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康复专业社区康复学创新课程体系教改实践

2024-05-13 11:45李怡
当代体育科技 2024年9期
关键词:运动康复教学改革

李怡

摘要:社区康复学是运动康复专业的一门核心课程,在整个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中起着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本文以社区康复学课程为例,进行创新教学改革实践探索。在教学理念方面搭建专业课程思政体系,贯穿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以实践为主线这一理念,构建基于ICF框架的教学模式;在教学内容方面合理安排学时,巧妙化解重难点;在教学方法与手段方面采用了情境导入法、同伴教学法及模块化实践教学;在教学评价方面,以OBE理念为指导,建立全面系统的考核评价体系。在传统教学模式的基础上探索出更能适应新时代学生特点的社区康复学课程体系,为专业学科发展与建设提供有效的依据。

关键词:运动康复  社区康复学  课程体系创新  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0

Course System Innovation and Education Reform Exploration of Community Rehabilitation in Sports Rehabilitation Major

LI  Yi

(Wuhan Business University,Wuhan,Hubei Province,443000 China )

Abstract:Community rehabilitation is a core course in sports rehabilitation, which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whole professional training program and curriculum system. This paper takes community rehabilitation course as an example to explore the innovative teaching reform practice. In terms of teaching concepts, we build a professional curriculum system, run through the concept of students as the main body, teachers as the leading role, and practice as the main line, and build a teaching mode based on the ICF framework; in terms of teaching content, we reasonably arrange the credit hours, and skillfully solve the important and difficult points; in terms of teaching methods and means, we adopt the contextual introduction method, the peer teaching method, and the modularized practice teaching; in terms of teaching evaluation, we take the OBE concept as the guidance, and establish a comprehensive and systematic assessment and evaluation system. In terms of teaching evaluation, the OBE concept is used as a guide to establish a comprehensive and systematic assessment and evaluation system. On the basis of the traditional teaching mode, we have explored a curriculum system of community rehabilitation that is more adaptable to the characteristics of students in the new era and provides a certain basis for the development of the professional discipline.

Keywords:Sports Rehabilitation;Community Rehabilitation;Course System Innovation;Education Reform

我國运动康复专业于2004年经教育部批准设置,并于2005年开始招生,是我国高等体育教育的本科专业[1]。在“健康中国”的大时代背景下,如何将体育与卫生医疗有效融合以实现健康身体、健康环境、健康经济、健康社会,是当代体育行业发展的风向标。运动康复作为一种健康、绿色的干预手段,在疾病预防和健康促进方面都具有其独特的价值,逐渐成为推动中国式现代化体育事业发展的奠基石。运动康复专业人才的培养也迎来了新的发展前景,我校于2017年成立运动康复教研室,致力于为健康行业输注储备应用型康复人才。

在专业课的设置中,社区康复学课程作为运动康复专业的一门核心课程,其内容涵盖了神经系统疾病、骨关节系统疾病、内脏疾病等。该课程还与神经病学、神经电生理学、内科学等多学科相互交叉、联系紧密,具有涉及内容繁多、专业知识面广、实操性强等特点。对于运动康复专业的学生而言,社区康复学无疑是一门较难理解和掌握的科目。同时传统的教学模式在教学理念、教学内容设计、教学评价等方面与本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仍存在较大差异[2]。因此,本教学团队在社区康复学课程体系建设方面探索了一系列教学创新改革的有效措施,为相关高校社区康复学课程的建设提供一些参考和借鉴。

1 教学理念创新

1.1 以课程思政为载体,搭建专业思政体系

在对社区康复学课程进行思政教学改革时,首先本教學团队根据《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体育强国建设纲要》及运动康复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确立了本课程的三个思政方向,分别是:(1)引领价值观:从结合时代背景探讨社区康复的发展历程,到介绍宣传国家针对社区康复服务群体制定的相关政策,引领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为学生注入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2)弘扬人文精神:在基础理论知识结合临床实践应用的过程中,强化学生“以人为本”的观念,将人文关怀、以患者为中心等融入专业课内容,使枯燥乏味的专业知识学习更具有人性化、道德化等特点;(3)培养职业认同感:学生在实训操作项目中接受职业道德的熏陶,树立正确的职业发展观,并通过了解学科的发展前景,培养学生的职业认同感。

其次通过分析本课程的具体教学内容细化出相对应的思政元素与思政方法,确定分别以解读国家政策、指引价值导向、社会热点事件、行业实际问题、临床实际案例、贴近职业教育等作为切入点,并基于实践根据各章节内容的侧重点搭建专业思政体系,将课程思政的“隐性教育”结合专业知识的“显性教育”以实现全方位育人的培养目标。课程思政设计方案如表1所示。

1.2 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以实践为主线

传统单一、浅显的说教并不能引起学生情感和思想上的共鸣,反而会引起学生反感和不屑等负面情绪[3]。只有充分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和实际需求,才能激发学生学习的自主性。而线上线下混合教学、小组合作学习等模式则是体现以学生为中心的重要手段。其中线上线下混合教学充分利用线上丰富的课程资源,有利于将抽象的理论知识具体化,既能提高学生的兴趣,又能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学习性。同时小组合作学习多以基于问题的教学方式来展开,通过精心设计课堂讨论的问题,将案例教学与问题讨论相结合,既能够以临床实际病案作为切入点设置问题,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又可以锻炼学生的综合思维,为学生早期见习实践打下坚实的基础。在整个过程中需合理地引导与调控讨论过程,重视让学生展示学习效果,而教师则更多地承担小组讨论后的引导、评价和总结等作用,体现了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为主导,以实践为主线这一理念[4]

1.3 基于ICF模型框架下的社区康复学教学模式

社区康复与神经康复类课程相比,其更侧重于各类疾病的恢复期,即稳定期的康复治疗干预及预防复发或二次损伤。在各系统疾病的社区康复讲解中按照逻辑思维的顺序,从诊断—康复评定—制定康复目标—康复治疗计划—康复预防逐一讲授。同时社区康复不仅涵盖了常见疾病的基本康复知识和技能,其特殊性在于与社会联系紧密,体现了三级康复医疗体系中运动康复治疗在社区中的进一步延续,因此除了培养学生具备相应的康复技术技能,还应强化培养学生具备相应的社会协调、沟通的工作能力。这也进一步体现了康复的ICF模型理念的实际应用,凸显了其社会性的参与。

《国际功能、残疾和健康分类》(ICF)是由世界卫生组织(WHO)于2001年提出,用于制定、描述、记录和测量功能与残疾的一项国际标准。在临床应用中,ICF分类主要为康复评定和预后评估提供了参考模型,为制定健康、功能和残疾方面的策略提供了一个生物-心理-社会框架[5]。在社区康复学教学过程中,本教学团队探索基于ICF模型框架下的社区康复教学模式,在各章节中采用ICF分类来评价特定疾病,如颈椎病、脑卒中、脑性瘫痪等,将ICF评估结果整合到康复周期管理中,指导学生掌握如何针对不同功能障碍的患者,在不同的环境中实施个性化的康复治疗方案,培养学生以ICF为导向的康复思维和处理应变能力。

2 教学内容设计创新

2.1 从整体到部分、从已知到未知、从承上到启下

社区康复学教材中总共13个章节,内容较多,教学内容安排从整体到部分、从已知到未知、从承上到启下。从整体到部分:整体即关于社区康复的概述,部分即将各个系统疾病的社区康复划分为3个部分,包括神经系统疾病、骨关节疾病、内脏疾病的社区康复;从已知到未知:已知的内容即为前期已学习的康复评定的内容,应用落实到未知的各个系统疾病具体的康复评定中去;从承上到启下,本门课程也为后期其他课程的学习起到一定的铺垫作用。最后利用各章节之间的互补功能,会将第十章至十三章的内容穿插在各专题疾病的讲解中去。同时为拓展教学内容,课后在线上学习通发送和主题相契合的中外文文章链接,促使学生思考社区康复服务的对象如何更好地回归家庭与社会。

2.2 典型案例对比分析,巧妙化解重难点

社区康复学课程涉及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的多个学科,要求系统掌握神经系统疾病、骨关节系统疾病、内脏相关疾病的发病机制、康复评定和基本技能。其中发病机制较抽象,康复评定和技能内容相对较复杂,对于4年制本科的运动康复专业学生而言,前期没有打下基础知识的夯实基础,对上述内容理解学习起来相对较困难。因此,在该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尝试采用典型案例对比分析,结合不同的案例讲授,针对该案例展开评定,制定康复目标及治疗方案,巧妙化解重难点。如在脊髓损伤的康复章节中通过1例完全性脊髓损伤患者和1例不完全性脊髓损伤患者的康复评定及治疗进行横向对比分析,将神经损伤平面的评定方法渗透在案例中讲解,让学生在实际病例应用中掌握如何针对不同损伤节段的脊髓损伤患者制定相应的个性化康复方案。

3 教学方法与手段创新

3.1 情境导入,激发学习兴趣

在第一章节,通过导入“对于老年人、残疾人、慢性病人,只关怀够吗,生活质量如何提高”;“银发群体沉溺于网络世界,要如何改善这种现状”;“残奥会,何时才能真的出圈”等问题,引出社区康复的三类服务人群,即老年人、残疾人及慢性病人。在讲授脑卒中、脑瘫等高致残率相关疾病的社区康复治疗时,解读国家政府层面针对残疾人康复所实施的各类政策,如对残疾人所开展的脊髓损伤“希望之家”、脑瘫项目等。又如在第三章脊髓损伤的康复中,通过“打蛇打七寸”这一俗语引导学生思考人体脊柱的七寸具体在哪个位置,并结合提问“人体脊柱最害怕什么”,引出胸腰椎结合处,即脊柱的七寸所在位置,是脊柱外伤最常见的损伤位置,而人体脊柱最怕脊髓损伤所导致的神经功能受损,以达到有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目的。

3.2 同伴教学互助法的应用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首先在知识讲解前发布小组任务,同学们分组针对给出的案例,列出其康复评定包含的内容,并制定康复目标。然后采用逻辑纵向延展法,从评定—目标—治疗的顺序详细讲解其社区康复治疗路径,治疗结束后再评定、循环往复,不断优化治疗方案。在整个讲解过程中抛出一些测试题,了解给出的问题正确率区间,如果正确率小于30%,则还需要重新拆解题目,或者重新讲解;如果正确率大于70%,表明大多数学生都掌握了该知识点,题目难度不大;若正确率落在30-70%,即差不多答对一半,答错一半,则采用小组同伴互助教学法,发挥协作学习,通过不同观点的交锋,补充、修正,加深每个学生对当前问题的理解[6]。重要知识点输入结束后,下一步需要学生们消化输出,结合所讲解的理论知识,再次补充、优化、完善最初各组拟定的治疗内容等,结合一开始各小组所列出的方案,前后对比,加深印象。

3.3 递进式模块化实践教学

实践类课程主要包括三大类,分别是专业实验实践、创新创业教育和社会实践类[7]。社区康复学课程尤其强调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以提高学生的动手及临床实践能力为课程目标,将实训项目整合为3个递进式教学模块,即基础技能模块、综合应用模块、拓展提升模块。基础技能模块重在通过实训操作练习对学生各项基本技能的提升,如脑卒中患者的良肢位摆放、脊髓损伤患者的体位转移方法等;在综合应用模块,通过模拟接诊工作环境,还原临床评定及治疗流程,重在考查学生综合运用专业知识的能力,并结合学生互评、教师点评的方式,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科学的思维方法;在拓展提升模块,鼓励学生参加大学生创新创业比赛、康复技能大赛等,以赛促学,以赛促教,强化理论应用。同时在课外设立开放性实验室,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训操作机会。并联合校企合作,通过见习、实习活动,使学生能将理论与实践密切结合,在具体的康复医疗实践中综合运用基础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实现知行合一的践行。

4 教學评价创新

传统的以期末考核为主的教学评价方式已经不能衡量日新月异的教学理念。有学者认为需将学习效果评价从单一维度,向应用能力、价值观念、思想素养等多维度延伸,综合运用量化评价与质性评价、形成性评价与总结性评价、诊断性评价与发展性评价[8]。本课程按表2中的考核评价体系,以OBE理念为指导,重点突出过程性评价,其中过程性评价占比40%,将授课前的课程预习,授课中的教学互动,授课后的课后思考、线上作业、实训报告等均纳入平时成绩考核中。除此之外,还通过增加了投票、抢答、主题讨论、随堂练习、分组任务等内容来丰富过程性考核形式。通过这种方式充分挖掘学生的自主学习、独立思考的思维潜能和创新能力。我校2019级、2020级、2021级运动康复专业学生采用创新教学改革后,其社区康复学过程性考核成绩较往届明显提升,课程总体目标达成度均已达成且情况良好。

5 结语

综上所述,通过对运动康复专业社区康复学课程体系的创新性研究与实践,创新和优化了教学理念、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手段,切实应用了新的教学评价体系,采用多元化考核评价模式,提高了学生学习本门学科的兴趣和主观能动性,培养了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及创新能力,总体上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社区康复学教学团队将持续全面发展,深入教学改革创新,推动资源整合与融合,争取在课程建设、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方面获得更多成果,培养更多优秀的运动康复专业人才。

参考文献:

[1]闫文升,王海英,侯媛媛,等.基于ICF视域下运动康复专业课程思政体系搭建的分析[J].运动与康复,2023,2(10):86-89.

[2]肖晓飞,马洪卓,王莎莎,等.基于ICF的物理治疗本科学科和专业体系构建及课程开发[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19,(9):1004-1010.

[3]韩改玲,朱春山,孙有平,等.运动训练学课程思政元素及其融入课堂教学的实践探索[J].体育学刊,2022,29(1):111-117.

[4]林志新,王竹筠.试谈课堂讨论策略[J].中国大学教学,2021(9):12-16.

[5]Matilde L ,Haejung L ,Nenad K , et al.20 Years of ICF—International Classification of Functioning, Disability and Health: Uses and Applications around the World[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Research and Public Health,2022,19(18):11321-11321.

[6]张萍.基于翻转课堂的同伴教学法——原理方法实践[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17.

[7]梁贞文,金凤,覃霞,等.美国物理治疗行为标准对中国康复课程思政的启示[J].教育教学论坛,2021,1(2):168-172.

[8]王岳喜.论高校课程思政评价体系的构建[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20(10):125-130.

猜你喜欢
运动康复教学改革
浅析优秀女子皮艇运动员坐骨结节滑囊炎运动康复
运动康复治疗心力衰竭的作用机制研究
推拿与运动康复治疗腰肌劳损的疗效
中职学校“生本课堂”的调查研究与实践
高校三维动画课程教学方法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技工学校德育实效性研究
现代信息技术在高职数学教学改革中的应用研究
以职业技能竞赛为导向的高职单片机实践教学改革研究
微课时代高等数学教学改革的实践与探索
运动康复专业医疗体育学课程性质内容设置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