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德育实践活动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2024-05-10 11:26旦知草
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 2024年5期
关键词:德育评价活动

旦知草

摘 要:德育实践活动是促进学生思想道德发展的重要途径。在实践中,存在部分学校和教师对德育实践活动的重视程度不足,活动内容和形式单一,缺乏科学的评价体系,缺乏家庭和社会的参与等问题。在新课程改革理念下,如何提升初中德育实践活动效果,更好地提高学生德育发展水平,成为目前教学的当务之急。

关键词:初中德育 实践活动 问题 策略 DOI:10.12241/j.issn.1009-7252.2024.05.062

德育实践活动是实现学生道德素质全面提升的重要途径,可以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聆听、体验、感悟,从而提高学生的道德水平和综合素质。但在实践中,大部分学校的德育实践活动出现了严重的“错位”问题,部分学校和教师对德育实践活动的重视程度不足,活动内容和形式单一,缺乏科学的评价体系,没有能够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对学生思想道德的发展产生了不利影响。

一、初中德育实践活动对学生的重要意义

德育实践活动有五个方面的重要意义。

一是增强实际操作能力。在德育实践活动中,通过对不同情况、不同问题的亲身体验,教师能够提升学生动手实操的能力。二是培养创新精神。德育实践活动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能够在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三是促进心理健康。德育实践活动可以帮助学生缓解压力、增强自信心和自我认知能力,从而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四是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德育实践活动可以让学生在团队合作中学习和成长,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五是增强社会责任感。通过参与德育实践活动,学生可以更好地了解社会、服务社会,从而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总之,德育实践活动是实现学生道德素质的全面提升的一种非常重要的教育途径,有助于提升学生的思想认识和实践能力,帮助学生学习、成长和发展。

二、初中德育实践活动中的问题

1.教师专业素养不佳

在开展德育实践活动的过程中,教师的职业素质是影响学生道德教育成败以及德育实践活动效果的首要因素。在贯彻落实德育实践活动进课堂理念的过程中,部分学校重视程度不够,忽视了对德育实践活动教师专业素养的培养,教师缺失德育实践活动相适应的基础理论知识和教育实践能力,无法在德育实践活动中发挥有效的引导作用,致使教师在课堂上无法完成对学生道德素养理论的讲解,使得德育实践活动成为流于表面的“形式课堂”。

此外,部分教师缺乏相应的组织和创新能力,仅仅把德育实践活动当作课外实践活动或课外作业。在授课过程中,更多依靠课本讲解理论知识,在讲解之后,教师将德育实践活动布置给学生,让其课后完成,缺乏系统的引导和评估。教师对于德育实践活动在加强学生思想道德的认识与运用方面缺乏认知,延续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形式和内容往往过于单一枯燥,限制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学习积极性,忽略了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教师缺乏对于课程内容生动的设计、精细的筹划,导致学生对思想道德课程的学习仅仅停留在口头背诵上,对道德教育蕴含的思想精神缺乏深刻理解,不利于學生的发展。

2.德育实践活动缺乏针对性

德育实践活动的开展需要考虑众多因素。首先,不同的学科有不同的知识结构和思维方式,因此,在德育实践活动中也应该有不同的侧重点。其次,不同的学生存在个体差异,学生的道德观念、价值观和行为习惯都各有特点,因此,教师在德育实践活动中也应该有不同的侧重点,让学生在实践中得到充分发展。再次,德育实践活动的开展也需要考虑时间、场地等因素,根据不同环境特点展开教学。

从目前的初中德育实践活动开展情况看,德育实践活动缺乏层次性和针对性,不同学科教师照搬照抄其他模范德育实践活动教案,无法在本学科教学中凸显德育价值。部分教师习惯性用同一规范价值对学生进行评价,缺乏对学生真实状况的考察,缺少针对性的培养。有些学校虽然有丰富的德育实践活动资源,但在实际执行中却受到时间、场地等因素的限制,导致活动的效果受到影响。因此,教师亟须在实施中综合考虑德育实践活动的开展策略,确定合理、有效的方案,以促进学生在德育实践活动中的综合发展。

3.德育实践活动与生活脱节

以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和人生态度为目的的德育实践,需要充分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提高学生在现实中解决问题的能力。“知与行”是德育实践活动的一体两面。然而,部分教师沿用传统的教学方案,在课堂上传授理论知识。由于理论知识太过抽象,学生难以在实际生活中进行运用,从而影响了学生的实践能力,也大大降低了德育实践活动的应用价值。在德育实践活动教学中,部分教师忽视了道德与生活实际的联系,没有将学生目前的发展特点、实际需求与课程活动相结合,致使德育课程与现实生活脱节,学生无法将所学内容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导致德育课程如同“走过场”。学生接受教师传递的道德规范理论知识,但缺乏亲身实践,也无法在实际生活中体会到道德观念对生活带来的改变,无法深入地感受到德育实践活动的实际应用价值和生活的联系,很难让自身的思想认知和实践能力得到有效提高,从而制约了学生能力的提升。

4.德育实践活动缺乏系统评价体系

在德育实践活动的开展过程中,评估环节是最终环节,也是不可忽视的关键环节。但是目前我国的部分学校缺乏对于德育实践活动系统的评价体系。

由于德育实践活动的教学任务是培养和塑造初中生的人格和价值观,其教学成果本身具有一定的滞后性,往往一堂课程结束后,无法为学生带来明显的改变。学生需要走出课堂,经过社会实践和生活体验,逐渐发现自己的进步,而非直接通过课堂考试对教学成果进行验证。德育关涉学生道德人格的塑造,通常需要更长的时间才能看到成效。这就导致学校的德育效果难以直接进行评价,成效在短期难以显现,很容易打击学生的课堂积极性。因此,教师要转变评价方式,将对学生的评价转换至日常中,但目前多数学校还采用学期末综合考核的方式,有些学校甚至忽视对德育实践活动的教学成果评价。德育实践活动的主要目标是培养初中生的品德品格,但一个人的道德人格塑造往往需要较长的时间,这就导致其教学成果难以评估,学生也很难看到自己的进步,很可能会影响到学生参与德育实践活动的积极性。

多数教师没有充分认识到评价的重要性,也没有掌握科学的评价方法和技巧。很多教师评价方法不当,仅限于进行概括性评估,没有在深入了解学生的特点和学习规律的基础上,进行科学、合理的评价,使部分学生的进步没有被发现,存在不足的学生也无从认识自己的问题,进而影响了学生参与德育实践活动的学习效果和学习积极性。

三、开展初中德育实践活动的对策

1.建设专业化德育教师队伍

学校应注重德育实践活动的开展,为此应强化德育实践活动教学师资的专业队伍建设,确保学生德育实践活动的科学化、系统化。为了提升初中教师的德育实践活动的专业素质,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首先,加强对教师中学思想道德教育理论素养的培训。学校通过培训,提高初中教师实践教学、小组合作、情感引导等方面的知识水平和技能,使教师对道德教育产生更深层次的认识与理解,使得每名教师都具备坚实的理论基础和教学方法。并鼓励初中教师进行德育实践活动方面的研究,在实践中不断发现问题和不足,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探索新的教学方法和策略,从而提高自身德育实践活动专业素质,以更好地适应德育实践活动的需求。同时,学校也要建立长效机制,确保德育实践活动能够得到足够的支持和资源分配,针对德育活动建立健全德育教学效果考核标准等相关管理制度,以保证教师队伍的专业化程度,提高教师的专业素质和实践能力,更好地适应教育发展的需求。

其次,建设专业化的德育活动专业师资队伍。建立教师之间、师生之间的沟通渠道,在相互沟通中不断借鉴、反思教学方案,并改进和提高德育实践活动的质量,不断总结经验和教训,以更好地了解学生的需求和心理状态,制定更有针对性的德育培养方案。教师自身还需持续学习,提升个人的综合素质,不仅要对所教学科有较深的思考,同时要不断扩展知识面,在心理、人文、哲学等领域展开探索,使个人兼具科学素质和人文知识,才能应对学生的各种问题。

2.开展具有针对性的德育实践活动

为了有针对性地开展教学实践,实现对学生个性化的德育培养,教师需明确教学目标,即确定每个学生应该掌握的知识和技能。在授课前,教师可以利用心理量表,对学生进行前期心理及状态测评,从而发现学生当前所面临的问题,为不同类型的学生制定不同的教学方案。

教师可组织小组合作开展德育实践活动。小组合作一方面能够让学生在协作中学习,提高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另一方面,教师可以针对学生的特性,在小组中安排不同的身份角色,针对学生的特点开展德育学习个人专项任务。例如,组织一场爱国主义教育宣传活动,教师可以邀请学生一起来确定活动主题、时间、地点、内容等要素,从而让学生在实践中更好地领会德育目标。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特长和能力,分配不同的任务,让学生能够更积极地参与学习,在实践活动中主动展现个人能力。例如,教师可以安排不善言谈但细致用心的学生进行资料搜集和整理工作;安排性格外向喜爱表现的同学进行调研和最终展示;安排绘画能力强的学生,制作手抄报、黑板报等宣传物料。也可以让学生自愿报名,发挥各自特长。总之,教师要让每位学生都在活动中发挥自己的专长,感受到活动的乐趣,并能在活动中学习体会爱国主义精神。为了确保活动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教师可以制定责任分工方案,让每位学生都有相应的职责和权限,培养学生的责任心。同时,教师需公布学生的表现、实践效果等方面的评价标准,以确保学生的任务完成质量。活动结束后,教师应该进行详细的记录和总结,以便跟踪学生的实践情况和评估德育效果。

理论知识学习、实践技能训练、情绪态度塑造三方面能够实现学生德育水平的提升,帮助教师实现对学生进行分级教学和个性化教学的目标。在活动中,教师要帮助学生深刻理解德育实践活动的理论内涵,逐步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

3.加强德育实践与生活实际的结合

初中阶段是个人身心发展转变的关键时期。处于青春期的学生,往往内心存在诸多困惑,但是由于经验不足,不善于处理问题,亟须社会、家庭、学校的帮助和开导,这也是国家要求各校充分开展德育实践活动的重要原因之一。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实际需求,确保教学成果的有效性。

提高德育实践活动的有效性,需要从理论教学和实际经验两个方面入手,教师需在传授系统的理论知识后,为学生提供更多的体验环节和实践机会。通过设计有吸引力的德育实践活动,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学习、体验,从而提高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在德育实践活动中,教师要强化教学活动与生活的关系,以实际生活需要为基础,对德育实践活动进行合理安排。

例如,在地理课堂上,教师在讲完具体的课程内容后,可带领学生到户外劳动基地开展劳动实践。教师可以让学生亲自参与选种、播种等环节,从而体验种植作物的辛劳。同时,在实践的过程中,教师可引导学生了解不同地理区域所种植的农作物的种类,让学生亲自选择种子,加深学生对于该知识点的理解。让学生在主动探索中,对生活问题产生好奇与联想。

通过提供不同类型的德育实践活动,学生在不同的情境中学习和成长,从而实现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

4.优化实践活动评价体系

在开展德育实践活动过程中,教师需关注学生的发展过程,而不应以期末的考试成绩为评判标准。教师要围绕日常表现、实践能力、活动效果、自我评价等多个维度进行客观评估和科学指导。在日常表现方面,教师需注重学习态度、纪律遵守、团队协作等方面的评估。在实践能力方面,教师需评估学生在活动中的实践过程和能力提升情况,包括任务分配、问题解决、沟通技巧等方面。在活动效果方面,教师主要评估学生在活动中的收获,包括对活动主题的理解、认识等。同时学生需要进行自我评价,包括自我认识和分析能力等。最后,教师可根据以上各方面的评价结果,综合计算得出学生的德育实践能力分数。教师在评价过程中,要采用科学的数据评估方法,如问卷调查、实践实验等,确保评估结果的准确性和权威性。评价结束并非课程周期的终结,教师要针对问题进行总结,针对进步给予鼓励,让学生了解自己的德育实践能力,并激励学生不断提高自己的能力。

初中各学科教师应注重德育课程的创新开展,通过开展豐富多彩的实践活动来培养学生对道德教育的认识,帮助学生不断提升德育实践能力;要加强德育实践与生活实际的结合,提高实践能力;要建立科学的评价体系,增强学生对自身德育实践能力的认识和认可。通过不断完善初中德育实践活动的相关政策和措施,以及加强相关人员的培训,初中德育实践活动将会得到更好的开展。

参考文献:

[1] 李菁《新课程改革下初中德育实践活动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求知导刊》2020年第38期。

[2] 姚进《浅谈初中德育实践活动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新课程》2012年第12期。

[3] 恭茂《浅谈初中德育实践活动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考试周刊》2021年第46期。

[4] 刘建雄、张凤梅《初中班主任如何在综合实践活动中渗透德育教育》,《科学中国人》2015年第14期。

[5] 姚昌萍《多维视角下的初中德育实践路径探索》,《天天爱科学(教育前沿)》2023年第3期。

猜你喜欢
德育评价活动
德育要在“善”处留白
《中国德育》
“六小”活动
“活动随手拍”
行动不便者,也要多活动
中药治疗室性早搏系统评价再评价
德育提效:必要的叙事转向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三八节,省妇联推出十大系列活动
基于Moodle的学习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