亓文娟
(1.武夷学院 数学与计算机学院,福建 武夷山 354300;2.认知计算与智能信息处理福建省高校重点实验室 武夷学院,福建 武夷山 354300)
立德树人成效是检验高校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1]。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把思想政治教育贯穿人才培养体系,全面推进高校课程思政建设,充分发挥专业课教学在课程思政中的“主战场”作用[2],课程组通过深入挖掘数据库原理课程内容蕴含的思政元素,将知识的传授与思想政治教育进行深度融合,将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相统一,形成协同效应,构建“三全”育人大格局。通过课程思政元素的融入,教学效果显著。
根据我校建设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办学定位、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数据库原理课程以国家工程教育认证为背景,确立了以培养“爱国情怀、工匠精神、科技创新”三个核心精神为育人目标,构建以学生为中心的“思政领航、课程为基、产教融合、能力导向”的课程教学体系。采用第一课堂结合第二课堂开展教学活动,充分利用数学与计算机学院实验室资源,依托软件开发实训室、大数据实践教学平台、人工智能教科研平台进行项目实战开发;依托福建省茶产业大数据应用与智能化重点实验室、数字福建旅游大数据研究所、福建省认知计算与智能信息处理高校重点实验室参与服务地方创新项目开发。整个教学过程注重启智润心,将课程思政如盐化水,润物无声的融入,课程思政建设思路如图1 所示。
图1 课程思政设计思路Fig.1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urse design ideas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入选福建省一流本科专业建设计划、福建省高等学校服务产业特色专业建设计划。本课程在第一课堂的基础上,努力打造第二课堂教学内容的多样化,持续推进第二课堂育人体系建设,全面推进学生综合素养提升。
充分发挥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政课教师的专业优势,不断提升专业教师课程思政能力,探索如何将弘扬福建优秀传统文化、传承红色基因、学习“二十大精神”等融入教学。推进思政教育有效融入数据库原理课程教学的过程中,避免出现彼此脱节的“两张皮”现象[3],需潜移默化的将两者有机地融合起来。
本课程按照数据库原理教学大纲要求,与“反向设计,正向实施”的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进行深度融合[4],本着“以学生为中心、以产出为导向、持续改进”的教育理念,将教学内容分11 个教学模块,秉承“润物无声”的教学原则,课程组充分挖掘思政元素,如表1 所示。
本课程采用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通过武夷学院尔雅网络教学平台自建“数据库原理”课程资源[5]。开学初教师上传教学大纲、教学课件、教学视频、实验操作手册等资源供学生预习,培养学生自我探究、主动学习、自我创新的能力[6]。课前要求学生通过观看教学视频,完成线上测试、作业和讨论;课堂教学过程中以项目驱动、案例教学模式展开,采用分组讨论、翻转课堂等教学方法;课后利用尔雅网络教学平台发布作业、在线答疑、作业批改、发布公告等,及时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适当调整教学进度,对学生进行重难点问题的解答,使学生能够对知识进行巩固与内化。
数据库原理课程在学期末的时候,会进行一周的教学实训,实训环节采用校企合作模式,聘请合作企业的高级工程师担任课程指导老师,将公司的先进数据库系统开发理念传输给学生,校内教师利用线上资源和课堂教学向学生讲解数据库理论知识,企业导师向学生进行实际的数据库系统开发,将企业的实际项目同课程内容有机融合,双导师都以学生为中心开展教学,通过“问题导向、项目驱动、案例教学、翻转课堂”等多种教学模式来提高教学效果,达到“两性一度”的育人目标[7]。
利用学院实验室资源,参与实验室项目建设,参与教师科研项目,参加学科竞赛,大学生创新项目[8];与企业合作,深化产教融合,探寻多元化的实践教学体系;依托福建省茶产业大数据应用与智能化等重点实验室平台,学生参与项目的研发,使学生在实践中实现专业理论知识与综合素养的有效提升。
基于“立德树人、学生中心、产出导向、持续改进”的教育理念进行教学设计。教学过程中采用启发式、探究式、案例式、PBL 教学法和翻转课堂混合教学模式[9],培养创新思维。在第二课堂教学实施中,开展以数据库技术为主题的专题讲座、学科竞赛辅导、项目研发讨论会等,提高学生协同合作,科技创新思维。
随着数据库原理教学改革的实施,考核机制也越来越完善。目前教师教学能力考核主要采取校院督导、同行评教、学生评教、合作企业反馈等评价指标,根据评价结果来持续改进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课程考核方式[10]。学生成绩以知识目标,能力目标,价值目标、思政目标为考核指标,其中理论教学采用过程性考核(50%)+期末试卷考核(50%);课程创新设计采用出勤(10%)+课程设计报告(40%)+程序运行及答辩(50%),形成学生自评、生生互评、教师评价的评价体系。
以应用型人才培养为主线,依托福建省茶产业大数据应用与智能化重点实验室等平台,学生参与项目研发,提高了学生团队凝聚力,同时将人文精神、道德规范、红色文化、时事热点等思政元素贯穿其中,达到“教”与“育”的双赢。
充分发挥第二课堂的协同作用和对第一课堂的推动作用,教育教学相结合,课内课外相衔接,持续提升课堂育人功效。
例如在“数据库的安全管理”教学中,以典型数据泄露事件为出发点、探讨保证数据安全的措施,引出教学内容,学生会操作,但不理解什么时候用?怎么用?通过第二课堂形式,深刻理解数据安全的相关知识;增强学生的数据安全意识,拓展数据修复技术、黑客技术、防火墙技术,树立学生勇于探索、吃苦耐劳的工匠精神,引导学生树立敬岗爱业、严谨负责的良好职业素养,起到润物无声的育人效果。
将课程思政有机融入国家工程教育认证,实现“以学生为中心,以产出为导向”的教育目标,优化教学体系,根据结果达成情况,持续改进课程思政元素的有机融合。
这里以“数据库的完整性”教学知识点为例,进行具体课程思政案例设计与实施。
通过数据库的完整性,联想到大学生学业的完整性,从国产数据库行业现状及发展趋势、主要数据库企业、数据库相关就业岗位及岗位技能要求等方面进行介绍,引导学生如何做好职业生涯规划,有效提高学生就业质量,并以往届优秀毕业设计作品为教学案例,展开教学互动,增强学生爱国情怀、科技创新和大国工匠精神。
思政引领下的教学分为课前、课中和课后三个环节,详见表2。
数据库原理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已在2020 和2021级实施,通过与思政教师、课程教研组、工科课程思政项目负责人交流,获得他们的认可与好评;数据库原理课程近年来学生评教分数均在96 分以上,以2020级计算机科学与技术1 班为例,课程学习目标达成度远超达成值,期末综合成绩及格率达98%;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参与问题探讨的积极性有了明显提高;近年来学生申报项目、参加各类学科竞赛、申报软件著作权、发表论文、获得荣誉等情况呈显著上升趋势。通过教学团队的共同努力,端正了学风,增强了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实践能力,为其他课程的学习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同时在学生细微末节的生活场景中也可以体现课程思政教育的成效,比如上课不带早餐进教室、机房下课桌椅摆放整齐、同学之间关系和睦、校园内单车按要求停放等。
通过数据库原理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的实施,目前达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后期将课程建设的成果推广到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其它专业课程,推进其它专业课程的课程思政建设,并探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思政的建设。课程思政建设不是一朝一夕、一劳永逸的事情,而是一项久久为功、驰而不息的战略性工程,今后本课程组需进一步理解和把握数据库原理教学的内涵和要求,通过相关培训等途径进一步提升思政教学能力,推动课程思政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高质量建设,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真正践行“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和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