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低年级学生规则意识的有效策略

2024-05-12 20:34韩新宇
小学教学参考(综合) 2024年3期
关键词:规则意识低年级行为习惯

韩新宇

[摘 要]养成良好的规则意识,不仅是学生健康成长的需要,也是学生适应未来社会生活的需要。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梳理教材脉络,明晰规则要求;要遵循生活逻辑,注重直观教学,巧妙使用绘本,提升学生的规则意识;要细化课堂评价标准,强化学生的规则意识,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

[关键词]低年级;规则意识;行为习惯

[中图分类号] G623.15[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7-9068(2024)09-0024-03

规则意识的养成与行为习惯的培养有着紧密的联系。小学低年级是行为习惯培养的重要时期,时常被称为建立秩序感的黄金季。学生刚从幼儿园进入小学,有很多行为习惯需要培养,且接受能力和可塑性都很强。因此,教师可结合道德与法治教材,在小学低年级开展系列教育实践,培养学生的规则意识。

一、梳理教材脉络,明晰规则要求

低年级学生规则意识的形成与发展必须基于合理、有效的教学活动,而有效的教学活动的设计与组织离不开教材。统编道德与法治教材在编写上遵循道德学习规律和儿童生活规律,将国家意识、公民意识、规则意识等有机地融入其中,且规则教育是其中重要的内容。梳理一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材(见表1)可以发现,规则意识教育的内容广泛分布在各个单元中,涉及校园规则、交通规则、游戏规则、课堂规则等内容。

类似的规则意识教育内容还有许多。教师不仅要读懂教材,梳理出规则意识教育内容在教材中的基本脉络,还要明晰相关规则及其要求,做到胸中有数。只有这样,才能在实施规则意识教育时做到有的放矢。

二、遵循生活逻辑,建立规则意识

源于儿童实际生活的教育活动, 更能引发其内心的道德情感、真实的道德体验以及道德认知。一年级学生尚未形成对生活进行自觉反思的意识。对此,教师应将学生的实际生活作为开展课堂教学的基础,将学生身边一些真实具体的场景、事件以及学生自己真实产生的情绪等引入课堂,通过熟悉的生活情境呈现,为学生架起一座连通课堂与生活的桥梁。如针对一年级学生,笔者以“开学第一课”为起点,鼓励学生改变自己,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调整状态,起航学期新梦想。

例如,在“学会排队,有礼有序”的规则教育中,教师从《校园内的号令》一课进行延伸,通过四大板块活动来培养学生的规则意识。板块一是“大雁飞行,发现排队问题”,感受不排队带来的不良后果。板块二是“观看阅兵,知晓排队的意义”,感知排队的重要性,了解每月11日被确定为“自觉排队日”的原因,激发学生自觉排队的情感。板块三是“走进生活,排队有序”,学会排队方法,引导学生自觉排队,做到“三个不”,即不插队、不占位、不推挤,懂得合理排队、排队礼让等。板块四是“拓展活动,养成排队好习惯”,通过“自觉排队日”标识和“自觉排队文明小公民”等荣誉来落实日常行为规范。

可以说,在教学过程中创设相应的活动情境,既是一种学习方式,也是学生参与亲身体验的一种途径。在充分依据学生的生活逻辑和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下开展教学,能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接受规则教育。

三、借助直观教学,形成规则理解

低年级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很难理解比较抽象的概念。如果教师在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一味地照本宣科, 向学生讲述一大堆的道理, 是很难让其认同与理解概念的。规则意识教育需要从学生生活出发,使学生直观感受规则,并能加以应用,做到知行合一,真正形成规则意识。

1.角色扮演,体验规则

低年级学生多以自我为中心,大多数时候只会想到规则给自己带来的不便,不会考虑自己不遵守规则的行为会给他人带来不便。为此,笔者选择角色扮演的教学策略来开展规则意识教育,通过学一学、演一演等方式增强学生的体验感,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入情入境、明白道理;同时,引导学生学会换位思考,在体验中觉悟、明理、成长。如上课铃声响了之后要怎么做?上厕所、喝水、拿出上课所需的课本、同桌之间还在讲话等现象屡见不鲜。教师先选择几位学生来呈现这些场景,然后让全班学生分析、判断这些现象的对错,从而使学生明白上课铃声响过之后,应该遵守哪些规则。实践证明,角色扮演这一教学策略的合理运用,能极大地提高课堂的感染力,促进学生在头脑中自主强化规则意识。

2.情景模擬,探究规则

由于空间上的限制以及规则教育内容较多,很多规则,如交通规则等不可能在课堂上实践。因此,教师可以借助情景模拟,再现学生熟悉的生活场景,让学生感受规则。

教学中,笔者先通过多媒体展示课件“人行横道”并提问:“有人认识它吗?当绿灯亮起时,我们该怎样从斑马线上走过呢?”学生回答后,笔者强调要“左看看,右看看”。然后,师生一起模拟练习“左看看,右看看”过马路。最后,笔者引导学生回忆自己平时是怎么过斑马线的,思考为什么要“左看看,右看看”。学生结合生活经验回答,从斑马线过马路要先看左边来的车,再看右边来的车。这样教学,使学生知其然并知其所以然,从而体会并理解在十字路口要看红绿灯、要注意避让来往车辆的交通规则。

值得关注的是,教师在开展情景模拟教学时,要充分利用教育资源创设真实的教学情境。尤其是在一些视频、图片的选择与运用上,要做到精彩、精准、生动、有吸引力。

3.故事呈现,思辨规则

故事集趣味性与教育性于一体。在规则意识的培养过程中,教师可以借助与教学主题相关的有趣故事, 将抽象的规则通过一个个精彩生动、引人入胜的故事加以呈现, 从而唤起学生的规则意识。

在《这样安全吗?》一课的教学中,笔者引入生活题材故事:上学路上,十字路口,红灯亮了,小明左看右看,通行的车辆比较少,犹豫了一下,趁着没有车辆的间隙跑到了马路对面。呈现上述故事后,笔者引导学生讨论小明的行为对不对。在讨论过程中,有些学生认为“只要安全是可以闯红灯的”。于是,笔者及时加以引导:“在十字路口,小明左看右看,是否就可以保证自身的安全?”同时,笔者播放“闯红灯进入货车视线盲区,一老人被卷入货车车底,当场死亡”的新闻,让学生明白自认为的安全不一定是安全的。为了巩固学生的认知,笔者又引用了两个生活中的视频素材:“德国式过马路”(红灯时等候,绿灯时通行)和“中国式过马路”(绿灯行,红灯也行)。看完视频后,在笔者的追问和引导下,学生改变了对“中国式过马路”的认识,逐渐意识到规则的重要性,最终达成共识:应该严格遵守规则。

上述案例中,笔者运用故事呈现的方式,有效地进行了交通规则意识教育。同时也发现,在故事的选择与呈现上,教师需要认真准备。小学低年级学生理解能力有限,教师在呈现故事后需要用一定的语言加以引导,或者呈现几个与主题相关的故事,以强化学生的认知。

四、巧妙使用绘本,提升规则认同感

大量运用图画是小学低年级道德与法治教材编写的一大特色。其中,形象而生动的故事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让学生直接悟得故事所蕴含的道理。当然,培养学生的规则意识不是一朝一夕之事。教学时,教师可以根据一年级学生的年龄以及心理特点,借助绘本提升学生的规则认同感,使学生获得全面发展。

1.借助绘本,接受规则

教学《上学的一天》时,笔者和学生分享《大卫, 不可以》这一绘本故事。学生讨论之后得出结论:大卫上课迟到、上课不专心,在课堂上大呼小叫,把课桌画得乱七八糟等行为都是不对的。这样,学生就会明白,上课不迟到,课堂上发言先举手、课桌上的东西要摆放整齐等,都是小学生应遵守的日常规范。这样,借助大卫这一可爱的漫画人物, 学生愉快地接受了规则意识教育。类似的借助绘本开展规则意识教育的例子还有很多。例如,教学一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我是小学生啦”,可以借助《小魔怪要上学》《阿绿要上小学了》《不要随便跟陌生人走》《在这里玩安全吗》《路上的安全》等绘本辅助教学;教学第二单元的“校园生活真快乐”,可以借助《小阿力的大学校》《大卫,上学去》《坏习惯》《上学到底需要什么》《不一样的上学日》等绘本辅助教学。

2.自主创编绘本,养成习惯

在借助绘本辅助教学的基础上,考虑到一年级学生有一定的绘画能力,笔者根据教学需要,引导学生大胆地进行绘本创编。例如,2020年暑假期间,习近平作出“坚决制止餐饮浪费行为,切实培养节约习惯”的重要指示。笔者结合一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校园生活真快乐”的内容,将文明就餐的内容融入课堂教学中,与学生一起改编《好饿的毛毛虫》,让学生明白吃饭的规则:不挑食、要吃饱、要“光盘”。自主创编与运用绘本,不仅丰富了学生的学习生活,而且使学生在创作的过程中认识规则,形成遵守规则的习惯。

五、细化评价标准,强化规则遵守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学生规则意识的养成,并转化为行为习惯,需要持之以恒的决心和毅力,切不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小学低年级学生自控能力比较弱, 仅仅依靠个人自觉, 并不能坚持遵守规则, 久而久之会导致规则意识淡薄。运用合理的评价加以激发和维护,是一种有效的手段和路径。笔者根据学校“每月一事”的检查内容、“两学两操”和课外活动参与要求,制订了适合操作的评价标准(见表2)。

上述每一条评价标准,根据具体情况赋以“-1~1”分的评分。这些评价,都在“班级优化大师”中予以一一记录,用增量数据来显示学生遵守规则的情况,培养一年级学生的规则意识。每个月最后一天统计积分,学生除了可以用积分在“班级超市”中兑换礼物,还可以兑换小锦囊,锦囊里有免作业券、换座位券、零食券等。这些奖励都是为了激励学生做更好的自己。

综上所述,规则意识的培养是一年级道德与法治学科教学的重要内容,符合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思想道德水平。养成良好的规则意识是学生健康成长的需要,是适应未来社会生活的需要,也是法治教育的基础与核心。在规则意识教育过程中,教师应该将学生视为主体,让学生明确自己是参与者、是当事人,而不是一个旁观者。这样教学,有助于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

[ 参 考 文 献 ]

[1] 黄笑蕾.德育课程指引下的小学生规则意识培养策略[J].中小学班主任,2022(4):19-22,37.

[2] 汪洋.小学生规则意识培育路径探析[J].上海教育科研,2018(5):53-56.

[3] 傅洪杰.以生活为引,觅规则之效:浅谈提升小学生规则意识的策略[J].中国德育,2022(3):69-72.

[4] 徐寶平.依托《道德与法治》教学,培养低年级小学生的规则意识[J].小学教学研究,2019(9):61-63.

[5] 苏俊.小学生规则意识培养的教学策略[J].安徽教育科研,2021(22):96-97.

[6] 刘金花,吴静霞.“讲规则”,教学生“从我做起”:谈谈小学生规则意识的培养[J].教育研究与评论,2021(5):105-107.

[7] 金钊.课程视角下小学生规则意识的培养[J].青少年法治教育,2020(8):5-7.

(责编 刘宇帆)

猜你喜欢
规则意识低年级行为习惯
良好的行为习惯要从幼儿抓起
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的重要性
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探讨
体育课中留守儿童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
以思修课为依托推动高职院校学生规则意识教育
略论幼儿规则意识的培养
初中体育中规则意识培养途径
浅谈小学生规则意识的养成教育
浅谈如何培养低年级学生的说话能力
一年级同音字教学例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