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高年级课堂中的导学互动教学模式

2024-05-10 22:03黄岑智
课程教育研究 2024年3期
关键词:高年级小学数学

【摘要】导学互动教学模式是一种以“导学结合”“互动探究”为主要特征的新型教学模式,其充分发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主体作用,对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合作探究能力培养具有良好的促进作用。本文以新课改理念为导向,以运用案例分析为抓手,对小学数学高年级课堂中导学互动教学模式应用的意义和策略展开探究,希望能为教师深刻领会、合理运用此教学模式,提升教学实效性,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小学数学  高年级  导学互动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24)03-0118-03

小学阶段,特别是高年级,是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合作探究能力培养和发展的重要阶段。小学数学教师必须要牢牢抓住这一时机,时刻关注学生个性化需求和学习态度變化,以灵活性、针对性教学引导学生转变学习态度,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推动其核心素养的发展。导学互动教学模式很好地契合了这一点,该模式不仅能帮助教师完成角色定位转变,还能帮助学生快速掌握学习内容,内化所学知识,养成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良好习惯,为其全面发展浇筑牢固基石。对此,小学数学教师应聚焦导学互动教学模式,以创新为引领,以横向拓展、纵向延伸为手段,对其进行持续深耕,并将其有效融合于教学活动中,为师生教与学创造良好条件。

一、小学数学高年级课堂中导学互动教学模式应用的意义

(一)有利于优化课中师生互动,迎合新课改发展新要求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提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的引导者、组织者和合作者。小学数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充分利用自身丰富的教育学资源和知识,精心设计能激发学生兴趣的教学情境和问题,引导学生在教学中积极思考、主动探究,改变其学习态度,提高其学习主动性。对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运用导学互动教学模式,不仅有利于优化师生互动,让课堂“活起来”,还对改变学生学习态度,激发其主体意识有积极作用。同时,导学互动教学模式同样强调要培养学生的主体性,要加强对学生主动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这一点与“新课标”理念不谋而合。因此,导学互动教学模式的应用既符合新课改对小学数学教学提出的新要求,还利于教学活动顺利开展,是“新课标”落实的有效保障[1]。例如,在“实际问题与方程”一课教学中,教师运用导学互动教学模式为学生创设情境导入教学内容,让学生在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基础上发挥主体作用,自主思考、探究问题,构建新旧知识间的有效“联系”,推动教学高质量发展。这样不仅能有效降低学习难度,还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题中的数量关系,并列出方程予以解答。同时,随着导学互动教学模式的持续深入应用,师生间的互动亦会得到进一步强化,课堂教学氛围亦会更加和谐。这一点恰恰契合了“新课标”主张的“以师生共同发展为目标,开展教学活动”理念,对教师改革教学,深化导学互动教学模式应用有显著促进效果。

(二)有利于提升学生综合能力,满足其个性化发展需求

导学互动主要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指导、引导与学生建立良好交流、互动关系,推动师生关系和谐发展。因此,该教学模式在教学中的融合应用,既有利于帮助教师了解学生学情,提高其教学方案设计的针对性、实效性,还有利于学生思维互补,促进其逻辑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合作精神、交际沟通能力等发展,对学生综合素养全面发展大有裨益[2]。不仅如此,导学互动教学模式还对学生问题意识形成有积极促进作用。学生在该模式下展开学习,更易培养用数学眼光、思维、语言观察、思考、表达现实世界的能力,为其执着探索、勇于创新、追求真理等科学精神的培养创造良好条件。导学互动教学模式还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潜能,提高其学习成绩和效率有积极作用。在“新课标”导向下,小学数学教师不仅要为学生传授知识,还要关注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而导学互动模式的应用能很好地激发学生认知冲突,刺激学生产生探索未知的好奇心,使其在经历提出问题—探究问题  —解决问题过程中突破思维定式,发展创新思维,实现个性化发展。

二、小学数学高年级课堂中优化导学互动教学模式的策略

(一)课前合理设计导学案,引导学生自学

在导学互动教学模式中,导以学为基础,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在运用该教学模式之时必须要充分了解学生自学情况,掌握其在学习中遇到的难点问题,并以此为据对其展开针对性引导。首先,小学数学教师可以借助教学游戏、联系学生生活等方式,合理创设导学互动模式,引导学生自学,激发其自学兴趣和潜能,为导学互动教学模式的顺利运用奠定良好基础。其次,教师可以根据“新课标”、教学目标、学生学情、教学内容等设置自学提纲和任务单、微课视频,引导学生进行自学,使其能更好地掌握自学技巧,提高课前自学实效性[3]。例如,在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第六单元“分数加减混合运算”一课的导学过程中,教师首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将“分数加减法混合运算的顺序”制作成微视频,让学生在课前自主学习,然后记录自己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难点。其次,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已有经验和知识基础设计一系列课前自学任务单,如:①说一说以下算式的运算顺序并进行计算:180-135+20   1.55-(3.12-2.88)……提问:整数或小数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是怎样的?②自学教材,用多色笔勾出自己的疑惑点,并借助任务单独立思考完成知识链接、新知探究部分学习,完成部分习题检测。③根据自己在自学过程中的疑惑点进行小组讨论、答疑解惑。为了进一步提升学生自学兴趣,增加导学实效性,教师可以通过游戏的方式导入教学内容。如教师可以先在每位同学的课桌上放一个算式,然后让分成4组或6组的学生PK,最快最准完成任务的一组将获得奖励。通过这样游戏化的方式将教学内容“导”入课堂中,既增加了教学的趣味性和多样性,亦让学生对接下来的教学内容充满期待,对提升教与学实效性、促进师生互动有积极推动作用。

(二)课中灵活运用新模式,提升教学质效

1.创设多元情境,打造“互动”氛围

多元、趣味、个性的教学情境更易提升导学互动教学课堂的活跃性,对发挥导学互动教学优势,提升师生互动频率有积极作用。对此,小学数学教师可以通过创设教学情境,带动学生积极性和参与度,帮助其夯实知识基础,提高内化吸收效率,增强学习动力。首先,教师可以通过创设生活情境为学生营造轻松、舒适的课堂氛围,使其在自己熟悉的领域中发挥主体作用,激活课堂互动主动性。其次,教师可以通过构建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在层次性、灵活性问题探究过程中学习数学知识,掌握数学能力,培养数学素养。最后,教师可以通过创设角色模拟情境,强化学生学习体验,使其在情境氛围中感知、感悟数学知识,体会数学知识的奥妙,继而形成“生活处处皆数学”的思维意识。例如,在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小数乘小数”一课教学中,教师首先可以利用家庭装修的生活案例来为学生创设生活化情境,帮助其深入理解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融合应用,使其领悟“生活处处有数学”的道理。其次,教师可以通過构建问题情境,加深对学生的引导,激发其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如在本节课中,教师可以根据装修工叔叔的难题进行提问,让学生调动自己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解决问题,培养其数学迁移运用能力和实践能力。最后,教师可以根据教学需要出示导纲,并适时发放纸质活页,让学生独立思考、回顾、归纳总结、解决问题。这样不仅对培养学生自学热情和独立思考、解决问题能力有积极作用,还对教师深入把握学生学情,优化调整教学方案,提高导学互动教学实效性有显著提升效果。

2.开展合作探究,落实导学互动教学

针对小学阶段高年级学生的学习特点和需求,教师必须要有效利用导学互动教学模式,这样才能为学生学习成绩提升和核心素养发展提供保障。对此,小学数学教师可以利用合作探究这一手段来落实教学目标,发挥导学互动教学优势,提高教学质效[4]。首先,教师可以通过分组合作学习方式,发挥集体合力,强化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吸收。其次,教师可以发挥教师组织、引导、合作的作用,在小组合作过程中给予学生适时点拨和指导,为学生拨雾散云,使其能更清晰、明确地掌握数学知识,构建知识体系。最后,教师可以发挥学生互动优势,鼓励学生在合作交流过程中畅所欲言、求同存异,使其在碰撞中迸发出思维火花,提高学习成效,为其数学素养发展打下良好基础。例如,在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观察物体(三)”一课教学中,教师首先可以将学生分成4到6组,让学生自主选举组长,负责记录学生学情、交流情况和汇报。其次,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为学生展示学习任务单,让学生根据任务单进行学习、探索。如:①根据从一个方向看到的图形摆小正方体;②增加一个同样的小正方体,保证摆出来的图形不变;③继续添加一个同样的小正方体,变成图示的模样,该如何操作?(教师出示图形)组长在接到任务之后,根据组员能力和成绩等将任务布置下去,然后组织组员在解题之后交流观点,归纳总结。其间,教师可以根据各个小组的需求和问题适时给予指导和引导,让学生能针对学习探究中的关键点、易错点、易混淆点等展开交流沟通,保证合作互动学习的实效性。通过小组合作互动学习,不仅有利于学生学习,还有利于进一步培养学生团队合作、探究、共享意识,让学生在知识分享中实现思维碰撞,激发数学思维火花,提高其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意愿。同时,教师在小组合作中的适当参与、引导,对学生深入理解数学知识体系亦有良好的促进作用,能更好地提升导学互动教学的实效性,保证教学效果。

3.设计探究主题,推动导学互动发展

小学数学教师要想在高年级数学课堂教学中充分发挥导学互动教学的优势,就必须要对这一模式展开全面了解、深入探究,这样才能明确其核心,掌握其精髓,为教学提供方向引领。对此,教师可以通过设置合理的导学互动探究主题来引导学生发挥自主学习能力和主体意识,使其在不知不觉中转变角色,提高互动参与度[5]。例如,在人教版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百分数(二)”中的“折扣”教学中,教师首先可以将其与学生生活实际结合起来,利用生活化问题设计探究主题,让学生由浅入深逐步掌握知识要领。如在本节课中教师可以利用“超市双十二促销”设计这样的探究问题:①你从题目中收获了哪些信息?(教师出示超市双十二打折促销的图片)②如何理解打七九折、六九折?本题中存在怎样的数量关系?③说一说你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通过这样的问题引导学生互动探究,使其在自主探究过程中学习数学知识,提高学习成效,培养其用数学的思维思考现实世界的核心素养。

(三)课后实施总结与拓展,夯实教学根基

在导学互动教学的最后环节,教师可以通过课后总结与拓展,帮助学生将零散知识统一起来,助其构建良好数学知识体系,促进其数学知识运用迁移能力发展,为未来学好数学浇筑牢固基石。首先,教师可以借助思维导图对相关知识进行总结、串讲,让学生在直观化、立体化、形象化图像展示中巩固基础知识,拓展学习内容。其次,教师可以借助随堂测试的方式检验学生自学、合作学习效果,并以公平、公正的评价鼓励和引导学生,激发其学习内动力。教师还可以为学生适当设计阶梯式拔高问题,引导学生在不断攻克数学难题过程中发展数学思维,培养数学素养。在反馈阶段,教师应注意尽量保证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为学生创设开放、宽松的互动学习环境,让各个层次的学生都能展示出真实的学习效果,这样才能保证导学互动教学的实效性,才能为其优化提升提供有效参考。例如,在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第六单元“异分母分数加、减法”课后巩固教学中,教师可以借助思维导图呈现同分母分数、异分母分数加法和减法的知识点,引导学生回顾旧知识,联接新知识,为其构建系统化、完整性知识体系打好基础。同时,教师还可以引入灵活性、开放性较强的问题拓展教学内容,促进学生思维发展。

三、结语

新课改下,导学互动教学模式的应用对小学数学高年级教学具有持久而深厚的影响。小学数学教师应聚焦“导学”与“互动”两个关键点,以符合小学生“最近发展区”的内容和形式为学生做好知识导入铺垫,并通过课堂互动激发学生自主思考、学习和探究积极性,引导其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同时,教师还应立足新课标、新教材,借助信息化技术手段不断创新导学互动教学模式,充分发挥其优势,深化教学改革,促进教学高质量发展。

参考文献:

[1]于江然.“导学互动”教学模式的内涵及现实意义[J].华夏教师,2022(13):45-47.

[2]周连友.导学互动教学模式在小学高年级数学课堂中的应用探究[J].华夏教师,2022(5):62-63.

[3]覃光敏.小学高年级数学课堂导学互动教学模式探究[J].广西教育,2020(33):108-109.

[4]李晓岩.导学互动教学模式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甘肃教育,2020(16):103.

[5]黄启东.小学数学教学中导学互动教学模式的应用[J].科技资讯,2020,18(15):103-104.

作者简介:

黄岑智(1970年—),男,壮族,广西田林县人,本科学历,高级教师,研究方向:小学教育。

猜你喜欢
高年级小学数学
小学高年级数学弹性作业的有效实践探索
浅谈小学高年级英语分层教学
浅谈小学高年级合唱教学设计优化策略
小学高年级语文习作教学有效性的探讨
数学错题的自主管理与有效利用研究
建模思想在数学教学中的渗透研究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培养数学意识发展思维能力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