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成强
随着“双减”政策的推行,课后服务成了中小学生培养兴趣爱好、发展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中小学应聚焦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充分利用优质的教育资源,满足学生多样化的发展需求,为学生提供丰富多彩的课后服务。科技教育活动是以学生探究为主的、涉及科技领域的课程活动,能够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创新能力、实践能力以及科技报国情怀,促进学生科学素养的整体提升。“双减”背景下科技教育活动在中小学课后服务中的开展能够为学生提供研究科技的机会,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实践能力,促进学生科学思维的发展,使学生能够更好地适应未来的社会,成为国家科技领域的后继力量。因此,中小学教师应深度研究课后服务开展科技教育活动的具体实践策略。
一、“双减”背景下中小学课后服务开展的现状
(一)课后服务内容与形式偏于单一
“双减”政策下,中小学都在不断探究课后服务的高效开展路径。然而当前课后服务的开展时日尚短,中小学课后服务仍然处于摸索阶段,对课后服务的开展缺乏足够的经验,这就导致很多学校将课后服务集中于美术、音乐、劳动教育、体育等传统的素质教育活动,课后服务内容呈现单一化的特点。当前课后服务开展形式与课堂教学相差不多,很多教师在课后服务时间忽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取而代之的是内容的讲解。这种课后服务形式未能完全摆脱应试教育的束缚,难以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影响了学生素质的发展,限制了“双减”育人功能的贯彻落实。
(二)难以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需求
随着社会多元化的发展,学生个性化的需求越来越多。很多学生在多元化社会的影响下开始产生不同的兴趣爱好,这对中小学课后服务提出了重大考验。“双减”背景下,课后服务的开展便是为了满足学生多样化的学习需求。然而当前课后服务的开展受到诸多因素的限制,难以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如中小学教师的专业素养不足,难以为学生提供多样化的教育指导;学校硬件设备及资金准备不足,难以为学生诸多的兴趣爱好提供充足的物质条件支持;个别地区教育资源相对落后,难以支持学生的探究行为等。中小学在课后服务中仍然需要基于自身条件,结合学生的个性化需求,挖掘更多课后服务活动类型,满足更多学生的个性化发展需求。
(三)教师的课后服务指导水平不足
教师是课后服务教育活动的组织者与执行者。教师的指导水平影响着课后服务的开展状况。当前中小学课后服务主要由各任课教师负责,很多教师所学专业并非对应的课后服务课程,这就导致教师的指导水平明显不足,主要体现在教师对课后服务项目了解不够深刻,缺乏相应的理论与实践经验;教师在课后服务活动指导中沿用应试教学方法,忽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未能激发学生的自主探究意识;教师的教育指导未能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发展兴趣爱好的方法等。教师的课后服务指导水平的不足直接影响了学生兴趣爱好的培养,导致课后服务处于相对低效的状态,也严重影响了学生的素质发展。
二、中小学课后服务开展科技教育活动的价值
(一)丰富课后服务内容与形式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科技教育活动领域也在不断延伸。体系越来越庞大的科技教育活动给课后服务增添了更多精彩的内容,丰富了课后服务开展形式。当前科技教育活动主要分为科学常识、信息技术、人工智能、科技实验、科技创新等,其中每一个科技活动分支都能单独成为一种课后服务类型。不同的科技教育活动开展形式也是多种多样的。可见,科技教育活动的开展能够拓展课后服务项目体系,丰富课后服务内容,打破课后服务偏于传统化的体系设置,为课后服务注入新鲜血液。各地中小学应响应国家号召,深入探究科技教育活动的科学设置,为当前小学生提供更多选择,强化学生的科学素养,真正落实课后服务育人的教育目标。
(二)满足学生多样化的发展需求
教育部提倡将科学教育作为各个区域中小学课后服务最基本的项目。这一决定进一步强调了科技教育在中小学生素质培养中的重要地位,密切关注学生多样化的发展需求。在社会现代化步伐不断加快的今天,各行各業的发展都离不开科技,科技素养几乎成为学生向任意领域发展必备的基础素养。中小学课后服务开展科技教育活动能够帮助学生更快适应千变万化的信息社会,具备时代发展所需特质。科技教育能够提升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科技素养、创新能力、动手实践能力和审美能力,有效满足学生个性化与多元化发展的需求,促进他们全面而有个性地发展,将学生培养成为现代社会需要的高素质人才。
(三)提高教师的科研及教学水平
中小学课后服务开展科技教育活动需要教师具备专业的科技素养及较高的教学水平。为了更好地发挥科技教育活动的育人作用,中小学会给教师团队提供进一步研究学习的机会,对教师进行科技教学理论及实践的培训,帮助教师掌握更多的科技知识与教学技能。在课后服务的科技教育实践中,教师也会不断摸索新的教学经验,探究有效指导学生科技活动的方法,为学生科技素养的培养提供有利的条件支持。中小学课后服务开展科技教育活动有助于推进培养学生科技核心素养的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转变,进一步提升教师的教学能力,实现教师专业化、多元化发展。同时,有利于打造一支有个性专长的科学型教师队伍,提高教师的科研及教学水平,推动学校课后服务多样化、现代化高质量发展。
三、“双减”背景下中小学课后服务开展科技教育活动的具体策略
(一)打造优秀的科技教师团队,提供高质量的教育指导
“双减”背景下中小学课后服务开展科技教育活动离不开优秀的教师团队指导,各中小学应打造一支专业化的优秀科技教师团队,为学生课后服务活动的开展提供高质量的指导服务。当前课后服务中科技教育活动的开展主要由信息技术任课教师所负责。随着信息技术领域不断推陈出新,教师所学习的专业知识需要不断更新,才能满足科技教育活动的指导需求。因此,当前科技教育教师团队的专业水平明显存在不足之处。中小学应从以下两个方面出发,致力于打造优秀的科技教师团队:一方面,学校可以聘请退休教师和具备资质的社会专业人员融入学校科技教师队伍,借助优秀的社会力量弥补学校专业教师数量的不足,构建一支全兼职融合的专业化教师团队。这样不仅能够缓解专业教师稀缺的现象,而且为本校科技教师提供了相互交流的机会;另一方面,中小学要加强本校科技教师队伍的培训工作,为教师提供专业化的学习平台,如邀请其他学校优秀的专业科技教师来校培训;组织科技教师团队共同教研;开发智能化的学习平台,为教师提供优质的学习资源;为教师提供跨区域学习的机会,吸取优秀学校的科技教学经验。打造优秀的科技教师团队能够为科技教育活动的开展提供有力保障,为学生提供专业化的高质量教育指导,确保科技教育活动顺利开展。
(二)加大科技活动宣传力度,增强科技教育的影响力
科教兴国一直以来都是我国战略发展中的重点。科技素养是现代化社会对人才培养的基本需求,也是中小学教育应重点关注的话题。由于科技所包含的内容非常广泛,因此学生对科技活动的认知并不全面,导致学生的科技素养处于较低的水平。中小学课后服务中科技教育活动的开展需要学校为学生提供更多深入了解科技活动的空间,激发学生对科技活动的兴趣。中小学应适当加大科技教育活动宣传力度,使更多学生全面深入地了解科技教育活动,增强学生的科学意识,提高科技教育的影响力,这样才能引导更多学生参与课后服务的科技教育活动中,提升学校科技教育活动效果。例如,学校以机器人科技为主题设计了相应的课后服务课程,为了使更多学生深入了解机器人科技课程,学校可以从多个角度进行宣传,如通过学校公众号详细介绍机器人课程体系及相关活动,为学生提供了解机器人课程的机会;组织机器人体验课堂,让学生亲自体验,以便学生做出选择;开通短视频公众号,向学生展示机器人课程的精彩瞬间及课堂成果,激发学生对机器人学习的兴趣。大力宣传科技活动,能够扩大科技教育的影响力,推进科技教育活动在课后服务中的开展。
(三)丰富科技教育活动内容,满足学生个性需求
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科技教育在中小学教育体系中的地位越来越高,科技能力几乎成为学生未来从事各行各业的基础。“双减”背景下,中小学教育正在不断探究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需求的途径。课后服务中科技教育活动的开展能够为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提供必备的素质基础,满足学生发展兴趣爱好的需求。科技教育活动形式与内容包罗万象,不同领域对学生科技素养的需求也各有不同,中小学应重视丰富科技教育活动内容,以多样化的科技形式培养学生的科学兴趣,提升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动手实践能力以及创新能力,使学生能够拥有高水平的科技素养,支撑自身个性化及多元化发展。例如,在课后服务的科技教育活动开展中,学校可以结合科技内容开展创客活动,侧重培养学生运用科学技术解决现实问题以及创新应用的能力;学校可以组织以人工智能为主题的科技活动,带领学生深入研究人工智能的设计与应用,培养学生对人工智能的科学应用能力及科学精神;学校还可以开展以科技创新为主题的实践活动,组织学生深入研究科学理论,并对相关理论进行应用创新。丰富的科技活动能够为学生提供更多的选择,满足学生个性化及多元化的学习需求,促进学生综合素质全面发展。
(四)共享优质科技教育资源,拓展学生的科学认知
科技教育活动的开展能够突出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的科学意识,引导学生在活动参与中得到思维与能力的全面发展。科学知识的容量很大,学生需要在活动参与中学习更多科学知识,了解更多科技资源,这样才能拓展自身的科学认知,满足自身在科学领域的发展需求。中小学课后服务中,科技教育活动的开展需要为学生提供优质的科技教育资源共享渠道,以及更多自主研究的空间,支持学生的科学探究行为,促进学生科学能力的发展。在优质科技教育资源的共享中,学生能够根据自己的需求制定不同的学习计划,借助科技教育资源实现个性化的学习,有效提升自身的科技素养。例如,在开展科技教育活动时,教师可以充分利用智慧平台为学生提供资源共享及交流的空间,提前将科技教育活动发布到智慧平台上,并适时推出一些与之相關的优质教育资源,组织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展开自主研究。学生还可以借助智慧平台就科技教育活动进行优质资源共享及交流互动,以拓展学生的科学认知。在科技资源的共享中,学生能够学习到更多的科技知识,以充实自身的专业技能。同时可以借助丰富的科技知识在科技教育活动中进行创新应用,促进学生科技素养的提升。
(五)开展多样的科技竞赛活动,提升学生的科技素养
科技竞赛活动是提升学生科技素养的重要途径。在科技竞赛活动中,中小学生会对所设置的任务展开全面思考,通过亲身实践探究科技的具体应用,完成相应的竞赛话题。在科技竞赛活动中,学生或以独立思考的形式,或以团队合作的途径对所学的科学技术进行深入探究,思考如何创新应用、如何解决相应的问题。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不仅能够对科技知识进行具体的实践应用,还能强化自身的动手实践能力,提高对问题的解决能力,培养自身的创新思维,促进科技素养的提升。在中小学课后服务科技教育活动的开展中,教师应结合学生的认知及发展需求开展多样化的科技竞赛活动,为学生提供更多参与科技实践的机会,推动学生科技素养的提升。例如,教师可以组织信息奥赛,强化学生对信息技术的重视程度,拓展学生对信息技术的认知。科协机器人与科艺机器人竞赛活动能够加强学生对机器人领域的科技认知,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电子百拼竞赛活动能够锻炼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在课后服务中组织科普实验及作品大赛、科学影像大赛、电子制作大赛等,这些丰富的实践活动为学生带来不同的科技体验,促进学生科技素养快速提升。
四、结语
“双减”背景下,中小学应响应国家号召,重视科技教育活动的开展,在课后服务时间探究科技教育活动的开展形式,丰富课后服务内容。学校应重点打造优质的科技教师团队,为学生提供专业化的科技教育活动指导,强化学生对科技教育活动的重视程度,增强学生的科学意识,大力推动学生科技素养的发展,将学生培养成为具备科技素养的优秀人才。
注:本文系福建省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2023年度课题“‘双减政策下山区中小学课后服务开展科技教育活动的实践研究”(立项批准号:FJJKZX23-322)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