种重在表演的文学形式,可以围绕戏剧表演开展剧本改写、剧本编排、海报设计等丰富多彩的戏剧活动。在编剧与演出中体验戏剧语言的舞台性、动作性与个性化。可以通过组织学生观看三部戏剧或(其中之一)的演出视频,要求学生赏析评判演员的表演,并不断思考“如果我就是演员,我会怎么演”这个问题。在欣赏与评价中理解戏剧的特征,感受人物形象,理解戏剧的独特魅力,提升学生的阅读与表达、思考与探究能力。观后可以设计这样的学习任务:以剧中某个人物的身份撰写内心独白,如以窦天章的身份,写他得知窦娥蒙冤被害后的心理感受;以奥菲莉亚的身份,写一篇她得知哈姆莱特“疯”了之后的日记;以周朴园的身份,在鲁侍萍面前为自己三十年前的所作所为辩解。通过摹写人物心理,帮助学生梳理和整合戏剧情节结构,把握戏剧矛盾与冲突,深入挖掘与品味戏剧语言的精微之处。

语文学习任务的设计是教学中十分重要的一环,特别是在单元学习视域下,只有紧扣关键能力,优化学习任务设计,提升学习任务品质,形成正确的策略路径,方能有效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科素养。

注释:

[1][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20:8,4.

[本文系江苏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大概念”视阈下高中语文单元整体教学研究(编号:D/2021/02/309)阶段性研究成果。]

猜你喜欢
设计策略高中语文
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五味俱全”的思考
谈高中语文如何在“新”中求效
浅谈农村普通高中数学作业的设计策略
赣鄱生态水产品包装设计策略研究
浅议郊野公园对城市宜居性提升的设计策略
设计策略决定企业品牌形象
大连智慧旅游平台UI浪漫设计研究
浅析高中数学课堂有效性提问艺术
关于高中语文修辞教学的一些看法
关于高中语文鉴赏阅读教学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