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准备的谈话

2024-05-13 13:08陈正洪
新课程·上旬 2024年5期
关键词:谈话心态教师应

陈正洪

教师是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施者,一言一行都会对学生的成长产生影响。根据以往的教育经验发现,谈话是教师开展教育活动的主要形式,教师利用暗示性的语言引导学生调整心态,发挥积极的心理作用,可以让学生在不同的环境中获得积极体验,保持内心的平衡与稳定。为保证谈话质量,教师应不断优化谈话的准备工作,从而确保在谈话过程中能够根据学生所表现的心理特征有针对性地展开“唤醒教育”,达到塑造学生积极心态的目标。

一、概念界定

(一)有准备的谈话

有准备的谈话是指教师在与学生正式谈话之前,要完成调整谈话双方情绪、梳理谈话流程、了解学生的心理发展状况等工作,从而选择有针对性的谈话方法,实现因材施教。教师还需确定谈话环境、谈话时间与地点、是否需要其他教师以及家长的配合等工作,为谈话的正式实施奠定环境和精神基础。

(二)“唤醒教育”

“唤醒教育”是一种在积极心理健康教育理念支持下的心理健康教育方法。初中正是学生身心逐渐成熟的阶段,因此学生具有无限的优势和潜能,值得被挖掘与唤醒。根据本研究需要,将“唤醒教育”定义为,通过语言和动作唤醒学生被“压抑”的个性与创造力,将关注点从学生的不足转移到学生的优势和特长上,对学生施以鼓励式教育,从而唤醒学生的自尊、自信、自强等潜能,引导学生以积极的心态面对生活和学习上的挫折,使学生的心理朝着阳光、积极的方向发展,将学生培养成为新时期的高质量人才。

二、有准备的谈话——“唤醒教育”塑造学生积极心态的实施

古语有云:“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此理论也指明了教师在与学生谈话前“充分准备”的重要性。通过查阅相关资料,笔者在总结前人研究结论的基础上,提出个性化见解,认为在准备“唤醒教育”谈话时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丰富“唤醒教育”知识储备,奠定谈话理论基础

一方面,教师应自觉强化对心理健康教育的认识,加强对心理健康教育理论知识的学习。教师应树立心理健康教育意识,并在教育教学工作中加强对心理健康教育原则、方法与技巧的总结,为开展“唤醒教育”作准备。此外,教师应积极参与学校安排的培训活动,在心理教育学家的引导下强化对学生心理发展水平的认知,并与心理教育学者共同探讨解决学生心理问题的策略,通过这一方式能丰富教师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论与技能储备。

另一方面,教师应在谈话前加强对学生的观察,观察内容大致包括个人性格、兴趣爱好、学习状态、家庭环境等方面,根据观察结果判定学生的心理问题,从而制定具有针对性的“唤醒”策略,为谈话效果的提升提供可能性。为了保证谈话的条理性,教师应梳理谈话思路。梳理思路的方式多种多样,教师可准备谈话清单、纲要,依次提醒谈话的进度与项目,避免出现谈话流程间断、谈话效果低下等情况。

例如,学校为了引导教师团队形成对心理健康教育的正确认知,并能够利用日常谈话塑造学生积极的心态,为全体教师搭建培训平台。学校让赵主任担任本次培训活动的主讲人,赵主任在本次活动中为教师团队罗列了发生的学生极端事件,利用真实数据强化教师团队对心理健康教育的认知,通过真实案例引导教师转变“出了问题才教育”“批评多帮助少”“关注缺点忽略正常和优势”的不利思想,并为教师团队讲解将教育原理和技术运用于师生教育谈话的方法,提高教师对“唤醒教育”谈话的运用能力。为了切实提高教师团队的心理健康教育技能,并解决教师团队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与漏洞,在培训活动中设置“自由讨论”环节,教师团队与赵主任共同探讨教育困惑,请求赵主任的指导。这一环节能够为提高教师的心理健康教育能力以及谈话技巧提供保障。为确保本次教学活动的价值,学校鼓励教师积极参与本次指导活动,并在培训活动结束后,组织理论知识与技能考核,提高本次培训活动的有效性。

(二)创造“唤醒教育”物质环境,提供谈话环境支持

谈话是教师与学生建立深度沟通的必要途径,既能帮助教师了解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又能拉近学生与教师之间的关系,利于良好师生关系的形成。每个阶段的学生都有与教师深入交流的欲望,但是初中生心理较为敏感,并不期望与教师过分亲近。因此,教师应优化谈话环境,确保学生能够卸下心理负担进行交流,以便判断学生的心理发展状态。

首先,教师应保证交谈环境的相对安静。教师既可以选择操场、放学回家的路上等线下場所,也可以将网络作为谈话的环境。在相对安静的环境中,学生能够放松心情。其次,教师应保证环境的适宜性。与办公室、走廊相比,还是草地或者操场更利于让学生放下戒备以及平稳情绪,教师可利用温柔且真切的语言帮助学生调整心理状态,赋予学生正能量,从而达成塑造学生积极心态的目标。最后,教师应保证谈话环境中包含丰富的辅助材料。教师既可以为学生准备一杯水、一包纸巾,也可为学生准备一本书、一面镜子等,以备学生不时之需。辅助材料能够让学生感受到教师的关心,从而敞开心扉与教师建立深度沟通,便于教师深度挖掘造成学生心理问题的原因。

例如,在教学中,教师发现一名男同学最近上课总是心不在焉,下课期间也不像往常一样活泼,总是坐在座位上发呆。针对这名男同学的实际情况,教师决定进行“唤醒教育”谈话。首先,教师针对此情况制订谈话方案,先对该生的优势进行表扬,并引导该生自述学习和生活状态,然后针对他的问题提出解决策略。教师在课间将该生带到走廊按原计划开展谈话,但在谈话过程中发现该生左顾右盼,自述近况也是敷衍了事。面对这种情况,教师不得不结束谈话。在本次谈话后,该生的状态并未发生改变,因此教师选择了通过网络与他建立沟通,在聊天中得知,在走廊谈话会加重他的心理压力,来来往往的教师和同学会认为他犯了重大错误。根据这一问题,教师将网络作为与该生谈话的主要环境,经交谈得知临近考试,由于在前两次考试中成绩呈现下滑趋势,他担心在这次考试中发挥失常,让父母失望,心理压力过大。针对这种情况,教师首先肯定他能够体谅父母“望子成龙”的心情,然后告诫他“在学习过程中成绩出现波动是正常的,既要勇于接纳失败,又要在失败中总结经验,调整后续学习计划,才能实现自身水平的提高”。经过教师的谈话成功“唤醒”了他对学习的积极性,并快速调整心态与学习步骤。果然不负众望,在本次考试中他名列前茅,本次谈话为塑造学生的积极心态提供了便利。

(三)注重“唤醒教育”语言艺术,确保谈话顺利推进

教师开展的“唤醒教育”谈话应注重语言艺术,以此提高学生对谈话内容的接受率。语言艺术大致包括两方面,分别为语言的选择和谈话口气,因此可从以下两方面入手。

一方面,教师应强化对谈话语言的选择。第一,教师在开展“唤醒教育”谈话前应挖掘“问题学生”的闪光点,从而减小“唤醒教育”谈话的推进阻力。第二,教师应慎重选择语言,避免使用挖苦、讽刺的语言与学生交谈,坚持以鼓励性语言为主。

另一方面,教师应强化对谈话口气的选择。谈话口气和书面语言有着根本区别,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选择语音、语调,确保“唤醒教育”谈话能够顺利推进。谈话的口气一般分为四类:(1)激扬式。激扬式口气语速较快、音量稍高,能够迅速引起学生的注意,提高谈话效率。(2)深沉式。深沉式口气语速较慢、音量稍低,但语言掷地有声,能够引起学生的深度反思,此种谈话口气适用于多次谈话无果的学生。(3)严肃式。此种谈话口气语气格调严肃,突出中心。此种谈话口气适用于学习态度不良、无所事事的学生。(4)活泼式。此种谈话口气节奏明快,语调温柔亲切,适用于性格开朗、自尊心强的学生。

比如,在教育过程中教师发现有一名女生在班级中出现语言中伤同学的现象,但她每天衣着得体、神清气爽,因此教师将该生的外在以及卫生习惯作为优势,以闪光点作为谈话的切入点,并选择活泼式谈话引导该生意识到自己的问题,“你的外在如此美好,可是偶尔的一言一行使这美好的外在出现瑕疵,可用碧玉微瑕来形容,希望你能在后续生活中养成良好的语言习惯,为你的外在加分。”教师的谈话能让学生产生“吹面不寒杨柳风”之感,该生本就有较强的自尊心,因此本次谈话不仅能使她在后续学习与生活中注意自己的外在,在日常生活中提升内在修养,以较高的标准规范自身言行,还能推动该生身心朝着良好的方向发展。

(四)创新“唤醒教育”实施模式,强化谈话教育价值

现阶段教育领域已有多名专家学者对“唤醒教育”实施模式展开研究,因此,教师应顺应教育领域发展潮流,创新有准备的“唤醒教育”谈话模式,从而强化谈话对学生积极心态的塑造价值。

第一,运用案例研讨会模式。教师应积极开展案例研讨活动,探讨重点集中在“塑造学生积极心理”上。在案例讨论活动中,将教师分为多个小组,每个小组可自由选择谈话的学生,通过案例探讨活动帮助教师明确自己所采取的谈话措施的不足,因此案例探讨活动是进行“唤醒教育”谈话反思的重要途径。比如,在针对学生生活习惯案例探讨活动中,有的教师反思到:当发现学生存在不良生活习惯时,由于未能调整情绪,与学生间的谈话过于激进,长此以往并不利于良好师生关系的构建。因此,在开展后续“唤醒教育”谈话前,应调整师生情绪,并避免按照刻板印象采取处理措施。案例探讨活动能够将教育谈话的直觉反应模式转变为意识反应模式,切实提高“唤醒教育”谈话工作的价值。

第二,准备清单模式。准备清单模式的应用主要要求教师将准备的谈话技巧全部应用于谈话过程中,并在谈话过程中填写“谈话表”,明确准备清单是否逐项完成。如针对培养自信问题,教师制订了谈话内容,包括:我和学生的心情是否处于平稳状态?选择的谈话时间、地点是否符合谈话需要?学生的优势包括哪些?学生缺乏自信的表现有哪些?针对缺乏自信问题,该运用什么样的方式和语气,引导学生塑造积极心态?教师将以上内容制成“谈话表”,并在谈话过程中逐项完成。此过程能将笼统的谈话流程逐渐精细化,既能帮助教师整理心理健康教育思路,又能使“喚醒教育”谈话向更专业、更科学的方向发展。

三、有准备的谈话——“唤醒教育”塑造学生积极心态的实施效果

教师将以上策略应用于心理健康教育实践过程中,发现有准备的“唤醒教育”谈话对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产生了十分显著的效果:(1)“唤醒教育”谈话能使学生的心理状态发生转变,巩固了学生积极心态的塑造。(2)有准备的“唤醒教育”谈话,拉近了学生和教师之间的距离,有利于教育教学工作的推进。(3)有准备的“唤醒教育”谈话,营造了宽松、愉悦的教育氛围,能消除学生对学校的排斥心理,为心理健康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奠定基础。(4)有准备的“唤醒教育”谈话,切实减少了师生冲突的发生,为学生的全面发展与进步以及学校教育水平的提高提供支持。但仍存在一定漏洞。比如,对互联网技术的应用较少。互联网已逐渐渗透教育领域,因此在后续“唤醒教育”谈话中,教师应加强对互联网技术的应用,以获取更优质且富有趣味性的教育资源,提高“唤醒教育”谈话的准备水平,突破时间和空间对“唤醒教育”谈话的限制,提高学生积极心态的塑造效率。

四、总结

“唤醒教育”塑造学生的积极心态是一个持续且复杂的过程,需要教师为之付出长时间的努力。因此,在后续心理健康教育中,应从知识储备、物质环境、语言艺术和实施模式四方面入手,优化“唤醒教育”谈话的准备质量,确保谈话的天时、地利、人和。

(作者单位:磐安县实验初级中学)

编辑:赵文静

猜你喜欢
谈话心态教师应
语文教师应具备的“文本素质”
班主任的谈话艺术
只要心态好,我就是班里最靓的仔
做谦逊的人
正确理解术前谈话
小学低年级教师应处理好的几种关系
还是“看掐架”心态
教师应上好语文综合性学习课
教师应首先在道德上成为教师
论心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