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德巧
摘 要:史料实证是历史学研究的基本工作,也是历史教学的基本要求。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史料实证能帮助学生将零碎、零散的历史知识系统化、条理化,从而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同时,史料实证还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和热情,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因此,在高中历史教学中教师应重视史料实证的运用,在教学中渗透史料实证的理念和方法,从而提升高中历史教学的质量。
关键词:史料实证 高中历史 DOI:10.12241/j.issn.1009-7252.2024.04.049
一、史料实证视域下高中历史教学的问题
历史学科的核心素养包括三个方面:历史理解与阐释能力、史料实证素养、历史解释素养。在《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年版)》的基础上,教育部在2019年修订了《课标》,更加突出强调“立德树人”“核心素养”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落实。这为高中历史教学指明了方向,要求教师在教学中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史料实证意识,提升学生的史料实证素养。
历史学科的史料实证素养,是指从史料中获取信息,并根据所给信息进行分析、解释和推理,从而得出结论的能力。这要求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与方法进行分析、比较、归纳和演绎,并能对历史的认识作出合理的解释。
1.重知识轻能力,忽视历史素养的培养
历史学科的核心素养指的是历史学习者应该具备的关键能力、知识和态度,它包括知识与内容、分析与解释、批判性思维、研究与调查、跨文化理解、沟通与表达等方面,这些核心素养帮助历史学习者深入理解历史的复杂性和多样性,培养批判性思维和综合分析能力,并将历史知识应用于现实生活中,以更好地理解当下和创造未来。
历史学科的核心素养是相辅相成的,没有任何一项素养是独立存在的。但在现实教学中,由于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很多教师只是注重历史知识的传授,忽视了对学生历史素养的培养,忽视了学生思维能力、历史探究能力和问题意识的培养,这严重阻碍了高中历史教学质量的提升。因此,在新课程背景下,高中历史教师要转变传统观念,重视对学生能力的培养,让学生能够在史料中学习历史、认识历史、理解历史。
2.重课本轻读本,缺乏立体分析
教材是高中历史教学的主要依据,但是,在实际的教学中,不少教师往往只关注课本而忽视读本,或者只关注课本而忽略读本。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从单一的角度来讲解教材内容,不能对教材内容进行立体分析,更缺乏对史料实证的研究。在教学中,教师通常会直接引用教材中的史料来讲解历史知识,这种做法既不能凸显课本史料的价值,也不利于学生史料实证素养的提升。
在历史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学会用历史唯物主义和唯物辩证法看待历史问题。同时,教师要让学生学会运用历史研究方法来解决历史问题。此外,在历史教学过程中还要让学生学会将史料与课本结合起来理解历史知识。在分析和理解課本内容时,要重视对史料的解读和运用。教师要让学生学会运用多种史料解读教材内容,达到立体分析的效果。
3.课堂教学形式和对策僵化,与育人目标脱节
新课改背景下,新《课标》强调历史学科要“厚植爱国主义情怀”“树立民族精神”“培养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然而,部分教师只注重知识的传授,而忽略了对学生历史思维的培养,导致课堂教学形式单一,缺乏吸引力。另外,一些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不注重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和思考问题,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往往缺乏对历史事件的深入理解和认识。这些问题严重制约着学生历史思维的发展,影响了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落实。因此,教师要不断提升自身的专业素养和综合素质,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课堂教学环境。同时,教师还要创新教学形式和方法,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
二、史料实证与高中历史相融合的意义
史料实证是指运用科学的方法对史料进行搜集、鉴别、整理和分析,以说明或验证一定史实或理论的一种史学研究方法。在高中历史教学中融入史料实证教学能够提升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理解能力,同时也能够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论证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史料实证意识,将史料实证融入高中历史教学中,使学生能够形成正确的历史观。
1.有助于强化学生的知识理解和吸收
史料是历史事件的真实记录,在教学过程中,学生通过接触真实的史料,可以更好地理解事件的发生原因、背后的社会背景和文化环境,这样可以帮助他们更加全面地理解和吸收相关知识。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通常要带领学生对史料进行分析、解读和推理,这可以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和推理能力,学生不仅可以加深对历史事件的理解,还可以培养辨别真假信息和探寻历史真相的能力。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是史料实证教学一项重要内容,在教学过程中,学生需要对史料进行评估和批判,从多个角度思考和分析史料的可信度和可靠性,对信息进行辨别和评估,从而更好地理解和吸收相关知识。史料实证是教育新形势下出现的新教学方式,不仅能够帮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还激发了学生对历史学习的兴趣——相比于抽象的理论知识,学生更容易投入到与真实史料相关的教学中,从而更容易理解和吸收相关知识。
2.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在高中历史教学过程中融入史料实证教学,可以有效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具体体现在四个方面:一是学生接触到源头史料。这样可以帮助学生培养从源头获取信息和资料的能力,以及对原始资料的评估和分析能力。二是学生学会对史料进行甄别。教师提供教学史料,需要学生思考史料的真实性、可靠性和可信度,这可以帮助学生培养批判性思维,学会辨别真假信息,提高历史思维能力。三是学生学会对史料解读的思考。基于史料,学生可以从多个角度思考历史事件的原因、过程和影响,思考历史事件背后的逻辑和文化,从而培养历史思考和解释能力。四是有利于自主探究学习。史料实证教学倡导学生积极参与独立的学习和研究过程,这就需要学生主动查找史料、分析史料和提出问题,从而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这样可以帮助学生在历史学习中保持好奇心和主动性,培养持续学习的习惯,从而使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得到提升。
3.有助于提升学生的认知层次
在高中历史教学中融入史料实证教学,需要学生对史料进行深入分析和思考,理解史料表面的含义,还需要通过推理和推断去揭示史料背后的深层含义和历史背景,这样可以提升学生的思辨能力,使他们能够更全面地理解历史事件和现象。史料实证教学要求学生从多个角度综合分析史料,包括社会、政治、经济等多个方面的因素;学生需要将不同的史料进行比较和对照,研究它们之间的联系和相互作用,从而形成更全面和深入的分析。这样可以提高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使他们能够较全面地认识历史事件和过程。通过分析史料的来源、背景和意图,学生可以培养批判性思维,学会辨别真假信息,提高思辨的能力;通过史料实证教学,学生能够更加全面和深入地了解历史事件和现象,培养对历史的敏感性和理解力。学生可以通过自己的判断和推理,提出合理的历史解释和评价,提升对历史的认知层次和高度。
三、史料实证视域下的高中历史教学策略
1.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在史料实证教学中,应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具体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教师要掌握史料实证的具体技巧及方法,坚持以生为本理念,转变教学观念,多举措地将学生主体地位落到实处,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发挥到极致,为学生的深度学习创造条件。二是关注学生的主观诉求和个体差异性。可根据学生的兴趣和特点,选择适合的史料进行教学;教师还应关注学生的情感需求,可通过讲述历史人物、动人故事,展示历史文物的美丽等,来引发学生的情感共鸣。三是注意教师角色转变和调整。教师要把握好从知识传播者到引导者、从控制者到促进者、从评判者到反馈者、从传播知识到培养能力、从单一教学方式到多元教学策略的转变。通过角色转变和调整,教师可以更好地适应教学的需求,促进学生学习效果和能力的全面发展。
比如,在教授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相关内容时,为了落实史料实证的育人功能,实现学生由观看到思考的过渡,在教学中,笔者先引导学生开展自主学习与探究,并鼓励学生开展分组合作学习。先根据教学内容提出相关的问题,让学生在小组内部自由讨论和交流,分享各自观点和解释。在学生学习兴趣被充分调动起来后,笔者根据学情并结合史料开始了教学活动,首先通过多媒体向学生展現了二战的视频资料,让学生在观看视频资料后,围绕二战历史进行讨论与思考。在讲课时,笔者根据学生讨论后提出的问题,结合教材以及史料开展教学活动,为提升学生的史料分析能力以及知识应用能力,笔者让小组负责人就二战带来的影响进行分析,分享本组的观点。在分享过程中,学生展示了德、英等国战后相关图片,其中包括被摧毁的建筑物、居民房屋、无家可归的难民等,通过大量资料,让大家直观感受到战争给国家和人民带来的危害。在课堂总结环节上,笔者以二战视频资料为载体,结合学生搜集的史料,再次对学生二战影响的分析进行归总,不仅强化了学生的史料素养,还发展了学生的综合能力。
2.积极延伸历史知识
在高中历史教学中,教师不仅要依托史料实证,帮助学生拓展学科知识,而且不能忽视学生的学习理念及学习态度。在拓展学科知识上,向学生提供拓展阅读材料,帮助学生进一步了解和深入探究特定历史事件或主题;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研究项目,学生可以通过图书馆、互联网等,搜集与该主题相关的史料和文献资料;鼓励学生参观历史遗址或博物馆,通过参观这些地方,学生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历史事件和人物。通过以上措施,可以帮助学生延伸历史知识,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深化他们对历史学科的理解和掌握。教师在引导学生理解历史学科的本质的同时,要注重对学生历史的思维培养,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各种历史学习活动,及时对学生的学习成果给予评价,从而提高历史学习的质量。
比如,在学习秦始皇的相关内容时,笔者让学生采取分组合作的方式,学习有关秦朝灭亡、汉朝建立的内容。在小组讨论中,学生对秦始皇有正反两面评价:部分学生认为秦始皇是一个残忍的暴君,部分学生认为秦始皇是一位强而有作为的君主。为了让学生能够全面认识秦始皇,笔者深挖史料,从统一了六国到推崇法家思想、统一度量衡和文字,都通过史料展示出来,最后指出:任何事物都有正反两面性,秦始皇在建立不朽功业的过程中也做了很多伤害人民的事情,遭到了人民的反对,他的独裁统治和专制思想也受到后人的批评。笔者通过史料实证强化了学生的思想认知,教会学生用唯物主义历史观分析历史事件和历史问题。
3.组织开展历史实践活动
在高中历史教学中,教师要坚持以教材为主,坚持教材与史料相融合教学,要通过挖掘教材的史料资源,全面培养学生的民族精神、家国情怀。要通过开展历史实践活动,让学生将所学历史知识应用到实践活动中;要结合教材内容以及学生实际情况,为学生制定个性化的活动方案。同时,教师也要对学生进行适当的引导,促使他们深入思考和分析历史问题,引导学生对历史知识进行深入的探究,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所学知识。
比如,在学习民族英雄的实践活动中,可以组织学生阅读民族英雄的传记、历史文献;选择与民族英雄相关的纪录片或影片,在课堂上播放和讨论,让学生了解民族英雄的历史背景和事迹;还可选择一两个学生熟悉的民族英雄,将其事迹创作成剧本,通过表演的方式,让学生更加生动地了解民族英雄的故事;带领学生前往相关的历史遗址或纪念馆进行实地考察,通过参观相关的纪念碑、纪念馆,了解民族英雄的生平和事迹;让学生选择一个与民族英雄相关的课题,进行实证研究,并撰写研究报告,从不同角度分析和研究民族英雄的影响和意义。通过具体的实践活动,可以帮助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民族英雄的历史和精神,培养他们的历史思维和研究能力。同时,这些实践活动也能够激发学生对历史的兴趣和热爱。
4.创新课堂教学评价
科学的教学评价有助于提高课堂整体效果。在传统的高中历史教学中,教师往往只注重学生成绩的评定,却忽视了对学生学习方法、思维方式的评价。在史料实证的教学中,教师要将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学习效果作为评价重要标准,通过多种方式对学生进行评价。一是设计史料实证项目,通过评估项目的完成程度和分析能力,评价学生的综合能力;二是小组之间互评,这种互评能够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和表达能力,帮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审视和评价史料;三是学生的史料实证的口头演讲,要求学生在限定的时间内展示他们对史料的理解和分析,教师对学生的演讲内容、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等方面进行评估;四是撰写反思和总结报告,通过评估学生反思和报告的质量,了解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理解和思考。通过创新的课堂教学评价方法,可以更加全面地评估学生对史料的理解和实证能力。同时,这种评价方式也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他们的学习和发展。
综上所述,用史料实证的方法进行高中历史教学,是对教师自身素质、教学能力的挑战,教师要多维度地关注学生的主体地位,采取多种方式拓展学科知识,让学生体会历史知识学习的具体过程,从而形成良好的家国情怀和历史学习习惯,真正实现乐学、善学。
参考文献:
[1] 黄婷《史料实证视角下高中历史教学对策》,《天津教育》2023年第15期。
[2] 万江《新课标下初中历史教学中学生历史素养的培养研究》,《智力》2023年第1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