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丈夫袁德波

2024-05-09 07:24李慧芳
南方人物周刊 2024年11期
关键词:德波假日酒店京剧团

李慧芳

袁德波(1939-2023),广东干部

中秋佳节本是合家团聚的日子,但去年的中秋节,我和儿子、儿媳等亲人却在殡仪馆与我们最亲最爱的人告别,我的丈夫袁德波从此与我们阴阳两分离了。到春节前那段日子,我对他的思念越来越深,想到往年我们在上海工作的儿子都会赶回广州陪爸妈一起欢度新春,这一次,儿孙们再也见不到他们那慈祥可亲的爸爸、爷爺了。

老袁出生于马来西亚,小时候,他随母亲回广州老家石马村小住,在村里上了小学。当母亲要带着孩子们回马来西亚时,他已经戴上了红领巾。那时,他对新中国充满憧憬,不肯再回马来西亚。于是他就跟着外婆在石马村读书。他读书极棒,小学毕业考入广州名校二中,初中、高中都在二中读书。他还是文艺积极分子,会拉小提琴,唱歌也好听。高中时,他在舅舅、作家陈残云的影响下选择了文科,并考上了中山大学中文系。在校期间,他就在羊城晚报发表小说,是中大中文系的红人。1964年夏天,他大学毕业,文化部来中大要人,挑选了成绩优秀的他。去了北京以后,他被分配到文化部下属的中国戏曲研究院工作。

1966年,我和老袁在北京相识。我从中国戏曲学院文学系毕业后到昆明工作,他在北京,每年只能靠短短的14天探亲假短暂相聚,带着儿子两地跑。1973年,我俩同时调到广州,在广州京剧团任编剧。

虽然是专职编剧,但老袁为了能多接触演员,为他们创作出更好的剧本,每当演职员出省或下部队演出时,他都主动要求跟随剧团一起去。那时候条体差,晚上他们就睡在舞台的地板上,或者后台的地上。他和舞台工作人员一起装台、卸台,整天忙个不停,得到了大家的称赞。老同事程松得知老袁去世的消息,在朋友圈发悼文:老袁是地道的广东人,却长得高大魁梧,他待人真诚有礼,到底是有学问,说话用词准确得让人舒服。

在京剧团工作期间,老袁常下乡体验生活,创作或参与创作了《点将》、《五指山下》等现代京剧。他在大岗公社挂职期间还写了具有广东特色的短文《明火白粥》和《粉红色的番石榴》等,发表在羊城晚报的“花地”栏目里。老袁不仅写现代戏,他对历史也很感兴趣,编写了大型历史京剧《赵佗归汉》,并以三元里抗英事迹为原型创作了《三星神旗》,这两出新编历史京剧在剧场演出后,得到上级的肯定和好评,电视台也到剧场录制并在电视上播出。

1986年,老袁被市文化局调去筹建文化假日酒店,文化假日酒店是市文化局和新加坡合作的项目,为了接待外宾,工作人员需要懂英文。老袁在校期间学的是俄语,对英文一窍不通。为了工作需要,他从ABCD学起。他学习非常用功,每天早晚在家里关起房门认真地读英文。酒店开业后,他任副总经理,已经能用流利的英文与外国人交流。我们退休后多次飞往国外旅游,查资料、订酒店、办签证,都是他一手操办。

亲戚朋友得知老袁离去都很悲伤不舍,他们发了些怀念老袁的文字给我,这其中是我们夫妇最珍视的温情。

猜你喜欢
德波假日酒店京剧团
松岩:风雷传家人
某商用车后防护装置轻量化研究
梨园蓓蕾初绽放,百年灯小薪火传
澳新假日酒店
叛道者居伊·德波
美国老人提议去假日酒店养老
美国养老院比假日酒店还贵
从商品拜物教到景观崇拜: 德波对马克思批判理论的新推进
1979邓小平同志在山东
从当今群众戏曲活动现状透视群众戏曲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