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磊
摘 要:主题式情境是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载体,乡土地理教学由于其具身性、易操作而成为主题式情境教学实施的重要途径。本文以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2的“区域整体性和关联性”教学内容为例,选择南京所处的江南为区域对象,并结合我国其他被誉为“江南”的地区,确定“觅江南”为主题情境,创设“议江南”“异江南”“绎江南”“宜江南”四个子情境,通过“一境到底”的情境任务探究解决现实问题,让学生在构建的乡土地理主题式情境中理解区域的整体性、差异性、关联性,由此明确因地制宜对区域发展的重要意义,促成课程标准要求的达成和地理核心素养的落实。
关键词:乡土地理;主题式情境教学;“觅江南”;区域整体性和关联性
中图分类号:G633.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207(2024)05-0013-05
一、乡土地理主题式情境解读
《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在课程性质与基本概念中指出要创新培育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等方式,在自然、社会等真实情境中开展丰富多样的地理实践活动[1]。但在建构课堂教学情境中,容易存在情境零散、缺乏主线、大小不当、结构不良等问题,不利于学生整合知识、提升素养[2]。另一方面,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在《大教学论》中指出地理课程设计应从乡土地理学习开始,从学生熟悉的环境中学起。乡土地理在培养学生情怀和责任担当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也是地理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地理主题式教学,是以地理要素或其特征为主题,围绕主题将琐碎、零散的地理知识进行有效整合,通过组织学生探究等方式加深对主题的理解,并使认知发生迁移,达到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3]。地理学科具有区域性,对中学生而言,最熟悉、感知最深刻的一定是自己脚下的乡土[4]。在高中人文地理教学中运用案例教学是有效途径,乡土地理资源贴近学生生活实际,既符合新课标要求,又可弥补教材不足[5],同时,乡土地理课程资源涵盖面广、可挖掘价值大,适合开展主题式情境教学,如以学生为主体,整合各类教学资源,以小切口展现主线的主题探讨[6],融合乡土地理资源,围绕情境设计递进式探究[7],探索出具有乡土味、情境式的地理课堂,陈曦根据家乡商场的选址和发展状况创设乡土地理情境,对“服务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进行教学设计[8]。乡土地理情境资源丰富多样,可以依据教学需要选择相应的主题情境进行教学设计。本文选择“区域整体性和关联性”内容,尝试进行乡土地理主题式情境教学设计。
二、乡土地理主题式情境教学设计思路
1.教学设计基础分析
(1)课标解读
本节内容对应的课标要求为“结合实例,从地理环境整体性和区域关联的角度,比较不同区域发展的异同,说明因地制宜对区域发展的重要意义”。课标旨在从区域整体性、差异性、关联性出发,通过不同时空尺度,结合具体案例,比较区域发展的异同,培养学生的区域认知和综合思维,最终认识到因地制宜对区域发展的重要意义,进而落实人地协调观。
(2)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为人教版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二第一章第二节“区域整体性和关联性”,与第一章第一节“多种多样的区域”共同作为本册的开篇,涉及区域的概念、类型、特点,认识区域发展及其差异,为学生后面学习各类区域发展专题案例奠定基础。教材主要选取浙江省青田县稻鱼共生系统作为导入,以韩国河回村、阿曼法拉吉、京津冀城市群为例分别说明区域的整体性、差异性、关联性,以长江三角洲、松嫩平原为案例说明因地制宜对区域发展的重要意义。这些案例代表性较强,但对学生而言,一是远离生活,二是本节内容概念性较强,可配以相应主题,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基于以上两点,融合乡土地理资源,结合教材内容,创设主题情境展开教学活动是达成课标要求的高效路径。
(3)学情分析
授课对象为高二年级学生,在必修阶段,学生已经理解自然环境的整体性和地域差异性,且在上一节的学习中接触了区域和区域发展的相关内容,但并未对区域及区域发展本身进行深入学习,因此,本章内容既可作为对之前必修内容的归纳,也对之后展开专题案例分析起到承前启后的作用。
(4)区域乡土地理资源
乡土资源是重要的地理课程资源,“江南”是地理区域概念,由于气候、水文、地形、文化、经济等因素的影响,不同历史时期“江南”的地理范围也有差异,近代以来,“江南”是指镇江以东的江苏南部和浙江北部地区,位于太湖流域附近。中国幅员辽阔,在国土范围内,也有一些地区在气候、农业生产上与“江南”地区有类似的特征,如“塞外江南”——新疆伊犁河谷、“西藏江南”——西藏林芝、“塞上江南”——宁夏黄河灌区等。南京简称宁,位于我国长江以南的苏南地区,季风气候显著,水网密布,自然地理条件优越;作为江苏省省会,南京是国家区域中心城市、国家交通枢纽,是重要的政治、经济、科教、创新中心,文化、旅游资源独特,具有江南地区典型的自然和人文地理特征。
2.乡土地理主题式情境教学目标
①通過对江南这一区域位置和范围的确定,了解区域的要素组成;②通过浙江省青田县稻鱼共生系统的解析,理解区域的整体性特点;③通过比较“江南”和“塞外江南”的地域差异,理解区域的差异性;④通过分析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各区域定位与相互之间的关系,理解区域关联性;⑤以长江三角洲和松嫩平原为例,结合不同地区传统民居特点,说明因地制宜对于区域发展的重要意义。
3.乡土地理主题式情境创设
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2主题为区域发展,在教学时需要结合区域案例,通过具体区域的情境、案例和活动设计,使学生将基本知识与区域特点结合,深化对区域的认知。选择性必修2第一章第二节内容为“区域的整体性和关联性”,课标要求本节需要落实“区域整体性”“区域差异性”“区域关联”“比较区域发展的异同”和“因地制宜”等主要内容。
因此,结合南京及其所在江南地区的乡土地理资源,创设“觅江南”为主题情境,以带领学生探索“江南”为教学主线。在主题情境的引领下,创设四个子情境,一是“议江南”,涉及典型区域的地理环境整体性,理解区域的整体性特点;二是“异江南”,比较我国不同的“江南”,理解区域的差异性;三是“绎江南”,发现不同“江南”之间,以及“江南”内部不同地区之间的联系,理解区域的关联性;四是“宜江南”,从区域比较的角度,分析区域发展的异同以及因地制宜发展的重要意义。
4.教学实施框架
设计主题大情境与子情境,各子情境指向不同的课堂探究任务,与大情境密切关联,并结合学生所在区域,融入本地乡土资源并贯穿本课内容,形成乡土地理主题式情境教学框架(图1)。
三、乡土地理主题式情境教学过程设计
本节内容分为2课时,第一课时构建“觅江南”主题情境,创设“议江南”“异江南”“绎江南”三个子情境,分别达成课标要求的区域整体性、差异性、关联性;第二课时创设“宜江南”子情境,达成课标要求的从区域比较的角度分析区域发展的异同以及因地制宜的重要意义。整个教学过程遵循情境设置—问题引入—讨论交流—生成表达的逻辑链,逐渐渗透地理核心素养。
1.主题式情境:“觅江南”及子情境创设
结合南京乡土地理,引入“江南”这一区域名词,其在古代泛指长江中下游以南地区;近代以来指镇江以东的江苏南部及浙江北部地区,太湖流域。让学生结合自身所处地区的自然地理特征理解区域的整体性。同时,我国幅员辽阔,还拥有“塞上江南”“塞外江南”“北国江南”“西藏江南”等,其所处区域与江南地区在某些地理特征上差异显著,可帮助学生理解区域差异性。不同的“江南”以及江南地区内部也存在要素的流动,可辅助学生理解区域关联性。最后,通过比较不同“江南”的自然地理环境差异,从发展的角度,说明因地制宜对区域发展的重要意义。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紧密围绕“探寻江南”展开,从江南地區到不同的“江南”;从江南地区的整体性到多个“江南”的差异性和关联性;从比较不同“江南”的地理条件差异到因地制宜发展,将“觅江南”这一主题情境贯彻落实。
2.子情境教学设计
(1)“议江南”——区域整体性
“议江南”情境教学设计如表1所示。
(2)“异江南”——区域差异性
“异江南”情境教学设计如表2所示。
(3)“绎江南”——区域关联性
“绎江南”情境教学设计如表3所示。
(4)“宜江南”——因地制宜对区域发展的重要意义
“宜江南”情境教学设计如表4所示。
四、教学反思
本教学设计基于学生熟悉的真实乡土情境,以“觅江南”为主题情境,分设“议江南”“异江南”“绎江南”“宜江南”四个子情境,形成主题式情境,“一境到底”渗透于两课时中,让学生在乡土地理主题式情境中感受区域魅力。教学过程中以学生为主体,设置密切关联、层层递进的问题链,让学生在探究问题中逐步达成教学目标。
不足之处:在主题情境创设和案例选取后,由于课时的关系无法再让学生分析教材中的部分案例,同时,需要教师投入大量的时间构建大情境与选取案例;情境的创设与探究问题的设置还可进一步改进和挖掘,尽可能地利用好教材提供的案例,与乡土资源结合,大情境与子情境应形成十分清晰的教学链条,才能在课堂中呈现更具吸引力的情境和更有价值的案例及问题,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20.
[2] 李春艳,王雅慧.用大情境整合设计中学地理单元教学[J].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22(17):24-27,32.
[3] 靳羽,李亦秋,杨思圆.基于主题式情境教学的高中乡土地理教学设计[J].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22(12):53-57.
[4] 张恩诚,苏迎春,向颢,等.基于乡土地理情境下的“人口迁移”教学设计——以“重庆人口迁移史”为例[J].地理教学,2020(3):29-32.
[5] 秦伟,何雪莲,廖伟业.充分利用乡土课程资源,建构人文地理高效课堂——以人教版必修2“工业的区位选择”为例[J].地理教育,2015(2):50-51.
[6] 张悦,曹罗丹,王一帆,等.融入绿色发展理念的高中地理主题式情境教学设计——以北仑区工业和旅游发展及生态建设为例[J].地理教育,2023(6):7-11.
[7] 冯月銮,刘恭祥.“生态脆弱地区的发展”主题式情境教学设计(鲁教版新教材)——以亚马孙雨林区为例[J].地理教育,2020(7):14-17.
[8] 陈曦.基于乡土情境的高中地理问题式教学——以“服务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为例[J].地理教学,2023(4):2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