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津 王义 冷宗祥
宫颈机能不全属于宫颈内口松弛症, 其主要是由于患者在妊娠过程中出现宫颈病理性的扩张或松弛,使得患者难以有效地维持妊娠, 进而导致其出现流产或早产等情况。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 人群生活方式的不断改变, 现阶段我国宫颈机能不全病例呈现出上升的趋势, 有研究显示:我国范围内宫颈机能不全的发病率为2%左右, 其中在反复流产人群中的发病率为14%左右, 对孕产妇以及胎儿的健康造成严重威胁,且在一定程度上使其成为导致患者流产以及早产的主要因素[1,2]。由于患者反复出现流产等情况, 不仅使其出现经济压力提升的情况, 同时会对患者的生理以及心理产生严重影响。以往临床对于宫颈机能不全的病因缺乏足够的认识, 临床在实际治疗过程中多采用宫缩抑制剂等保守治疗方式, 治疗效果存在多方面的局限性。通过查阅以往研究发现:对宫颈机能不全患者应用阴道宫颈环扎术, 能够获得较为确切的治疗效果,通过长期的实际应用发现, 将阴道宫颈环扎术应用于单胎妊娠的治疗可获得理想的效果, 且明确优于传统的保守治疗模式。但阴道宫颈环扎术在双胎妊娠中的应用缺乏足够的实践经验, 难以有效明确此类治疗方式是否会对双胎妊娠患者造成不良影响。分析现阶段的实际情况, 发现多数国家以及地区同样对宫颈机能不全的发病机制存在认识不足的情况, 因而需开展进一步的探索, 明确阴道宫颈环扎术是否适用于双胎妊娠宫颈机能不全患者, 对患者具有深远的意义[3,4]。本文研究设置此次研究开展时间在2020 年7 月~2022 年4 月, 选取院内使用ART 的双胎妊娠宫颈机能不全患者共90 例参与到此次研究中, 以随机分组为原则, 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 并分别予以传统保守治疗以及阴道宫颈环扎术治疗, 通过对比两种治疗方式所取得的效果, 明确阴道宫颈环扎术的优势, 指导临床工作, 详情如下所示。
1.1 一般资料 此次研究开展的时间在2020 年7 月~2022 年4 月, 选取院内使用ART 的双胎妊娠宫颈机能不全患者共90 例参与到此次研究过程中。将患者出生日期作为分组基础, 应用随机数字分组模式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 每组45 例。对照组患者, 平均年龄(31.49±2.78)岁;宫颈内口宽度3~7 mm, 平均宫颈内口宽度(4.03±1.38)mm。观察组患者, 平均年龄(31.56±2.86)岁;宫颈内口宽度3~7 mm, 平均宫颈内口宽度(4.01±1.39)mm。两组一般资料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 具有可比性。
纳入标准:①符合宫颈机能不全诊断标准;②均为ART 的双胎妊娠宫颈机能不全患者;③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宫颈口扩张;④妊娠后在院内进行分娩。
排除标准:①存在严重传染性疾病等类型的患者;②存在精神异常以及配合度低等类型的患者;③存在胎膜早破以及疑似胎膜早破类型的患者;④存在明显感染症状等类型的患者。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采用传统保胎治疗模式干预。入院后引导患者保持卧床休息, 予以患者体位指导, 适当抬升臀部, 予以硫酸镁、盐酸利托君及阿托西班等药物进行干预, 抑制宫缩。必要时结合患者实际情况给予其抗生素治疗, 在整个治疗过程中对患者的各项指标以及状态进行严密监测, 落实患者的持续性检测工作, 及时掌握患者各项检查的结果及实际的病情状态, 结合患者自身实际情况, 予以其具有针对性的治疗措施。
1.2.2 观察组 采用阴道宫颈环扎术治疗模式干预。①术前:予以患者及其家属全面的健康教育, 使其明确手术存在的风险以及可能出现的并发症, 同时使其明确手术的目的、预期取得的效果以及配合相关医护人员落实干预措施的重要性等。引导患者进行全面的术前检查(包括:B 超、体格检查等), 明确其血常规、白带常规、宫颈管长度、宫颈内宽度等检查结果, 确保其具备接受手术的条件。予以患者体位指导, 协助其取臀高头低的体位, 保持卧床休息, 降低宫颈压力,同时术前予以患者抑制宫缩干预, 使得患者子宫处于相对松弛的状态, 做好患者的术前准备。②术中:采用硬膜外麻醉, 取膀胱截石位, 对患者外阴以及阴道进行消毒处理, 打开阴道窥镜, 使得患者宫颈得到充分暴露。予以患者McDonald 宫颈环扎术, 取宫颈11 点位置,采用中号圆针10号线宫颈内口进针, 在10点位置出针,采用逆时针连续缝合, 每针之间植入硅胶垫, 设置1 点部位拉紧缝隙, 并于阴道前穹窿部位打结适当地控制松紧程度, 在整个手术过程中保持各项操作动作轻揉,避免对患者造成不必要的刺激。③术后:予以患者及其家属体位指导, 保持卧床休息, 最大程度地降低患者宫颈的压力, 对患者各项生理指标进行严密监测, 指导相关护理人员落实患者的血栓预防性护理, 保持患者外阴部位的持续性清洁状态, 予以患者抗生素干预, 避免其出现感染等情况。术后予以患者抑制宫缩治疗,直至宫缩消失, 同时予以饮食指导、疼痛护理等措施,于分娩前拆除环扎线。
1.3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对比两组分娩孕周、实际延长时间、新生儿出生体质量、新生儿Apgar 评分(总分10 分, 评分>7 分为正常)、新生儿不良预后情况以及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新生儿不良预后情况包括呼吸窘迫综合征、缺氧缺血性脑病及死亡。不良妊娠结局包括急性绒毛膜羊膜炎、产后出血、妊娠期高血压及贫血。数据均由研究期间收集整理得出。
1.4 统计学方法 纳入SPSS20.0 统计学软件对研究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 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对照组以及观察组分娩孕周、实际延长时间比较对照组分娩孕周为(34.09±2.17)周, 实际延长时间为(36.47±3.71)d;观察组分娩孕周为(37.50±1.93)周,实际延长时间为(39.12±2.99)d。观察组分娩孕周、实际延长时间均长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对照组以及观察组分娩孕周、实际延长时间比较( x-±s)
2.2 对照组以及观察组新生儿出生体质量、新生儿Apgar评分比较 对照组新生儿出生体质量为(2231.61±361.60)g, 新生儿Apgar 评分为(7.91±0.62)分;观察组新生儿出生体质量为(2921.59±861.22)g, 新生儿Apgar评分为(8.94±0.84)分。观察组新生儿出生体质量、新生儿Apgar 评分大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对照组以及观察组新生儿出生体质量、新生儿Apgar 评分比较( x-±s)
2.3 对照组以及观察组新生儿不良预后情况比较 对照组出现呼吸窘迫综合征7 例、缺氧缺血性脑病4 例、死亡0 例, 观察组出现呼吸窘迫综合征1 例、缺氧缺血性脑病0 例、死亡0 例。观察组新生儿不良预后发生率1.11%低于对照组的12.22%(P<0.05)。见表3。
表3 对照组以及观察组新生儿不良预后情况比较(n, %)
2.4 对照组以及观察组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比较 两组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见表4。
表4 对照组以及观察组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比较(n, %)
研究显示, 我国宫颈机能不全的发病率为2%左右, 导致宫颈机能不全患者出现早产的几率为9%左右, 流产的几率为24%左右, 对胎儿以及孕产妇的生命健康造成严重威胁。宫颈机能不全会导致孕产妇难以有效地维持正常宫颈形态及功能, 主要临床症状包括无痛性宫颈扩张、胎儿娩出等导致胎儿丢失, 是导致孕产妇复发性流产以及早产的主要因素。女性的宫颈主要由平滑肌细胞以及纤维连接蛋白组成, 纤维连接蛋白主要由宫颈基质的细胞外基质所分泌的胶原纤维组成, 宫颈的生理特性与胶原纤维以及粘多糖分子存在着密切的联系, 同时雌激素、孕激素等物质与宫颈的机械强度存在密切联系, 当患者处于孕期时, 雌激素以及孕激素会出现较为明显的波动, 进而导致患者体内胶原纤维降低, 加上胶原纤维分布改变, 会使得宫颈出现对应的重构。多数情况下认为:当胎儿不断发育成熟时, 宫颈会出现明显的缩短或扩张, 使得患者分娩几率较大, 如患者存在宫颈机能不全会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 如出现宫颈提前成熟或软化等情况, 进而导致孕产妇出现流产及早产等。有学者指出:宫颈机能不全的发病因素包括先天因素及后天因素。先天因素:患者原本存在子宫、阴道等生殖道畸形情况, 使其宫颈发育受到影响。国外有研究显示:宫颈机能不全的发病与透明质酸含量降低存在密切联系。同时有研究指出:存在25%左右的宫颈机能不全患者的家属存在同样疾病[5]。后天因素:有研究指出:宫颈机能不全与分娩过程中第二产程延长进而选择剖宫产存在联系,主要是由于患者在此过程中子宫下端受到过度的牵拉及手术损伤导致宫颈组织受损。同时有学者指出:其认为宫颈机能不全与感染存在密切联系, 认为两者属于相互作用的关系[6,7]。结合上述, 认为在实际落实治疗措施过程中, 应当充分明确患者实际病情, 进而制定出更为全面的治疗方案。
现阶段, 对于宫颈机能不全患者的治疗主要分为保守治疗与手术治疗。保守治疗:通过限制患者的运动, 引导其保持卧床休息, 同时予以患者抑制宫缩类型的药物对患者进行治疗, 其治疗效果存在较大波动性,多数情况下将此类治疗方式作为配合手术治疗的措施,保障患者最终的治疗效果。在韩欢等[8]研究中显示:其通过选取放置宫颈托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对其进行恢复性分析发现, 患者在放置宫颈托后, 其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产妇妊娠结局以及新生儿的情况得到了有效改善。手术治疗:主要采用阴道宫颈环扎术对患者进行治疗, 多数研究均显示其能够有效促进患者保持妊娠状态, 且具有手术创伤小、手术操作简便及治疗成本低等优势。通过手术干预使得患者宫颈管的张力得到提升, 保障患者宫颈能够恢复原本功能[9]。在本次研究中, 观察组采用阴道宫颈环扎术治疗, 具有操作便捷、手术创伤小的显著优势, 在实际落实过程中, 不需要切开患者阴道黏膜, 最大程度地减少对患者的创伤, 同时具有术中出血量低的优势。但分析以往病例以及研究发现其仍然存在着一定局限性, 即手术在患者阴道内部进行, 使得患者受到不同程度的刺激, 同时异物环的扎线会留置于患者阴道中, 提升患者出现感染几率或导致患者出现宫缩, 使得患者出现胎膜早破及急性绒毛膜羊膜炎等情况[10]。但通过本次研究发现:观察组患者给予阴道宫颈环扎术后, 同步予以其术后的抗感染等措施进行干预, 并未发现患者在术后出现胎膜早破、感染以及急性绒毛膜羊膜炎, 且相比于采用常规治疗模式进行干预的对照组, 两组无明显差异。认为予以双胎妊娠宫颈机能不全患者阴道宫颈环扎术具有一定的安全性。在手术指征方面, 认为对存在≥3 次的中晚期流产史类型的患者, 能够在妊娠12~14 周进行预防性环扎[11]。有研究显示[12]:在实际落实宫颈环扎术的过程中, 可结合患者实际情况放宽手术指征, 如:首先在排除患者存在宫缩发动以及胎盘早剥的情况下, 可于下次妊娠13~14 周予以患者宫颈环扎术治疗。有研究显示[13-15]:在此期间予以患者宫颈环扎术治疗, 不仅具有优良的安全性, 同时能够有效地改善患者的妊娠结局、新生儿结局及死亡率。在本次研究中同样得到证实, 通过予以双胎妊娠宫颈机能不全患者阴道宫颈环扎术后, 分析对照组以及观察组的新生儿Apgar 评分、新生儿不良预后情况, 发现观察组同样具有明显的优势。认为在对双胎妊娠宫颈机能不全患者进行干预的过程中, 采用阴道宫颈环扎术进行治疗相比于保守治疗更具优势及安全性。分析双胎妊娠宫颈机能不全的治疗, 其相比于单胎妊娠患者,双胎妊娠患者具有更大的宫腔压力, 随着孕期的不断延长, 其会存在更大的几率出现宫缩症状, 进而使得宫颈出现进一步缩短[16-18]。由于双胎妊娠患者具有较大的子宫张力, 使得其接受手术治疗的效果会低于单胎妊娠的患者, 但通过此次研究发现, 相比于常规治疗患者, 通过予以双胎妊娠宫颈机能不全患者阴道宫颈环扎术治疗, 能够有效延长患者孕周, 改善新生儿结局,且不会使得患者出现过度的并发症。在丁琰等[19]研究中显示:其通过选取双胎妊娠宫颈机能不全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通过予以患者宫颈环扎术干预, 完成治疗后发现:患者的孕周、流产率及新生儿结局得到了有效改善, 认为予以双胎妊娠宫颈机能不全患者宫颈环扎术治疗能够取得优良的效果。同时在韩晓欣等[20]研究中显示:其通过选取双胎妊娠宫颈机能不全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将研究对象分为两组, 分别予以其保守治疗以及阴道宫颈环扎术治疗, 完成治疗后发现:患者的孕周得到有效延长且妊娠结局得到显著的改善。上述研究与本次研究结果基本一致。
综上所述, 对使用ART 的双胎妊娠宫颈机能不全患者治疗过程中, 灵活地将阴道宫颈环扎术应用于实际治疗中, 能够取得更为确切的治疗效果, 在保障患者自身安全及预后的情况下, 最大程度地改善新生儿的状态, 可在今后治疗过程中推广, 加以应用, 进而保障患者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