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市公共环境设施的价值提升路径探析

2024-05-11 10:12任东改
美与时代·上 2024年3期
关键词:价值提升高质量发展可持续发展

摘  要:文章以公共环境设施为切入,对其类别特征及在城市发展过程中的具体影响进行分析,梳理出公共环境设施在城市高质量更新发展过程中的一些价值提升路径和方法。而后,文章就公共环境设施在表达城市历史文化,提升城市艺术美感,展示城市良好形象,提升城市人性化关怀等层面对城市的影响意义展开论述,通过对其多维价值提升路径的挖掘,强化其在城市发展过程中的重要意义。

关键词:公共环境设施;价值提升;高质量发展;可持续发展

基金项目:本文系河南省教育厅2024年人文社会科学课题“城市化视域下公共环境设施价值提升路径研究”(2024-ZZJH-270)研究成果。

公共环境设施作为面向社会大众开放的公用设施、设备,按照功能通常分为:休息设施、信息设施、交通设施、卫生设施、游乐设施、照明设施、无障碍设施以及观赏性景观设施等。不同类别的公共环境设施通过不同的形式传达着自然、历史、物质、文化等多方面的信息。这不仅给人们留下深刻的印象和感受,还关系到市民的使用和健康,影响到城市文化、经济、政治的发展,甚至影响到整个城市、地区的形象。

城市的环境设施与快速增加的人口,迅速发展的商业,不断丰富的城市文化,更为文明的城市氛围之间都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街道家具、环境卫生、街面秩序、生活垃圾分类等多个方面都体现着城市公共环境设施的责任与担当。我们以地处中原的郑州市为例,郑州市既是沿黄城市中重要的省会城市,也是国家批准建设的国家级中心城市。郑州延绵了3000年前商代的文化,吸收着现代城市的活力,既是新城也含古意,既拥有悠久传统又开放包容。改革开放40多年来,郑州市的发展经历了由小变大,由弱变强,由窄到宽,由保守到开放,由乡土到国际,由滞后到先进,由缺少底蕴到富于内涵等一系列的发展变化。尤其是近几年,伴随着快速的城市化进程,伴随着中原经济区建设,郑州市的发展呈现出前所未有的蓬勃态势。在这一现状下,城市公共环境设施,既要完善也要丰富,不仅要体现新城的现代,古城的绵远,还要见证当下的文明,信息时代的科技。

一、公共环境设施表达城市历史文化

文化浸润是体现城市内涵的良药,也是挖掘城市历史的入口,城市有了文化注入,便会大放异彩、魅力加分,宣示着城市的文化气质和精神面貌[1]。郑州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积淀,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作为河南省的省会,成为国家重要的交通枢纽中心,得到了迅速发展。二七区的解放路作为郑州解放后修建的第一条水泥路,被誉为郑州“第一路”。二七区作为郑州百年商埠核心区、第一战区日军投降处以及中原商战的发源地,凝聚着老郑州的故事和印记,也是郑州独有的历史文化窗口。解放路附近的华润万象城广场按照1∶0.5的比例设置了蒸汽火车原型。这个火车展示区景观设施,利用火车车厢、“站台记忆”特色口袋公园,以及道班房、铁轨、候车椅等一应俱全的系列设施打造了“走解放路·读郑州史”的历史文化长廊。步入这一街区,漫步穿梭于车厢、站台、班房、火车警示灯中,让人恍如隔世,仿佛“穿越”回了那个蒸汽火车轰鸣的年代。郑州的火车文化是全民共知的文化,位于郑州市金水区东风渠沿线的铁路主题公园,也是传递郑州火车文化的典范。整个铁路主题景观设施带沿着渠水绵延几公里,以车轨、火车、站台、乘客等这些特有的景观形式展示着郑州这个用“火车拉来的城市”的文化与历史(如图1)。

二、公共环境设施提升城市艺术美感

伴随着城市整体文化水平的提高,以及市民审美意识的提升,城市公共环境设施的艺术性美感提升便成了一种必然。美、艺术性是人类对事物的普遍性认知,美的事物带给人类精神层面的愉悦,这种愉悦是一种共性感受。城市公共环境设施的艺术性既体现在观赏性设施的表达上,同时也附着于功能性设施的展现上。位于郑州市不同街区颇具艺术美感的休息坐具以及城市雕塑设施,在满足休息以及观赏的基础上,还是一个个优秀的艺术品。位于二七区万象城广场的人字形公共休息坐具,以“人”字为基础造型,通过简洁而又生动的流线,光滑而又圆润的曲面设计,可以让市民多角度的就坐休息,座凳的整体造型也易于亲近且颇具美感。位于郑东新区的“结”雕塑,有着饱满而又富于张力的造型,其线形穿结的外观结构,厚重而又坚韧的质感,带给市民极强的视觉效果和艺术美感(如图2)。无论是功能性的家具还是观赏性的景观设施,郑州的街头都还有很多很多。这些公共环境设施从造型方式、材質特点、肌理组织、颜色搭配、尺度流线等方面都极具设计特点,为街头巷尾增加了艺术氛围。走近了是一件件可以使用的城市家具,远远的观看则是生动而有趣的艺术装置。它们在带给市民舒适使用体验和美的愉悦情感基础上,也美化了市民的休闲休憩环境[2]。

三、公共环境设施展示城市良好形象

城市公共环境设施作为城市中的景观,提供给市民的不仅是其自身的使用功能和艺术效果,还展示着城市的发展变迁历程以及城市建设的累累硕果。漫步街头,随处可见一处处公共环境设施,在为市民提供着各类行为活动方便的同时,也展示着城市的美好形象[3]。郑州市在迎接大型活动及国庆节日时,会搭建很多大型绿色场景类景观设施,其中二七广场的“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绿植景观设施,以红旗和平鸽这些最典型的元素表达传递着郑州市民的家国情怀。这组设施当然只是一个缩影,城市街头这类绿植设施在一些重要的庆典节日会有很多。这样的大型景观设施展示着城市的胸怀,城市的发展成果,城市的发展诉求,不断唤起市民心底的情感共鸣。郑东新区CBD是郑东新区的“颜值担当”,千玺塔以及周边的会展中心、艺术中心共同构筑了郑东新区的环形景观,无声的绽放着、展示着中原郑州的魅力;同时,千玺塔“大玉米”在不同节日的不同时刻会借助电子灯光技术以流动的屏幕切换电子图像或文字,庆祝节日,宣传文化,展示形象。在当下的城市内,还有诸多此类公共环境设施,它们共同展示着城市的文化、气质、性格和魅力,也展示着城市的各项建设成就(如图3)。

四、公共环境设施提升城市人性化关怀

基本的物质使用还没有得到很好满足的情况下,人性化可以说是很难考虑到的。随着社会物质生活水平的提升和居民整体文化素养的提高,人们对公共空间各使用对象的人性化要求也有了更高的标准。因此对各类公共环境设施的人性化要求,以及弱势群体在城市空间活动中的便捷性要求等层面的满足,就显得尤为重要。公厕作为“方便”之所,其设施的人性化程度,能够从一个侧面体现城市的人文关爱水平。近年来,郑州市在新建、改造公厕时,在厕位的数量上进行了许多人性化的调整设计,将女厕位与男厕位(含小便厕位)的比例提高为3∶2,要求在人流量較大的场所男女厕位比例不小于2∶1,从根本上改观女厕经常排着长队的实际。(比例数据来源于《城市公共厕所设计标准》)同时,按照公厕类别,要求公厕设置第三卫生间、无障碍通道、无障碍小便厕位、无障碍厕位应叫器、坐蹲位扶手、厕位挂钩、安装消杀除臭设备等。

位于郑州市金水区北三环花园路的公共厕所,除了三个正常厕位还有一个是第三卫生间,为行为障碍者或协助行动不能自理的亲人(尤其是异性)提供使用方便[4];电梯式按钮门,马桶、冲水、洗手液等的感应式使用,wifi、智能显示屏都是该厕所的标配。位于郑州市金梭路的一个公共厕所,其无障碍设施也很是齐全,从厕所内门头标志中可看出,这个公厕的室内有母婴室、残疾人厕所、独立的第三卫生间。该公共厕所从正中央一分为二,左侧是女士洗手间,右侧是男士洗手间,大厅墙壁上挂着灭蚊灯。母婴室里有宽大的镜子、置物台和吹风机,方便女性使用者整理仪容。哺乳期的女性还可在室内的座椅上为婴儿喂奶。为方便有障碍的人士使用轮椅,厕所的入口区域设置了一条约5度的无障碍缓坡通道,厕位两边的墙壁上也安装有黄色的长把手。这无疑是一个人性化程度较高的公共厕所(如图4)。

五、公共环境设施自身类别、数量的更新

传统的公共环境设施类别主要包括卫生设施、照明设施、休息设施、交通设施、信息设施、景观设施等6个主要的类别。从20世纪的80年代到今天2023年,郑州城区的面积不断扩大,城市人口数量不断增加,室外公共活动日益丰富,这些使得公共环境设施的类别和数量有了较多的更新。比如城市垃圾桶的数量,从原来的几百米一个,到现在主城区马路两侧交叉安置的50米左右一个,公共厕所的数量也基本可以实现方圆500米范围内有一个的标准。

公共环境设施的类别也在传统类别的基础上增添了适合当下信息化、智能化时代城市居民需求的新类别。比如:为满足市民随时随地绿城通卡充值需求,在公交站点设置的扫码充值设备,在地铁站内设置的绿城通充值机;为满足居民在公共场所自助购物的需求,在景区、医院、学校、街头等区域设置的公共售货机;为满足市民网购物品的快递自助取寄需求,在一些小区、写字楼等场所设置的云柜、丰巢柜等公共寄取件设施;为满足市民借书学习需求而创建的社区小型自助图书馆,为倡导全民朗读文化风潮而创建的城市朗读亭等;为满足市民多种方式出行需求,设置的共享单车、共享汽车停置充电设施;为满足市民及城市志愿者短暂休息服务需求,设置的城市志愿者服务亭;以及新冠病毒疫情肆虐期间,设置的公共消毒通道设施等(如图5)。

城市公共环境设施在传统类别的基础上扩展出许多新的能很好满足当下市民需求的设施。这源于整个社会的进步,城市经济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以及市民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精神生活的扩展和丰富,既有社会发展的客观驱动,也有市民主观精神需求的内在驱动。

六、公共环境设施对新材料、新技术的应用

若以改革开放为起点,城市建设的时间跨度穿越了40来个年头,经济的蓬勃发展,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为人民的生活、工作创造了优越的物质条件基础。这40年来,城市公共环境设施所用的材料、工艺随着技术的进度,也不断的更新换代,出现了不少新的材料,比如亚克力、张拉膜、橡胶、软钢、充气材料……城市公共环境设施的设计制作,在材料和技术应用上可谓呈现出百花齐放的景象。位于连霍沟赵高速口的“抱拳了,老铁”雕塑,又被称为礼仪之门。这个“抱拳礼”含有尊重、欢迎的寓意,向每一位来郑的人致礼欢迎。该雕塑宽度和高度均为30米,采用的是钢架结构,外表面用铜板镶贴,是郑州市目前最大的一尊锻铜雕塑。这种体量的大型景观设施,因为有了科学技术与工艺水平做支撑,才有了矗立起来的现实。除了大型的雕塑设施,还有很多因为材料技术革新呈现出新面貌的城市公共设施。比如每到节日盛典,市民会在郑州不同城区的重要建筑物上,或是街区主干道上看到绚丽多姿的景观照明设施,它们通过光照和色彩的变换,映照出五星红旗、大红灯笼、中国结、光环灯等多种形态。这些融入中国传统元素的光照设施,艳丽夺目,带给市民满眼的流光溢彩,既突显出人民生活红红火火圆圆满满的景象,也成为人民群众美好生活的真实写照(如图6)。

七、公共环境设施运用科学信息技术的影响

在国家倡导建设智慧城市的大背景下,郑州市也走在不断探索和实践的道路上。郑州市在城市公共环境设施范畴中,以智慧城市建设为基础,在“数字城市+云计算+大数据”层面上取得了不少应用成果。郑州市民主路两侧的花箱曾设置了雾森系统,这一系统可以根据时间、湿度、PM2.5等数据进行科学编程,并结合空气质量、居民作息规律、花草养护时间等因素,利用人工智能设定喷雾的时间。通过雾森系统可以抑制粉尘,缓解空气干燥,同时还可以和垂直的雨水收集系统进行结合,实现水资源的循环利用。不仅如此,郑州市还在民主路的人行步道和广场路面处理上,融入了“海绵城市”理念。这里的路面采用20厘米的透水砂石垫层和10厘米的透水混凝土,能够在保证路面结构整体承载力的同时避免路面积水。整个路面好似海绵一样,在雨水过多时吸收水分,干燥时散发水分,脚下的路似乎有了“呼吸”,仿佛是拥有了生命。这几年在郑州市的各区还建设了不少智能公厕,比如位于郑州市中原区百花里路的智能卫生间,内部设有能自动感应出水、出纸和洗手液,可以自动烘干座便、冲洗水二次利用、自动清洗、自动消毒的设备,同时还配有第三智能卫生间,设有无障碍通道,还设有婴儿床、婴儿座椅、自动旋转马桶等高科技设施,可以较好地满足更多人群需求(如图7)。“智慧城市”的理念正在城市建设中不断扩展和延伸,信息应用系统,如“智慧路灯”“智慧停车”等,正在公共设施范畴内逐渐普及于城市。未来的城市公共环境设施必将呈现出以数据为基础,融合科技、智慧、生态和文化于一体的综合设施体系[5]。

八、结语

城市的高质量发展是城市面积扩大、人口增加、经济发展、文明进步的必然要求,而城市的发展变迁,离不开城市公共环境设施的参与。在这一具体发展历程中,既有时代遗留的制约,也有开放包容的并蓄,既有新思想的融入嫁接,又有地域文化的突破和創新。这是一部饱含岁月洗涤的成长史,也是一部悠然间开花结果的成长史。伴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文化素养、文明程度的提升,绿色生态可持续发展意识的不断加强;人们对高品质的生活环境,对城市公共环境设施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绿色发展社会生产力,是全社会生产发展的共同诉求。城市公共环境设施受历史文化,艺术性审美,城市形象展示,无障碍人性化,材料、工艺、新能源,信息技术、智慧、生态等的影响,只有有效地挖掘梳理出这些机制提升因素的创新应用方法,才能在城市的高质量发展中有效的发挥城市公共环境设施的价值。

城市公共环境设施的发展更新,既是城市成长中新旧交织的痕迹,也是城市文明的一类实体名片。城市公共环境设施是体现城市文明程度,促进城市发展,增强市民生活自豪感和幸福感的一个重要的载体。城市自身要实现向更高层次发展是城市化最本质的内涵。城市的全方位发展离不开城市公共环境设施的参与,作为城市中的“公共家具”,城市公共环境设施在发挥自身使用价值和艺术观赏价值的同时,也使人与环境有了更多的互动。无论是长凳座椅、照明灯具、自助售货柜、自助寄取件快递柜……,这些处在不同空间环境中的“公用设施”,都因人的行为活动需要而存在,都与城市的发展相互交融。在建设高质量城市的道路上,加强城市公共环境设施环节的建设,并不断探索其价值提升的路径,除却能够满足人们的生活休闲需求外,还影响着城市生活质量考评以及人们对城市社会经济发展状况的评价。同时,这对于增强城市的可持续发展能力、有效改善生态环境以及较好地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也具有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徐澜婷,曾筱.城市环境设施设计中的文化性表达[J].包装工程,2018(12):238-241.

[2]任东改.城市公共环境设施的情感设计研究[J].郑州轻工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4):94-99,108.

[3]张光.公共空间环境设施与城市形象设计发展的探索[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8(3):75.

[4]刘波.第三卫生间创意洁具案例设计分析[J].家具与室内装饰,2021(10):117-121.

[5]张治源.城市公共环境设施设计的发展趋势[J].艺术教育,2017(Z5):271-272.

作者简介:任东改,郑州商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环境设计、公共环境设施。

猜你喜欢
价值提升高质量发展可持续发展
中国经济改革“高质量发展”是关键词
开启新时代民航强国建设新征程
我国经济怎样实现“高质量发展”
中小家族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对策研究
全球资源治理中的中国角色与愿景
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的可持续发展
020电子商务模式下顾客感知价值提升研究
辽宁制造业上市公司盈利能力分析与价值提升
青年团员的美德养成与人生价值提升的相辅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