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亮
摘 要:在学科教学中,教师只有不断地变革、创新教学模式及方法,才能夠始终保持活跃的课堂氛围,提升课堂活力,使学生能够更快速、有效地学习课程知识。历史是高中阶段非常重要的一门文史类学科,拥有大量的基础知识,需要学生深刻记忆、深入理解。教师可以应用图示教学法,以结构图示、数轴图示、顺承图示、方位图示等引领学生梳理教材内容,锻炼学生的知识整合和应用能力,以促进高中历史教学的高效开展。
关键词:图示教学法 高中历史 应用策略 DOI:10.12241/j.issn.1009-7252.2024.04.044
高中生的学业负担较重,需要在最短的时间内掌握大量的知识点,然后再进行复习、巩固、应用;历史知识更是跨越了古今中外,很多学生在学的过程中会出现逻辑混乱、混淆不清等问题,无法灵活整合、应用课程内容。图示教学法能够提升知识呈现的直观性、系统性、完整性,促进知识的有机串联,所以教师要积极应用图示教学法,以全面梳理、把握教材内容,提升学生的历史学习能力。
一、应用结构图示,实现全面掌握
在传统教育理念的长期影响下,大部分教师在课堂上多采用枯燥的“讲解式”教学方式,在课堂上总是不停地讲,没有充分考虑到学生在课堂学习过程中的感受、体验,导致课堂教学质量较差。现如今图示教学法越来越受到教师的关注、欢迎,很多教师在历史课堂上、教学中都会采用这种教学方法。结构图示是图示教学法中的一种,它是指教师根据课程内容,以“图示”的方法有效介绍、讲解各知识点,并将各知识点有机串联起来,使学生对课程内容有一个全面的感知,形成系统化、规律性的认识。且结构图示更加清晰、直观,能够降低学生对课程内容的学习难度,使学生轻松消化、理解课程内容及重难知识点,使学生“学”得更加深刻、透彻,促进学生对课程内容的全面把握。在图示教学法的应用过程中,教师也要充分地关注起学生参与度、体验感,充分秉承着“以生为本”的教学原则,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要一直围绕“学生”这一主体进行教学活动设计,并关注学生之间的学习差异,注重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以充分提升高中历史教学的针对性、有效性,使每位学生在课堂上都能够积极参与学习。
“结构图示”法能够化难为易、化繁为简,使学生在“图示”的引导下系统、完整地掌握相关课程知识点,能够引导学生突破课程重难点知识,使学生不再认为历史学习是很枯燥、乏味的,充分降低课程内容的理解难度,提升学生对历史的喜爱程度,进而能够更好地丰富学生“学”的体验、增强学生“学”的感受,推动高中历史教学改革、发展。
例如统编版《中外历史纲要(下)》教材中的“资产阶级革命与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这一课,教师在讲解“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相关课程知识点时,就可以充分地应用“结构图示法”,引导学生绘制“英国代议制的确立和完善”示意图,通过圆圈、方块、箭头等形式清晰地呈现出英国代议制的特点,使学生能够充分地认识到“英国代议制”中君主制、民主制、贵族制三者的融合、统一,并了解到代议制以“议会”与“责任内阁”为核心、权力中心在议会等知识点,以此促进学生对“英国代议制”的清晰认知、全面了解。教师要传授学生“结构图示”的绘制方法,使其在今后的学习过程中灵活运用这一方法,结合教材内容、课程知识点绘制结构图示,并进行自主学习、自主巩固。
二、应用数轴图示,深化学生理解
高中历史知识横跨古今,涉及众多的时间点、时间段,增加了学生记的难度,增添了学生学的压力,由于时间众多且比较难记,很多学生会出现“时间混乱”的情况,总是把重要的事件、重要的时间段搞错。基于此种情况,教师可以充分应用数轴图示,以数轴的形式引领学生记忆、掌握各时间段发生的重要事件等,以降低学生的记忆难度,使学生能够对什么时间段发生了什么事件有一个更加全面、系统的感知,以深化学生的记忆及理解。此外,这种方式也有利于学生检验自身“记”的情况,如教师可以随机挑选一个时间段并绘制数轴,然后再让学生在各时间段上填写相关的中外发生的重大事件,以此深化学生的记忆,达到良好的记忆效果。
例如,教师可以用“数轴图示”引导学生梳理中国古代史。教师可以采用一问一答的方式,引领学生绘制数轴,深化学生记忆、提升课堂活力。如教师可以在数轴上写上秦朝建立的时间,然后向学生进行提问:“大家回顾我们所学过的中国古代史,在秦朝建立之前有哪些重大事件?具体的时间又是什么?在秦朝建立之后发生了哪些重大事件?”以此引发学生的生活回想,鼓励学生积极举手发言,结合所学填补数轴图示。学生在填补数轴图示中可以更加直观地了解和掌握秦朝建立前后的重大历史事件,公元前356年的商鞅变法,公元前214年修筑了西起临洮、东至辽东的万里长城。此方式能够充分激活高中历史教学课堂,使得每一位学生都参与到数轴图示绘制中,提升课堂活力,增强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感、体验感,激励、推动学生深入学习、探索。
三、应用顺承图示,促进知识整合
在传统的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中,教师往往更侧重于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接收、学习、掌握情况,而忽视了对于学生各方面能力、素养的培养,导致很多学生在历史学习中只是通过“死记硬背”的方式记忆课本教材中涉及的相关知识点,对知识的了解、掌握不够透彻、深入,无法将其灵活、有效地应用到历史题目的解决中,导致很多学生的知识掌握能力、知识应用能力较差,历史学习水平迟迟得不到提升。顺承式图示依据历史事件发生的前后、前因后果为线索,充分体现事件的经过,进而揭示历史事件发生的前因后果或联系,使得学生获得新认识。因此,在高中历史教学中,教师就可充分应用顺承式图示,结合专题训练,使学生在教师的引领下能够将整个专题的内容清晰、直观地呈现出来,进而充分促进历史知识的整合,帮助学生在脑海中构建完整、系统的知识体系,以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深刻把握、灵活应用,提升学生的历史学习水平。
例如,在“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一课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就要充分抓住“探索”“曲折”这两个关键词,以顺承式图示引领学生整合知识体系,学生在绘制、整合中深入探析课程重难点,感受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及曲折发展。如教师可以先引导学生依据时间顺序将本课程内容划分为三大部分,第一个部分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并标明时间,梳理这个阶段的重要历史事件,如中共八大、“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等;第二个部分为“文化大革命”,以此引领学生写明“文化大革命”开始的时间、背景、过程、性质等,引导学生整合零散知识点,全面把握知识内容;第三个部分为“伟大的建设成就”,引导学生进行分类汇总,总结此阶段我国在工业、国防、农业、文化教育等多方面取得的成就,并结合课程内容总结、概括其意义,以此方式促进学生对本课程内容的全面感知,了解、探析社会主义建设的曲折发展。
再如,在进行“影响世界的工业革命”一课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就可以采用“顺承图示法”,引发学生的深层思考,促进学生对知识的全面把握。首先,教师可以充分应用多媒体技术,以图片、视频等导入工业革命这一课程主题,使学生在图片、视频的“刺激”下对工业革命产生较强的好奇心、探索欲,然后再以“顺承图示”的方法引导学生一步步探知课程内容。教师可以先引导学生探析、梳理工业革命的背景,结合教材内容引导学生掌握工业革命的概念、可能性、必然性;然后再引导学生梳理“工业革命的进程”,并提炼出第一次工业革命、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关键、重要知识点,如两次工业革命的成就、特点等;再从生产力发展、社会生活变化等多种方面梳理工业革命的影响,以此将教材课本中涉及的大量知识点整合为一个知识体系,以增强知识点的直观性,使课程重难知识点的呈现更为清晰,也有利于学生的快速把握、理解,进而能够充分地提升学生学的效果、学的速度,促进学生对知识的巩固与理解。
通过这样的方式,能够将零散的知识点统一梳理到一个大的知识框架中,使学生在此框架中进行知识的串联、记忆,能够更好地提升学生的记忆效果,促进学生对课程知识点的深入整合、全面感知,进而充分改变学生以往的“死记硬背”学习方式,使学生记得更快速、记得更轻松、记得更顺畅。此外,在此构建过程中,也能够充分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使学生充分了解、掌握各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并能够按照时间顺序、因果关系深刻记忆、理解相关知识点,突破学习难关。
四、应用比较图表,发散学生的思维
有比较才有鉴别,比较法是高中历史学科授课中常用、有效的一种教学方法,能够引领学生对各重大事件的对比,使学生在对比中深刻记忆、掌握相关的课程知识点,也能够充分提升学生的辨别能力,使学生能够更准确地明确、辨别各项重大历史事件,发散学生的学习思维。如教师可以从异同点、性质、特点等方面引领学生绘制比较图表,以在图表绘制中、填写中充分感知各历史事件的相似点、不同点,以充分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使学生在遇到相关习题时能够快速探寻,得出正确答案。此外,比较图表还可以帮助学生发现历史事件之间的因果关系和影响,从而更好地理解历史的发展脉络。通过比较不同事件的性质和特点,学生可以深入思考历史事件的背后原因和结果,培养他们的分析和推理能力。比较图表还可以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让他们从不同的角度思考問题,提出新的观点和见解。
例如,在“晚清时期的内外忧患与救亡图存”这一单元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绘制对比图表,填写中、西方在政治、经济、外交、思想等方面的实际情况,以此促使学生真正掌握鸦片战争失败的原因,体会“落后就要挨打”的真正内涵。在经济上,当时中国仍然由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资本主义萌芽发展得较为缓慢,而西方国家的资本主义经济得到了快速的发展,英国、法国、美国相继完成了工业革命;在外交方面,中国奉行“闭关锁国”的政策,而西方国家则是大力进行殖民扩张;在思想方面,中国文化专制,而西方思想解放……以此表格清晰、直观地呈现出在鸦片战争前夕,中国与西方国家的差异,以引发学生的深入思考、探析,对鸦片战争相关知识点有一个更透彻、深入的感知。通过这样的方式,能够丰富课堂教学形式,引导学生深入、透彻分析、探知历史教材内容,在对比的过程中产生新的认知、新的想法,也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深度解读。此外,在新高考背景下,高考试卷中的历史习题考查的角度更加全面,有效引领学生绘制比较图表,能够使学生从各种角度、各个方面去全面分析课程知识点,能够为高考打下坚实的学习、能力基础,使学生能够更游刃有余地应对历史试题,提升学生的历史学习素养、综合运用能力。
五、应用方位图示,提升教学效果
在高中历史教材中,涉及地理方位的知识比较多,且中国疆域辽阔、历史悠久,学生在学习相关知识点时会比较吃力、困难。方位图示法在高中历史课堂的应用,能够使学生更直观、清晰地掌握各大战役的行军路线,从而使学生深入感知作战思想。所以,教师要充分发挥出方位图示的优势作用,积极引领学生绘制方位图,以提升课堂教学效果,使学生在此学习过程中全面理解、把握课程内容,进而充分促进学生学习质量、效率的大幅度提升。
例如,在“人民解放战争”这一课程内容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就可以充分应用方位图示法,并结合“讲故事”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清晰掌握解放军的行军路线,并以此深入探析共产党的作战战略,以促进学生对课程内容的深层感悟、深入记忆。如教师可以以“追寻解放军的足迹”为主题有效开展课程教学,在课堂上结合多媒体技术展示中国地图的图片,然后在地图上标识出解放战争的路径,以此增强教学的直观性、有效性,使学生在地图的帮助下能够清晰地观察、梳理解放军的行军路径,以深化学生理解,提升学生学的质量、学的效率。通过这样的方式,能够将原本枯燥、乏味的文字以图示的形式更加清晰、直观地呈现出来,刺激学生的视觉神经,给学生带来新鲜、有趣的视觉体验,降低学生记的难度,使学生更轻松、更愉悦地记忆相关知识点,感受到历史学习的重要性及乐趣,进而在今后以更加积极、认真、主动的态度参与课程学习。
综上所述,在当前新时代教育背景下,图示教学法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能够为学生带来更新鲜、有趣的学习体验,也能够促进知识串联、深化学生理解。因此,教师可以充分应用结构图示,实现全面把握;应用数轴图示,深化学生的理解;应用顺承图示,促进知识的有机整合;应用比较图表,发散学生的思维;应用方位图示,提升课堂教学效果,深化学生记忆,从而充分促进高中历史课堂教学质量、效率的提升,全面推进学生的成长、发展。
参考文献:
[1] 王姗姗《概念图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研究》,杭州师范大学2021年硕士论文。
[2] 潘志超《图示教学法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当代家庭教育》2021年第14期。
[3] 钟长俊《图示教学法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福建师范大学2016年硕士论文。
[4] 陈高登《图文互补 轴心解读——浅谈图示教学法在历史教学中的应用》,《广西教育》2015年第37期。
[5] 林晶《图示教学法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福建师范大学2013年硕士论文。
(本文系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课题“图式教学法在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中的运用研究”的研究成果,批准号:XC-a/20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