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涛 陈鹏起 程继贵 鲁颖炜 吕珺
摘 要:在专业课程教学中融入课程思政是坚持立德树人、教书育人的需要。该文结合作者从事新能源材料技术课程教学的实际,深入挖掘该课程中的思政元素,并辅以适当的教学方法将职业道德教育、法律意识、环境保护理念和爱国主义教育等元素引入到课堂教学中,以此提高学生参与教学积极性,丰富材料相关专业教学内容,使学生在学习专业课程知识的同时思想道德素质得到全面提高。该文为专业课的课程思政实施提供有效案例,为材料专业人才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围绕培养目标、细化课程目标进行积极的探索,取得较好的效果。
关键词:课程思政;新能源材料技术;能力导向一体化;工程教育认证;设计实践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24)13-0172-04
Abstract: It has been common sense that the application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in professional education could be of great importance. And as materials science curriculum, it has much self-characteristic, but it also need whole thinking and plan on how to conduct curriculum ideological and politics. So in this paper, we integrate the curriculum ideological and politics into New Energy Materials and Technology course, and merge the moral education, legal consciousness, environment protection, patriotism education into teaching process. Based on all these method, the student class enthusiasms are promoted, and also improve the professional teaching effect, as well as the ideological and ethical standards. At last, we provide an effective case in the application of curriculum ideological and politics in professional course, for the material professionals to carry out the basic task of moral cultivation, focus on training objectives, refine the curriculum objectives to carry out active exploration, and achieve good results.
Keywords: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New Energy Materials and Technology; capability oriented integration; engineering education certification; design practice
在2016年的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讲话中提出,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1]。根据课程思政教学要求,将思政元素以“盐溶于水”的方式融入到教学设计中,使得各个专业学生在接受专业课程教育的同时,其自身思想道德素质得到提升[2]。新能源材料技术是材料类多个专业的一门专业课程,该课程不仅向学生传授新能源材料和器件的基本原理和工艺,还涉及学科前沿和交叉,对于学生后续课程有较为重要的作用,如何将课程思政融入课程教学,丰富课程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效果,是任课教师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3]。
目前,在材料学科的专业课程思政教学中存在以下问题:①材料学科的课程思政教学实施方案缺乏系统性。课程思政作为需要教师挖掘的隐性教育资源,需要做到价值引领,同时由于教师对思政核心缺乏认识,无法自主设计思政育人元素,导致在专业课教学中简单植入思政元素,无法达到对学生的引领作用[4]。②专业选修课程的课程思政教学模块评价体系不健全。目前,各个高校的教学过程中对课程思政元素都提出了要求,但是其考核机制还不完备,导致课程思政建设仅仅用堆积的统计数据来说明思政教学效果,但是学生端的反馈机制尚未得到有效体现。
另外,在目前的专业课,特别是专业选修课程教学中,还面临部分学生学习兴趣不高,课堂教学效果需要提高的问题。如何提高教学效果就成了任课教师的重要任务之一,因此在后续的教学任务中,课堂思政的引入还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热情,调动学生的课堂参与积极性。对于新能源材料技术课程来说,通过介绍当今能源利用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寻求未来解决办法,并在知识学习的同时激发学生兴趣,推动学生未来自主学习和掌握能源材料技术知识,引导学术在新能源学科方向的发展[5]。新能源材料技术课程的教学内容包括:新型储能材料、锂离子电池材料、燃料电池材料、太阳能电池材料基础与应用和其他节能材料。重点讲授各类新能源的基本概念,工作运行原理,器件的基本组成及器件对材料的基本技术要求,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等。在完成上述教学目标的同时,笔者在课程教学过程中,围绕思政育人,努力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塑造良好人格;在了解基础知识的前提下,培养新能源材料创新意识;同时,激发学生对于新能源材料相关行业的热爱,增强科技兴国思想,投身新能源材料科技领域。
一 明确在专业课程中融入思政元素的价值
在我国高等教育事业蓬勃发展的背景下,党和国家对于教育事业高度重视并加大教育事业的投入力度,同时对教育不断进行改革与创新,为所有学生提供更加优质的社会主义教育服务[6]。在教学设施硬件逐步改善,教师队伍逐渐加强的大背景下,如何将材料类专业课程上好,让学生迸发出积极的学习兴趣就是目前要解决的主要问题[7]。因此,将思政元素融入到专业课程中,以此提高专业课程的教学乐趣和效果就有了很强的必要性[8]。另外,课程思政对于材料类专业课的教学也有重要意义,在专业课教学以外能够塑造学生正确的“三观”,同时激发学生投身新能源材料科技领域的兴趣。
二 新能源材料技术课程思政的整体设计
(一) 专业培养方案和课程大纲
目前,全国各个高校都在积极推动课程思政进课堂的活动,但是要让课程思政内容与专业培养方案对接起来,就要在该课程的授课对象,即合肥工业大学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专业的专业培养方案中首先体现出来。因为如果培养方案未能根据需求及时调整,授课教师在长期的教学惯性等原因下就无法及时作出调整,从而就会导致课程思政理念在专业课教学中无法推广。因此,在2021版本专业培养计划中对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专业培养方案进行了调整,以适应课程思政教学的要求。
另一方面是课程大纲的调整,根据新能源材料技术课程大纲的要求,该课程目标包括新能源器件的基本工作原理,掌握燃料电池、锂电池、太阳能电池器件的主要材料和掌握其性能的测试方法,了解多种新能源及储能技术的发展趋势。与此相对应,其覆盖到的专业培养目标包括具有坚实的专业知识,牢固掌握在粉体材料、粉末冶金、陶瓷材料、难熔材料、硬质合金及超硬材料等领域工作的知识和技能,同时具备相关产品选用、工艺及设备设计的能力,了解本专业国际前沿和发展趋势及相关学科、专业的发展状况;具有较高的自主学习能力,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及从事本专业和相近专业业务工作的能力,共两个培养目标。
(二) 根据课程内容进行课程思政元素的修订
为了高质量完成新能源材料技术课程教学,提高教学工作的时效性,需要将思政元素融入到实际教学当中,促使思政元素与课程有机融合[9]。我们在课程教学设计中,充分挖掘了新能源材料技术中蕴含的思政元素,见表1。例如在燃料电池章节,电解质传输离子种类决定了电池类型,说明小处见真章,细节决定成败,同时培养学生尊重科学、尊重事实,并用发展的眼光看待科学。又例如锂离子与层状化合物的相互作用,可强调个人与集体相互依存的关系,着重强化对原因与结果联系的认识。在这些教学案例的基础上,辅以合适的教学方法,希望引领学生们形成正确的价值导向,同时提升同学们的学习兴趣。例如,在绪论部分讲述新能源材料的发展历程,世界各国在尖端材料领域的科技竞争,同时我国在该领域的地位和面临的外来挑战,让同学们明白学习新能源材料能够实现自身价值的意义和报国使命感[10]。在离子导体章节中,我们通过不同离子传导类型的介绍,阐明了理论指导实践的意义,以及不同离子在电场的作用下进行有序运动,说明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会决定人生发展道路与方向。
(三) 提升授课教师的思政能力和育人能力
作为授课教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教师在课程思政建设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11]。作为本课程的授课人,在2020和2021两年内参加多次课程思政相关教学教研培训,努力提升课堂教学水平和知识深度。2014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同北京师范大学师生代表座谈时的讲话中指出:“合格的老师首先应该是道德上的合格者,好老师首先应该是以德施教、以德立身的楷模”[12]。主讲教师需要努力提升自身理论修养,深刻领悟课程思政的内涵,才能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方法论,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坚定信仰者、積极传播者、模范践行者[13]。同时,材料类专业的授课首先是基于专业知识,因此,专业知识方面的学习和提升也要不断进行。教师要在日常教学和科研中,做到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教师要为学生做出榜样和示范,要成为学生的一面镜子[4]。做一名优秀的教师,比专业知识和视野更重要的是人文知识和视野。文化底蕴深厚的教师,必然是拥有高尚人格的教师,必然是具有优秀人文精神的教师,必然是深受学生欢迎的教师,也必然是能够担当历史重任、教书育人的教师[2]。同时在科学技术领域,我们国家还处于追赶者的阶段,但是文化自信的理念依然是要坚持的。高校作为教书育人的最高学府,将文化自信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义不容辞的责任,高校教师也要树立文化自信的态度,在当下信息流纷繁复杂的时代进行文化自信的培养[14]。
三 新能源材料技术课程思政教学的实践和成效
新能源材料技术课程小组持续优化课程思政主题与课程大纲的融合程度,真正做到“盐溶于水”。学生通过案例展示、政策展示、思想展示等在课堂内进行交流,老师按照学生展示内容从思想、理论、方向上整体把握,引导学生讲授的方向,更好地掌握新能源材料的发展动态。老师根据学生汇报的情况进行课内的审核和评估,主要从学生展示水平、资料收集完整性、社会价值观念的认知程度和学习态度等方面进行全方位评价,以此作为课内交流的成绩依据。其主要教学实践和成效如下。
(一) 根据课程内容设置思政元素
在教学过程中如何将巧妙设计的课程思政元素以“盐溶于水”的方式融入到课堂教学中也是一项重要的工作。目前高校教育内容中对于大学生而言有些过于单一化,内容较少,涉及的范围也不广,很多都是一些老生常谈的内容,不能对学生进行有效的教育和引导。特别是在各个课程都开展课程思政教育后,如何将课程思政元素与专业教学内容结合就成了一项需要认真思考的工作。在本课程的教学中,例如,在锂离子电池材料基础与应用这个章节的教学中,引入锂离子在电场作用下的有序运动,说明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决定了人生发展道路与方向。通过讲授法教学的理念,可最终分析原因与结果的辩证关系[15]。锂离子在电极中的脱出和嵌入,在电解液内的运动都是在电场作用下的有序运动,这是锂离子电场工作的基本原理。人生是一场马拉松,每个人的成长都要在社会和法律的框架下进行,这就像锂离子在电场下的有序运动,人的成长也要遵循外在规律。针对考核方式,我们在本次课中增加了一个20分钟的课堂测验,在课程进行的同时就考察学生的学习效果。
(二) 提升学生的参与度
课程思政的开展,从另一方面也是要求教师在人文素养方面提高自身。基于此,在每一章节的课程思政设计前,都要去提前调研大量的相关知识,例如材料学领域的大家、历史人物吉布斯、亥姆霍兹,近期的2019年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古迪纳夫、吉野彰等,而这种著名学者的引入,可以增进学生对材料学科的感情,从而保证材料学课程的教学效果。另外,对于材料类的基础学科,由于其知识理论性强,比较枯燥,在目前的社会气氛下不容易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因此通过引入热力学计算知识主要贡献者如焦耳、普朗克等的生平事迹,唤醒材料学生对基础知识的兴趣,并理解基础学科的重要性。
(三) 考核和评定
在最终成绩评定上,一定要引入考核机制,否则课程思政的最终效果难以得到保障。因此,本课程在课堂互动和作业撰写两个考核指标中引入课程思政考核点。首先要求课堂互动中,学生能够积极回答课程思政环节的问题,根据学生的参与度给予相应的评分。另外在作业中,将课程思政的考核点纳入,例如让学生调研我国水资源保护法的颁布和修订历程,以此拉近学生与环保概念的距离。从学生作业方面入手,根据课程思政要求,将燃料电池理论电动势计算过程作为计算依据进行了分析,在引入材料学基础知识学习的同时,带领学生回顾了物理化学的热力学知识与新能源器件之间的结合,以此向学生传达基础学科知识的重要性。同时,材料学科的学生依然可以利用数学的手段对材料过程进行分析。
四 结束语
当代工科尤其是材料学科的学生,不但要掌握材料相关知识及前沿科技进展,更需要提升自身的政治素养、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并养成务实工作作风。新能源材料技术是材料学科专业的学生学习专业知识和进行思政教育的平台,为了提升思政教学效果,需要不断挖掘贴合材料基础知识和时代背景的思政元素,丰富课堂内容。因此,高校教师需要坚持将课程思政贯以“盐溶于水”的形式融入课堂教学,实现价值引领与知识传授的统一。在我们党和国家开启下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时间里,用高等教育的成绩为党和国家培养更多人才。
参考文献:
[1] 习近平: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 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N].人民日报,2016-12-09.
[2] 王世平,赵春燕.立德树人理念下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课程思政建设路径研究[J].高等学刊,2022(21):139-143.
[3] 张宏国,黄海,刘胜辉,等.地方高校新工科应用型人才培养综合改革研究与实践[J].教书育人(高教论坛),2020(21):26-28.
[4] 周华从,陈秋月,洪海龙.课程思政实施效果考核评价及持续改进思考与实践——以制药工艺学课程为例[J].高等学刊,2022(20):5-9.
[5] 柳逸青,王鑫,刘晓,等.高校专业课程中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的难点剖析与路径探索[J].高教学刊,2018(6):141-143.
[6] 许淑琴,邱晖,孟惊雷.高校本科课程思政建设路径与机制[J].高教学刊,2021(11):193-196.
[7] 杨启莲,郑艳.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协同育人机制构建[J].高教学刊,2021,7(16):26-29.
[8] 梁艳峰,郭永春,杨忠,等.新工科背景下传统专业的课程思政建设实践探索[J].高教学刊,2021,7(15):152-155.
[9] 罗仲尤,段丽,陈辉.高校专业课教师推进课程思政的实践逻辑[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9(11):138-143.
[10] 陶韶菁,陈镇喜.课程思政:专业性和思政性的相统一相促进——以经济学类课程为例[J].华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22(6):128-134.
[11] 熊晓轶,姚洋.基于课程思政的应用型财经高校金融学专业考核评价体系的构建研究[J].高教学刊,2021(2):43-46.
[12] 习近平:做党和人民满意的好老师——同北京师范大学师生代表座谈时的讲话[EB/OL].https://www.gov.cn/xinwen/2014-09/10/content_2747765.htm.
[13] 王慧,张芸香,郭晋平.形成性考核在“课程思政”教学效果评价中的应用研究——以高校《城市生态学》课程为例[J].高教学刊,2020(29):178-180.
[14] 侯湖平,张绍良,公云龙,等.课程思政理念下不动产估价课程教学改革探索[J].高教学刊,2022(21):148-151.
[15] 周泰石.新时代背景下文化自信融入高校思政教育的探讨[J].高教学刊,2022(20):173-176.
基金项目:安徽省教学改革项目“新能源材料技术课程思政”(2021kcszsfkc328);安徽省“六卓越、一拔尖”卓越人才培养创新项目“粉体材料科学与工程卓越工程师培养创新项目”(2020zyrc126);合肥工业大学第二批“课程思政改革試点课程”建设项目“新能源材料技术”(无编号)
第一作者简介:洪涛(1989-),男,汉族,河南信阳人,博士研究生,副教授。研究方向为材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