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中国科举博物馆

2024-05-11 07:11谢安圆
银潮 2024年4期
关键词:及第科举制度进士

文|谢安圆

它犹如埋藏在地下的一个历史宝匣,一方墨池为匣顶,水静如镜。它以科举的历史变迁分层,将科举千年历史收藏其间,静待人们的开启。位于南京市秦淮区夫子庙学宫东侧的南京中国科举博物馆,以中国历史上最大的科举考场——江南贡院遗址为基础建设而成。

博物馆采用别致的下沉式设计,主体建筑全部位于地下。顺着130 米长的环形坡道一路而下,顿觉远离了市井的喧闹,进入满溢书卷气的世界。馆体四周环绕竹简,就像一个“经匣”,博物馆的屋顶设计似墨池,寓意着“汇墨成池”“以史为鉴”,四方形的设计象征科举制度的公平公正,占地1300 平方米象征科举制度的1300年发展历史。整个博物馆分为地下博物馆展览、地上明远楼遗址区及南苑民俗体验区。地下部分是5 个展区、33 个展厅,分别介绍科举制度发展过程、古代学子考试历程、金榜题名的社会影响、江南贡院与南京城市文化关系、科举文化对近现代考试以及东亚和西方文官制度形成的影响。

清嘉庆庄瑶折页殿试卷

展厅中,位于第二展区的庄瑶殿试卷是博物馆馆藏的国家二级文物。整张试卷长258 厘米、高44 厘米,卷首有“第贰甲第贰拾玖名”的字样,内侧有庄瑶中秀才、中举人和参加会试的年份。

清陈初哲“状元及第”彩绘描金镂雕木匾

庄瑶殿试卷得以留存,并辗转收藏于科举博物馆非常不易。要知道殿试是由皇帝亲自主持,在科举考试中规格最高。考生的殿试卷在阅卷结束之后,都要被锁在皇宫大内存档,能流转民间并保存至今的寥寥无几。2012 年12 月,末科进士庄陔兰殿试卷现身山东临沂的消息轰动整个科举文物界,激发出收藏家们搜寻殿试卷的热情。徐州邳州市的收藏家魏云东听闻有人收藏了庄氏祖上殿试试卷,几经周折找到殿试卷的持有人,经专家鉴定,这份庄瑶殿试卷被认定为真迹。2013 年8 月,令所有专家赞叹不已的庄瑶殿试卷被转入筹备中的南京中国科举博物馆收藏。通过对庄瑶殿试卷的深入探究,一个科举家族的无限荣光被揭开,一张殿试卷承载着庄瑶一人及庄氏家族的科举故事,更诉说着中国千年科举制度的严谨规制、漫长历程和深刻影响,为科举这一宏大历程描绘出一幅励志读书、科举为官的社会图景。

在馆藏的万余件藏品中,“状元及第”匾为馆藏国家一级文物,是清代进士陈初哲因自己于乾隆三十四年(1769 年)科举殿试“状元及第”一事而立。据《历科进士题名碑录》记载:“乾隆三十四年己丑科,进士一甲三名:陈初哲、徐天柱、陈嗣龙,第二甲五十名,第三甲九十八名。”此件匾额四周饰以镂雕的人物画,上下左右各四幅图景,雕刻精美,画面构图对称、繁而不杂,体现出中国传统审美特征。

天下文枢,尽在金陵。行走在这座“会呼吸的博物馆”里,你可在展厅的进出之间与自然、人文融为一体,与春秋细风、冬夏雨雪为伴,去经历一番科举命运的浮沉变化,体悟历史长河中涌动的变革与延续。而认识科举制度蕴含的合理价值,能成为展现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深厚软实力重要内容,未来,能为科举作为中国的“第五大发明”赋予新的时代含义。

猜你喜欢
及第科举制度进士
河下:文风厚重的“进士之乡”
四进士(上)
《进士or近视》
科举制度的起始与结束
质疑是打开智慧宝库的金钥匙
清代石城县黎正进士考论
ABSTRACT
唐朝科举制度对当今高考制度改革的启示
“第”字的用法(汉字故事)
“先辈”辨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