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中小学家校共育:价值与策略

2024-05-11 04:10田青敏侯妍
河南教育·职成教 2024年5期
关键词:共育家校家庭

田青敏 侯妍

随着社会不断发展,中小学教育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中小学生的教育问题也日益凸显。首先,中小学生面临沉重的学业压力,需要应对大量的作业、考试和补习班。其次,学业竞争的压力常常使得学生陷入竞争焦虑的状态,不少学生有着心理健康问题,如抑郁等。再次,教育资源分配存在差异,一些地区的学生缺乏优质教育资源。最后,一些家庭对教育的重视程度不高,对学生缺乏教育指导和支持,无法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发展需求。

这些问题对中小学生的健康成长产生了负面影响,我们需要采取有效的措施来解决这些问题,促进中小学生的健康发展和素质提升。在此情况下,加强家校共育工作是重要的解决路径。

美国交互理论家乔伊斯·艾泊斯认为,“家庭和学校有义务和权力共同教育学生,家庭和学校应该是平等的和合作的”;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家庭要有高度的教育学素养,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基础,并提出学校和家庭要一致行动、志同道合,要有一致的信念,在教育的目的、教育的过程、教育的手段等方面都保持一致。

一、新时代需要加强家校共育工作

首先,强化家庭教育是减轻学生课业负担、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的重要保证。我国一直重视家庭教育和家校共育。进入新的历史时期,家校共育被多次提及。2004年2月26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规定了中小学校要切实担负起指导和推进家庭教育的责任,要求中小学校采用多种方式和手段广泛开展家庭教育宣传,指导家长掌握科学的家庭教育方法。

对于学生课业负担过重影响学生身心发展的问题,学校和家庭应充分合作,有效贯彻政策,共同落实减负措施,确保政策落地生效。学校和家庭只有将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作为指导思想,真正深化教育改革,才能提高教育质量,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家长和学校在育人理念上的错位,会导致教育效率的低下。试想,如果学校在减轻学生作业负担,而家长在千方百计地让学生课外补课,怎么会有真正的教育效果?

其次,强化家校共育是现代教育理论深化的必然要求。学校承担了培养社会合格人才的主要责任,从而解放了家长。但是,人们越来越认识到,这种家庭和学校分工的育人模式存在很多弊端,我们需要重新认识家庭和学校的分工。学校和家庭之间应该架起配合与协作的桥梁。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教育的效果取决于学校家庭的一致性,如果没有这种一致性,学校的教学、教育就会像纸做的房子一样倒塌下来。”学校与家长只有形成教育合力,才能在教育学生的工作上事半功倍。

最后,家庭教育的问题有很多,如:制订的目标偏高或偏低;部分家庭重视智力教育,忽视德育或体育;部分家庭溺爱或放任孩子……福禄贝尔认为:“学校必须与家庭取得联系,学校和家庭的一致,学校生活和家庭生活的一致,是儿童时期完善教育的首要和不可缺少的条件。”在实践中,很多学校的家校共育工作流于形式,部分教师和家长对家校共育的认识不到位,家校共育缺乏有效的模式和策略。这就要求我们对家校共育进行深入研究,探索家校共育工作的重点和难点,助力教育发展。

二、新时代加强家校共育的工作策略

(一)强化家校联系

加强家校共育,需要学校和家庭之间紧密联系。学校通过强化家校联系,可以更好地了解学生的家庭背景,及时介入学生成长中存在的问题,并进行有针对性的干预。这样就可以减少学生因家庭问题而产生的心理和情感的困扰,对于学生的学习和健康成长具有积极作用。学校通过与家长沟通,可以更深入了解学生,了解家长对学校教育的期望和要求,不断优化教育模式和教育内容,提高教育教学的质量和效果。

学校可以组建家长微信群、QQ群等,采取网络问卷或在线调查等形式加强学校与家长之间的合作与沟通。学校通过网络、书信、电话、学生素质评定表或评定册等形式,向家长传达学生在校的行为表现,取得家长的配合,以提升教育效果。学校举办的多样化活动有利于家长积极主动参与教育。从目前各学校的实践来看,家庭教育讲座、家长开放日、家长委员会会议等形式的活动能够吸引家长会、家长学校等载体,通过介绍家庭教育知识,组织家长在养成教育方面进行沟通交流,提升家长教育能力。

(二)加强家庭教育指导

加强家庭教育指导是家校共育工作的重点。我们要帮助家长更好地理解和满足孩子的教育需求,提高家长的教育意识和能力,从而在家庭中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和引导。具体而言,可以采取以下措施来加强家庭教育指导。首先,提供家长培训课程,包括教育心理学、家庭教育理论和方法、亲子沟通技巧等内容。培训课程可以给家长提供必要的教育知识和技能,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引导孩子的成长。其次,提供个性化的教育指导。针对不同孩子的兴趣、特长和发展潜力,提供针对性的教育指导,帮助他们发展自己的优势和兴趣爱好。再次,引导家长参与学生学习。家长应该参与孩子的学习过程,了解孩子在学校的情况,与教师保持有效的沟通和合作。最后,学校和教育机构可以提供家庭教育资源,如教育读物、教育APP、网上学习平台等,帮助家长获取教育信息和支持。学校还可以建立家校合作的网络平台,让家长和教師之间进行有效的交流和互动。

(三)建立家长学校

家长学校是一个专门为家长提供教育培训和资源的学习机构。建立家长学校和家长会,不仅可以让家长得到更多的教育指导和资源支持,也可以让学校与家长建立更紧密的联系,共同关注学生的学业和心理健康。家长学校可以为家长提供学习专业知识和技能的机会,帮助家长更好地了解孩子的成长需求;可以为家长提供支持和资源,辅助他们履行育儿责任;可以为家长提供交流平台和社交机会,让他们分享经验,互相支持和鼓励。家长的教育意识和参与度一旦有了提高,就能推动整体教育质量的提升。

如何高效运行家长学校,提供优质的培训和服务?这是一个需要我们认真思考和实践的问题。第一,确认教育需求。要先确认家长教育的需求和关注重点,进而确定教育培训的内容和形式。第二,确定教学内容。教学内容应该多样,并具有实用性。如可以开设家庭教育理论和方法、教育心理学、亲子沟通技巧、学习方法和习惯养成等课程。第三,选择合适的教育师资。教育师资可以由学校教师、家长、教育专家或业界领袖担任。为了确保教育质量,需要对教育师资进行认真的筛选和培训,也可以邀请合适的教育机构和专家提供教育资源和支持。第四,采用合适的教学形式。家长学校的教学形式要多样和灵活。可以采用在线教育、普及演讲、课程体验、实践探索等各种教学形式。第五,建立高效管理体系。家长学校还需要建立高效的管理体系,保证教学质量和服务效率。管理体系包括教学组织、课程管理、师资管理、资源管理等方面。同时需要对教学质量和反馈进行评估和调整,不断完善和提升服务质量。第六,及时反馈和升级。家长学校应该及时收集和反馈家长关于教育培训的需求,不断优化和升级教育内容、服务体系,满足家长的学习需求,与时俱进地调整和完善教学体系和课程内容。

(本文系2023年度河南省基础教育教学研究项目一般课题“新时代中小学家校共育实践研究”的阶段成果。立项编号:JCJYC2326020107)

(田青敏单位系杞县金城街道中心学校,侯妍单位系杞县金城街道东关小学)

(责编 韩玉兵 侯心雨)

猜你喜欢
共育家校家庭
家校距离
家园共育·优秀幼儿园亲子活动展
家校社共育,推动“双减”有效落地
Home-school Cooperation Makes Our Party Branch Activity Colorful 家校共建为党庆生
家园共育·优秀幼儿园亲子活动展
家庭“煮”夫
家园共育·优秀幼儿园亲子活动展
恋练有词
寻找最美家庭
寻找最美家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