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自媒体与主流媒体互动下的家国情怀构建

2024-05-13 18:37赵义惠
艺术科技 2024年8期
关键词:主流媒体家国情怀自媒体

摘要:目的:文章以网络短剧《逃出大英博物馆》为例,旨在探析自媒体和主流媒体在互动过程中如何构建家国情怀,为当下自媒体内容创新提供借鉴参考,引导主流媒体积极利用新媒体、自媒体引导舆论,从而凝聚民族力量、促进民族团结。方法:采用文献分析法和案例分析法,以“自媒体与主流媒体”“互动”“家国情怀”等为关键词进行检索,并利用“滚雪球”的方式在相关文献中找到与研究主题更贴合的论文,综合分析检索得到的文献,并得出相关结论、方法和意义。结果:随着自媒体的发展,家国情怀已不再由主流媒体单独构建,自媒体平台也涌现出许多优秀的作品。分析得出,主流媒体在构建家国情怀时须增强内容的贴近性、拓宽国际化视野。结论:主流媒体和自媒体通过“前呼后应”,唤起受众集体记忆;主流媒体通过专访自媒体人“面对面”交流,实现引用和推广的结合;最后,双方共同发力助力家国情怀的国际化构建。综合来看,自媒体与主流媒体的互动具有积极意义:双方互动可以激励自媒体内容创新,督促自媒体自我约束;维护主流媒体的权威,适应当下媒介发展规律;最后,形成良性的媒介关系,增强传播效果和舆论引导能力。

关键词:自媒体;主流媒体;家国情怀

中图分类号:G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9436(2024)08-0-03

2023年8月,由两个年轻的自媒体人“夏天妹妹”和“煎饼果仔”创作的微短剧《逃出大英博物馆》爆火“出圈”。该剧以拟人化的手法讲述了一盏中华缠枝纹薄胎玉壶变成“人形”后逃离大英博物馆,与一名来自中国的记者在英国偶遇,最终小玉壶在这名记者的帮助下回到祖国的故事。该短剧一经推出,央视等主流媒体纷纷点赞转发,央视六套评论“小短剧也有大情怀”,国人心中的家国情怀被这部一集不到5分钟的短剧唤起。所谓家国情怀,有学者认为它“主要包括家国同构、共同体意识、仁爱之情”[1]。

如今,自媒体在信息传播方面掌握了更多的主动权,突破了主流媒体和精英群体在设置家国情怀等宏大议题时的垄断地位。自媒体平台涌现出许多主动承担文化传播使命和责任的博主,自媒体凭借其互动性、趣味性等特点在唤起受众集体记忆、构建家国情怀方面获得了传统媒体不可比拟的优势,进一步弥补了传统媒体在构建家国情怀时的严肃性等短板。同时,主流媒体凭借自身的权威性,在构建家国情怀等宏大议题时与自媒体互动,共同设置议题。

1 自媒体与主流媒体的互动形式

1.1 议题共振:构建和谐的舆论氛围

如今,引导舆论不再只是主流媒体的责任,自媒体影响力的扩大使其在舆论引导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具有即时性、互动性等特征的自媒体,在传播信息的同时能够迅速回应公众关切,在叙事内容和形式上有较高的自由度,这弥补了主流媒体因审核和媒体定位产生的信息滞后和内容局限。在突发性事件发生后,主流媒体可以依托专业团队第一时间作出部署,全面了解事件后作出深度解读,弥补自媒体信息传播无序的短板。主流媒体上的重要议题可能出现在自媒体上,自媒体上影响力大的事件也会吸引主流媒体报道。例如,2022年由村民拍摄的“徐州丰县一女子生育八孩”的视频在网络流传,随着事件的发酵,人民日报等主流媒体进行后续报道,相关议题进一步被自媒体转发评论。因此,“主流媒体和社交媒体两大舆论场的互动、共振,对事态得到良性解决、构建和谐的舆论氛围、营造开放的话语环境具有一定的实质性作用”[2]。

1.2 联合出品:主流文化“破圈”传播

在“内容为王”的时代,自媒体要想脱颖而出,精心打磨内容是关键。当下,自媒体平台优秀作品层出不穷,成为主流媒体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辅助。例如,由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共浙江省委宣传部和杭州市人民政府共同推出的《中国短视频大会》集结了美食、动漫、剧作等8个赛道的优秀短视频创作者,通过展演比拼,让观众在不同风格的短视频中看到中国文化和中国故事,如美食赛道的博主“雪姐花样馒头”将对“非遗”传承与传统节日的独特见解融入美食创作中,时尚赛道的博主“雁鸿Aimee”用易拉罐制作传统服饰,积极推动中国文化“出海”。主流媒体与自媒体积极互动合作,自媒体贡献内容,主流媒体贡献传播平台,助力主流文化“破圈”传播。

1.3 平台合作:开展线下精品活动

随着自媒体影响力的扩大,主流媒体与自媒体平台合作并不局限于线上,线下的合作互动也为受众带来了全新的体验。例如,2021年中国农业电影电视中心以“公益产品线下售卖”为主题策划了大型线下农产品峰会,主持人肖东坡与网红携手带货助力乡村振兴。通过合作,自媒体与主流媒体在人才、平台等资源方面实现共享和互动,这种线下合作有助于探索新的媒体模式和商业形式,为双方提供全新的发展路径和机遇。此外,自媒体与主流媒体线下活动的开展汇聚了更多力量,在落实中央政策、解决社会问题、助推社会发展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未来,自媒体和主流媒体的线下合作形式还有无限可能,研讨会、公益活动、主题展览等都是双方可以尝试的线下活动。

2 主流媒体在构建家国情怀过程中的优化空间

2.1 增强内容的贴近性

主流媒体自身的定位和所承担的社会责任,使其在报道新闻的过程中时常缺乏贴近性,尤其是在涉及家国情怀这类严肃议题时,往往采用专题报道、纪录片、现实题材电视剧等具有仪式性的传播形式,难以吸引受众持续关注。2012年,央视纪录频道联合大英博物馆和V&A博物馆共同制作的两集高清纪录片《china·瓷》讲述了中国外销瓷与整个世界接触和相互影响的故事,纪录片中展现的独特工艺反映了中国人民的智慧,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文化底蕴。但由于纪录片叙事风格较为严肃,传播渠道局限于传统媒体,所以该纪录片鲜为人知。因此,主流媒体要顺应自媒体时代信息碎片化、个性化传播的特征,增强内容的接近性和趣味性,打造更多类似《国家宝藏》《我在故宫修文物》这样的“爆款”节目。

2.2 拓寬国际化视野

主流媒体在传播家国情怀类议题时主要面向国内受众,因为此类议题往往与国家历史、文化等紧密相关,国内受众对本国的历史、社会背景有更加深刻的体验,所以更容易对家国情怀类议题产生共鸣,从而强化传播效果。在全球化时代,向国际社会展示中国的历史和传统文化底蕴,让中国人民的家国情怀在国际社会得到更好的表现和传递,可以提升国家形象和声誉,让海外受众更好地了解中国精神的内涵。因此,主流媒体在传播家国类议题的过程中,应积极创新家国情怀议题的国际化表达,兼顾国内受众和海外受众,减少“文化折扣”现象。

3 自媒体与主流媒体在《逃出大英博物馆》中的互动

3.1 “前呼后应”:唤起集体记忆

在短剧《逃出大英博物馆》上线之前,央视新闻就报道了“大英博物馆被盗”的新闻,其中就包括多件来自中国的文物“失踪”。“文物失窃”新闻“唤醒的正是我国关于近代战火、落后、流离、屈辱与新生的集体记忆”[3]。大众的视线再一次被拉回到那段艰难的历史岁月。随后,网络短剧《逃出大英博物馆》将大英博物馆展览的文物拟人化,讲述“文物们”渴望“回家”的故事,细腻的情感表达和感人的细节设计再一次戳中大众的泪点,顺应了现实的宏观舆论形势。在《逃出大英博物馆》构建家国情怀的过程中,自媒体和主流媒体“前呼后应”,在“时间”上形成互动,短剧表达的文物“归乡”之情恰好安抚了受众现实中无处释放的愤慨,受众能够共情剧中文物的情感和归家的愿望,在家国情怀的“呼唤”下,纷纷转发评论,引起更大范围内国人对文物归还等相关议题的关注。

3.2 “面对面”:引用与推广的互动

《逃出大英博物馆》虽然是自媒体人创作的短剧,但内容饱含家国情怀,上线两周,播放量就达到3.7亿次,引起国人乃至海外受众的关注和讨论。该短剧的主题是“海外流失的文物渴望回家”,主流媒体需要抓住这次引导舆论的机会,让更多的人了解大英博物馆内中国文物背后的历史文化。不久,人民日报专访《逃出大英博物馆》主创“夏天妹妹”和“煎饼果仔”,他们向受众讲述了该短剧的创作初衷、剧中隐藏的细节等,人民日报在《下一站,瑰葭路(归家路)!》这篇报道中将专访内容与文物现状结合,提出“文物最佳的归属是回到故乡”的观点。人民日报和《逃出大英博物馆》主演的梦幻联动反映了主流媒体引用自媒体的优秀内容,与自媒体博主“面对面”交流互动,同时自媒体创作的内容在主流媒体的宣传推广下产生了更大的影响力。在二者互动合作的过程中,受众的情感围绕“大英博物馆内的中国文物”这一议题被影响,家国情怀随之被持续唤醒。

3.3 共同发力:助力家国情怀国际化建构

家国情怀是一种对自己国家和民族深厚的情感认同,能够激励人们为国家实现特定目标而努力奋斗。在全球化时代,人类生活在同一个地球村,各国相互依存、命运与共,家国情怀的国际化建构有助于减少文化隔阂,促进文化交流和互动,建立更加包容平等的国际社会。由于“《逃出大英博物馆》的宏观语境正是国人对中国文物的广泛认知,海内外华人对于该短剧的叙事主题和象征意义的理解也不存在认知障碍”[4],因此《逃出大英博物馆》同样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关注,如BBC(英国广播公司)、新加坡《联合早报》等海外媒体都对该短剧进行了报道,《环球时报》发起的议题“请大英博物馆无偿归还中国文物”让世界看到了中国对“文物回归”的渴望与迫切心情,引起了埃及等与中国有着同样遭遇的国家的共鸣。此外,《逃出大英博物馆》在叙事符号等方面进行了协商,避免了意识形态冲突,拟人化的创作手法更容易让海外受众产生共鸣,从情感上得到国际社会的理解。自媒体贡献优秀内容,主流媒体发挥平台的国际影响力,二者共同助力家国情怀的国际化构建。

4 自媒体与主流媒体互动的意义

4.1 激励自媒体创新内容,自我约束

随着自媒体成为内容创作和流量竞争的“角斗场”,涌现出了许多如“煎饼果仔”“夏天妹妹”等这样优秀的自媒体创作者。虽然主流媒体在新媒体时代受到了一定的冲击,但依然是权威性和公信力的代表。对自媒体人来说,创作的内容若能获得主流媒体的转载报道,就意味着获得了官方认可,这在很大程度上起到了鼓舞和激励自媒体的作用。一方面,能够让原本致力于内容创作的博主脚踏实地、深耕内容;另一方面,对于创作效果不佳的自媒体来说,优秀的自媒体人在增加他们竞争压力的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成为“行业标杆”,能够为他们提供灵感来源,挖掘和释放创作潜力,从而构建一个“百花齐放”的网络空间。

4.2 维护主流媒体权威,适应媒介发展规律

在我国,主流媒体是党和政府治国理政的重要工具,在引导舆论走向和维护社会秩序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自媒体时代,受众主体地位愈发突出,主流媒体传播信息的权威地位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冲击。从媒体融合到媒体互动,主流媒体积极应对危机。在主流媒体举办的节目中,会引用自媒体平台创造的“梗”或者采访优秀的自媒体博主,如人民日报就《逃出大英博物馆》专访“煎饼果仔”和“夏天妹妹”,揭秘《逃出大英博物馆》背后的故事,进一步缩小了主流媒体和受众之间的心理距离,主流媒体在受众心中的严肃形象被打破。未来,自媒体将朝着纵深方向继续发展,自媒体和主流媒体的互动是一种双赢,二者可以共同剖析新媒体时代的文化内涵,探索新的传播方式。

4.3 形成良性的媒介关系,增强传播效果

自媒体的发展和创新速度已经超过主流媒体,主流媒体若将自媒体作为竞争对手,不仅难以维系自身发展,也不利于健康舆论格局的形成。构建家国情怀不仅需要自媒体和主流媒体立足于各自的主体性,形成互动与合作关系,还在于受众的情感配合。在受众的刻板印象中,自媒体内容轻松有趣且短小精悍,而主流媒体则多以严肃的形象示人,内容多是对国家宏观政策的解读。自媒体要和主流媒体亲密互动,主动承担起时代重任,打开创作格局;主流媒体要积极借鉴自媒体的传播优势,利用群众语言一改严肃的报道文本,借鉴和引用自媒体创作的优秀作品,促进受众与媒体关系良性发展,最终唤起与构建受众的情感。

5 结语

家国情怀是独属于中国人的、区别于其他国家人民的浪漫情感。新媒体时代,集体记忆的书写和家国情怀的构建不再由主流媒体独自承担,自媒体的蓬勃发展能够为构建家国情怀贡献强大力量。自媒体和主流媒体的互动成为构建家国情怀的重要方式,双方可以实现优势互补,强化家国议题的传播效果。自媒体和主流媒体可以共同设置相关议题,从而引起受众关注与讨论,同时,主流媒体要发挥自身国际影响力,自媒体内容要在叙事上注重共情传播,从更完整的角度构建出一幅宏大的家国画卷。

参考文献:

[1] 杨清虎.“家国情怀”的内涵与现代价值[J].兵团党校学报,2016(3):60-66.

[2] 余若瑶,张若云,孙志军.突发性事件中主流媒体与社交媒体的互动与博弈[J].视听,2018(3):184-186.

[3] 沈天赟,刘馥.共情传播视角下网络微短剧《逃出大英博物馆》的叙事策略与传播价值[J].西部广播电视,2023,44(22):161-164.

[4] 王雪莲,姜欣.转文化传播视域下我国文化类短视频的创新策略:以《逃出大英博物馆》为例[J].中国广播电视学刊,2024(1):92-97.

作者简介:赵义惠(2000—),女,安徽淮南人,碩士在读,研究方向:广告与新媒体。

猜你喜欢
主流媒体家国情怀自媒体
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家国情怀教育
做好涉恐报道:媒体如何设置议程
主流媒体互联网思维的现状与实现路径探讨
打造医院里的“主流媒体”
自媒体时代慕课对民办院校高等化学教学的意义与影响
自媒体时代下普通高校思政课改革路径
核心素养与语文教学的家国情怀
“全民记者团”:济南电视台与“百姓记者”的“握手”实践
主流媒体如何在“反转新闻”中当好定音鼓
大学生家国情怀的现状及其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