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学旅行情境性评价的设计与应用

2024-05-09 07:24倪雪刘冲
地理教育 2024年5期
关键词:研学旅行

倪雪 刘冲

摘 要:情境性评价关注学生在具体情境中的行为表现,在研学旅行过程中开展情境性评价对推动学生全面发展、转变教师评价观念以及探索多元评价方式具有实践价值。研学旅行情境性评价设计以“为何评”“评什么”和“怎么评”为认识前提,以确定评价目标、选择评价内容、设计评价任务、制定评价标准、开发评价工具为设计要素。由研学旅行情境性评价案例分析可知,组织情境性活动、设计情境性问题、开展实时学习评价和引导学生回顾反思是研学旅行情境性评价的操作关键。

关键词:研学旅行;情境性评价;评价设计

中图分类号:G633.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207(2024)05-0017-05

自教育部等11部门于2016年11月印发《关于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以来,研学旅行正式纳入中小学教育教学计划,成为中小学教育教学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研学旅行不仅体现知识性教育,更突显实践性知识的渗透,借助研学旅行将理论知识应用至实践过程,助推学生核心素养发展[1]。情境性评价是适用于研学旅行评价的一种方式,对学生发展、教师专业能力和实践教学具有促进作用。

一、研学旅行情境性评价的内涵与价值

1.情境性评价的内涵

“情境”既是一个日常生活概念,也是教育界常用的学术概念。在情境教学领域,人们普遍强调情境对学生主动性的生成作用,注重学生的参与度。“评价”通常指对人或事进行判断、分析后的结论,它本质上是一种价值判断活动。结合新版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强调的教学评一致性理念,本研究将研学旅行情境性评价界定为在研学旅行过程中,教师、学生等多元主体立足情境对学生学习行为表现的真实、动态的价值判断。

情境性评价不同于传统的评价方式,它以促进学生发展为目标,强调评价过程植根于具体教学情境,具有真实性、动态性、多元化、个性化等特点。真实性体现在情境性评价在真实的情境中生成,研学旅行通过创设贴切的实践环境、设计多样的体验活动,让学生接触自然事物,为学生提供真实的活动情境,为评价的产生提供客观载体。动态性体现在情境性评价过程不是静止的,而是随学生在研学旅行中通过师生或生生之间的互动动态生成的。多元化体现在情境性评价主体的多元,评价者不再拘泥于传统评价中的教师,也包括与学生学习活动有直接或间接联系的各类主体。个性化体现在情境性评价关注学生的差异性,不以相同的标准固化评价模式,而是因材而评,体现评价的公平性。

2.情境性评价的价值

(1)情境性评价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新课改强调要改变课程评价过于注重甄别功能的局限,发挥评价对学生成长、教师进步和教学改进的功能。相较于传统的评价方式,情境性评价的最初目的和最终目标都指向人的协调发展。《意见》指出,研学旅行要以立德树人、培养人才为根本目的,让广大中小学生在研学旅行中增强对“四个自信”的理解与认同,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培养他们成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2]。研学旅行情境性评价强调在活动过程中对学生表现进行多元、动态和个性化评价,致力于发挥评价对学生的导向和激励功能,促进学生完整、和谐、充分和自由地发展。

(2)情境性评价转变教师评价观念

新版义务教育课程方案提出要改进结果评价,强化过程评价,着力推进评价观念改革。因此,加强教师对教学评有机链接和对各类评价方式的认识,开展增强评价的适宜性和有效性的情境性评价至关重要。教学评一致强调评价与教学、学习的有机统一,学生内化评价结果的过程本身就是学习的过程。换言之,在组织开展研学旅行中,不仅要体现教师对学生的教导和学生吸收知识、形成经验、操作实践的过程,也要对学生掌握知识的程度、经验分享的意识、实践操作的效果等进行情境性评价。教师关注和开展情境性评价是推进活动效果最大化的有效途径。

(3)情境性评价丰富多元评价方式

评价方式的多元化推动着学生发展的多样化和个性化。新版义务教育课程方案指出着力推进评价方式方法改革。情境性评价要求对学生行为展开实时评价,由此有效调整学生在活动中的参与状态。在研学旅行过程中,学生不断获得指导教师的反馈,以此判定自身行为是否符合规范以及是否达到了团队平均水平等,以此激发学生的主动参与度和完成研学任务的自信心。另外,评价方式的变革也适应了学生学习方式变革的趋势。新版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强调综合学习、学科实践、跨学科主题学习等学习方式。“立足过程,促进发展”的情境性评价方式符合新课改理念,能有效推动学生知识、技能和态度的发展。

二、研学旅行情境性评价的设计思路

1.研学旅行情境性评价设计的认识前提

评价设计的认识前提是清楚回答“为何评”“评什么”和“怎么评”三个关键问题。

“为何评”直接指向评价目标。评价目标具有导向性和预设性。评价目标引导评價活动的价值走向,奠定评价活动的基调。评价目标描述了学生素养的发展方向,带动教师引领学生朝预设方向发展。情境性评价目标能测量教学目标的完成度,也能引导学生更好地完成情境性评价任务,并通过任务表现判断学生知识、技能和态度的变化。

“评什么”直接指向评价内容选择和评价任务设计。评价内容是学生在完成任务或解决问题过程中的表现。评价内容框架的搭建能促进教师及时反思活动内容是否贴切、活动结果是否锚定育人目标、评价内容是否链接教学评一体化开展。评价任务要让学生综合运用知识、技能,展示过程、方法,体现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情境性评价是基于真实情境对学生完成任务过程中的行为表现展开的评价,尤其关注评价内容的可操作性和评价任务的情境性。

“怎么评”直接指向评价标准制定和评价工具开发。评价标准指在评价活动中应用于对象的价值尺度和界限。情境性评价标准强调评价需贴近现实,对真实问题的解决过程进行评价,追求建立共性与个性相结合的多元化评价标准。评价工具是对评价标准的操作转化,好的评价工具是对评价标准的完整体现。评价工具对学生解决问题过程中的多种行为表现进行评定,促使评价显性化,推动评价更好地开展。

2.研学旅行情境性评价设计要素

设计评价方案是教学评价准备阶段的实质性、关键性工作。评价方案贵在目标明确、完整规范、切实可行。有研究指出,评价方案设计包括确定与表述评价目的、设计评价准则、确定评价标准、选择评价工具、明确评价程序[3]。情境适应性教学评价的要素主要包括评价主体、评价对象、评价目标、评价标准和评价方法[4]。结合前述关于“为何评”“评什么”和“怎么评”的分析,研学旅行情境性评价设计的要素确定为评价目标、评价内容、评价任务、评价标准和评价工具。

评价目标指向人的协调发展。情境性评价目标致力于了解学生发展需要,发现学生多方面潜能,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使学生在真实情境中丰富情感体验、形成优良品行、完善人格特质。评价内容和评价任务指向情境化活动。情境性评价内容和评价任务是在真实的情境性活动中呈现的,展现出评价的过程性和动态性。评价标准指向衡量方向。情境性评价标准具有生成性,一方面关注评价者与被评价者的共同探讨,另一方面,评价标准不是固定不变的,根据评价对象的变化可做出相应的变化。[5]评价工具指向结果量化。情境性评价工具以数据呈现结果,让评价可视化,利于直观体现学生的个体差异。

三、研学旅行情境性评价的案例实践

根据研学旅行情境性评价设计要素,现以某中学“走进非遗:布里生花的扎染”活动为例,探析研学旅行情境性评价的运用。该案例选取的扎染活动是较受中小学青睐的研学旅行活动之一,且扎染活动环节明晰,情境性强,可作为情境性评价设计的代表性案例。

1.确定评价目标

2017年教育部印发《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以下简称《纲要》),将研学旅行纳入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纲要》明晰了课程目标以培养学生综合素质为导向,学生从个体生活、社会生活及与大自然的接触中获得丰富的实践经验,形成并逐步提升对自然、社会和自我内在联系的整体认识,具有价值体认、责任担当、问题解决、创意物化等方面的意识和能力。本案例以研学旅行课程目标为评价目标设计的前提,结合扎染活动实际,再将课程目标细化为若干研学目标,针对研学目标确定情境性评价目标(表1)。

2.选择评价内容

在活动导入阶段,学生明确活动主题,评价内容在于学生能否提前主动获取主题相关信息,丰富自身对相关知识的辨析。在正式操作前,领队教师需对活动主题进行全面讲解,查看学生是否认真听讲、遵守纪律、积极发言。最终对主题所涉及的对象形成清晰认知和价值认同。在实践操作阶段,教师引导学生独立或小组合作完成主题相关作品,观察学生在真实情境中能否合理分工,协同操作;敢于尝试,不惧挑战;联系理论,不断探索、发现并解决问题;不断创新创造,呈现思维创想,最终能完整展示自身劳动成果。在作品呈现阶段,教师观察学生是否愿意主动展示自身作品,主动分享创作思路与想法或代表小组进行汇报展示;主动欣赏他人作品,并给出客观评价;主动与他人分享经验和体会,汲取他人建议,反思优化自身作品。案例针对研学活动的导入、实操和作品阶段,设计了具体的评价内容(表2)。

3.设计评价任务

目标是任务设计的“风向标”,预设的评价目标需有相应的评价任务检验。清晰的目标引领着良好评价任务的建构,良好评价任务的建构又为情境性评价提供强有力的評价证据,让学生明了“我要做什么”“我该怎么做”,对学生起着导学功能。[6]情境性评价任务是开展情境性评价的载体,应具有情境性、适切性和趣味性。研学旅行是在真实情境下开展的,基于真实情境的评价任务有助于促进学生知识的内化和综合能力的发展。情境性评价任务的完成强调学生的具身参与,任务设计符合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当前学习水平,确保学生在研学活动中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案例的评价任务如表3所示。

4.制定评价标准

评价标准设计应以学生为主体,在评价目标和评价内容的引导下,明确评价指标的划分,进行评价等级的设计,用清晰准确的语言预期学生能达到的行为表现,保证各维度是可观察和测量的,进而推动研学旅行情境性评价的实施。首先,评价标准设计应坚持客观性原则,语言表述应客观严谨,准确描述学生在各维度上需达到的行为表现,让学生知道“评什么”和“怎么评”,根据评价标准完成评价任务。其次,评价标准设计也要坚持全面性原则,针对学生的不同表现进行不同描述,全面预设学生所能达到的表现及其水平。最后,评价标准设计还要坚持层次性原则,对学生的行为表现按照不同的评价等级进行分层描述,从多个层面对学生的行为表现进行测评。另外,情境性评价关注学生在真实情境中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案例结合价值体认、责任担当、问题解决、创意物化的课程目标,以及学生可普遍迁移的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的核心素养,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要求,将学生在研学旅行过程中培育的素养还原为价值认知能力、信息搜集能力、自我管理能力、交流表达能力、团队协作能力、问题解决能力、实践创新能力,由此确定评价标准体系。

5.开发评价工具

量表是情境性评价的重要工具。本案例采用多主体参与的评价方式,依据评价标准,从价值认知能力、信息搜集能力、自我管理能力、交流表达能力、团队协作能力、问题解决能力、实践创新能力七个方面,划分学生的任务表现水平为初级、中级和高级,开展自评、互评和师评的多元主体评价。情境性评价量表如表4所示。

四、研学旅行情境性评价的操作关键

结合研学旅行情境性评价设计要素、实施路径及具体案例来看,组织情境性活动、设计情境性问题、开展实时学习评价、引导学生回顾反思是开展情境性评价的关键点。

1.组织情境性活动

开展情境性评价首先强调活动的情境性。人在真实的情境活动中更能自然且高效地学习。情境性活动依赖于特定的情境或环境,强调社会互动,追求问题导向和任务导向,关注学生的参与性和实践性,注重学生在活动中发现、探究、分析和解决问题,着力激发学生内部学习动机,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研学旅行是学生在旅游和学习的综合情境中,生成独特感受和获取实践知识的过程,综合情境可以激发学生的情感,塑造学生的价值观[7]。通过扎染案例可以发现,对扎染的情境创设是活动开展的关键。这里的“情境”既包括外显的客观物质,如扎染场地、工具,也包括内隐的心理氛围,如对扎染文化的认识与理解。创设研学旅行情境性活动要从学生现实生活和已有经验出发,考虑学生认知的接受度以及实践操作的可行性,做到符合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如此才能使学生产生共鸣、触景生情,从而更真实地反映评价对象的实际情况。

2.设计情境性问题

问题与情境相融合有利于激励学生在情境线索中生疑、质疑、析疑和解疑,让学生体验完整的思维过程。有学者提出情景问题教学法,即让学生在进入真实情景后发现、提出并解决问题[8]。教师通过问题指引,收集学生在情境中的体验感受、学习状态、掌握程度等,了解学生的精神世界和价值指向。学生从问题探究过程中生成理解,根据教师指导改进自身的观念和行为。在相互理解和信任的基础上,师生根据不断发展变化的教学情境进行协商对话,建立良好和谐的师生关系,达成双方的“视域融合”。情境性问题的设计要呼应自然性、体验性、实践性等特征。自然性强调问题设计应贴近学生实际生活经验;体验性关注问题设计应凸显学生主体地位;实践性关注问题解决的可操作性。以问题为导向,研学旅行设计具有开放性、趣味性、层次性的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挖掘,助推學生思维能力发展,激发学生探究欲望,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水平。

3.开展实时学习评价

实时学习评价是在实时学习过程中对学生的学习进展和表现进行的评估和反馈,强调生成性,有助于学生认识自我的学习状态,帮助学生有意识地由被动接受转化为主动学习,有效强化学生正确行为或改善学生不良行为,推动学生规则意识的形成。评价内容包括学习过程中的情感态度、知识点的掌握、能力的发展程度、学习活动的参与度等。实时学习评价首先强调评价的及时性。开展及时评价能帮助学生了解自身的学习情况,进而根据评价结果做出必要的调整和改进。其次强调评价方法和工具的多样性。口头反馈、书面作业、实践任务、测验和问卷调查等多种形式有助于从不同视角和维度对学生的表现进行综合评估。同时,实时学习评价可借助数据分析和技术工具进行个性化评估。通过收集和分析学生的学习数据,更好地理解其学习需求和模式,并为其打造个性化的评价方案,着力发挥评价的激励、导向和调控功能。

4.引导学生回顾反思

引导学生回顾反思是促进学生深入思考和巩固学习效果的重要方式。内省智能是人的多元智能的构成部分,促进学生对自身能力何优何劣的认知。学生自我评价过程是学生回顾反思的行为表现形式。注重学生内省智能的培养,锻炼学生自我评价能力是教师引导学生回顾反思的突破口。首先,教师可提供一系列引导性问题,如“如何解决你在学习中遇到的困难?”“如何改进你的学习方法?”等发展学生反思能力。其次,教师可组织小组讨论活动,鼓励学生之间相互交流与分享自己的反思结果。再次,教师应在评价中给予学生充分反馈,鼓励学生制定未来行动计划、撰写活动日记,将反思内容以文字形式呈现,装入成长档案袋,以此推动学生反思能力的提升。同时,引导学生回顾反思也是推动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途径。教师需思考如何对学生进行评价反馈,评价反馈是否符合学生发展需要等。无论教师还是学生,日常性的学习和生活反思对提升自身能力与修养都至关重要。

参考文献:

[1] 刘洁晶.知识实践价值视域下研学旅行课程实施的表现性评价——以珠海淇澳岛地理研学为例[J].地理教育,2022(2):64-67.

[2] 教育部等11部门关于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意见[EB/OL].(2016-12-19)[2023-12-10].http:www.gov.cn/xinwen/2016-12/19/content_ 5149947 .htm.

[3] 刘志军.教育评价[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8.

[4] 张瑞.情境适应性教学评价研究[M].北京:科学出版社,2020.

[5] 刘志军.走向理解的教学评价初探[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2(5):45-49.

[6] 杨钦芬.能力导向的评价任务开发[J].教育理论与实践,2022(8):7-11.

[7] 徐鳌杰,吴静怡,郭大豪,等.情境感知视角下的地理研学课程设计——以广东省乐昌市坪石镇为例[J].地理教育,2023(S2):146-149.

[8] 周文杰,陈琼,刘峰贵.基于情景问题式教学法的地理研学旅行设计与实施——以“青藏线”研学为例[J].地理教育,2023(2):10-13.

通信作者:刘冲

猜你喜欢
研学旅行
农村学校开展研学旅行的困境与对策
构建“阅历课程”:让孩子的身体和心灵在大地上行走
“研学旅行”要靠依法治校护航
“研学旅行”怎样“研行”一致?
中小学研学旅行主题课程教学设计示例
从“文化践行”到“学子讲堂”
在希望的田野上
我国中学生研学旅行学习满意度及学习成效探讨
大学生研学旅行市场需求研究
对“文化之旅”研学活动的几点思考