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佳薇
2023年日剧《重启人生》播出后,我断续在社交媒体上刷到一种贴文——“××岁重启人生,我辞职出国留学了。”
在这些讲述中,留学意味着摆脱日复一日的平淡生活,意味着催婚催考编制的声音全数消失,也意味着不必在白热化的内卷浪潮里奋勇向前。
这无疑是一种爽文,但在媒体的报道中,裸辞后的异国生活远没这么简单。如我在稿件《去小众国家留学,能逃避内卷吗?》中所写,“异国生活往往意味着将自己浸润已久的关系网络连根拔起,从头再来。这其中既有学习新语言的困难、文化适应的障碍,也包含对陌生国度社会保障体系的不习惯”。
写这篇稿子一是出于好奇,二是出于某种回响。大概三年前,考研大军的数字不断攀升时,我采访过一些重复考研的人(《屡败屡战考研人:挣扎在内卷之路上 》)。为了进入心仪的院校,他们屡败屡战,其中一位受访者王涵经历过两次考研失败后,最終决定去一个冷门留学目的地读书。
留学以后,如何面对强竞争、不断内卷的环境?这是我的好奇。
我找到的受访者几乎是泾渭分明的两类人。一种在决定留学之初就规划好了留学后的生活,目标明确,只等完成最后一块拼图。另一种呢,比较松弛,认为留学只是“度过一段时间”或是“喘口气”,没什么目的。
小雅就是后者。跟王涵一样,她留学之前两次考研都失败了,后来收到如今就读的马来西亚泰莱大学录取通知,有种获救感。
我们从她考研的动机聊起,小雅说觉得自己那时找不到满意的工作,“我自己的能力和学历不足,有点像外界对考研人的刻板印象——逃避工作。”去马来西亚留学是她身边一个朋友建议的,“她说觉得我性格和气质挺适合去国外读书的。”她后来查资料发现马来西亚离家近、学业压力较轻、学费合适,就作了决定。
我问小雅留学的目标是什么。她答说自己没什么目标。这个答案没办法让我信服,于是在采访中,我反复问,而她始终重复着一个答案,“我就是这么一个人,包括我在国内读研的目的和留学之后想干什么,那个时候我都没有想过这个问题。”
后来采访去亚美尼亚留学的汤汤时,她说过类似的话。“对我来说,留学没什么目的,就想出来看看。”
我想自己之前不停地追问,是不是由于太过放大自己的投射?那天之后我开始想:没有目标地生活行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