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农科背景下《农业技术经济学》课程教学质量提升研究

2024-05-11 05:12:23孟志兴左海霞
经济师 2024年4期
关键词:新农科问卷调查教学质量

孟志兴 左海霞

摘 要:农业技术经济学是农林经济管理专业本科生的必修课程,具有较强的理论性和实践性。文章基于新农科建设背景,根据对某农业高校农林经济管理类专业两届学生的调研数据,分析了目前农业技术经济学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结合课程特点和调查的结果,从更好地融入思政元素、重视案例教学、完善课程体系、创新教学模式、提高任课教师的业务水平五方面提出了改进措施,以促进本课程教学质量的不断提升。

关键词:新农科 农业技术经济学 问卷调查 教学质量

中图分类号:F2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24)04-182-03

随着2019年中国新农科建设宣言的提出,新农科建设已经成为我国各农业及涉农高校未来教育、教学、科研等改革的主要方向。2020年6月教育部印发《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以下简称《纲要》),要求把思想政治教育贯穿于人才培养体系,全面推进高校课程思政建设,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涉农高校必须围绕新农科培养这一目标,重视课程建设。

《农业技术经济学》课程是一门农业技术科学与农业经济科学密切结合的交叉學科[1],是高等农业院校农林经济管理类专业学生的必修课程。为响应上述文件精神以及经管一流专业建设对课程建设的要求,本课程教学团队从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难度、影响因素、课程内容、教学方式等方面对2019级和2020级学生进行了调查,通过调查了解学生对该课程的学习需求,吸纳学生的有益建议,分析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为完善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模式、提高教学质量,从而实现“思政育人、素质培养、知识传授、能力提升”四位一体的课程教学目标。

一、数据来源

本文所使用的调查数据为某农业高校农林经济管理类专业学生在《农业技术经济学》课程结束后发放问卷获取的,共发放问卷150份,收回有效问卷145份,问卷回收率96.7%。其中收回2019级学生问卷35份、2020级学生问卷110份。

二、调查结果与分析

(一)课程有难度,影响学习兴趣

调查数据显示(见表1),对该课程很感兴趣的共65人,占样本总数的45.11%;一般感兴趣的74人,占比为51.13%,刚刚过半;其余3.76%,则为不感兴趣。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热爱是最大的动力”,兴趣不高,必然会严重的影响到学习的效果。

究其原因,学习《农业技术经济学》课程有一定的难度,近65%同学认为学习该课程有困难,其中感觉非常困难的同学占到6.02%。由于《农业技术经济学》是一门应用性、综合性很强的学科,同时还具有计量性、比较性、预见性等特点[2],这就要求学生有比较好的数学基础。特别是“农业技术经济效果评价、农业要素投入的边际分析、农业生产结构优化以及农业科技进步测定与项目可行性研究”这几章的内容,不仅需要有较好的高等数学基础、经济学基础,还需要有能够灵活应用相关财务知识的能力。但根据问卷反馈的信息,由于高中文科学生偏多,数学功底相对较弱;有的同学是因为经济学和会计、财务相关课程基础薄弱,导致学起来遭遇困难。

(二)影响学生学好该课程的因素

对于影响因素,本次调查共设置了六个方面,最后整理的数据显示,占比最大的两个因素是“相关学科的基础较弱”和“对学好该课程缺乏信心”,占比分别是80.45%和49.62%。原来一直认为是因为该课程与考研、考公关系不大,所以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而实际情况是学生相关学科的基础较弱所致,调查结果与原先的设想不相符。具体见图1。本课程为交叉学科,需要多学科的基础知识做支撑,如果前修课程没有掌握好,那么学起该课程必然有较大的难度,畏难情绪又会使得他们缺乏信心[3]。

(三)课程体系的合理性和该课程的实用性

完善合理的课程体系是教学质量提升的重要环节之一,随着农业技术的不断进步,新型的技术产品在农业生产的过程中被越来越多的应用,所以授课课程体系也不能仅限于课本现有的知识,需要不断的更新和补充;如要依据我国农业现代化发展模式和路径,丰富和发展农业技术经济学理论体系,创新完善农业技术经济学研究方法[4]。从调查的结果看,认为课程体系安排的合理是123人,占比为84.96%,认为不合理的是4人,占比为3.01%,详见表2。

《农业技术经济学》是一门非常实用的课程,但学生却不这么认为。在调查问卷中,只有不到一半的学生认为学习农业技术经济学有用,大部分学生表示学习课程是应付考试,获取学分,还有一些学生认为课程内容与现实有距离。

调查中还发现,尽管一入学就开设有专业导学课,而且已进入大三,但仍有不少大三学生对所学专业了解不深,更没有准确定位,尤其是受疫情的影响就业困难,绝大多数学生都会选择考研,呈现出考研“高考化”的现象。

(四)学生最喜欢的教学模式

从2020年到2022年三年期间,由于受到疫情的影响,本课程的教学模式也由传统的线下教室上课变为纯线上网课或时而线上时而线下的非正常教学模式,任课教师在不停的学习利用各种平台和网络资源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也在思索着哪种教学模式更有利于教学质量的提升?完全线上教学是无奈之举,回到原来的完全线下貌似也不是明智之举,所以“线下+线上”的融合教学便成为后疫情时代教学模式的首选。对于哪种教学模式更受学生的喜爱,本次调查共设置了5个问题,调查结果具体如下表3。

调查数据显示,喜欢第一种和第五种的学生最多,均为46人,占比为31.58%,即喜欢线下授课的同学占多数,将近64%,调查中也有不少学生也表明,计算内容如果偏多、有一定难度的课程,学习效果还是线下讲授更好,教室和老师互动的感觉要远远好于平台等线上。

(五)期末考核的形式

课程结束后,要对课程进行考核,考核形式是学生们非常关注的一件事,特别是他们感觉有一定难度、而最终成绩又要计入绩点的必修课。《农业技术经济学》课程的期末考试形式也在根据学校的相关要求以及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着不断的调整。最早时,期末成绩即为卷面成绩,过程考核基本没有。后来为了避免学生“平时躺平,考前突击”的状况,开始变成了平时成绩结合期末试卷成绩的形式,但前者权重比较小,大概10%左右。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课程的考核形式也趋于多样化。本课程也与时俱进,课程考核形式仍然维持“过程性考核+期末考试”,但过程性考核的具体方法实现了多样化,除了传统的考勤、课程论文外,随着获取学习资源的渠道越来越多,又增加了课堂展示、课堂讨论、翻转课堂、在线测试、案例分析等。对于权重的设置,也根据学校的要求改为分别占40%和60%,即“期末成绩=过程性考核*40%+期末考试*60%。这样的考核形式也得到了学生认可。调查数据显示,65.41%的受访同学认可的考核形式是“期末考试为主,过程考核为辅”。对于权重的安排,大家认为是平时成绩在40%及以上,与目前实行的权重设置情况吻合。对于最喜欢的过程考核形式,他们最喜欢的是考勤,其次是课后作业和小组讨论,最不喜欢的是翻转课堂。究其原因,考勤最容易拿分,翻转课堂却有一定的难度;源于此因,本课程考核对考勤赋予的权重最小或不计,学校目前也有规定,考勤占比不得超过5%。

(六)學生渴望得到的支持与帮助

在被问及需要从老师那里给予哪些方面的支持时,问卷提供了多个选项,详见表4。从调查结果可知,专业指导、有效的学习方法,是学生最希望从任课老师那得到的支持和帮助,两项占比分别是35.34%和30.08%;其次是希望老师能及时给予帮助与答疑以及提供相关信息资料。

三、提高《农业技术经济学》课程教学质量的对策

(一)更好融入思政元素

课程思政是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根本任务的一种综合教育理念。授课教师要根据课程的性质、特点、培养目标和教学大纲的安排,深入挖掘课程内容中蕴含的思政元素,将其有机融入课堂教学。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在教学过程中要强化对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和创新精神教育,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同时通过嵌入相关案例,挖掘爱国情怀、科技兴农、人文精神等思政要素,从而培养学生的德行魅力、人文素养魅力及价值引领魅力[5]。通过思政教育,既深化学生专业知识的“实战力度”,又强化学生关心关注实际社会经济问题,做到思政教育与知识教育的统一,真正体现出专业课程的思政教育作用[6]。

(二)重视案例教学

农业技术经济学是一门实用性很强的课程。由于缺少实践实训的机会,学生感觉到实用性弱,理论知识学习起来也比较枯燥。所以未来的课程教学要在以专业需求为出发点的情况下,选择适合学情的案例。要将现实农业生产过程中遇到的技术经济问题引入课堂,加深学生对农业技术经济学的理解,让学生学以致用。借助案例,可以引发学生探寻解决问题方案的动力和增进学习的兴趣。如:授课老师可以让学生分成学习小组,课下收集相关资料,课上分享讨论,老师点评总结,这样,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增进师生及学生之间的交流互动,而且可以提高学习效率、提升课程教学质量[7]。

(三)完善《农业技术经济学》课程体系

本着科学、实用、重点突出的原则,将课程内容根据需要分为略讲、精讲和粗讲三部分;如前修课程已经涉及过的简单知识点,以及本课程非常容易的内容,就略讲,以学生自学为主;为学好本课程必须要应知应会的知识点,如基本概念和理论,分析方法,解题思路等要精讲,保证学生理解并掌握;如果概念精讲过后,与概念相关的特征会选择粗讲,对于学生记忆模糊但学习本科程又会用到的相关学科内容也会粗讲,帮他们“温故知新”。总之,要不断优化教学内容、细化课程大纲、挖掘思政元素、实时增补最新知识,建立起集系统性、科学性、实用性、先进性于一体的《农业技术经济学》课程体系,以更好地体现本课程的知识目标、能力目标以及育人目标。

(四)采用多元化教学模式

认真落实OBE教育理念是,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主动学习能力和协同学习能力。根据授课内容,灵活采取问题导向、翻转课堂、案例教学等授课方式,多方式、多层次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实践和创新能力。进一步优化线上课程教学内容,完善线上学习资源。突破长久以来“满堂灌”的讲授型教学,引入课前线上预习、熟悉内容,安排学生自学略讲内容;课上深入讲解精讲部分、同时兼顾粗讲内容,和学生形成良性互动;课下及时释疑解惑、巩固所学,给予学生必要的帮助和支持。最终构建集“课程与教材”“线上与线下”“课内与课外”多维贯通、学生全程参与的教学模式。

(五)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

授课教师要不断提升自己的业务能力,一方面可以通过进修,参加相关学术会议,或是在线学习等途径汲取营养;另一方面,将科研与教学、课题与授课内容有机结合,尽量让学生参与课题研究。学生通过设计调查问卷、实地调查、进而收集原始资料和数据,并对数据进行分析整理后撰写调研报告或科研论文。这样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以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从而实现教研相长、教学质量得以不断提升的目的。

[基金项目:山西省高等学校教学改革创新项目:新农科背景下《农业技术经济学》课程教学质量提升研究(J20220281);新时代背景下畜牧业经济管理学科交叉融合研究(J20220235)。]

参考文献:

[1] 黎红梅,田松鹤.《农业技术经济学》课程教学改革探讨[J].教育现代化,2018(24):50-52.

[2] 周曙东.农业技术经济学(第四版)[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12:2-4.

[3] 何力.提高农业技术经济学课程教学质量的思考[J].农业科技与装备,2019(11):84-86.

[4] 陈萌山.大力推动新时期农业技术经济学创新的思考[J].农业技术经济,2023(12):4-7.

[5] 王世平,赵春燕.立德树人理念下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课程思政建设路径研究[J].高教学刊,2022,8(21):184-188.

[6] 曾永明.新文科视域下经济学专业选修课程“四位一体”教学模式探索——以“人口经济学”课程为例[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23(12):48-50.

[7] 谢会强.基于任务型教学视角的《农业技术经济学》课程教学模式探索[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9,30(23):310-311.

(作者单位:山西农业大学农业经济管理学院 山西太原 030006)

[作者简介:孟志兴,山西农业大学农业经济管理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农村经济。](责编:贾伟)

猜你喜欢
新农科问卷调查教学质量
努力改善办学条件 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关注学习过程 提升教学质量
甘肃教育(2020年18期)2020-10-28 09:06:20
基于“新农科”发展的《园林植物遗传育种学》课程教学改革
提高教学质量,重在科学管理
华人时刊(2019年17期)2020-01-06 12:08:10
“新农科”建设背景下《资源昆虫学》课程教学改革
基于新农科建设背景下的《动物生理学》课程思政建设初探
新农科背景下观赏果树栽培与资源课程教学改革研究
基于问卷调查的防护头盔佩戴热舒适性研究
媒介融合背景下的分众传播与受众反馈
今传媒(2016年9期)2016-10-15 22:37:20
高校“院任选课” 情况调查及问题解析
考试周刊(2016年76期)2016-10-09 10:09: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