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超伟
(合肥师范学院 体育科学学院,安徽 合肥 230601)
运动损伤不仅会影响学生的正常学习和生活,也会影响到体育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足球是高校公共体育教学的重要组成项目,深受广大青少年学生的喜爱。然而,足球运动身体接触多、对抗性强的特点,使其成为运动损伤的高发项目。据统计,足球的伤病率在13~35 例/1 000 人·小时,即每1 000 人踢1 h 球,就会有13~35 人受伤[1],其中一部分也发生在足球课堂。除了加强安全教育,增强学生的运动素质也是降低运动损伤概率的关键。有研究发现,运动员的平衡、灵敏等运动素质越好,就越容易完成复杂的技术动作,受伤的可能性也越小[2]。高校足球选项课学生相对于参加专业训练的运动员而言,无论是身体素质还是技战术能力都处于较低水平,受伤的风险也相对较高,增强学生的身体素质和技术水平显得尤为重要。
FIFA11+练习由国际足联医学评估与研究中心(F-MARC)于2006 年开发,是以足球运动损伤预防为目的的综合热身练习。该练习在国外俱乐部、学校的足球热身训练场景中得到了广泛应用,但在我国的使用率却并不高。当前,学界对FIFA11+练习的研究主要集中在预防运动损伤的作用机制和对运动素质的影响两方面,较少探讨其对足球技能的影响。在作用机制方面,众多研究者从心血管和呼吸功能、下肢肌肉力量、本体感觉功能、核心稳定性、灵敏素质等方面分析了FIFA11+在足球运动损伤预防方面的良好效果,初步证实FIFA11+练习可以有效的降低足球运动损伤发生率[3-4]。在运动素质方面,Daneshjoo 等[5]认为FIFA11+能显著提高足球运动员的跳跃、冲刺跑、灵敏等运动素质;但是,Impellizzeri 等[6]却发现FIFA11+不能改善足球运动员的跳跃、冲刺跑和灵敏素质,说明FIFA11+在改善足球运动员运动素质方面的结果尚未达成共识,且存在一些相互矛盾的结果;此外,有研究发现,FIFA11+练习对不同人群的专项素质影响不同[7-8],提示我们,FIFA11+对学生身体素质的改善效果可能会受年龄、依从性、运动能力、专项技术水平等因素影响。FIFA11+是结合足球运动的特点而制定的练习,但目前鲜有将FIFA11+与足球专项技能联系起来的研究。根据迁移理论,运动技能发展过程中可能存在动作技能的迁移和干扰现象;有研究证实,“邻域技能”的熟练程度能缩短专项技术习得所需时间[9],这些提示我们,FIFA11+与足球技术习得可能存在关系。
鉴于此,本研究根据FIFA11+热身练习内容,设计教学实验,探讨在高校足球选项课教学中应用FIFA11+练习的效果,旨在进一步丰富足球教学理论体系,促进FIFA11+在我国学校足球活动中的应用与推广。
从学院大一新生足球选项班选取两个40 人的男生班为实验对象。随机选定1 个班为实验组,1 个班为对照组。对两组学生进行实验前测,两组学生均为足球初学者,在年龄、身高、体重以及各实验测试指标的差异不显著(P>0.05),符合实验要求(见表1 和表4)。所有参与学生在干预实验前下肢活动能力正常,无严重下肢损伤或疾病史且均自愿参与实验,本研究符合《世界医学大会赫尔辛基宣言》提出的伦理学要求。
表1 学生基本信息统计表Tab.1 Statistical table of basic information of students
2021 年9 月至12 月,利用足球选项课时间,共16 周32 学时,每周1 次课2 学时,每次课90 min,每次课的热身活动约为20 min。实验组在每次训练准备活动接受20 min 的FIFA11+练习干预。FIFA11+练习内容共包括3 个部分15 个动作[10-11],其中第1 部分约8 min,包括6 个慢速跑动的动作,分别是直线跑、跑动中髋外展、内收、侧滑步队友间环绕、跳起碰肩、前进后退跑;第2 部分约10 min,包括6 个关于核心力量强化与平衡的动作,分别是平板支撑、侧向支撑练习、跪地前倾、单腿支撑持球练习、下蹲足尖站立、垂直跳跃;第3 部分约2 min,包括3 个快速跑动的动作,分别是冲刺跑、羚羊跳、变向跑。对照组接受同等时间和强度的常规热身活动练习干预,主要包括慢跑、热身操、拉伸、游戏等。值得注意的是,第2 部分的每个动作又分为初级、中级和高级3 个层次,对参与者的自身机能要求逐级增高,本实验根据测试学生的实际情况均采用难度相对较低的初级动作。对照组接受同等时间和强度的常规热身活动练习干预,主要包括慢跑、热身操、拉伸、游戏等。除了准备活动,两组在课的其他环节保持一致,且均由同1 名教师完成。16周干预实验后,再次对两组学生进行测试。
2.2.1 指标选取
根据FIFA11+练习的内容和足球运动的特点,结合前人研究、测试可操作性以及学生基本情况等因素,初步设立了直线速度、下肢爆发力、平衡素质、灵敏素质、足球技能5 个二级指标与12 个三级指标。选取8 名有丰富教学和实践经验的足球、体能及健康促进方向专家(表2),以问卷和面对面交流的形式对测试指标进行筛选。通过汇总专家意见,从12 个三级指标中按照得分高低选出相应的6 项测试指标,分别为50 m 冲刺跑、立定跳远、动态平衡测试(Score)、伊利诺斯跑(Illinois)、20 m 运球绕杆和定位球踢准。
表2 专家情况一览表Tab.2 List of experts
2.2.2 身体素质测试方法
分别选用50 m 跑和立定跳远测试成绩反映学生的速度和下肢爆发力,测试方法参照国家体质测试标准进行。
平衡素质主要以动态平衡能力来反映,选用Balance-check 动态平衡测试仪进行测试,该仪器由电脑、连接传感器的踏板和扶手组成,测试获得的数据全面、详细、客观,真实性和准确性较高[12]。测试前,参与者先进行5 min 左右热身活动,然后在仪器输入个人信息,接着依次选择测试难度等级、测试控制和测试模式,随后脱鞋光脚进行测试,待测试结束后,电脑会自动显示测试值。每人测试两次取平均值,每次测试至少间隔3 min。选取电脑显示的得分(Score)指标进行分析,Score 值越高说明动态平衡能力越好,此指标已被吴加弘、袁空军、吴超伟[13-14]等学者采用,可信度和有效性较高。
灵敏素质选用伊利诺斯跑(Illinois)测试,该测试具有较高信度和效度,且易于操作,已被众多学者广泛采用[15-16]。测试方法如图1,首先队员在A 处做好站立式起跑准备,听到出发口令后按照箭头的方向跑动,最后冲过D 处标志杆后停表。若碰倒标志杆则测试失败。每人测试两次(两次测试中间休息3 min),记录最好成绩,成绩精确到0.1 s。
图1 Illinois 跑动路线示意图Fig.1 Illinois running route schematic diagram
2.2.3 足球技能测试方法
运球绕杆测试方法如图2,每人测试3 次,每次至少间隔3 min,记录最好成绩,成绩精确到0.1 s。
图2 运球绕杆示意图Fig.2 The diagram of dribbling around the club
定位球踢准测试方法如图3,学生将球放在起点线上,向半径为2 m、3 m、4 m 的同心圆里踢高远球,球第一落点落在圈里或线上均为有效,得分依次为3分、2 分、1 分,未踢中者不计成绩。总分15 分,每人连续踢5 次,每次均计成绩,5 次成绩之和为该项测试成绩,共踢两轮,记录最好成绩。
图3 定位球踢准示意图Fig.3 A sketch of the positioning ball
采用spss 24.0 对数据进行统计与分析。所有数据均进行正态性检验,以服从正态分布为前提。同一时期组间比较用独立样本T 检验,实验前后组内比较用配对样本T 检验。系数显著水平取0.05,非常显著水平取0.01。
表3 反映两组学生在实验前后身体素质和足球技能的对比结果。由表可知,在同组内运动干预前后,两组的立定跳远、score 值、Illinois 跑、运球绕杆成绩均存在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50 m 跑和定位球踢准成绩差异均不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在组间对比方面,两组的50 m 跑和定位球踢准成绩的差异在实验前后均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立定跳远、score 值在实验后呈显著性差异(P<0.05),Illinois 跑、运球绕杆成绩在实验后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综合数据表明,实验组与对照组相比,对立定跳远、score值、Illinois 跑、运球绕杆成绩的提高效果更好,对50 m跑和定位球踢准成绩的提高效果不明显。
足迹广度表征区域自然资源流动性的强弱,如果区域面积广阔、资源丰富、生态承载力较强,则该区域内足迹广度较高;反之如果区域资源禀赋调教较差且人口密度较大,则足迹广度相对较低。足迹广度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体现代内公平,其构成情况可以反映区域流量资本消耗的比较优势[2]。
表3 实验前后2 组学生身体素质和足球技能比较Tab.3 Comparison of physical fitness and football skills between two groups of students before and after the experiment
FIFA11+练习可锻炼参与者的神经、肌肉功能,改善机体的功能性缺陷,从而降低足球运动损伤的发生率。本研究重点探讨的是FIFA11+练习在高校足球选项课教学中应用的效果。结果显示,16 周的FIFA11+练习显著改善学生的下肢爆发力、平衡、灵敏素质和运球能力,且效果均优于常规热身活动,对速度素质和踢球准确性也有改善,但效果不明显。
3.2.1 FIFA11+练习对学生速度和下肢爆发力影响的讨论
学生的速度和下肢爆发力在足球的攻防体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表现在进攻推进和在防守回追中取得时间优势,在变向、跳抢空中球中取得空间优势。FIFA11+练习对下肢肌肉和关节有较好的锻炼,直线冲刺跑有利于增强下肢肌肉力量,快速前进后退跑、跑步急停转向这些动作有利于增强脚掌的着地发力的感觉,跪地前倾和下蹲练习有助于膝、踝关节最大肌力的发展,而垂直跳跃练习和羚羊跳等则能促进下肢肌肉和膝、踝关节爆发力的发展。这些练习对改善学生下肢爆发力有很好的效果,因而,学生的立定跳远成绩显著提高。研究发现,FIFA11+练习对学生的速度素质改善效果不明显,这与Impellizzeri[6]和朱建明[17]的研究结果相似。影响速度素质的因素除下肢力量,还主要有起跑反应时、步频步幅、神经系统的兴奋性等。虽然FIFA11+热身练习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神经系统兴奋性,降低肌肉粘性,更快的进入运动状态,但其缺乏起跑反应时和步幅步频的练习。足球练习过程中急停急起、变向跑动的使用频率远多于直线跑,较少需要直线50 m 冲刺,而FIFA11+练习第3 部分的快速跑动练习直线冲刺距离也只有30 m,此外,人体的速度素质在很大程度上受肌肉纤维类型等先天基因因素的影响,后天训练对速度素质的改善效果相对较小[18],而本次实验干预时间为1 周1 次,可能未达到相应的训练量和训练强度,因而,实验后学生的50 m 直线跑成绩虽有变好但并不明显。
3.2.2 FIFA11+练习对学生平衡和灵敏影响的讨论
平衡和灵敏是学生重要的“软”素质,部分影响平衡素质的因素也会影响灵敏素质,两者既相区别又有联系[19]。平衡素质是机体神经肌肉控制的综合反映。拥有良好的平衡素质不仅是完成其他动作的前提,也是降低运动损伤的重要因素。FIFA11+练习中的直线加速跑、折返跑和变向跑、单腿支撑等动作,对下肢肌肉、肌腱和关节内的感受器都有较好的锻炼;跑动中碰肩、平板支撑、跪地支撑等动作,需要上下肢和躯干配合发力,提升核心力量的同时也对前庭器官功能、本体感觉有较好的锻炼,这些与平衡素质有关的身体机能改善,对学生的平衡能力的提升起到了很好的效果,因而,经过16 周FIFA11+练习的干预,实验组学生的平衡素质有显著提升。
灵敏是指身体快速做出变向或变速的能力[20],受协调、爆发力、关节系统的灵活性、身体稳定性等多种因素的影响[21]。在足球比赛中想要快速摆脱防守找到进攻机会需要队员有较好的灵敏素质。本研究显示,FIFA11+练习不仅能改善高校学生的灵敏性,且改善效果优于常规热身活动。Daneshjoo 等[5]研究发现,FIFA11+练习能显著提高运动员的灵敏性,侧面证明了本研究结果的准确性。我们可以从感知决策、变向速度、稳定性三方面分析原因:在感知决策方面,FIFA11+练习的动作多种多样,不同形式的变换练习要求运动员大脑皮质的兴奋和抑制过程迅速转换,能激活学生的大脑皮质功能状态,缩短面对刺激做出变速变向的反应时间,积极适应不同运动形势的变化。在变向速度方面,FIFA11+练习能更好的调节学生机体感觉器官和效应器官的功能状态,能加强神经系统对肌肉的控制功能,利于减少队员完成变速变向的动作时间。在变向稳定性方面,FIFA11+练习包括结合动态牵拉的慢跑练习、核心稳定练习和冲刺跑练习,需要上下肢肌肉及躯干核心肌群协调发力,这对学生的肌肉力量、身体平衡、关节灵活性有较好锻炼,对提高学生完成跑动中变速变向动作的稳定性有重要益助。
3.2.3 FIFA11+练习对学生足球技能影响的讨论
学生足球技能的变化是检验高校足球选项课教学中应用FIFA11+练习效果的重要因素之一。本研究选定的运球绕杆和定位球踢准是两项基础的足球技术,主要反映学生的运球能力和踢球准确性。目前,学界关于FIFA11+练习影响足球技能的研究较少。本研究发现,16 周的FIFA11+干预能显著提高运球能力,但对提高踢球准确性效果不显著。FIFA11+之所以能显著改善运球绕杆成绩,原因可能是学生平衡、灵敏等素质的增强。20 m 运球绕杆的特点是从起点快速出发,人和球在最短的距离以最快的速度达到终点,对学生的平衡、灵敏、协调等素质要求非常高。有研究发现,平衡、变向能力的增强有助于足球运动员技术水平的提高[22],侧面证明了本研究结果的准确性。至于FIFA11+不能显著提高定位球踢准成绩,分析原因可能是FIFA11+练习缺乏提高定位球踢球准确性的动作练习。踢球技术包括助跑、支撑、摆腿、触球、随前5个环节,重点和难度在支撑、摆腿、触球环节。FIFA11+练习虽然包括3 个部分15 个动作,但绝大多数动作是不结合球的动作,不仅不利于增强学生的球性球感,也缺少踢球技术关键环节的动作练习。
(1)FIFA11+练习能否取代传统热身活动
FIFA11+练习属于程序化的热身练习,F-MARC强大的实力与背景为其练习内容的科学性提供了保证。鉴于系统的FIFA11+热身练习能有效降低足球运动损伤的发生率,同时,综合本次实验研究结果,16 周的FIFA11+练习干预能改善学生身体素质和运球技能。考虑到上述因素,FIFA11+练习可以在我国高校足球选项课准备活动中进行推广,作为丰富准备活动形式、激发学生练习兴趣、提高身体素质的方法与手段之一。但是,在应用FIFA11+练习过程中还应该注意到其所具有的局限性:首先,该练习中主要是针对核心区、下肢进行相关刺激,缺乏上肢,尤其是肩、颈、头等部位的激活,如果课的主题内容是以上肢为主或头顶球的活动,则该准备活动则显得针对性不足;其次,该练习在软组织激活、动态牵拉等方面还有待进一步丰富;最后,该练习结合球的动作不多,在培养学生球性球感方面还有待进加强。
(2)如何提高学生的依从性
有研究发现,相比于低依从性的运动员,FIFA11+练习对高依从性的运动员提高某些生理机能、降低损伤风险效果更显著[7,23],可见,在高校公共体育教学中应用FIFA11+练习要想收到好的效果应提高学生依从性。首先,教师应加强学生的思想教育,让学生重视准备活动。可列举反面典型示例,让学生意识到运动损伤的危害,从而自觉建立运动损伤的防范意识;强调在热身过程中严格按照教师指导进行练习,提高练习的效率。其次,注意FIFA11+练习动作的规范性。FMARC 一直致力于在全球推广FIFA11+,与全球多个国家足协或相关部门达成合作事宜,且在官方网站有免费提供的FIFA11+指导手册和视频,对动作要领和注意事项均有详细说明;虽然我国有关部门尚未加入到FIFA11+的推广及培训项目中[11],但高校教师可以利用网络平台进行学习,对学生进行指导,加强学生在练习过程中动作的规范性。最后,制定合理的FIFA11+热身方案。根据学生身心特点,循序渐进增加练习难度,如第二部分内容,高级动作的完成需要有较强的身体素质作支撑,如果不考虑学生具体情况而盲目制定热身方案,不仅会影响动作完成度,而且会增加学生的负面抵制情绪。
(3)FIFA11+练习在足球之外的项目中是否适用
运动损伤的预防无论是对运动健康的发展及运动水平的维持都有着重要意义。目前,已有学者对“FIFA11+” 能否应用于足球以外的运动项目进行论证,并得到了一些研究结果。学者陈英森[24]在高校公共体育课教学过程中,通过12 周的教学实验发现,FIFA11+组的学生部分身体素质显著增强,课内运动损伤的发生率明显降低,但其未指明具体项目。苏艳红[25]认为12 周的FIFA11+热身练习不仅能提高高校羽毛球专项大学生膝、踝关节的最大肌力、爆发力和肌力稳定性,还可以有效改善羽毛球专项大学生的下肢动态平衡能力,但是其选择的样本量偏小,且干预时间较短。黄启业[26]从FMS 和动态平衡能力测评角度分析FIFA11+练习可降低青少年篮球运动员的损伤风险,但叶嘉慧[27]指出,“FIFA11+”练习内容中缺乏对上肢部位的动作练习,对上肢部位的激活和损伤的预防存在一定局限,且在减少ACL 损伤发生率方面的作用有待研究。由此可见,FIFA11+练习在足球以外的项目是否适用目前还未达成一致,需要进一步探讨。笔者认为,FIFA11+练习能锻炼练习者的神经肌肉控制功能(腿部力量、动态姿势控制、着陆期间膝盖的控制),有利于学生尽快达到最佳的运动生理状态,这也是运动损伤预防的共性特征。FIFA11+练习在足球以外的项目教学中应用时需要注意结合项目自身的特点,以结合核心稳定性、平衡、本体感觉以及增强式训练为参考思路,制定和完善热身程序。
(1)FIFA11+练习能显著改善学生的下肢爆发力(立定跳远)、平衡和灵敏素质,且改善效果均优于足球的常规热身活动,但对速度(50 m 跑)素质的改善效果不明显。
(2)FIFA11+练习能显著提升学生的运球绕杆能力,但对提升踢球准确性的效果不明显。
(3)FIFA11+练习可以作为高校足球选项课的热身活动,但该练习具有局限性,在高校公共体育教学中应用FIFA11+热身练习应注意提高学生的依从性,同时应结合各自项目的特点设计和完善热身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