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诗一画一人生

2024-05-11 04:10:14林玉华
河南教育·职成教 2024年5期
关键词:诗中有画山居松林

林玉华

我国是一个诗歌的王国,诗人灿若繁星,诗作浩如烟海。古诗词是小学生接触古典文学的最佳启蒙教材,学习古诗词是小学生认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建立文化自信的绝好途径。一首首古诗词如一颗颗闪亮的星,照亮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夜空,是中华民族思想和智慧的结晶。走进一首古诗,就是走近一位诗人,走进一段历史。

一诗

《山居秋暝》是统编教材五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第21课《古诗词三首》中的第一首。本单元的人文主题是“四时景物皆成趣”,语文要素是“初步体会课文中的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学习描写景物的变化”。

《山居秋暝》是唐代诗人王维的山水名篇,写初秋时节在山中居住所看到的雨后黄昏的景色,描绘了秋雨过后的傍晚时分,山村一派美好田园风光,表现了诗人寄情山水田园的怡然自得。这首诗将空山雨后的秋凉、松间明月的光照、石上清泉的声音,以及浣女归来竹林中的喧笑声、渔船穿过荷花的动态,完美地融合在一起。它不仅像一幅清新秀丽的山水画,还像一支恬静优美的抒情乐曲,体现了王维“诗中有画”的创作特点。

一画

苏轼曾说:“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诗中有画”,指王维善用诗的语言创造出鲜明、生动的艺术形象,使读者通过想象和联想,在脑海里呈现清晰的形象和画面。《山居秋暝》这首诗的画面中有山有水,上半部分是晴空、明月和若隐若现的山峰,中间部分是松林和林间的清泉、山石,下半部分是山脚的竹林和林边的荷塘。明月照着松林、清泉和山石,泉水流下山,流进荷塘,河边洗衣归来的女子穿过竹林,走回山村。一静一动,一景一人,构成了一幅山居秋暝图。在整体感知全诗之后,我聚焦两幅画面“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让学生展开想象:一轮怎样的明月,怎样地照在怎样的山石上……最让我们激动的是分享环节,从“一轮明亮的月照着”到“一轮皎洁的明月,静静地映照着”,从“清泉流淌”到“清澈的泉水缓缓地流淌”,再到“皎洁的明月挂在天空中,照在碧绿的松林间,清澈见底的泉水轻轻地流淌在光滑的山岩之上”,诗意的语言,优美的表达,让一幅美丽的画面浮现在眼前。这一切,是学生在一点一点地补充、交流中生成的,没有刻意设计的痕迹。就这样,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走进了古诗,领悟了诗意,提升了文化修养。

一人生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一切景语皆情语。”诗中所描写的景物,寄托了作者的情感。《山居秋暝》运用的一个重要的艺术手法是,以自然之美来表现诗人的人格之美和理想中的社会之美,以物芳而明志洁,以人和而望政通。王维数次被贬,政治热情逐渐冷却,于晚年在终南山修建了“辋川别业”,过着隐居生活。在教学中,我带着学生梳理诗中描写的景物——明月、松林、清泉、竹林、莲等。“岁寒三友”——松竹梅,象征着顽强忠贞的气节,廉洁以松为范,刚正以竹为杆;明月、清泉象征着明亮、纯洁;莲代表清廉、高洁,“出淤泥而不染”。王维选取这些事物来描绘山居秋暝图,是他对这种高尚品格,以及遠离世俗烦扰、追求闲适生活的一种向往,将高洁的情怀和对理想境界的追求寄托于诗情画意中。

每一首古诗词,都有它存在的土壤。离开了土壤,诗词就无法存活。我们要努力把诗词和诗词的土壤一起教给学生,引导学生从诗词中多学一些东西,尽可能地贴近历史,亲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自信。

(本文系2023年度河南省基础教育教学研究项目“基于文化自信的小学古诗词教学策略研究”的成果。立项编号:JCJYB2302090401)

猜你喜欢
诗中有画山居松林
Implementation and application of PyNE sub-voxel R2S for shutdown dose rate analysis
从言、象、意看王维“诗中有画”
诗中有画 画中有诗——相约台湾诗人林焕彰
山居秋暝
山居图
民主(2019年2期)2019-03-19 01:46:44
富贵山居
宝藏(2017年2期)2017-03-20 13:16:43
我的爷爷和长征
连环画报(2016年10期)2016-12-16 05:13:34
霍松林诗词选
Painting the Paradox
汉语世界(2016年1期)2016-09-12 08:28:55
松林村
乡村地理(2016年2期)2016-06-15 20:29: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