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范资本发展的核心要义与实践方案

2024-05-14 05:27王丰吴婧
重庆社会科学 2024年3期
关键词:红绿灯设置

王丰 吴婧

摘 要: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如何规范和引导资本健康发展,是新时代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必须研究解决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一脉相承,党的最新理论成果深刻揭示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资本特性和行为规律,阐释了规范资本发展的核心要义,包括规范资本发展的根本立场、本质要求、目标遵循、治理形态和实践路径。创造性地提出了通过设置“红绿灯”,规范资本发展的实践方案,包括坚持两个毫不动摇,引导资本行为转向“绿灯区”;明确规则底线,禁止资本行为转向“红灯区”;施加限制条件,增设“黄灯区”规范资本防“红”转“绿”。

关键词:资本特性;资本行为规律;规范资本发展;设置“红绿灯”;两个毫不动摇

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高校思政课研究专项“革命文物深度融入‘大思政课建设实践创新机制研究”(23VSZ160)。

[中图分类号] F0-0;F043 [文章编号] 1673-0186(2024)003-0056-014

[文献标识码] A      [DOI编码] 10.19631/j.cnki.css.2024.003.005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就设置“红绿灯”规范资本发展作了系列重要论述。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了要坚持“两个毫不动摇”,“依法规范和引导资本健康发展”[1]30。2023年7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意见》发布,进一步提出要为“资本设立‘红绿灯”,“依法规范和引导民营资本健康发展”[2]。规范和引导资本健康发展,成为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应有之义。

一、文献综述

学术界对规范资本发展的内涵及路径展开了深入探讨。有学者认为,规范资本发展是指通过规范资本无序扩张的外部环境[3],为资本行为划定规则边界,对资本的投入领域进行引导和约束[4]。为少数资本亮“红灯”,更好地给大多数资本开“绿灯”[5],以规避资本运行可能的风险,将资本引入与服务国家宏观政策相吻合的轨道[6],为推进共同富裕服务[7]。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资本,受到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诸因素的限制和规范,具有一些特殊性[8]。通过规范资本发展,能够让其服务于国家和人民利益,与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相适应[9]。可见,规范资本行为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逻辑[10]。包括健全资本发展的法律制度[11];严格执法监管[12];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加强市场监管、引导资本流向实体经济[13];正确处理资本与利益的分配问题,扩大按劳分配制度对劳动者的受益覆盖面[14],使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15];构筑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精神定向为规范资本发展提供内在的精神动力[16]。

综上所述,学术界从多个方面对规范资本发展的内涵及路径做了深入探讨,但缺少对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规范资本发展的重要论述及其核心要义进行系统性研究和总结。而要科学地规范资本发展,就需要在诠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资本特性和行为规律基础上,着力分析党的最新理论成果中关于设置“红绿灯”规范资本发展的核心要义,以此为理论指导和行动指南,引导资本健康发展。

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资本特性与行为规律

习近平总书记认为,“资本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生产要素,……必须深化对新的时代条件下我国各类资本及其作用的认识”[17]217。只有深刻把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资本的特性与行为规律,才能有针对性地规范和引导资本健康发展。

(一)资本的特性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实行改革开放以后,我们破除所有制问题上的传统观念束缚,认为资本作为重要生产要素,是市场配置资源的工具,是发展经济的方式和手段,社会主义国家也可以利用各类资本推动经济社会发展。”[17]217-218“搞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我们党的一个伟大创造。既然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就必然会产生各种形态的资本。资本主义社会的资本和社会主义社会的资本固然有很多不同,但资本都是要追逐利润的。”[17]211“必须认识到,资本具有逐利本性,如不加以规范和约束,就会给经济社会发展带来不可估量的危害。”[17]219

在社会主义市场机制条件下,国有资本、集体资本、民营资本等各种形态的资本,不仅都被赋予了特殊的社会主义规定性,也被赋予了任何社会制度下市场经济所规定的一般性质。在价值不断地变换货币形式和商品形式的过程中,各类形态的资本是“作为孜孜不倦地追求财富的一般形式的欲望”[18]而自行增殖,“从利润率较低的部门抽走,投入利润率较高的其他部门”[19]218。资本一旦合并了形成财富的原始要素——劳动力,它便获得一种扩张的能力,可以不受资本量的限制而增加利润,从而增加资本积累。“资本按其本性来说,力求超越一切空间界限。”[20]使得“一切国家的生产和消费都成为世界性的了”[21]。如此而言,逐利性、流動性和扩张性构成了任何社会制度下市场经济所赋予资本要素最为突出的三个特性[22]。

(二)资本的行为规律

由资本特性又衍生出资本的行为规律。在马克思看来,资本具有文明与野蛮并存的二重性。一方面,资本的文明面使其“有利于生产力的发展,有利于社会关系的发展,有利于更高级的新形态的各种要素的创造”[19]927-928,具体而言,资本推进了科学技术进步、推动了世界市场的形成、催生了新的产业部门的出现以及促进了现代知识体系的构建。另一方面,资本的特性又产生了一系列消极影响,比如:资本的逐利性引发资本无序扩张、资本的无序性损害劳动者权益、资本的积累性导致两极分化效应、资本的投机性促使资本脱实向虚的倾向。

从资本特性与行为规律上来看,资本的逐利行为没有界限,如不对资本无底线的逐利冲动进行有效约束,任由其被无限放大,就会给整个经济社会的发展带来一系列不利后果[23]。资本主义国家虽然通过立法和市场调节等方式对资本行为进行了规范,但这些规范措施的实施更多的是来自无产阶级的反抗,来自对资本攫取剩余价值所形成的巨大压力的被动反应。这种规范措施,往往是被迫的、事后的、碎片化的,目的不在于解决资本特性与行为规律中的消极问题,而在于更好地攫取剩余价值。与资本主义相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规范资本发展的核心要义已大相径庭。它立足人民至上根本立场,正确认识和把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资本特性与行为规律,审视资本作为生产要素的积极作用与消极作用[24],通过设置“红绿灯”精准施策,强化对资本运行的引导,以加快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和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

三、规范资本发展的核心要义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规范和引导资本健康发展是党领导经济工作的重要内容”[17]221。为资本行为划定绿灯区和红灯区,坚持规范资本发展的人民至上根本立场、坚持规范资本发展的共同富裕本质要求,坚持规范资本发展的现代化目标遵循,坚持规范资本发展的精准施策治理形态,坚持规范资本发展的科学施政实践路径,是设置“红绿灯”规范资本发展的核心要义。

(一)人民至上的价值取向规定了规范资本发展的根本立场

资本行为规律在市场经济中普遍存在,但资本的具体运用及其所产生成效和问题又受不同社会制度的制约和影响。例如,在资本主义私有制条件下,资本的逐利本性决定了资本运行就是以利润最大化为行为目标的[25]。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资本是带动各类生产要素集聚配置的重要纽带”[17]219,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资本的运用必须树立“人民至上”的立场,以克服资本逻辑的缺陷与弊端,服从和服务于增进人民福祉。人民至上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范资本发展的根本立场。

规范资本发展的目的就是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早在2012年,习近平总书记就指出“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26],并在多个重要会议上阐述了“人民至上”的发展理念和价值追求,并彻底地贯彻和贯穿于脱贫攻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促进共同富裕以及推进高质量发展等经济社会发展进程之中。中国共产党的第三个历史决议将“坚持人民至上”总结为党百年奋斗的宝贵经验。党的二十大报告将“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现代化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1]22。这就决定了规范资本发展要坚持人民至上的理念与价值取向,使资本在合理追求利润的同时,更好地服务于社会主义生产的目的。因此,规范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资本行为,不仅是实现生产的发展和社会财富创造的重要手段,还发挥着增进人民福祉、推进共同富裕的积极作用。

(二)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逐步实现规定了规范资本发展的本质要求

扎实推进共同富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也是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战略目标。我们要努力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17]142。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不是某个领域的共同富裕,不是某个阶层的共同富裕,也不是某个时段的共同富裕。而遵循剩余价值逻辑的资本行为,常常导致经济资源流动非均衡化、收入分化以及行为短期化,产生的是与共同富裕相背离的结果。因此,必须按照扎实推进共同富裕的要求规范资本发展,引导资本行为克服盲目性、无序性、短期性、剥削性和垄断性,在高质量发展中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充分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

一定量的社会财富是实现共同富裕的基础和前提条件,而资本是黏合其他生产要素创造社会财富的重要手段。资本追求利润的内在动力,使得资本一旦与其他要素结合起来,“社会内部受它束缚的力量和激情,就活动起来”[27]。资本同土地、劳动力、技术等生产要素的结合能够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财富的积累。同财富积累一起积累的是资本积累,合理的资本积累必然要求追加相适应的劳动力数量,在资本增长超过劳动力增长的条件下,劳动收入会随之增长[28],缩小两极收入差距。反之,过度的资本积累,可能会引发产能过剩,不利于加快实现共同富裕。设置“红绿灯”规范资本发展不是为了纯粹地限制甚至禁止资本行为;而是引导资本行为处于或者转向“绿灯”区。“鼓励和吸引更多民间资本参与国家重大工程和补短板项目建设”[29],不断增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动力和活力。

公平合理地分配是实现共同富裕的必要手段。改革开放以来,党始终把实现共同富裕作为目标要求,不断调整收入分配格局,建设完善体现效率、促进公平的现代化收入分配体系,以“使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30]214。无论是在初次分配中坚持按劳分配的原则,还是完善按要素分配的机制,抑或是推动第三次分配,都体现了实现共同富裕的本质要求。规范资本发展,也要坚持合理分配这一重要准则。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规范资本发展就是要正确处理资本和利益分配问题,保障资本从社会分配中获得应有的利益,提高资本投资效率。在分配中回应人民关切、保证人民利益,既“注重保障资本参与社会分配获得增殖和发展,更注重维护按劳分配的主体地位”[17]220,切实将资本行为引导到促进共同富裕的伟大实践中去。

(三)中国式现代化的推进拓展规定了规范资本发展的目标遵循

“现代化的本质是人的现代化。”[31]762中国式现代化始终遵从“人的现代化”内在要求,将其置于社会经济发展的突出位置,形成“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建设下的物的全面丰富和“人的全面发展”相结合的现代化、“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在中国式现代化的话语体系中,“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丰富人民精神世界,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等[1]23-24;这些论述充分体现了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彰显了其以人民为中心的目标定位,进而确立了人民作为规范资本行为的主体地位。

单纯以资本逻辑为主导的市场行为、资本行为只是片面地追求经济增长和物质利益,会造成绝大多数人民群众陷入精神空虚,形成精神生活趋向“富裕”与“贫乏”的两极分化现象,从而与物质生活相对立[32]。这凸显资本行为的物质财富追求和利润追求,忽视了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人的全面发展、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等中国式现代化的中国特色要求。中国式现代化的纵深推進,规定了规范资本行为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以人口高质量发展支撑中国式现代化”[33],引导资本参与人口素质提升、精神文明建设、生态环境建设,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将资本行为聚焦到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中心任务上来。

(四)分类施策的精准发力规定了规范资本发展的治理形态

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都是促进共同富裕的重要力量,都必须担负促进共同富裕的社会责任”[34]。发挥民营企业和国有企业及其两类资本的积极作用,引导和规范资本健康发展,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对于实现新发展阶段的新目标具有重大意义。治理好、运用好两种资本形态,必须始终以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两个毫不动摇”“三个没有变”“两个健康”[34]为根本遵循,“破除影响各类所有制企业公平竞争、共同发展的法律法规障碍和隐性壁垒”[35]。

一方面,“公有制主体地位不能动摇,国有经济主导作用不能动摇”[36]63。生产资料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社会的显著特征,国有经济在关系国民经济命脉的关键领域占主导力量和支配地位,对于增强国家经济实力、巩固我国的社会主义制度等都发挥着关键性作用。习近平总书记也从“物质基础和政治基础”“重要支柱和依靠力量”[30]175等角度对国有企业的地位和作用作出了深刻阐释。规范和引导资本健康发展,要进一步提高国有资本的配置效率,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坚定不移“把国有企业做强做优做大”[37]。另一方面,“支持民营经济发展是党中央的一贯方针”[38],要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改革开放以来,民营经济从小到大、从弱到强,从“社会主义经济必要的有益的补充”[39]发展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40]4,是“我国经济制度的内在要素”[40]7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36]63。规范和引导资本健康发展,同样离不开对民营经济的引导。“党中央始终坚持‘两个毫不动摇‘三个没有变,始终把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当作自己人。”[34]“三个没有变”阐明了对非公有制经济的根本态度和政策导向,说明促进民营经济的发展壮大“是长久之策,不是权宜之計”[41],要为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营造良好环境。“自己人”的定位则明确规定了非公有制经济的政治属性,揭示了引导民营经济持续健康高质量发展的战略取向。《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意见》明确了民营经济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生力军,是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基础,是推动我国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重要力量[2]。将推动民营经济发展壮大作为我国经济发展迈入新阶段的一项长远目标,展现了党对于促进民营经济健康发展的坚定立场。

(五)全链条管理的科学衔接规定了规范资本发展的实践路径

无论是资本主义还是社会主义的市场经济建设,对规范资本发展的方式、路径都形成了符合各自社会特点的客观内容。例如,两种社会制度都运用了法律法规、政府监管、经济干预等方式方法来规避资本负面效应导致的严重后果。可见,规范资本发展是完善市场经济的一般要求。但它在不同社会制度环境中又表现出迥然不同的性质。当资本主义意识到资本行为所引发的社会关系变化,可能危及剩余价值的生产和实现时,它才会被迫作出必要反应。所以,资本主义规范其市场经济中的资本行为,是围绕更好实现剩余价值为根本目的、为资产阶级利益服务的规范方式。这种规范往往是被动规范、事后规范、碎片化规范。相反,社会主义规范其市场经济中的资本行为,是为了维护人民利益,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推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这类规范往往是主动规范、事前规范、系统化规范。

资本主义“社会的理智总是事后才起作用,因此可能并且必然会不断发生巨大的紊乱”[42]。将市场作为调节资本市场和规范资本行为的最主要方式,实质上属于事后调节。这种方式往往具有滞后性,很难达到理想效果,甚至会激发新一轮的经济危机[43]。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健全事前引导、事中防范、事后监管相衔接的全链条资本治理体系”[17]221的理念与思路,以规范和引导资本健康发展。这一规范理念和思路也决定了规范资本发展的实践路径,即:在事前引导方面,要系统思维、分类施策。在事中防范方面,要精准把握资本运动过程中可能产生系统性风险的重点领域,进行动态化检测与警示,增强资本治理的预见性与针对性。在事后监管方面,强化责任追究和后续跟踪检查,推动治理贯通融合,加强对重点领域、重点对象监管的联动协调,构建立体化、多层次的干预、反馈、整改体制机制,切实防范和化解监管漏洞。

四、规范资本发展的中国实践

设置“红绿灯”规范资本发展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关键举措。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要深刻认识资本行为规律,消除资本行为的负面影响,有效发挥资本的积极作用,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服务。

(一)规范资本发展中国实践的基本原则

规范和引导我国资本健康发展,应当坚持“两个毫不动摇”、坚持依法规范原则、坚持全链条治理原则以及坚持“有为政府”与“有效市场”相结合的原则。

1.坚持两个毫不动摇的原则

坚持“毫不动摇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31]853。我国多层次的生产力结构,客观上要求多种所有制经济形式与之相适应。要始终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完善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而非公有制经济在扩大就业、增强经济活力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要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把“民营经济人士团结在党的周围,更好推动民营经济健康发展”[44]。规范和引导资本健康发展,就要坚持两个毫不动摇的基本原则,实现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的优势互补、良性互动。

2.坚持依法规范的原则

法治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特征,依法规范资本健康发展是保证市场经济持续健康运行的重要基石。从资本运行的角度看,资本市场通常具有联动性、复杂性和外溢性等风险特征,客观上要求健全规范资本发展的法律法规体系,把规范资本发展纳入法治化轨道之中。从政府施策的角度看,政府应强化对政策法规的准确理解,扮好“掌灯人”的角色。针对处于“绿灯区”的资本,要放宽行业准入条件;针对处于“红灯区”的资本,则要设置其行为的负面清单;面对出现的新问题和重大政策抉择时,则要坚持“法无授权不可为”[30]147,使政府权力在法律授权范围内行使。

3.坚持全链条治理的原则

对资本发展的规范和治理不仅仅是针对特定领域或对象的单一治理,而是需要将治理措施贯穿于资本运行的各个环节,从而全面提升资本运行的稳定性和安全性。全链条资本治理就是全过程、全阶段的资本治理。提前做好“事前”的规范资本发展的法律依据定位与立法工作,引导资本行为及其发展方向;落实落细“事中”的市场监测和信息披露,预防资本运行风险;有效推进“事后”对资本行为的监督规制,确保资本运行服务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从而实现事前事中事后相衔接的全链条治理。

4.坚持“有为政府”与“有效市场”相结合的原则

在现代经济运行体制中,市场和政府是两种基本的资源配置方式。市场对资源配置起决定性作用,但也存在着市场失灵的缺陷。这就需要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和组织优势,坚持党对经济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弥补市场失灵缺陷。但政府配置资源也存在着由政府功能越位、缺位、错位导致的配置效率低下问题。所以,引导和规范资本健康发展,既需要“有效市场”确保资本的流动性和交易的便利性,也需要“有为政府”发挥政府的引导和调节作用,使得资本的配置在高效灵活的同时不会波动过大,保证市场平稳健康发展。

(二)规范资本发展总体举措是设置“红绿灯”

“在社会主义制度下如何规范和引导资本健康发展,这是新时代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必须研究解决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17]219规范和引导资本健康发展,要为资本设置“红绿灯”,明确资本行为的底线和范围,引导资本服务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1.坚持两个毫不动摇,设置“绿灯区”发挥资本积极作用

规范资本发展,不是限制资本发展,更不是限制民营资本发展;而是通过规范资本发展,使资本更好地服务于构建新发展格局、加快实现高质量发展的目标任务。所以,规范资本发展是在坚持“两个毫不动摇”原则下,创新国有资本和民营资本的运行机制,发挥资本作为生产要素的积极作用。

(1)创新国有资本与社会资本的合作模式

国有资本是国有资产的再投资,具有鲜明的公有制经济特征,但国有资本也具有资本的一般属性。加强国有资本需要依据市场经济规律来进行管理和运营。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就是要做强做优做大国有资本,为国有资本设置“绿灯区”,引导国有资本创新与其他所有制经济的合作模式。

2023年12月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实施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新机制,支持社会资本参与新型基础设施等领域建设”[45]。通过发挥国有资本的优势,引导、吸引和带动社会资本参与政府投资项目是实现这一主张的主要途径。一是国有资本可以通过开放自身平台与提供技术支持为民营资本提供更广阔的市场和机会。比如,开放国有科技创新基地为社会资本提供研发场地和技术支持,带动市场的发展和创新。二是建立国有资本与民营资本的利益分享和风险共担机制。使得民间资本在投资运营公共项目获取利润的同时,主动承担社会责任,提高国有、民营资本合作质量。三是要营造公平竞争的政策环境,优化民营资本的管理。政府要维护起点公平、过程公平以及结果公平原则,“打破各种各样的‘卷帘门‘玻璃门‘旋转门”[46],“坚持对各类所有制企业一视同仁、平等对待”[2],保障国有资本、民营资本的平等竞争地位,提升市场经济的活力和效率。

(2)引导民营资本健康发展

民营经济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在“稳定增长、促进创新、增加就业、改善民生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30]260。当前,我国民间投资超过整体投资比重已经超过一半。新一轮的产业革命和技术革命兴起,推动着全球价值链深度重塑,我国经济也由高速增长阶段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正处于向“第二个百年”目标奋斗的关键历史节点。而“高质量发展对民营经济发展提出了更高要求”[34],要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关键要转变发展方式,调整产业结构,“引导民营企業通过自身改革发展、合规经营、转型升级不断提升发展质量”[2]。为规范引导民营资本健康发展设置“绿灯区”,激发民间投资活力,促进民营经济健康高质量发展。

首先,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推动民营资本自觉构建技术创新体系。支持、鼓励民营资本投向新产品研发、新技术突破、成果产业化等领域,构建以市场为导向、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瞄准国家战略需要,紧贴行业发展趋势进行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推进民营资本以强大的技术支持和创新能力介入国际供应链、产业链以及价值链。其次,加大对民营经济发展支持力度。设立民营经济发展局,为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提供有力支持。要建立多元融资市场支持民营资本健康发展。民营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我国民营经济的健康发展。通过健全银行、保险、券商等多元化融资模式,为引导民间资本服务实体经济提供多元的信息渠道、融资渠道,为民营资本提供技术研发和科学创新资金支持,促进民营资本的健康发展。加大机关、事业单位、国有企业等拖欠民营企业账款的清理力度,完善拖欠账款清理、审计、监督等常态化长效机制,切实维护民营企业合法权益。最后,推出“绿灯”投资案例,设置规范资本发展的政府行为“绿灯区”。在提高信息透明度方面,政府应提升公共信息的信息量和精确度,减少公共信息不对称带来的经营决策误差[47]。在政策供给方面,政府要优化政策体系,健全公平竞争的政策框架和实施机制,确保各类市场主体平等使用生产要素、参与市场竞争,推进民营资本参与市场竞争的市场化、法治化改革。在权益保护方面,政府需增强对民营资本合法权益的保障,依法完善知识产权保护体系,构建腐败治理机制和监管执法机制,优化民营资本的营商环境。在产业布局方面,要深化产业分工协作,推动产业组织创新,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在促进民营经济人士健康成长方面,要健全企业家思想政治建设机制和专题教育培训体系,丰富企业家专业知识储备,积极弘扬和培育企业家精神,“积极探索创新民营经济领域党建工作方式”[2]。

(3)促进资本服务国家战略领域向纵深推进

规范和引导资本健康发展,就是要发挥资本在推动科学技术革新和社会生产力创造方面的积极作用,使其服务于国家战略部署安排。首先,引导国有资本更多地投向关系国家安全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反制国外无理制裁对国民经济发展的影响[48]。一些重大技术创新领域依赖大量资金、高层次人力资本,且具有公共产品性质,这决定了国有资本布局方向[49]。加快推动国有资本向重要行业、关键领域、重点基础设施集中,向前瞻性战略性产业集中,向产业链关键环节和价值链高端领域集中,向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优势企业集中。其次,完善竞争机制,“支持民营企业加强基础性前沿性研究和成果转化”[2]。竞争作为市场最基本的运行机制,有利于稀缺资源的合理配置,加快技术进步,促进收入合理分配等多方面积极作用。应设置“绿灯区”,鼓励民营企业提升科技创新能力,积极向化工、能源、电力、核心零部件等核心高端领域延伸,引导民营资本服务国家科技创新领域,推动数字化转型和技术改造,加快重大创新成果产业化项目建设,加快创新设计和科技成果的产品转化。

2.明确规则底线,设置“红灯区”规范资本行为

规范资本行为、引导资本发展应当有硬约束,为资本行为划定不可逾越的底线。将规范资本发展的底线思维付诸实践,就是设置资本行为“红灯区”,确保资本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环境中有序发展。

(1)保护劳动者权益规制资本的无序行为

构建高水平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必须克服资本无限占有剩余劳动、损害劳动者的劳动能力的倾向。过去个别公司实行的996工作制,就是对劳动者权益的侵害。因此,规范和引导资本健康发展要规制资本的无序行为,保护劳动者权益。首先,严格执行法定工作日制度。设计在工作日内的社会保障以及安全健康等方面的制度安排,强化法律法规在保护劳动者合法权益方面的震慑力和约束力。其次,鼓励工会维护劳动者权益,构建劳动者权益协商机制。工会在维护劳动者权益、构建新型用工关系方面起着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要积极发挥工会组织的作用,在工作时间、工作薪资、工作环境、人身安全及社会保障等方面维护好劳动者的权益。最后,完善劳动关系认定标准。要拓宽劳动关系主体性标准,对劳动者分类保护,将人身从属性弱、经济从属性强的劳动者纳入主体范围。承认多重劳动关系,允许劳动者根据实际情况选择社会保险依托单位,改变社会保险与劳动关系的捆绑现状[50]。

(2)加强市场监管规制资本的垄断行为

一段时期以来,部分巨型资本扩张渗透于国民经济的众多领域。不受约束的资本扩张行为将导致更多的资源向资本占优者倾斜,降低资源配置效率[51]。实行有效的市场监管是规制资本垄断行为的关键。一方面,要确定资本扩张的红线和“红灯区”,健全负面清单制度。针对涉及国计民生的关键战略领域要设置合理的负面清单,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目标导向,发挥资本创造社会整体财富的积极作用。另一方面,與时俱进修订和完善反垄断法。加强对数字平台等重点行业的监控管理,建立专门监管机构,动态监测企业可能发生的垄断行为。及时制止或者处罚企业的非正常并购、价格操纵等行为,如个别平台企业依据自身优势通过大数据“杀熟”、并购或压制中小创业者来获取垄断利益。对于滥用市场支配地位、破坏公平市场竞争环境、获取不正当竞争优势的行为,应依法作出处罚决定,以起到监管威慑作用。通过设置红灯,为平台企业竞争划清“底线”。

(3)构建金融领域长效机制规制资本的野蛮扩张行为

在资本盲目过度的扩张过程中,资本所有者常常以信用工具通过资本虚拟化实现高额利润。对脱离实体经济的资本过度虚拟化行为应亮“红灯”。我国经济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对金融领域的资源配置能力和服务实体经济水平也有了更高的要求。一是深化金融监管机构的改革,形成垂直化金融监管体系,提升监管效率。二是创新投资和融资模式,建设多元化的融资体系,完善金融服务网络。引导资本流向信息技术、半导体、新能源以及生物医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带动各类要素资源向国家战略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聚集。三是健全“风险为本”的审慎监管框架,完善金融安全网和风险处置长效机制。金融机构要增强内部管理和风控能力,建立完善风险管理制度,加强风险评估和监控,防止防范系统性、区域性金融风险。四是建立金融行业跨部门的协调机制,加强行业监管部门之间的信息共享和协调合作,实现监管职能的有机衔接。

3.施加限制条件,设置“黄灯区”规范资本防“红”转“绿”

规范资本发展,除了设置引导资本行为“绿灯区”和划定禁止资本行为“红灯区”之外,还存在一个处于“绿灯区”与“红灯区”之间容纳部分资本行为的“黄灯区”。处于“黄灯区”中的资本行为,有可能为了高额利润冒险闯入“红灯区”,或者通过探索和试错成功后转入“绿灯区”,实现有序健康发展。

(1)给予资本未知领域试错机会以激发资本活力

处于“黄灯区”的资本力图通过各种试错机会获得利润。在供求关系日益复杂、产业结构日益优化的背景下,涌现出了很多新产品、新产业、新技术。“技术是难点,但更难的是对市场需求的理解,这是一个需要探索和试错的过程。”[52]尤其在一些创新项目的发展初期,风险和盈利都未可知,这在一定程度上会造成企业对创新领域较为谨慎。相反,通过加强对劳动力的控制、从事金融投机活动、获得一定程度垄断的地位等资本行为,确是有利可图的。所以,处于“黄灯区”正在探索和试错各类发展机会的资本行为,可能转向“绿灯区”,也可能转向“红灯区”。政府可以建立企业扶持基金,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政策调整设置合理的过渡期,为企业提供资金支持和专业指导,分散企业可能承担的风险,引导资本勇于探索和尝试;通过对新兴产业税收优惠政策,降低未知领域的投资风险,吸引更多资本流入,激发资本活力,竭力将资本行为促进“绿灯区”。

(2)多措并举防范资本由“黄”转“红”

处于“黄灯区”的行业,通常是国家鼓励、资本容易进入的行业。正是如此,处于在这个领域的资本有充足的行为空间去探索和试错获取利润的方法和途径。这个“黄灯区”是资本旨在获取利润的试验场。处于民生、交通、科技领域的资本及其行为,也就是典型的属于“黄灯区”的资本行为。如何发挥社会主义的优越性,利用资本的创新力服务民生发展、交通建设、科技创新,同时又防范资本在这些领域大肆横行,攫取超越正常市场回报的巨额利润,对于保障民生、维护社会稳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应建立“黄灯”制度,对处于“黄灯区”的资本行为施加必要限制。根据资本的规模、结构以及经营范围等对资本准入的条件和程度施加限制条件、附加规范的行为指引。比如,对于医疗保障、教育、住房、公共交通等民生项目的资本投资,则要始终坚持人民至上的价值取向,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破解民生领域的难题,在利用社会资本补齐民生领域短板的同时,也要限制资本的过度逐利行为,引导资本积极进行社会公共事业及公共设施建设等机制探索,实现资本市场与民生需求的良性互动。

(3)系统施策推进资本由“黄”转“绿”

规范引导资本的健康发展仅仅依靠单个领域、单个层次的改革难以奏效,需要政府、企业、市场和社会的共同努力,“必须加强顶层设计、整体谋划,增强各项改革的关联性、系统性、协同性”[5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对规范资本发展的实践路径提出了全链条分类治理的新要求。因此,在事前、事中及事后等全过程都应采取有效应对措施推进资本行为由“黄灯区”转向“绿灯区”。首先,可利用数字技术、人工智能不断完善包括市场监管在内的全链条治理体系。运用创新技术加强对资本行为全链条的自动管理、自动跟踪、自动测评和自动反馈。其次,要加强企业社会责任意识培养。通过宣传教育和政策引导等手段,引导企业加强社会责任意识,关注社会公益事业,提高企业社会形象和公信力。最后,要建立健全社会监督机制,发挥媒体和社会组织的监督作用,加强舆论监督,推动资本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  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2.

[2]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意见(2023年7月14日)[N].人民日报,2023-07-20(1).

[3]  洪銀兴,彭文生,聂辉华,等.资本的特性、行为规律与发展规范[J].国际经济评论,2022(4):9-29+4.

[4]  董志勇,毕悦.为资本设置“红绿灯”:理论基础、实践价值与路径选择[J] .社会科学文摘,2022(7):76-78.

[5]  刘凤义.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资本的特性和行为规律[J].马克思主义研究,2022(9):93-101+156.

[6]  陈经伟.为资本设置“红绿灯”的理论逻辑与实践逻辑——基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金融伦理建设相契合的视角[J].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学报,2022(6):88-97.

[7]  张乾元.科学社会主义:从理想到现实 从理论到实践[J].人民论坛,2023(1):36-40.

[8]  赵峰,田佳禾.规范和引导资本健康发展:资本二重性及其矛盾的视角[J].改革,2022(8):25-37.

[9]  蔡万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引导和规范资本健康发展[J].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研究,2023(4):48-57.

[10]  刘元春.规范资本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逻辑——用经济发展史和经济理论史来回答一些误解[N].北京日报,2021-10-18(9).

[11]  张建刚.科学设置资本“红绿灯”,引导资本规范健康发展[J].学术探索,2022(9):5-7.

[12]  张旭.正确认识资本的特性与发挥资本要素的积极作用[J].当代经济研究,2022(5):5-15.

[13]  胡云飞,戴国强.依法规范和引导资本健康发展[J].上海经济研究,2023(6):15-28.

[14]  吴文新,程恩富.新时代的共同富裕:实现的前提与四维逻辑[J].上海经济研究,2021(11):5-19.

[15]  蔡万焕.深化对各类资本及其作用的认识[N].光明日报,2022-5-31(11).

[16]  范宝舟,许鸿儒.规范和引导资本发展的精神定向论析[J].思想理论教育,2023(10):42-49.

[17]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4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22.

[18]  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8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69.

[19]  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7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20]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0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521.

[21]  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35.

[22]  胡怀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资本要素:特性、作用和行为规律[J].经济学动态,2022(9):18-31.

[23]  以“红绿灯”支持引导资本规范健康发展——论贯彻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N].经济日报,2021-12-13(1).

[24]  乔晓楠,何自力,王奕.防止资本无序扩张的政治经济学分析[J].南开经济研究,2022(5):17-37.

[25]  邓力平.牢记“四问”己任加深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认识[J].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22(7):4-15.

[26]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424.

[27]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9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2:245.

[28]  亚当·斯密.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上[M].郭大力,王亚南,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4:63-67.

[29]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北京举行  习近平李克强李强作重要讲话  赵乐际王沪宁韩正蔡奇丁薛祥李希出席会议[N].人民日报,2022-12-17(1).

[30]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2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7.

[31]  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重要文献选编:下[G].北京:人民出版社、新华出版社,2022.

[32]  王丰.精神生活共同富裕评价指标体系构建[J].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3(6):35-51.

[33]  习近平主持召开二十届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强调  加快建设以实体经济为支撑的现代化产业体系 以人口高质量发展支撑中国式现代化  李强蔡奇丁薛祥出席[N].人民日报,2023-05-06(1).

[34]  习近平在看望参加政协会议的民建工商联界委员时强调  正确引导民营经济健康发展高质量发展  王沪宁蔡奇丁薛祥参加看望和讨论[N].人民日报,2023-03-07(1).

[35]  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分析研究当前经济形势和经济工作  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主持会议[N].人民日报,2023-4-29(1).

[36]  习近平.论把握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21.

[37]  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十八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下[G].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8:394.

[38]  习近平主持召开二十届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强调  守正创新真抓实干 在新征程上谱写改革开放新篇章  李强王沪宁蔡奇出席[N].人民日报,2023-4-22(1).

[39]  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重要文献选编:上[G].北京:人民出版社、新华出版社,2022:113.

[40]  习近平.在民营企业座谈会上的讲话[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8.

[41]  坚定做好经济工作的信心——在习近平经济思想指引下中国经济稳中求进[N].人民日报,2022-12-30(1).

[42]  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6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349.

[43]  张杨.如何引导资本健康发展?[J].上海经济研究,2022(10):43-56.

[44]  习近平对新时代民营经济统战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强调  坚持“两个毫不动摇”把民营经济人士团结在党的周围更好推动民营经济健康发展  汪洋出席全国民营经济统战工作会议并讲话[N].人民日报,2020-09-17(1).

[45]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北京举行  习近平发表重要讲话  李强作总结讲话  赵乐际王沪宁蔡奇丁薛祥李希出席会议[N].人民日报,2023-12-13(1).

[46]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3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20:265.

[47]  张菀洺,杨广钊.营商环境对民营企业竞争力的影响[J].财贸经济,2022(10):119-133.

[48]  王丰.马克思恩格斯初级产品供给安全观及其对加强国家重点领域安全的启示[J].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2023(3):20-28+107.

[49] 范玉仙.国有经济引领社会主义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内在机制研究[J].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4):97-106.

[50]  余少祥.平台经济劳动者保护的法理逻辑与路径选择[J].人民论坛?学术前沿,2021(20):44-54.

[51]  张磊,徐世盛,刘长庚.节制资本与共同富裕:逻辑、难点及路径[J].上海财经大学学报,2022(4):78-92.

[52]  习近平关于社会主义经济建设论述摘编[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7:82-83.

[53]  习近平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论述摘编[M].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14:47.

The Core Essence and Practice Plan of Regulating Capital Development

Wang Feng   Wu Jing

(School of Marxism, Southwest University, Chongqing 400715)

Abstract: How to regulate and guide the healthy development of capital under the socialist system is a major theoretical and practical problem that must be studied and solved in Marxist political economy in the new era.In line with Marxist political economy, the Party's latest theoretical achievements have deeply revealed the characteristics and behavioral laws of capital under the conditions of socialist market economy, and explained the core essentials of regulating capital development, including the fundamental position, essential requirements, goal compliance, governance form and practice path of regulating capital development. It creatively puts forward a practical plan to standardize capital development by setting up "traffic lights", including adhering to the "two no irresolutions" principle and guiding capital behavior to the "green light zone"; Clarify the bottom line of the rules and prohibit capital behavior from turning to "red light district"; Impose restrictions, add a "yellow light zone" to regulate capital to prevent "red" from turning into "green".

Key Words: Capital characteristics;Law of capital behavior;Regulate capital development;Set traffic lights;the "two no irresolutions" principle

猜你喜欢
红绿灯设置
中队岗位该如何设置
7招教你手动设置参数
红绿灯前
神奇的红绿灯
会说话的红绿灯
水中“红绿灯”
本刊栏目设置说明
中俄临床医学专业课程设置的比较与思考
奇怪有趣的各国红绿灯
舰船人员编制的设置与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