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的措施研究

2024-05-10 10:20商淑萍
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 2024年4期
关键词:新课程德育核心

商淑萍

摘 要:小学语文教学同德育之间存在着较为直接的协同关系;通过小学语文教学可以强化德育效果,通过挖掘德育资源可以丰富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内容。基于此,本文从新课程改革背景出发,对新课程标准以及相关的教育要求和目标展开阐述与解释,而后指出新课程改革下小学语文教学与德育融合的必要性以及实践中存在的显著问题。最后提出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的具体策略。

关键词:新课程改革 小学语文 德育 渗透措施 DOI:10.12241/j.issn.1009-7252.2024.04.027

小学语文教学中,不少教师更多地关注学生对汉字、词语、固定句式的理解与运用能力,还有文章阅读能力以及写作能力等外化的语文能力,而忽视了语文教学的核心素养教育目标与要求;在实现智育时没有渗透德育,从而容易导致学生语文成绩高但是行为品德不端正、思想价值观不正确等情况出现,使得小学语文教学在核心素养提升与学生综合全面发展方面的作用受到阻碍,因此应当大力增强对德育的重视程度,加速推动德育在小学语文教学课堂和作业任务中的不断渗透,通过德育来消解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存在的各种负面问题与因素,构建小学语文教学与德育协同一体化的创新型教学模式,从而有效地提升小学语文教学和德育质量。

一、新课程标准对小学语文教学提出的新要求

(一)新课程改革背景

2022年4月21日,《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颁布,标志着新《课标》改革又进入了新的阶段。新《课标》提出了新的理念和要求,对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做出重要指示,认为语文教学应当要体现内涵性、系统性,以及同其他学科教育的协同性。另外,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学生的教学主体地位被着重强调,在小学语文教学课堂中,一切教学活动需要回归到学生為本的教育原则上来,一切课程教学皆是为了学生能力和素养的提升。因此,需要推动协同育人体系建设、语文教学模式创新,大力优化小学语文融合德育元素的协同性教学体系。

(二)全面发展的要求

各个教育阶段,都对学生提出了全面发展的相关要求,而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是立德树人总任务以及各类教育工作开展的基础,因此要协调各类教育之间的关系。德育在全面发展教育中担当着统帅的作用,是其他各项教育活动开展的基础,也是其他教育价值得以实现的根本。而智育在全面发展教育中发挥着支持作用,能够给其他教育工作的开展带来倍数效应,它主要是进行系统化的科学文化知识教学、技能教学等。小学语文教学就是智育的一个环节和组成部分,教授学生系统的语文知识、阅读和写作技能等。同时小学语文教学中所包含的榜样人物故事、古诗词等又带有德育色彩,教师能够通过正确的榜样引领和思想品德教育,增强德育效果。

(三)智育和德育的深度融合

1.语文核心素养

语文核心素养包含的范围较为广阔,基本上覆盖了学生的语文知识、文字运用、语言积累、审美情趣、情操品德等素养能力的培养。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可以将语文核心素养分为四个部分:语言建构与运用能力、思维发展与提升能力、审美鉴赏与创造能力、文化传承与理解能力。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符合新课程标准的教育改革要求,探索核心素养培养的有效途径对于推动教育事业的发展有很大助益。

2.德育核心素养

从语文核心素养的具体内容中可以发现,语文核心素养也包含了一定程度的德育素养,包括良好的思想品德、情操和价值观等。而德育核心素养包括了道德品质、人文素养、社会责任感这三个方面。基于《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将小学德育的教学内容进行划分,主要可以划分为以下几个类别:理想信念教育,包括马克思主义、爱国主义情怀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从个人角度出发的爱国、诚实、守信等;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弘扬主旋律,培养对传统文化的自豪感;生态文明教育,引导学生成为爱环境、低碳环保、保护动植物、勤俭节约的人;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学生坚强品格、良好的环境适应能力等。

3.小学语文课堂中语文核心素养和德育素养的培养

小学语文核心素养和德育核心素养之间存在着内在联系,语文核心素养中包含了德育核心素养的一部分,说明小学语文教学与德育的深度融合具有可行性。在小学语文课堂中,需要构建形成语文核心素养和德育核心素养共同提升和发展的目标结构,发挥德育在全面发展教育中的基础和统率作用,在以德育为导向,以小学语文教学为主体的语文课堂中,促进小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提升。

二、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学与德育融合的作用

(一)塑造学生良好的品德

在新课程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学中彰显出德育的价值,将小学语文教学作为实现德育的重要载体,以此来贯彻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推动小学学生良好行为品质的培养,塑造良好的品德。通过指导学生阅读各种案例文章,渗透德育元素,帮助学生形成良好品德和正确的思想价值认知,从而使得判断力和认知力不足的小学生也能够从文章中的故事和案例中获得经验,从而模仿和学习正确的行为、言语,形成良好的道德作风。

(二)推动学生正确价值观的形成

小学生的生活经验较少,对社会生活中的不良诱惑、腐朽文化和落后文化缺乏准确的识别能力,很容易因为不良文化的影响而形成不正确的价值观。小学语文教学与德育的相互融合,有利于提升德育的效果和质量,使小学生语文学习中探索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以及世界观等。例如在作文教学中,教师可以让学生根据相应主题写作,从文章中感知学生的价值观,从而针对性地进行纠正,向小学生传递正确的价值观念,让学生能够做出正确的是非判断,形成较强的抵抗不良文化的能力。

(三)丰富语文教学的素材和资源

小学德育元素实际上贯穿于教学语文教学的全过程,因此挖掘德育资源和素材,进一步丰富语文教学的素材和资源具有较强的可行性,可以借此切实有效地提升小学语文教学课堂内容的丰富性。通过文章延伸出人文主义、思想道德等,以此来推动学生语言知识、语言能力以及优秀道德品质的协同培养,开发和挖掘更具趣味性的教学资源。

三、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学与德育融合存在的问题

(一)德育资源和素材储备不足

新课程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师迅速将教学重点从传统的语言能力和知识培养转移到了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上,但是在德育资源和素材方面的开发程度较低,小学语文教师较为依赖语文教材,缺乏对语文教材阅读文章的延伸,因此导致小学语文教师较少主动地去开发挖掘德育资源。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即使教师已经认识到渗透德育的重要性,也仍然会因为德育资源和素材储备不足而出现小学语文与德育融合效果不佳的问题。

(二)小学语文教学与德育渗透程度不深

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语文学科“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要求,与德育人文主义教育的内容存在密切联系。但是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不少小学语文教师过度关注语文学科的工具性特征,将教学重点放在汉字教学、生词教学、阅读教学和写作教学上,认为语文具有明确的功能作用。但是过度偏重语文工具性的结果就是其人文性被忽略,这极大地影响了小学语文教学中德育的融合渗透效果。

(三)德育渗透路径比较单一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德育渗透路径较为单一,一些小学语文教师的主动性不强,小学语文教学和德育相互融合的方式有限。大多数情况下,都是通过语文阅读教学来实现德育,学生从优秀的文章中感知作者想要表达的情感,在小学语文作文、口语交际、作业设计等环节,还缺乏行之有效的德育渗透融合路径与机制。

四、新课程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的途径

(一)创立教学情境,渗透行为礼貌教育

教师要创立教学情境,通过构建与语文知识和文章内容相呼应的具体情境,将全班学生引入情境之中,渗透行为礼貌教育,以此来增强学生对语文知识的印象以及掌握程度,同时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礼貌习惯。

例如,在小学三年级上册教材《不懂就要问》的教学中,语文教师可以先将孙中山先生的人物介绍、生平事迹等展示出来,让学生能够对故事主人公有更深入和更全面的了解。而后,选择两个学生来进行角色扮演,营造故事中私塾的情境。一个学生扮演孙中山先生,另一个学生扮演私塾教师。而后,根据孙中山先生与私塾先生的对话,强调“请”“您”等礼貌用语,从而让学生能够意识到在日常生活中礼貌用语的重要性,并且不知不觉地养成良好的语言行为习惯,在细节处体现其礼貌。通过情景教学,能够让学生身临其境,身处相应情景中,有利于通过文章中好的行为举止来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

(二)组织课堂合作探究,渗透团结友爱教育

教师要组织课堂合作探究的教学活动,充分贯彻落实新课程标准所提出的素质教育要求,将学生放在语文课堂的主体地位,设计和推出探究性问题,通过小组合作探究的教学模式来渗透团结友爱的德育,使得学生能够在小组合作探究学习的过程中,培养形成较强的学习自主性,在问题探究中掌握更加深入、更有内涵的语文知识,同时在小学学习合作中形成与同学团结互助的意识。

例如,在四年级上册教材《观潮》这篇文章的阅读教学中,小学语文教师先将学生进行分组,按照位置就近进行小组划分,让学生预习课文,找出生字生词,互相帮助和交流。部分学生可能会认识相应的生字生词,比如“盐”“笼”“盼”等,可以先通过合作探究提高学生对生字生词的掌握程度。而后,再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生词抢答。在此过程中,学生小组形成较强的凝聚力,相互扶持、互相合作,有利于学生形成团结友爱的思想。

(三)组织作文模拟活动,渗透诚实勇敢的品质教育

小学语文作业教学与德育之间存在着较为密切的联系,因此需要在小学语文作业教学中探究德育融合的可行路径。小学语文教师可以组织作文模拟活动,例如在《精卫填海》这篇文言文的阅读教学后,小学语文教师可以组织“模拟写信”的环节,让学生向具有勇敢、坚持不懈品质的精卫学习,并且表达自己的想法。教师以精卫这样一个上古神话故事中象征着勇敢、坚强、不轻言放弃的人物为榜样,让学生从一个学习者的角度来向精卫写信。

另外,教师还需要对学生写作进行有效引导,让学生在写作中讲真话、写真事、表达真实情感。学生可以选择能够表现自己诚实、坚强、勇敢的真实故事,讲给精卫听,以此来陶冶情操。让小学生在和精卫的“交流”中,形成勇敢无畏的思想品质,切实有效地提高小学语文教学与德育的融合程度。

(四)开展信息化阅读教学,渗透民族文化自信教育

小学语文教师应当积极地利用各种现代化信息技术、多媒体教学设备来组织开展信息化阅读教学,推动小学语文教学课堂的信息化建设,利用互联网搜集各种德育资源和素材,利用多媒体教学设备将其展现出来,以推动小学语文教学与德育的深度融合。

例如,在《猎人海力布》的阅读教学中,小学语文教师应当利用教室的智慧教学设备,比如液晶电视、大屏幕等来播放“猎人海力布”的动画视频、故事音频等,首先让学生能够听懂、读懂这一故事。在阅读教学完成后,将中国传统的民间故事视频、音频、图文资源打包发送到班级学习群中,以供学生阅读,向学生传递中國传统优秀文化,切实有效地增强学生对于传统优秀文化的自豪感、自信心,使其形成正确的文化价值观念。

(五)优化语文实践作业设计,渗透社会公德教育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优化作业内容和作业形式等来渗透德育元素,立足于新课程标准和“双减”政策下作业提质减负的要求,创新小学语文作业形式,探索实践作业,丰富语文实践作业的内容,将社会公德教育融入语文实践作业中,切实有效地推动对学生社会公德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养。

例如,在《少年中国说》的教学完成后,小学语文教师应当设计一个实践作业:学生参与社区的志愿服务,并且根据《少年中国说》中提出的“少年强则国强”等观点,将志愿服务中的所见所闻记录下来,形成简单的实践报告。在此过程中,通过社区志愿清洁服务、敬老院关爱老人志愿活动等,能够有效地提高学生的社会公德意识,包括爱护环境、尊敬老人等,为共同建设美好家园做出贡献。

综上所述,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师应当在语文教学中深入地渗透德育元素,这具有较强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一方面能够有效地丰富小学语文与德育理论研究内容,健全全面发展理论体系,一方面也能够积累小学语文教育与德育融合的实践经验,探索建立起符合新课程标准的小学语文与德育融合教育模式。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广泛探究情境教学模式、合作探究教学方法、模拟教学方式、信息化教学方式等新教学方式,推动行为礼貌教育、团结友爱教育、诚实勇敢的品质教育、民族文化自信教育以及社会公德教育等的开展,提升小学语文教学与德育元素的融合程度,设计多样化、高质量和趣味化的小学语文教学模式,切实有效地推动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和德智素养的提升。

参考文献:

[1] 袁安彩《新课程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学中德育渗透方式》,《新课程教学(电子版)》2022年第4期。

[2] 苏玲瑞《新课程标准背景下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的措施》,《小学生作文辅导》2022年第6期。

[3] 张婷《发挥学科优势  凸显德育功能——以核心素养的小学语文新课程活动为例》,《吉林教育》2022年第13期。

[4] 苏云霜《新课程理念下小学语文教学融入德育的路径探究》,《天天爱科学(教学研究)》2023年第1期。

[5] 刘国才《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的实践策略研究》,《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2023年第5期。

[6] 钱慧《重视课程思政价值,增进学科育人功能——课程思政视域下小学语文德育策略浅析》,《安徽教育科研》2023年第13期。

猜你喜欢
新课程德育核心
我是如何拍摄天和核心舱的
近观天和核心舱
德育要在“善”处留白
你好!我是“天和”核心舱
《中国德育》
2021聚焦新课程 专注新高考 欢迎订阅全新《新高考》
德育提效:必要的叙事转向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发挥自制教具在初中数学新课程实施中的作用
我区初中化学新课程实施中典型问题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