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实两端"双测",提高课堂效率

2024-05-11 04:10徐新建周学良
河南教育·职成教 2024年5期
关键词:后测大题考查

徐新建 周学良

在积极倡导由“教中心”向“学中心”转变的背景下,关注学生的学成为教学的重中之重。教学的最终落脚点应该在学生的学上。教师教多少固然重要,但是学生学会多少、怎么学会的才是我们最应该考虑的。考查学生学会多少的途径有很多,这里谈一下日常课堂教学过程中的课堂两端“双测”。课堂两端“双测”主要指课堂教学中的“课堂前测”和课尾的“达标检测”,权且叫它们前测和后测。

时间:课堂前测的时间就是上课铃响前的2~3分钟和上课铃响后的5分钟之内,共计用时5~8分钟。后测的时间一般用时5分钟,就是下课铃响前的5分钟,到下课就结束。

内容:课堂前测的内容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检查性前测,就是看学生对上节课所学知识、方法掌握得怎么样。这是根据记忆的规律及时唤醒学生的记忆,有利于知识的掌握。二是预备性前测,即为新课教学做准备,看看学生对新课的预备知识掌握如何。这两个方面的内容也可以融合,如果前测用时过多,势必影响学生新课的学习。

方式:就检查性测试而言,主要目的是检查学生对上一节课学习的知识、方法掌握的情况。这种前测由来已久,也普遍为教师采纳并运用,不过大家习惯用提问的方式,也有的教师用先进手段进行随机抽查,两者相比各有所长。前者是教师有针对性地提问,主要检查学习基础不牢、记忆力不太好,或者是上课注意力不集中、课下又不注意及时复习、学习积极性主动性不够的那一部分学生。随机抽查虽然都有被抽到的可能,但也不乏存有侥幸心理的学生,因此学生的积极性难以得到激发。但事情总会有例外,随机抽查有时候也会使学生认为“有可能会抽到我,我要积极准备”。

就准备性前测而言,教师也往往是在复习引入环节进行相应复习,或讲解或提问。有多少学生已经具备了所需知识呢?进行过相应复习之后学生是否都会了呢?教师难以全面掌握。这时,教师如果能通过恰当的前测,基本上就可以知道学生掌握多少知识,有多少学生掌握了,教师需要补充哪一部分内容也就心中有数了。同时,学生也进行了相应复习,唤起了回忆。

要真正在有限时间内完成“双测”,教师还得在题目设计上下一番功夫。

首先,從数量上来说,无论是前测还是后测3~5题足矣。多了在这样短暂的时间内学生难以完成,从而会影响课堂重点内容的学习;少了势必增加难度,会耗费学生的精力,难以保证新课的教学。或者知识覆盖面达不到,不能起到应有的作用。

其次,从难度上来说不宜太难。无论是前测还是后测,主要考查学生知识点的掌握情况,即便是作为达标检测的后测也只能考查学生基本知识点和基本方法的掌握情况,不宜设置综合性题目。

再次,从题目类型上来说,适合设置选择题、填空题,也可以有少量的大题。判断题尽量少设置,因为判断题非对即错,学生在不明是非的情况下有可能会瞎蒙。所谓的大题也不宜过大,学生三两步能解决为宜。

最后,从层次上来说,可以设置2~3个层次,基础性题目3~4题,提高性题目和拓展性题目各1题。基础性题目面向全体学生,提高性题目面向中等及以上水平的学生,拓展性题目面向优等生。这样分层主要是用于后测,对于前测而言,只设置基础性题目或至多设置提高性题目就行了,不必设置拓展性题目。

前测和后测的运用不能一概而论,也不能搞“一刀切”,教师要根据学科和课型来定。如作文课就不一定进行前测或后测,但一堂课达标检测还是应该有的。总之,教师要结合学情,积极落实两端“双测”,提高课堂效率。

(徐新建单位系安徽省宿州市萧县城东初级中学,周学良单位系河南省永城市第三初级中学)

猜你喜欢
后测大题考查
配合物的常见考查
创新视角下高考中关于统计的考查
科学备考新方向——数列大题之“数列求和”篇
科学备考新方向——三角大题之“解三角形”篇
2019届高考数学模拟试题(七)
2019届高考数学模拟试题(八)
例谈氯及其化合物的学习与考查
CBI在大学英语口语教学中的应用
巧用“一课三测”优化数学教学
钒及其化合物在高考中的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