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伏时节,太阳正炽。古树、慈竹掩映下的贵州省凤冈县王寨镇新民村张家寨却凉意习习,田野里抽穗的秧苗,竹架上鲜嫩的丝瓜,在山风中摇曳着喜人的绿意与蓬勃。林子深处的蝉鸣绵长牵人,添了几分生动和情趣。
40岁的新民村党总支书记冉郁松穿着一件黑色的T恤,皮肤显得更加黑亮。他正与几位村民顶着日头,抬一块修长的石板,打算放在木亭子里供游人们吃长桌宴时用。他的脸上挂满了汗珠,刚抹去又流了出来,汗水浸湿后的T恤黑得更明显,使别在胸前的党徽愈发亮眼。
冉郁松放下活儿,将满是汗水的双手在T恤上擦了几下后,一脸腼腆地伸了过来,我迎上去握住,分明感到他的手有力,很烫,正如火热建设中的张家寨。
一
几棵古柏树下是张家寨的寨门,左侧的石墙上写着“水墨古韵张家寨,百业兴旺复兴梦”的一排大字,白色的墙体上画着一幅山水隐隐的国画,署名“冉郁松画”,款末还盖了一方“冉氏之印”的篆体印模。我不禁一愣,冉郁松读懂了我的惊讶,浅浅一笑:“这是我学画的。”
大山间田畦连片,古树下山路弯弯,座座瓦房在炊烟中半隐半现,几丛芭蕉下一人一牛悠然走过。墙上的这幅国画古意悠悠,很见功底,绝非“学画”。咋一问才知,这位晒得黑黑的村书记,2003年毕业于遵义市仁怀师范美术系,主攻中国画,任过美术老师,在文化馆工作过,办过个人画展。2008年结婚后,与妻子王雪在新民村开办了一家幼儿园。夫妻俩的口碑好,不愁生源,冉郁松过着一边任园里的法人代表,一边画画的惬意生活。
一人富不算富,大家富才算富。2019年,组织上确定让他担任新民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2014年入党的冉郁松欣然领命,停办幼儿园,放下画笔,就去了村里上任。
“幼儿园不办去当村官,那点儿报酬咋过日子。”父母大惑不解。
“放下找钱的事不做,去接手一个欠账的村,你吃错药了。”妻子王雪急得直跺脚。家人不理解是暂时的,冉郁松带上几件换洗衣服去了村里,立即投身千头万绪的工作。
上任不到一个月,一桩事确实难住了冉郁松。县里要在新民村建一个卫生室,前提条件是暂时没有项目经费建房,场地由村里想法,不然这个指标就落在其他乡镇。建村级卫生室是一桩利民便民的好事,不能让机会错过。没场地就用自家的房子,停办幼儿园后正闲着。冉郁松回家与妻子商量,刚开口就被妻子一连串的“怎么办”问得支吾难答。
“房子不但不收房租费,还要自掏钱包在外面租房子住,这是啥事儿。”妻子说得有道理,冉郁松只好叹了一口气,悻然回到村里。
说归说,怨归怨,想了一夜后,王雪万千不舍地搬出了家,花5000元钱在住房边上租了一套房子,全力支持老公的工作。得到了妻子的支持后,冉郁松在群众大会上,拍着胸膛向大家承诺:“为了方便大家就近看病,把村卫生室建在我家,我不收房租费。”话音刚落群众掌声响起,热烈、持久。当时,妻子王雪也在现场,坐在前排的边上不停地鼓掌,眼里闪着泪花,冉郁松看得真切。
3年多来,村卫生室已成了附近口碑不错的“名院”,现在有10位工作人员,各种仪器正在不断充实,方便了周边7万多人看病开药。
到村里工作没多久,忙里忙外的冉郁松晒黑了许多,曾经的“法人肚”也没了。看在眼里的王雪打心底不忍,想到村里就几个爷们,下了一天的乡回到村里吃不上一口热饭。村里没钱,打算每月出800元钱请个做饭师傅,一直没人应。王雪调皮地给冉郁松说:“书记同志,开个后门让我去村里给你们做饭吧。”
“哈哈!”冉郁松开心地笑了起来,拍了拍妻子幽默地说,“王雪同志精神可嘉,批准你光荣入厨。”这个令人头疼的事在夫妻俩的打趣间得到解决。第二天,王雪就去了村里,几个爷们做不出欢迎宴,都由衷地说了句:“委屈你了嫂子。”
妻子的加盟,让村里有了家的温暖,冉郁松与一群年轻人决定甩开膀子大干一场。
二
要还清村里的欠账,让工作高效运转起来,唯一的办法就是搞活村级集体经济。冉郁松召集村里156名党员和群众代表,开启党群直议,让大家献计献策。通过几次碰头,大家达成共识:等不来解决,等不来改变,新民村的青山绿水就是致富本钱,土地气候就是丰厚资源。大家说干就干,2019年初,新民村委筹资办起了第一家养牛场,饲养了30头能繁母牛,自繁自养,当年就收获了不错的效益。2021年,全县肉牛现场会在新民村召开,极大地鼓励了大家。村里还安排两名年轻人去四川绵阳学习食用菌培植技术,眼界开了,思路宽了,取经回来后建起了30亩羊肚菌大棚,7个马桑菌大棚,让村级经济一下子活络起来。
干部在做,群众在看。
一直在外打工的罗先望决定回乡大干一场,利用农村土地流轉政策,与村里达成协议,采取村级、组级、农户、工人各占四分之一的经营模式,租用1200亩土地,种植三万多株蜂糖李。四年后的去年,蜂糖李挂满枝头,俏走市场,年产40万斤,每斤平均达20元,一季的收入就愈八百万元。蜂糖李成熟期,村民就是工人,纷纷提上塑料桶去林里采摘硕大可人的李子,每人每天能挣160元。采摘高峰期要持续半个月,每天有200多人采摘。蜂糖李不用上市,水果商和游人直接来基地,一时间,小小基地霍然成了水果批发点和采摘体验场。
为了满足网上客户邮寄的需求,设计包装的事冉郁松义务设计,画下一枝三果五片叶的图案印在纸箱上,简约而真实,取名“老寨罗氏”,更是朴实明了。每箱装两层共6斤卖120元,象征“月月红”,客户喜欢主人也乐。第一次去彩印厂订了两万个纸箱,基地上每天安排10名工人负责包装和发货,树上的李子还没摘完,堆了半屋子的纸箱却就见了底。趁发展势头好,村委决定发动群众种植蜂糖李,将新民村打造成一个万亩蜂糖李基地,由尝到甜头的罗先望负责育苗和技术指导,让大家都熟稔掌握修枝、消毒、施肥的时季和技术。仅去年他就举办了三期培训班,向村民供应了果苗5万多株。经常与果农打交道,几年下来冉郁松也成了水果专家,他看到罗先望一个人忙不过来时,自己主动兼任培训工作。采访中,正好遇上他带着10多位果农在基地开培训现场会:“这李树,要在今年冬末才施肥。”
“为啥?李子摘完后施肥不行?”
“不行,你看李树叶子绿得深,证明树内还留存有不少养分,让养分在秋天流失后再施肥,才不影响明年的挂果。”
“这么说,目前李树就不用管了。”
“有活干哟,要马上清院除草,刷白杀虫。”
“刷白杀虫?”我在旁边听后一脸的懵。
“就是用稀释后的石灰水,刷在李树的主干上,这样可以杀死藏在李树上的害虫。”冉郁松说得有理有序,俨然一位植保专家。
三
家乡山水在召唤,回乡努力干一干。
充满活力的新民村像一块磁铁,吸引了在外打工的人们。2019年,李其辉、李小龙兄弟回家后就不走了。他俩在外多年,知道生猪的市场需求大,于是在家建起了猪圈,干起了养殖业,成了村里的第一批养殖大户。
最近,生猪市场有些不乐观,李小龙打算只喂母猪,这样大大减少了饲养成本和市场风险,李小龙的脸上满是运筹帷幄的自信。哥哥李其辉的养殖经却是另一种念法,他家现有存栏猪40多头,还有5头肉牛,妻子是饲养的主打劳力。他一边辅助妻子,一边就近打工,挑灰浆、砌石坎,在家门口一天也能挣200元钱。
在外打工的冉波夫妇,2018年回家后建起了家庭养牛场,每年要出栏10头肉牛,小日子过得有滋有味。妻子刘琴是饲养肉牛的一把好手,细心能干,把牛喂得膘肥肉满。她用手抚着栏里的牛介绍:“我家喂有两种肉牛,长有角的是西门达尔,没长角的是安克斯。”说起养牛刘琴越说越来劲:“肉牛的行情一直稳得住,今天都有两拔人来我家买牛,这阵草好正是牛长肉的时候,打算喂阵子了再卖。”
为了让更多的村民走上养牛致富路,政府承诺每产下一头牛崽补助1000元,消毒药物、预防疫苗免费提供。目前,新民村已有家庭养牛场45家,喂养30头以上的就有14家。
回乡创业,回报乡梓。去年,结婚在外的冉茂燕与老公回到新民村,投资建起了首家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利用村民林中的杂木,地里的秸杆生产生物颗粒燃料,环保又实惠,正以日产7吨的生产量供应周边市场。厂里一派热闹,劈柴机、破粹机、烘干机、打包机响个不停。三十出头的厂长冉茂燕戴着一顶太阳帽,正忙着给客户过磅木柴:“大叔,杂木生料260元一吨,这车木材有一吨多点,就付你280元吧。”双方微信一扫,客户手机收款到账的提示铃声顿时响起,悦耳、好听。客户说:“村里引进这家企业好,每家林子中的杂木,地里的包谷杆、高粱杆都变成了钱,我们也多了一份收入。”
四
返乡创业的人越来越多,村里的产业越办越火。
村里要继续发展得再想法子,再找路子。这事得靠大家定、大家干、大家管,几次党群直议会后,确定把张家寨打造成乡村旅游示范点。张家寨是一个有73户人家小组,林木茂密,静若世外,至今保留有20多座青瓦木房,寨里有53株百年古树,还有一口从未干涸过的古井。村委决定在“古”字上做活旅游文章,尽量有旧留旧,修旧如旧。这个想法有个别村民一时转不过弯来,村民安武打算拆掉木房建砖房,说老木房旧了不好看。眼看一幢100多年的木房被拆,冉郁松左说右劝,说服不了“犟劲”的安武,只好向他在成都工作的大哥安闻“求救”,安闻极力支持老家的乡村旅游建设,电话里劝不了,专门从成都赶回家中,终于留住了木房。
怎样规划张家寨,哪里建坝子,哪里修亭子,哪里修小道,全在冉郁松心中。劳力大家出,材料就地取,寨里一律用石板满铺,亭子里的桌凳也是就地开采的石板。堡坎、花坛、鱼池全用石块砌做,石墙不用石灰粉糊,也不用水泥勾缝。菜园一律用竹篱笆,看上去整洁清爽,清逸宁静。村民还将家里闲着的石磨、石猪槽、石碓窝献出来,摆放在路旁院边,让游人看后不禁心生几许起暖暖乡愁。经过半年的忙腾,以前杂草丛生的泥巴路曲径通幽。张家寨还在建设中,与众不同的古朴韵味就吸引来了不少游客,各家媒体、直播平台纷沓而至,让张家寨成了声名突起的古村落。村民们想不到乡村旅游的热度来得这么快,游客来后,家中的土豆、鸡蛋,时令蔬菜也被带走,更让大家始料未及。
张家寨火是火了,但是存在的问题也暴露了出来,如垃圾处理、停车场地、餐饮住宿等。可是完善这些设施要花大把的钱。钱在哪里?冉郁松一头跑项目,争取资金支持,一头组织寨里的议事会代表开会,发动大家自筹部分资金。议事会上大家积极性高,主动认活干领事做。王玉?把弃用的猪圈收拾利索,改成了农耕馆,铧口、犁耙、戽水篼、晒席等农具大家凑,馆是小了些但不失丰富。王仁向让出一块自留地,建起了文明实践站和直播带货间。王仁勇让出1亩自留地,建起了文化小院,成了游人们跳篝火晚会的地方。大家还把集体用的晒谷坝铺上石板,成了文艺表演舞台,在院边砌做了一道文化墙,分别装上“寨规民约”“乡贤榜”“今昔对比”“景点介绍”等内容。党员王玉杨、议事会会员王玉龙、王明打算先把“农家乐”“乡村民宿”建起来,解决游人的食宿难题,再逐步优化。张家寨的饮水问题是个老大难,平日寨里靠一口古井供水就够用,随着游人增加,餐饮业和住宿业的兴起,用水捉襟见肘。没有什么能阻止发展的劲头,大家又掏腰包去一公里处的大塘口水庫引来饮用水,彻底解决了寨里的用水难题,村民的话实在:“现在可以敞开用了。”
五
古井叫石塔井,是张家寨最得意的一处风景。水井已被村民们用石块拱护起来,水井后面长着两棵古树,一棵黄连树,一棵柏树,枝粗叶茂,遮出了一大片阴凉,树下摆放有石桌石凳,是游人经常留连的地方。古井旁边已建起了一座木结构的书屋,冉郁松取名井然书屋,有寓意又清雅。一楼用来存放书籍和大家阅读。二楼是观景台,游人可以俯瞰山下的成片稻田,也可以眺望远处的大山、天上的流云。冉郁松特意在二楼设计了一块两米见方的画案,供游人写生作画,也供自己闲暇时写意山水。
“你看对面的望卯山起伏如线,马脑山高耸挺拔,就是一幅意韵深远的中国画。”冉郁松指着对面风景深情地向我描述。
这时已是下午时分,暖暖的阳光包裹着静谧的张家寨,一行白鹭从寨子上空掠过,朝着对面的林子飞去。不少燕子从农家的瓦檐下飞出来,道道黑影交织空中。冉郁松望着眼前的一切,又一次沉醉在张家寨的风景中。是的,这里的风景美如画,新民村就是一幅丰饶盎然的长卷国画,正在阳光中徐徐铺开。
作者简介:
胡启涌,仡佬族,贵州省凤冈县人。贵州省作协会员、贵州省文史馆文史研究员、凤冈县作协主席。在《人民日报》《光明日报》《文汇报》《山花》《散文百家》《散文选刊》《贵州日报》等发表作品若干。出版有文集《我走我路》《记住》等。
责任编辑/赵吉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