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班主任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策略

2024-05-14 16:29吴琳刘敏
教育周报·教研版 2024年11期
关键词:班集体心理健康班级

吴琳 刘敏

在小学班主任的各项教育活动中,要逐步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达到素质教育的基本目标。从根源上激发学生学科学习兴趣,在潜移默化中对小学生的言行举止进行规范,还能有效地丰富班主任工作内容,打造一个团结向上的班集体。

一、心理教育融入日常,关注学生心理变化

在新时代背景之下,心理健康教育已经成为学校教育的首先,以此班主任教师需要将心理健康教育融合到班主任工作当中,为学生开展适宜其心理健康发展的教育环境,并保障心理健康教育的时间。在教学中班主任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心理变化,借助工作的便利,观察学生的言谈行为,以此发现学生的异常状况,并在班会中普及心理健康知识。班主任教师在工作之余也需要学习心理健康教育知识,丰富自己的知识素养,提高心理健康教育技能,提高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性。在心理健康教育中教师帮助学生认识疾病,并引导学生学习怎样防范疾病,同时为学生提供愉悦的学习过程,缓解学生的情绪,促使學生逐渐放平心态,在学习中转变情绪。

二、在班级管理活动中渗透心理教育,规范学生言行举止

基于素质教育理念发展背景下,在教学管理活动中班主任属于主导者、引导者。在日常工作中,班主任与学生接触时间相对更长,更能够将心理健康教育的相关内容,有效的融入到班级各项管理工作,创设良好的班集体环境。班级管理活动中,教师要打造出健康、民主的环境,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规范化学生的言行举止。在互敬互爱的班级环境中,学生纷纷积极参与各项实践活动,能形成良好与人协作的能力。教师在开展班级管理活动的时候,提出小组合作教学理念,有效促进学生之间的沟通与合作,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观察。例如,班主任举办知识竞赛,为赢得比赛的学生准备礼品。

三、形成良好沟通关系,引导学生自主改变

在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中,教师应当积极与学生形成良好的沟通关系,推进心理健康教育活动顺利开展。在学生与教师形成良好沟通关系基础上,教师需要对学生的全部行为有一定的了解。小学班主任在教育活动中,采用的惩罚、批评等信息,是对学生的外部控制方式。在小学生与教师的沟通与交流过程中,小学生普遍都会对教师的语气、表情、语调比较敏感。教师需要了解引发学生这一系列行为的促成因素,了解学生所处的家庭环境与真实想法,提出合适的心理教育模式疏导学生不良情绪,规范学生的行为向好的方向发生转变。

猜你喜欢
班集体心理健康班级
从我们的班集体说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班级“四小怪”
如何构建和谐班级
我爱我的班集体
不称心的新班级
用“爱心”创建和谐班集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