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办高校教师应点燃学生求知的火苗

2024-05-11 07:00王雪梅
河南教育·职成教 2024年5期
关键词:火苗民办高校教师

王雪梅

民办高校由于生源构成的原因,学生大多学习能力不强,学习积极性也不高,教学难度相对较大。如何按照党的教育方针要求,把他们培养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有用人才,是民办高校教师要认真思考的课题。

一、民办高校的生源构成决定了学生的复杂性

(一)按照生源构成可分为三种类型

一是高考失利学生和落榜生。这部分学生不想再复读,而是希望借助3年的专科学习通过专升本考试,从而取得与公办本科毕业生相等的竞争机会。这部分学生是民办高校的尖子生,如果对其引导得当,可成为学校树立学习正气的榜样。

二是希望通过学习取得一技之长,参与社会竞争的社会青年。这部分人有着一定的社会经验,知道要成为有用之才,必须拿到文凭。这部分人虽然有着明确的学习目的和积极性,但基础差,底子薄,课堂上经常听不懂,逐渐对学习失去信心。

三是被动型学生。这些学生初中、高中学习就不好,成绩一直落后,自己也早就失去了学习的信心,对高考完全不抱希望。他们本来不想再上学,但不上学又不知道干什么,混文凭是他们的目的。

(二)按照学习积极性和学习程度也可分为三种

一是学习较好、学习积极性较高的学生。这部分学生大约占学生总数的30%,表现为上课提前到教室,主动提问,经常泡图书馆。学生即使基础较差,但因为学习目的性很强,下的功夫多,也能慢慢跟上班级学习进度。

二是学习主动性一般,学习程度中等的学生。这部分学生约占学生总数的40%。

三是学习程度差,学习又不用心的学生。其占比较大,大约占学生总数的30%。这是民办高校的一个突出特点。

二、思想的复杂性和学习程度的差异带来学生行为的多样性

学习基础较好,憋着一股劲儿想有所突破、有所进取的学生,每节课会提前到教室复习上节课所学内容,或提前预习新课,下课跑图书馆、自习室占座位,并积极参与学校组织的公益活动和社团活动等。

学习目的性较强、积极性也较高的学生,其中一部分基础较差,几节课跟不上就很难再跟上班级进度,游离在可上可下的边缘。这部分学生应引起老师的关注。

学习基础差、没有上进心的学生,听了几节课就感觉没意思,或听不懂、记不住,就不再努力,甚至选择放弃。有的学生干脆天天打游戏、玩手机、睡懒觉。

三、学生求知欲的重要性

学生求知欲是指学生对于知识的渴望和追求,是一种内在的动力,推动他们去主动探究、学习和理解世界。学生求知欲的重要性体现在多个方面,对于个体学习、学校教育及社会进步都具有深远的影响。

(一)推动个体学习

第一,激发兴趣。求知欲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更加积极和主动地学习。当学生对一个主题或领域产生浓厚的兴趣时,就愿意投入更多时间和精力去学习。第二,提高学习动力。求知欲是一种内在的学习动力,它使学生更有耐心和毅力去面对学习过程中的困难和挑战。有了强烈的求知欲,学生会更容易克服困难。

(二)促进深度思考与创新

第一,培养批判性思维。求知欲推动学生去深度思考问题,培养批判性思维。学生不仅仅是被动接受知识,更能够主动质疑、分析,形成独立的见解。第二,培养创新能力。通过新知识、新思维方式的训练,学生更容易培养创新能力,从而为未来的社会和职业做好准备。

(三)促进个体终身学习

第一,培养终身学习习惯。求知欲使得学生乐于学习新知识,以适应快速变化的社会和职场需求,保持对学习的热情。第二,推动自主学习。求知欲使学生更能够进行自主学习,他们会主动寻找信息、利用资源,不仅不依赖于课堂教学,还能够通过多种途径获取知识。

(四)培养全面发展的个体

第一,培养综合素养。学生的求知欲不局限于特定学科领域,而体现在对各种技能和知识的追求。学生因求知欲而涉猎不同领域,培养综合素养。第二,发展个性特长。学生的求知欲有助于发现和发展个体的兴趣和特长。学生通过追求自己感兴趣的领域,更容易找到自己的人生目标和职业方向。

(五)为社会进步做贡献

第一,培养社会责任感。求知欲与社会责任感相辅相成。追求知识的学生更容易关注社会问题,积极参与社会活动,为社会进步和发展做出积极贡献。第二,创造新知识与技术。有强烈求知欲的学生更有可能成为未来的创新者和领导者,推动社会发展、科技进步和文化繁荣。

四、点燃学生心中求知的火苗

教师在点燃和保护学生心中求知的火苗方面,可以采取一系列的方法:一是激发兴趣。教师要发现学生的兴趣点,将课程内容与他们感兴趣的主题联系起来;或通过生动有趣的教学方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他们在学习中感到愉悦。二是实践与应用。教师将知识与实际应用结合起来,让学生看到知识在生活中的实际意义;或通过实践性的任务和项目,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三是鼓励提问。教师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尊重他们的好奇心。解答问题时,教师可以引导他们主动思考,激发学生更深层次的思考和疑问。四是个性化教学。教师尽量根据学生的个性和学习风格进行个性化教学,了解每个学生的特点,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满足学生的不同学习需求。五是创设良好学习环境。教师要营造积极、开放的学习氛围,让学生感到安全和受到尊重。一个鼓励合作、尊重差异、容忍失败的环境有助于激发学生对知识的渴望。六是给予正面反馈。及时、充分地给予学生正面反馈,有助于增强学生的学习动力和自信心。七是启发思考。教师不仅要传授知识,还要引导学生思考。教师可通过提出开放性的问题,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八是关注情感需求。关心学生的情感需求,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学生在一个支持和关爱的环境中更容易保持学习的热情。九是设定挑战。适度的挑战能让学生感到兴奋和满足。过度简单的任务可能导致学生失去兴趣,而过难的任务可能让他们感到沮丧。十是示范热爱学习。教师要展现对知识和学习的热爱,通过自身的榜样作用激发学生对知识的热情。

通过综合运用以上方法,教师可以更好地点燃和保护学生的求知之火,帮助他们建立起对学习的积极态度和深刻理解。

坚持“以学生为中心”“以父母之心育人”,是学院的教育理念。要增强做好全员全方位全过程“三全育人”工作的政治自觉、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把学生培养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有用人才。

应该引起注意的是,新生初来报到的时候,心中都有一束希望的火苗,想通过上大学使自己成为有用的人。如何保护这束火苗,让它越燃越旺,是教师的责任。

要点燃学生心中求知的火苗,教师要注意把握开学第一个月。无论是思政课还是专业课,一定要让学生如沐春风,感觉到家庭般的温暖。专业课要由浅入深,不能照本宣科,呆板生涩,一堂课难倒一大片。特别是理工科的课程,一堂课听不懂,一个知识点记不住,后来的课就有可能脱节。而对于思政课,教师一开始不要讲太多不着边际的大道理,而要用學生看得见、摸得着的事实说话,循循善诱。

我想,人生就像爬坡,通过高考,考上普通高校的大学生就爬上了一个大坡,而民办高校的学生却是一脚油门没跟上,被丢在了半坡处。处在半坡的他们,想再次冲上坡顶,难度就大了不少。这个时候,如果教师能推一把,他就上去了。教师的手一松,他就又滑下来了。这一次滑下来,想再冲上去,就难上加难了。

把学生求知的火苗保护好,把他们已经熄灭的火苗重新点燃,把他们推上坡顶,比荣誉和奖项更加重要。通过3年的学习,学生成了国家建设的有用人才,也带动家庭脱贫致富。而教师帮助一个个学生成为有用的人才,也帮助了一个个贫困家庭,为乡村振兴做出积极贡献。

(责编 韩玉兵 侯心雨)

猜你喜欢
火苗民办高校教师
年轻的火苗
最美教师
糟糕!小火苗不见啦!
一束火苗
教师如何说课
未来教师的当下使命
关于民办高校人才培养适应市场需求的研究
浅谈民办高校中的人才培养模式
民办高校“脱困”要多从自身找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