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数字货币研究热点及趋势

2024-05-14 09:16张帆
中国商论 2024年9期
关键词:比特币数字货币可视化分析

摘 要:本文以中国知网中文数据库中北大核心、CSSCI和CSCD收录文献为数据来源,运用CiteSpace可视化软件绘制知识图谱,对国内数字货币研究的发文量分析、关键词共线和聚类等进行算法分析,并梳理2003—2023年国内数字货币研究脉络的变迁。研究表明,国内数字货币研究聚焦政治规范、属性分类、技术研发和经济影响4个板块,但研究仍处于早期发展阶段,未来数字货币研究的成果应用、信用规范、技术创新和价值保证将持续成为重点研究课题。

关键词:数字货币;可视化分析;数字经济;政治规范;比特币

本文索引:张帆.<变量 2>[J].中国商论,2024(09):-012.

中图分类号:F8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0298(2024)05(a)--04

1 引言

随着时代的发展与技术的创新,以数字形式出现的货币应运而生。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明确指出:“加快发展数字经济,促进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作为数字经济的关键产物,数字货币是数字经济促进实体经济数字化发展的重要途径。2009年,中本聪提出并发行比特币,其去中心化、无需中介金融机构即可支付的新型特性引起了经济金融圈层的关注[1]。截至2023年2月25日,CoinmarketCap数据显示,世界私人数字货币市值累计突破1.09万亿美元。在私人数字货币飞速发展的表象下,我国需要保持警惕,私人数字货币不仅对金融经济体系有安全威胁,还对社会的稳定有潜在风险。为了国家金融经济稳定安全发展,我国在已有成熟的第三方线上支付平台的基础上,推进在国家管控下数字货币的发展,防范经济金融风险、扩展人民币职能,并促进人民币走向世界[2]。本文基于现有学者的研究基础,选用CiteSpace可视化软件对国内数字货币研究的文献进行整合与梳理,以期更好地把握数字货币的研究热点与发展趋势,从而对其未来走向提出合适的建议。

2 研究方法及样本来源

2.1 研究方法

知识图谱分析方法属于计量学的一种,通过可视化分析,将复杂的文字知识转化为图谱,形象地展现出研究主题的发展历程、热点话题与未来趋势。CiteSpace软件有出众的可视化知识图形和在学术界应用广泛的可视化知识图谱,本文选用CiteSpace6.1.6R软件对国内数字货币研究成果的时间分布、合作网络、研究热点及趋势等进行可视化分析[3]。

2.2 数据样本来源

本文数据来源于中国知网数据库,检索主题为“数字货币”的期刊论文,选定日期为2003年1月-2023年2月。为确保选择数据样本的准确性,去除不相关文献、无作者文献等无效数据,手动筛选SCI、EI、CSSCI、CSCD等核心期刊,确保選择文献的学术权威性,通过检索获得1032篇文献。

3 国内研究现状

3.1 发文量分析

本文根据知网数据库选择2003—2023年的核心期刊文献。首先,2003—2009年,国内对数字货币的研究处于萌芽阶段,核心文献很少。其次,2009—2015年对数字货币的研究处于潜伏增长期。最后从2016年至今,对数字货币研究的核心文献发文量处于井喷阶段,但是2022年相关发文量有所下降(见图1)。

3.2 研究热点分析

3.2.1 关键词共线

关键词是对整篇文章的提炼与概括,是衡量文章参考价值的重要因素,分析关键词能够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相关领域。

输出结果显示,关于数字货币的文献一共有396个关键词,关键词之间有1104条共线关系,联系紧密。由此可以看出,研究热点集中在数字货币、区块链和比特币三大节点,紧随其后的金融监管、货币政策、智能合约和加密货币等关键词,都表明我国学术界对数字货币背后存在的风险高度重视,并不断思考如何加强对数字货币的监管。

根据中心性运算结果,筛选频次出现最高的十个关键词,除主题词“数字货币”和数字货币最重要技术手段“区块链”外,“比特币”“货币政策”“数字经济”“金融科技”和“去中心化”的中介中心性相对较高,虽然有6个关键词出现频次低于50次,但是其中心性都不小于0.2,表明这些主题很可能成为未来数字货币的发展方向(见表1)。

由图2可知,“区块链”“金融监管”“智能合约”“金融科技”“虚拟货币”等关键词贯穿数字货币研究区间,而“数字金融”“数字经济”“元宇宙”“法定货币”等关键词是数字货币研究领域中最新热点。综上所述,现有国内对数字货币的研究基本分为三点:第一,研究数字货币对社会经济的影响;第二,探究数字货币的技术架构与发展;第三,对数字货币风险提出预测和预防举措。

3.2.2 关键词聚类时间线

关键词聚类时间线分析图将关键词聚类按照研究时间铺开,对不同板块在不同的时间节点的国内数字经济研究状况进行分析。从关键词节点来看,关键词节点越大,表明此关键词研究数量越多;关键词节点时间线铺展开越多,表明与此关键词相关的关键词越多,与数字经济的研究越紧密。

如图3所示,第一阶段,从2009年开始,国内学者开始对数字货币进行初期摸索;第二阶段,从2013年开始,比特币的发行引发全世界经济金融界的重点关注,同时私人数字货币的出现对世界货币体系产生了巨大冲击,国内学者对数字货币的研究正式起步,“比特币”“区块链”“去中心化”等热点逐渐涌现,自此国内真正开始探索数字货币的存在形式和底层架构与前沿技术;第三阶段,在2015年前后,国内央行计划推出数字人民币,国家对私人数字货币进行检查管控,国内对数字货币的研究有序且快速向外拓展,在国家经济转型、发展实体经济等方面重点推进,出现了#3金融科技、#4数字金融、#5主权货币等新领域,这些新兴领域不仅与研究热点联系紧密,还能以自身为起点向外拓展数字货币研究方向。

综上所述,国内对数字货币研究的第一阶段处于萌芽状态,仅是对概念的探索;第二阶段处于起步阶段,开始学习先进技术,为数字货币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第三阶段处于井喷状态,国内数字货币发展如火如荼,在打好技术基础的情况下,不断探索数字货币的前进方向,同时积极管控风险。

3.2.3 关键词突变词分析

关键词突变词,即某一独立关键词在某一时点突变强度出现大幅变化,关键词的突变强度可以让人们直观地看到在一个阶段中每个关键词的兴起与衰落,从而更好地总结并明确未来的探索方向。本文选取2003—2023年国内对数字货币的探索与研究中TOP25突变词,按照关键词名称、起始年份、突变强度和突变阶段排列,如图4所示。

在图4的时间线段中,颜色越深部分体现此关键词突变强度较高的阶段。“去中心化”和“交易平台”从2014年国家开始筹备数字人民币的运行与推广时,突变强度激增,分别达到2.51和1.53。对于“电子货币”,国内对其研究贯穿了整个数字货币的研究阶段,2016—2019年尤为显著。当“金融业”“金融创新”“监管科技”“法定资产”和“虚拟货币”等关键词在2016—2020年重点研究后,“货币职能”“数字经济”“数字金融”“跨境支付”和“金融风险”等热点都表明国内对数字货币的研究重点已转移到数字经济发展实体经济、国家数字货币带动人民币国际化和数字货币风险防范之上。

4 国内数字货币研究热点与趋势分析

本文针对国内数字货币现有研究文献,运用CiteSpace软件对其发文时间数量、关键词共现、关键词聚类与时间线和关键词突变强度进行分析,国内数字货币研究现状可分为以下三类:第一,研究数字货币对社会经济的影响;第二,探究数字货币的技术架构与发展;第三,对数字货币风险提出预测和预防举措。

4.1 数字货币对社会经济的影响

当前,全世界对数字货币的研究都处于起步阶段。Cbdctracker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2月底,共有135家央行正在着手准备或已推行国家数字货币。部分发达国家认为,推行国家数字货币有可能对其国内金融机构的融资和国际货币地位产生负面影响;部分欠发达国家由于金融基础设施建设不完备而无法在国内产生预期的影响,因而并未正式启动。反观我国央行,在第三方交易平台已形成成熟的支付体系、可以提供全方位使用场景的基础上,推行数字货币的进程处于高速发展期[4]。

截至2022年4月,数字人民币的推广已至长三角、珠三角和津京冀,同时在中部、西部、东北部和西北部有不同程度的试点覆盖。从应用场景来看,基于第三方支付平台的场景累积,数字人民币的应用场景可以在现有C端和B端作出创新场景。同时,由于数字人民币的普惠、安全、便捷和可持续性等优势,更可以突破限制,使G端参与到交易环节中,补充“电子货币”无法提供的职能,让C端和B端参与交易时免除中间手续费,对防范第三方支付卡资金被挪的潜在风险产生巨大作用[5]。推广央行数字货币促进我国产业结构、消费结构的巨大变革,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4.2 数字货币的技术架构与发展

2014年,我国专设团队研究数字货币,于是中国数字货币的研发稳定推进。2023年,国内试点地区已基本完成场景设计、技术支持,零售端基本进入零售阶段。区块链是数字货币的核心技术,在我国对数字货币的研究中,一直被置于技术创新的重要位置。基于区块链,我国数字货币已集稳态与敏态、集中式与分布式混合发展于一体[6]。

可以预见的是,数字货币对我国产业数字化转型升级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为应对新型支付场景与渠道,保证线上支付的技术性安全,完善区块链的基础设施和继续加大投入区块链前沿技术研究势在必行[7]。国内数字货币不仅关注研发技术层面,还注重支付技术性安全风险。

4.3 数字货币风险挑战

首先,技术层面风险挑战。我国数字人民币基于互联网、区块链等技术,具有分布式和集中式相结合的特性。对于相关技术,我国现阶段仍处于初期起步阶段,交易信息是否会泄露、交易频率是否满足“618”“双十一”等活动的交易处理能力,都是对我国数字货币技术安全风险的挑战。其次,制度层面风险挑战。国家数字货币处于初步阶段,创新性应用场景是其优势也是其劣势,现有制度仅针对传统货币进行监管,数字人民币并未列入法律制度的管控范围内,所以现在各试点地区对数字人民币缺少系统的、有效的监管[8]。最后,货币流通层面的风险。国家数字货币的推广确实带来了电子支付缺失的安全性、便利性,同时对传统货币流通体系产生了巨大冲击。数字人民币会使货币从商业银行转移至央行,打破了传统金融模式“央行-商业银行”的体系,对商业银行的信用创造产生了挑战。

5 展望

积极建设数字经济体系,推行数字人民币是极为重要的一步。本文从中国知网(CNKI)中选取近20年的核心期刊论文,共1032篇。根据结果,国内对数字货币的研究方向是多元化的,研究热点聚焦技术发展、政策制定、社会经济影响等方面。现阶段,研究处于起步阶段,大量结论需要时间来验证与实施,未来研究趋势可从技术安全风险、人民币国际化等方面进行拓展。

数字人民币是对传统货币体系的革新,也存在许多问题亟待解决。由于数字货币对传统支付体系的冲击,其推广需要对现今的推广速度进行调整,稳定社会经济局势[9]。同时,要与技术人才、科技企业深化合作,以便数字人民币平稳且快速地在国内货币市场进行推广,从而促进经济数字化转型、推动社会经济增长。

参考文献

周光友,杨洁萌.全球视野下数字人民币PEST-SWOT分析[J].金融发展研究,2022(12):3-12.

杨荣海,李亚波.全球央行数字货币竞争现状与数字人民币的发展策略[J].經济学家,2023(5):46-56.

崔军,刘冠宏,黎珍羽.我国数字经济背景下财政税收发展研究: 基于CiteSpace的文献计量分析[J].经济问题,2023(6):9-17.

沈伟,赵尔雅.国际货币权力论下的数字人民币和人民币国际化: 基于可行性和现实性的考察[J].江西财经大学学报,2023(2):126-137.

封思贤,杨靖.数字人民币防范互联网平台数据垄断风险的作用机理[J].改革,2021(12):69-80.

程雪军.现代中央银行数字货币的国际竞争与发展制度构建[J].国际贸易,2023(2):79-86.

赵越强,徐迎迎,李小平,等.多边央行数字货币安排:发展动因、运行机制与应用前景[J].国际贸易,2023(4):81-88.

赵拥军.论盗窃数字人民币犯罪的认定问题[J].理论探索,2023(1):121-128.

孙馨月,陈艳珍.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视角下的数字货币发展路径研究[J].经济问题,2023(6):18-23.

猜你喜欢
比特币数字货币可视化分析
我国职业教育师资研究热点可视化分析
声波吹灰技术在SCR中的应用研究
数字货币的国际监管经验与启示
可视化分析技术在网络舆情研究中的应用
国内外政府信息公开研究的脉络、流派与趋势
未来币(NXT):第二代虚拟货币的卓越代表
区块链技术在金融领域的应用与前景研究
英国央行数字货币的设计框架及其启示
“区块链”发展现状评述及展望
基于区块链技术的数字货币与传统货币辨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