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解剖学课程思政的意义与目标设置

2024-05-13 12:45岳晓雯常子敏冯玥
当代体育科技 2024年9期
关键词:思政元素立德树人课程思政

岳晓雯 常子敏 冯玥

摘   要:运动解剖学通过研究人体运动器官和肌肉骨骼系统的结构与功能,帮助学生全面了解运动,培养科学素养和创新能力的同时,在其中融入课程思政元素可以有效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本文旨在探讨运动解剖学课程思政教学的可行性和有效途径,为体育专业课程思政体系的发展和完善提供相应的理论支持和实践经验。通过探索运动解剖学课程中的思政元素并进行有效融入,为体育专业课程的改革和发展提供有益的借鉴。

关键词:运动解剖学;课程思政;思政元素;立德树人

Exploration and Integration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lements in Sports Anatomy Course

YUE xiaowen CHANG zimin FENG yue

(Nanchang Institute of Science &Technology, Nanchang, Jiangxi Province, 330038China )

Abstract:Sports anatomy, by studying the structure and function of human motor organs and musculoskeletal systems, helps students comprehensively understand sports, cultivate scientific literacy and innovative abilities. At the same time, incorporating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lements into the curriculum can effectively guide students to form correct worldviews, outlooks on life, and values, which has important theoretical significance and practical value. This article aims to explore the feasibility and effective ways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sports anatomy courses, and provide corresponding theoretical support and practical experience for the development and improvement of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system in physical education courses. By exploring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lements in sports anatomy courses and effectively integrating them, we can provide useful references for the reform and development of physical education courses.

KeyWords:Sports anatomy; Cours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lements; Cultivate virtue and cultivate talents

隨着社会发展,高校教育对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为体育学专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运动解剖学课程以其对运动中人体结构的深入研究,为体育训练和康复提供了科学依据。当前,高校课程思政建设已经成为推进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1]。教育部2020年5月印发《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以下简称《纲要》)中指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必须将价值塑造、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三者融为一体、不可割裂。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就是要寓价值观引导于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之中,帮助学生塑造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是人才培养的应有之义,更是必备内容[2]。目前在运动解剖学课程中思政教育的研究和实践还相对较少。传统的运动解剖学课程更注重对学生专业知识的灌输,而相对忽视了对学生的人文素养和社会责任感的培养。大学生作为社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其思想政治素质的培养显得尤为重要。因此,思考和实践如何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运动解剖学课程,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1运动解剖学课程思政的意义

当前,高校教育正处在优化教育结构,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期。高校教育不仅要传授学术知识和专业技能,更要承担起立德树人的重要任务。运动解剖学思政元素的挖掘,可丰富充实体育专业课程思政理论体系,为后续的运动生理学、体育保健学等专业核心课程的开展奠定基础,在体育专业课程思政育人的教学体系中发挥着重要的基础性作用。结合国家教育政策方针、大学生学段特点与运动解剖学学科特点,运动解剖学课程思政的开展具有独特且深刻的意义。

运动解剖学课程思政的开展符合立德树人的现实需求。国家教育方针坚持立德树人,强调思想政治教育要渗透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运动解剖学课程通过挖掘课程内含的思政元素,将科学知识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结合,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为培养德才兼备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打下坚实基础[3]。运动解剖学课程思政教育能够结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心理特点,以学生为中心,通过案例分析、问题探讨等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和科学态度,为他们的终身学习和个人发展奠定基础。作为一门生命科学和体育学的交叉学科,运动解剖学的课程内容本身涉及生命健康与人的全面发展。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讲解人体结构的奇妙设计、运动对人体的积极影响等内容,强调科学素养在个人和社会发展中的作用,体现以人为本和全人教育的原则。结合国家“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中的健康科技创新要求,运动解剖学课程思政的开展应聚焦于培养具备科研素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体育科技人才。“为国家培养了什么人”,在运动解剖学课程中,这个问题被赋予了生动的实际含义。运动解剖学课程思政意义的深刻在于它不只是科学知识的传授,而是高校教学改革和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的重要体现。通过课程思政,可以更好地履行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使学生在专业学习的同时,获得全面、和谐和可持续的发展,培养学生成为有创新意识,具有担当的高素质体育人才和终身运动倡导者。

2运动解剖学思政育人目标的设置

体育学科的育人目标要紧密结合自身学科的特色和优势。深度挖掘提炼专业知识体系中所蕴含的思想价值和精神内涵,科学合理拓展专业课程的广度、深度和温度。《纲要》中明确指出体育类课程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注重爱国主义教育和传统文化教育,培养学生顽强拼搏、奋斗有我的信念,激发学生提升全民族身体素质的责任感[2]。运动解剖学不仅是学科知识的传递载体,更是培养学生综合素养、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场所。在目标设置中应贯穿“三全育人”的理念,这意味着在课程教学中要全面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在专业知识教学中渗透爱国情怀,社会责任感和敬畏生命的观念,并激发学生服务于人民健康和国家体育事业发展的志向。

在传统的知识、能力目标的基础上增加情感价值和育人目标。通过学习使学生加深对体育技术动作、常用身体练习方法的理解,丰富知识面,提高其综合素质,开拓创造性思维。既帮助学生了解并掌握健身知识、提高技术水平、预防运动损伤[4],为将来从事体育教学、训练、社会体育指导及体育科学研究工作奠定扎实基础,培养学生运用专业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做到学以致用,助力体育事业的创新与发展。同时,将课程内容引申到对大学生的人生观和世界观的教育当中,把“立德树人”融入学生的理论知识和实验实训教育环节,树立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深度挖掘提炼专业知识体系中所蕴含的思想价值和精神内涵,引导学生学习和践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领会和传承体育报国的红色基因,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历史使命感。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崇敬和献身精神,倡导“使命在肩,奋斗有我”的时代精神,使学生在学习人体运动科学的同时,认识到个体努力对于国家发展的意义。树立以人民健康为中心的服务理念,提升尊重生命的人文素养,传承和弘扬救死扶伤的精神,培养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观念,将预防为主的方针融入到体育运动与健康保护的实践中去,服务全民身体健康。真正做到把“思政”融入到运动解剖学课程教学当中,推动构建以马克思主义学科为引领,运动解剖学课程与思想政治教育协同一致、合力育人的教學设计理念[5]

3运动解剖学思政元素融入的原则

课程思政元素融入的本身是一个立足于专业教学同时寓教于乐的过程。在课程设置阶段,需要将思政教育理念与专业知识教学目标相结合,将课程思政目标融入教学大纲,确保从课程设计本身上就体现了课程思政元素。做到整体统筹规划。思政元素的融入是贯彻落实教育教学改革,实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一个具体举措。我们在培养学生时不仅需要注重专业知识的传授,也要注重思想道德的引导。通过融入思政元素,加强学生对国家的认同感,培养爱国情怀。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健康观念和价值观念,强化社会责任感。通过教育促成个体与社会的和谐发展,使学生更好地适应和服务社会。笔者认为具体而言,融入原则和要求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点:①知识性与价值性相结合,在讲授专业知识的同时,引导学生建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世界观,如强调科研精神、公平竞赛、尊重生命和健康生活方式等。②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理论教学不仅要传授运动解剖学的基本知识和概念,也要结合实际案例、体育竞技现象,讨论其中的思政内容,例如运动员的奋斗精神及其对社会的积极影响等。③整体规划与个性发展相结合,在融入思政教育时,要针对不同学生特点和需要,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促进学生个性化、全面化发展。

4结语

从思政元素融入的过程中我们不难看出,运动解剖学不仅是一门纯粹的科学知识学科,也是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民族自豪感和时代使命感的重要平台。运动解剖学课程思政的开展要以国家政策方针为指导,紧扣时代步伐,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深入传承民族精神,全面推进理想信念教育,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培养高素质的体育专业人才。设立的运动解剖学课程思政育人目标应该是全方位、系统的。

在思政育人的实践中,教师不仅要传授相关的专业知识,还要以专业课程为载体,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学生理解并践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弘扬时代精神,科学认知社会,服务于人民和国家,为实现“教育强国”、“体育强国”和“健康中国”贡献智慧和力量。教师想要胜任传道受业解惑的角色,首要前提是拥有较高的政治素养,即政治立场、政治认同、政治情怀和政治信仰。而如何提升体育专业课教师的政治素养,使其在“课程思政”中实现知、情、意、行的完美统一,更好的完成“立德树人”的教育使命[6]。在思政融入的过程中,怎样的实施路径才能更好的使思政元素与运动解剖学知识点相结合,确保思政教育贴近学生实际,增强教学的吸引力和说服力。在评价体系的构建环节,课程思政往往需要同时评价学生的专业知识掌握程度以及思政素质的培养效果,这就需要构建综合性评价标准。如何细化才能确保专业知识掌握程度以及思政素质的培养效果在评价体系中得到平衡。这些都是我们亟待解决的问题。

参考文献

[1]孟子敏,李莉.课程思政教学实践中的若干问题及改进路径[J].中国大学教学,2022,(3):51-57.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EB/OL].https://www.gov.cn/zhengce/zhengceku/2020-06/06 /content_5517606.htm,2020年5月28日.

[3]朱丽.“课程思政”融入创新创业教育的价值耦合与路径探索[J].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20,36(5):1-4.

[4]寇建民.对体育运动训练专业《人体解剖学》课程的教学改革[J].四川解剖学杂志,2010,18(4):50-52.

[5]张松江,张文靖,高剑峰.医学生理学教学中的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探索[J].黑龙江教育(理论与实践),2021,(3):19-21.

[6]王淑荣,董翠翠.“课程思政”中专业课教师政治素养的四重维度[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2,49(2): 129-137.

猜你喜欢
思政元素立德树人课程思政
浅谈思政元素在大学英语教育中的应用
大学语文课程中的思政元素
《大学语文》融入课程思政元素的研究
思政元素融入《政治经济学》教学探索
发挥专业特色 实施“课程思政”
湖南工艺美术职业学院湘绣专业实施课程思政的可行性研究
谈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任务
浅谈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实践立德树人
学校体育器材管理自助化
新常态视阈下高校辅导员做好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