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仕勇
抗战时期,在广东有一支与八路军、新四军相提并论的抗日劲旅——东江纵队,是开辟华南敌后战场和坚持华南抗战的人民抗日游击队主力部队之一。
1944年7月,党中央根据日本侵略军发动打通中国大陆交通线作战行动后的形势发展,作出了巩固华北、华中,发展华南的战略部署。决定在华南建立一个坚强的战略根据地,使华北、华中、华南三大敌后战场相互呼应,彻底打败日本侵略者。中央派出以八路军第120师第359旅主力4000人组成南下支队,在王震司令员、王首道政治委员率领下,于11月从延安出发,挺进豫鄂湘敌后,打开南北通道,建立湘鄂赣抗日根据地。以此为依托,队伍继续向南发展,力求早日开辟以“五岭”(越城岭、都庞岭、骑田岭、萌诸岭、大庾岭)为中心的华南战略根据地。
1945年初,东江纵队进入罗浮山。罗浮山位于广东省惠州市博罗县长宁镇,是中国道教十大名山之一,又名东樵山,历来被冠以“岭南第一山”。山下南麓朱明洞区有一座始建于东晋咸和八年(333年)的古观,名叫冲虚观。东江纵队在罗浮山开辟抗日根据地后,中共广东省临时工作委员会(简称广东省临委)领导机关和东江纵队司令部就设在冲虚观。罗浮山也因此成为南方敌后抗日武装斗争的指挥中心。
为使华南抗日纵队配合南下支队,实现开辟“五岭”根据地的战略任务,中共中央于1945年6月16日向广东省临委发出“关于华南战略方针”的指示。明确指出:一要广泛发动学习讨论毛主席《论联合政府》和朱总司令《论解放區战场》的报告,并深入贯彻到实际工作中去。二要迅速建立战略基地,以便在敌人败退时,我华南武装能进退有据;在国民党发动内战时,能配合全国起来制止内战。三是中央即将电令现在湘、鄂、赣边区之王震部队,向湘、粤、赣、桂边区发展,另由延安派出5000人部队,由文年生率领,向湘、粤、赣、桂边区前进,并负责护送七大的广东代表,及200名军政干部给你们,以至配合你们创造南方局面,成为制止内战之一翼。四为实现此战略方针,你们应即派遣大的有力部队由负责同志率领,随带大批干部,迅速向北江地区发展,直至坪石、南雄之线,扩大游击根据地,以便在数月后和王震、文年生各部打成一片,并接收干部。现在小北江支队,及在紫金支队,亦应继续向北发展,以扩张左右两翼。
遵照中共中央的指示,1945年7月6日起,中共广东省临委在罗浮山冲虚观东纵司令部召开扩大干部会议(称“罗浮山会议”)。会议由临委书记、东江纵队政治委员林平主持。参加人员有曾生、王作尧、杨康华、黄康、饶彰风等30多人。
会议主要任务是深入学习与研究贯彻中共七大决议,传达贯彻中共中央6月16日有关指示,总结广东抗战以来的经验教训,部署进军粤北、开辟“五岭”根据地以及在广东建立党的统一领导机构等。
会议进行到7月14日这天,东江纵队政治部主任杨康华刚刚作了组织、宣传、民运、保卫、敌工等方面情况和经验的政治工作报告,就有博罗公庄的地下交通员长途跋涉数十公里前来司令部报告说,公庄有一股国民党顽军企图进犯罗浮山区。
杨康华闻讯,为了确保中共广东省临委在罗浮山召开会议地顺利进行,遏制国民党顽军的进攻,马上和东江纵队副司令员兼参谋长王作尧率领东江纵队第三支队和第五支队去阻击顽军并夜袭公庄。经过一番苦战,重创了来犯的国民党顽军,解放了公庄桔子墟和獭子墟。
被赶出公庄的国民党顽军,不甘心吃败仗,其独立第二十旅和地方团队又组织了2000多人的兵力进行疯狂反扑,重新占领了公庄,并兵分两路,向柏塘进攻,又威胁到“罗浮山会议”。
为此,第三支队奉命展开了保卫战,队长彭沃率领部队,在大岗岭、鸡麻岭和观音山一带布防。第三支队的一个小分队在小队长冼根、政治服务员丁顺带领下,挖壕坚守制高点“三棵松”(在柏塘石岗村一座山岭上,因长着三棵挺拔的青松,故名“三棵松”)。
7月20日子时刚过,冼根小队的哨兵温发头戴一顶由树叶和茅草编成的帽子,埋伏在一处草丛中,一动不动,仅露出一双眼睛,凝神细察着前方。山脚下,不知谁家的狗子叫了几声,好像发觉是认识的人,便停住了。夏夜的天宇十分宽广,满天的星星在不停地闪烁,皓月已经开始西斜,月光像水一样的柔,洒在山坡上,洒在沟坎里。凉凉的风从山腰上刮过来,沁着醉人的泥土气息。温发在这草丛中已经埋伏了一天一夜,阵阵困意向他袭来,眼皮像灌了铅一般沉重。他轻轻伸手从旁边的一丛灌木里摘了几片树叶塞进口中,缓缓地、细细地咀嚼起来。这是一种他小时候上山放牛时常吃的一种野生植物,叶子和嫩枝都可直接食用,酸酸的味道中带有一点点甜。温发和小伙伴不知道这种植物的学名,都管其叫“甜酸树”,只是吃多了,不仅饿得快,连牙齿都要酸软好几天。酸涩叶汁一入口就立刻让温发的精神为之一振,前方就算是一只苍蝇飞过,都休想躲开他的眼睛。
一夜无事,时间转眼到了上午9时许。夏天的太阳犹如一个火球,开始炙烤大地。被太阳晒得有点头昏脑胀的温发,突然发现热浪中传来一阵窸窣的脚步声。不久,便见数十个端枪的人影快速向我阵地移动。温发一个激灵,敏捷地翻身起来,飞奔回阵地向冼根报告。冼根命令温发继续监视敌人,其余战士进入阵地准备战斗。
顽军占据“三棵松”阵地对面的油茶山、档耙山和摩梳坑山,对冼根小队阵地形成了半月形的包围圈,中间就隔着一条小山沟和一片狭长的稻田。
温发见敌人慢慢靠近,不禁心跳急促,口干舌燥,见冼根那边仍然没有丝毫动静,便又悄悄起身前去报告:“敌人不停地向阵地逼近。”冼根命令说:“不要焦急,我们要沉住气,等敌人再靠近些再狠狠地打!”
企图占领“三棵松”制高点来伏击东江纵队的顽军,仗着人多势众,装备精良,向冼根小队阵地直扑过来。敌指挥官趾高气扬地扯着嗓门狂叫:“弟兄们,冲呀!占领阵地,重重有赏!”战士们一个个沉住气,紧盯着逐渐逼近的顽军,等待着小队长下达战斗命令。顽军边叫喊,边向前冲。冼根看着迎面而来的人影,手中紧握长枪,瞄准冲在最前面的一个敌人。当顽军进入100米之内时,冼根一声令下:“打!”扣动扳机,一枪打倒为首的敌人。他身边的战士也纷纷扣动机枪、冲锋枪、步枪,枪弹密集地射向敌群,顽军遭到迎头痛击,10多人还没有反应过来便一命呜呼,其余的敌人惊惶失措地四处逃窜。顽军第一次进攻就被英勇的冼根小队打退了。
刚开始就吃了一个大亏的敌人,疯狂地组织第二次进攻。他们见冼根小队的机枪和冲锋枪组成了一道猛烈的火线,无法正面较量,便在油茶山西侧架起了迫击炮,一阵阵的炮火把冼根小队阵地前沿的鹿砦全部摧毀,然后又集中火力,轰击机枪掩体。敌人的三发炮弹先后击中机枪掩体,掩体被炸塌了,小队长冼根和机枪手吴暖被压在里面。在这危急关头,共产党员丁顺冒着敌人的猛烈炮火,一个箭步跃向被炸塌的机枪掩体,带领战士们搬去压在上面的草皮和松树干,把压在下面的冼根和吴暖,连同机枪抢救出来。可冼根已光荣牺牲了,年仅26岁,吴暖也身负重伤。战友们满腔悲愤,丁顺强抑住心中的悲痛,抹去机枪上的尘土,对战友们大喊一声:“同志们,我们要化悲痛为力量,坚守阵地,为小队长报仇!”于是,战士们手中机枪、冲锋枪、步枪喷出一连串的复仇的火焰,又一次把冲到半山腰的顽军击退。
此时,离“三棵松”阵地2000多米的观音山下,第一大队正在进行紧急集合,增援坚守在“三棵松”的冼根小队。第一中队副队长陈苏奉命带领一个小队从“三棵松”两侧山边迂回接近顽军阵地。顽军发现陈苏所率增援部队时,立即调集迫击炮和轻重机枪,组成火力封锁线,堵截增援部队。增援部队使用的都是轻武器,经过两次冲锋,都没能突破顽军的火力封锁线,无法支援“三棵松”阵地。
在“三棵松”阵地上,冼根小队先后打退了敌人的六七次进攻。战斗到下午1时许,政治服务员丁顺、机枪手吴暖和两名战士相继牺牲,陈副小队长的头部也受了伤。在不足百米见方的阵地上,硝烟弥漫,尘土飞扬,战士们浑身灰尘,满身汗水,个个像泥人一样。时值盛夏,战士们喉干舌燥,喉里简直要冒出烟来。尽管处境恶劣,形势严峻,但战士们依然斗志昂扬,时刻准备着粉碎敌人新一轮的进攻。
最终,守卫小队以28人(其中5名中共党员)的兵力,凭着勇敢顽强的意志,在“三棵松”阻击国民党军正规部队1个团兵力的多次进攻,浴血奋战6小时,使国民党顽军受到很大的伤亡和消耗,不得不于次日从柏塘撤退。东江纵队第三支队随即快速收复柏塘,确保了“罗浮山会议”的顺利举行。
“罗浮山会议”在党的七大团结、胜利精神的指引下,开得非常成功,是中共广东党史上一次具有重要政治、军事和历史意义的会议。会议确定了执行党中央建立“五岭”战略根据地的指示,使我军在南方有一个坚强的战略基地,使华北、华中和华南三大敌后抗日战场,南北呼应,彻底打败日本侵略者。通过这次会议,总结了经验,提高了认识,明确了方向,克服了在领导作风和工作作风上存在的一些不良倾向,使会议开成了一个团结的大会,胜利的大会,为以后的斗争胜利奠定了基础。
注:本文是广东省博罗县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委托项目“红色罗浮——以罗浮山会议(1945)为主线用纪实文学形式较系统地梳理表现罗浮山红色文化故事(事件与脉络、人物与故事、价值与意义)”之阶段性成果。
责任编辑/孙明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